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四百五十二、流鼻血

經方常見疾病治症:鼻血

【治病策略】

1寒濕衄血,額角不疼,鼻不幹。(斂肺兼強中降胃。)燥熱衄血,額角疼,鼻幹。(清降膽肺,養中去滞。)但血去陽虛,亦有燥熱之後。寒濕續起者。(先清後溫。)如血去陰虛,陽洩化火,内則土敗,外則熱增,較寒濕難治。(斂肺降膽,清熱養中。)

2血原于髒而統于經,升于肝而降于肺,肝脾不升,則血病下陷,肺胃不降,則血病上逆。緣中脘濕寒,胃土上郁,濁氣沖塞,肺津隔礙,收令不行,是以吐衄。此與虛勞驚悸,本屬同原,未有虛勞之久,不生驚悸,驚悸之久,不生吐衄者。當溫中燥土,暖水斂火,以治其本,而用半夏降攝胃氣,以治其标。

3冬天到春天流鼻血,多在小孩子,為太陽症;夏天到秋天流鼻血,多在年輕女性,為陽明症。

4痨症的人會常流鼻血

5實熱症的流鼻血三黃瀉心湯,用熱水泡,不用煮。

6流鼻血用三黃湯來止血的時候,一定要冷用,不要熱用。眼睛出血、鼻子出血、耳朵出血、嘴巴裡面出血,牙龈出血,用三黃湯粉,冷水配下去喝,一下去就是血就止掉。

7倒經,是指婦女在月經期出現鼻出血。亦屬血熱妄行,上逆而鼻衄。因腎主胞宮,腎脈連肺,鼻為肺竅,故經期血熱而鼻衄。治療時,用麥門冬湯止逆下氣,氣下則血止

8鼻衄,有面黃少氣,脈搏沉細無力,是肺氣虛不能為血之帥,緻血上行。但補肺氣必先建中,故用麥門冬湯建中氣以補肺氣。肺氣得補,血液能行脈道,則無上行之患,其症自愈。

9鼻衄,如果是因肺熱傷絡,血為熱迫,迫血上逆而出清竅。若症見鼻衄伴有脈數者,可用黃芪建中湯。

10鼻中流血,以及齒縫出血者,胃中之燥熱也。宜清涼甘露飲生地三錢熟地三錢麥冬三錢天冬三錢黃芩三錢枳殼一錢石斛三錢茵陳三錢藕節三錢蒲黃一錢牛膝二錢甘草一錢枇杷葉去毛蜜炙,二錢歌曰;鼻中流血要清涼,芩枳茵陳兩地黃。藕斛枇杷牛膝共,二冬和草煮成湯。

11鼻血止,如果眼白處還有黃暈,表示病未止;黃雲去病止。

12常流鼻血的人(或者出血過多)不能發汗。

13不明原因的流鼻血桂枝芍藥知母湯。

【辯證診斷】

1血者,吐血,衄者,鼻血也。吐血衄血,有寒濕、燥熱之殊,而皆原于胃氣之不降,而又兼肺膽之逆。寒濕吐血,則黑而成塊。(溫補中氣,燥土降胃,兼斂肺金。)燥熱吐血,則鮮紅不成塊。(清潤火金,兼養胃降膽。)寒濕衄血,額角不疼,鼻不幹。(斂肺兼強中降胃。)燥熱衄血,額角疼,鼻幹。(清降膽肺,養中去滞。)但血去陽虛,亦有燥熱之後。寒濕續起者。(先清後溫。)如血去陰虛,陽洩化火,内則土敗,外則熱增,較寒濕難治。(斂肺降膽,清熱養中。)

2血原于髒而統于經,升于肝而降于肺,肝脾不升,則血病下陷,肺胃不降,則血病上逆。緣中脘濕寒,胃土上郁,濁氣沖塞,肺津隔礙,收令不行,是以吐衄。此與虛勞驚悸,本屬同原,未有虛勞之久,不生驚悸,驚悸之久,不生吐衄者。當溫中燥土,暖水斂火,以治其本,而用半夏降攝胃氣,以治其标。

3痨症的人會常流鼻血

【辯證治則】

1黃土湯:臍周動氣,時奔豚氣上沖而攻心胸,或冷痛、手足不仁,或小便不利、或吐血、衄血、或下利、或便膿血者,此方皆大效,此方證見于堕胎後、或大失血者甚多。黃土湯的奔豚比其它治療奔豚的方劑所見症狀要重。

2經血錯出口鼻,曰「逆經」,又名「錯經」,初吐衄,後眼耳十指尖皆出血,甚至形體麻木,手足強直,為錯經中之最劇者也。這是「錯經」中最嚴重的。嚴重到最後七竅都出血,手指指甲都滲血出來。一般來說「錯經」的時候,血從鼻子、嘴巴出來大黃黃連瀉心湯。

3大黃黃連瀉心湯不僅治吐血、衄血。凡下血、尿血、齒衄、舌衄、耳衄等一身九竅者,大黃黃連瀉心湯無一不治,真治血之玉液金丹也。從高壓的深海裡面出來的都可以用。

4上焦有熱,熱擾胸膈,損傷陽絡,則心煩衄血,宜栀子豉湯清宣之。

5血症不同,有順有逆。順則宜用血藥以補血,逆則宜用氣藥以補血也。蓋血症之逆者,非血逆而氣逆也,氣逆而後血逆耳。血逆而仍用血分之藥,則氣不順而血愈逆矣,故必須補氣以安血也。凡血不宜上行,嘔咯吐衄之血,皆逆也。血猶洪水,水逆則泛濫于天下,血逆則騰沸于上焦,徒治其血,又何易奏平成哉。故必用補氣之藥于補血之中,雖氣生夫血,亦氣行夫血也。此黃芪補血湯所以獨勝于千古也。

血逆亦有不同,有大逆、小逆。大逆者,必須補氣以止血;小逆者,亦可調血以歸經。用四物湯佛手散治血而血止者,血得補而歸經也。

6虛勞咳嗽,痰粘難咯,或咳血、衄血、以麥門冬湯随證加地黃、石膏;或狂痫沖逆者,加石膏、黃連。

7桂枝及麻黃禁例:

1桂枝禁例:

A脈浮緊,汗不出

B汗吐下,溫針不解

C酒客病

2麻黃禁例:

A咽喉幹燥

B淋家

C瘡家

D衄家

E亡血家

F汗家

G病人胃寒

F傷寒,尺中遲

I下之,身重心悸

8虛弱兒童經常衄血者,可用小建中湯。

9流鼻血:

1冬天到春天流鼻血,多在小孩子,為太陽症;夏天到秋天流鼻血,多在年輕女性,為陽明症。

2鼻血止,如果眼白處還有黃暈,表示病未止;黃暈去病止

3流鼻血的人(或者出血過多)不能發汗

4實熱症的流鼻血三黃瀉心湯,用熱水泡,不用煮。

10、(1驟然吐血,兼見頭痛寒熱者,外感傷經脈也。宜麻黃芍藥湯。

2吐血口渴,脈洪數而溺赤者,火熱傷陰分也。宜加味四生丸。

3吐血口和,脈弦微而溺清者,陽虛而陰脫也。宜變化理中湯。

4吐後口渴,血帶黑而腹痛者,瘀血積腹裡也。宜加味四物湯。

5吐血之前,必先大發惡心者,血潮而淩心也。宜郁金丹皮湯。

6先行咳嗽,然後得吐血證者,肺燥傷陰脈也。宜清燥和血湯。

7先行吐血,然後得咳嗽證者,陰陽不相符也。宜調陰和阻湯。

8吐血之後,肌肉魚鱗甲錯者,腹中有幹血也。宜大黃蟅蟲丸。

9大便下血,其下在糞之前者,腸風瘡痔類也。宜赤豆加味散。

10大便下血,其下在糞之後者,肝脾不統血也。宜仲景黃土湯。

11通身汗血,甚則沾衣盡赤者,火甚而血溢也。宜加味六黃湯。

12鼻中流血,以及齒縫出血者,胃中之燥熱也。宜清涼甘露飲。

11、(1鼻衄,有面黃少氣,脈搏沉細無力,是肺氣虛不能為血之帥,緻血上行。但補肺氣必先建中,故用麥門冬湯建中氣以補肺氣。肺氣得補,血液能行脈道,則無上行之患,其症自愈。

2鼻衄,如果是因肺熱傷絡,血為熱迫,迫血上逆而出清竅。若症見鼻衄伴有脈數者,可用黃芪建中湯。

12倒經,是指婦女在月經期出現鼻出血。亦屬血熱妄行,上逆而鼻衄。因腎主胞宮,腎脈連肺,鼻為肺竅,故經期血熱而鼻衄。治療時,用麥門冬湯止逆下氣,氣下則血止

13臨床上五官、眼睛、鼻子、牙齒等莫名其妙出血,都可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将熱降下來。煮過的不行---就往下走了。

【辯證比較】

1、(1三黃瀉心湯: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3-->1,頓服之。

應用:氣血有熱,故有吐血、衄血等證。或有下血便血等證,或有狂亂證,此皆由心氣不定所緻。或血氣上沖而眼目紅赤生翳,或頭項腫熱,口舌熱,瘡疔癰疖熱痛,氣淩,積聚之心悸驚煩,産後血崩,便秘,脈數,心下痞硬,沖逆,面赤等。或小兒丹毒,一切積熱,血熱,血氣上沖而心煩悸,天行下痢膿血等,總之,以心下痞,心中煩悸不定為依據。

2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右二味,以麻醉湯漬之

2血病辨證及方治表

血病諸證

血病辨證

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浮弱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吐血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目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亡血不可發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


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而有熱,不得卧者,死


酒客,咳者必緻吐血,極飲過度所緻


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而言滿,為有瘀血


病者,如有熱狀、煩滿、口幹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


吐衄血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

瀉心湯

吐血

吐血不止者用瀉心湯無效者

柏葉湯

下血

下血者,先血後便此近血也

黃土湯

下血者,先便後血此遠血也

當歸赤豆散

3血證附方表

血證方

血痢方

治血痢

預備百要方

伏龍肝湯

治下焦虛寒損,或先見血後便轉,此為近血,或利或不利

千金方

續斷止血湯

治下焦虛寒損,或先便轉後見血,此為遠血,或利或不利

阿膠丸

治便血,先便而後血,謂之濕毒

醫林方

【辯證針灸】

1一般流鼻血可以針天府俠白等穴位。針下去後不會再流血了。但是如果你看到病人眼白中還帶有暈黃色,我們就知道病根尚未去除。不管病家得到鼻咽癌或者是什麼其他癌症,隻要症狀一樣,治法就不變。所以有暈黃就代表還會再流血,我們要想辦法把這暈黃去掉,所以我們在治療鼻咽癌之類的時候,大部分開出來的方子都是入肝、入心的,讓肝火、心火下降。所謂火就是炎,炎下降可以讓鼻咽癌部位的癌細胞沒有得到營養,結果癌細胞就幹燥掉了、就死掉了。

【經典回顧】

1、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麻黃湯主之。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2、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3、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緻衄者,麻黃湯主之。

4、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5、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必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6、太陽病中風,以火劫發汗,邪風被火熱,血氣流溢,失其常度。兩陽相熏灼,其身發黃。陽盛則欲衄,陰虛小便難。陰陽俱虛竭,身體則枯燥,但頭汗出,劑頸而還,腹滿微喘,口幹咽爛,或不大便,久則谵語,甚者至哕,手足躁擾,撚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7、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8、脈浮發熱,口幹鼻燥,能食者則衄。

9、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裡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10、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幹口燥,小建中湯主之。

11、師曰:夫尺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12、又曰:從春至夏,衄者太陽,從秋至冬,衄者陽明。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顴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13、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

14、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15、脾移熱于肝,則為驚衄。

16、太陽厥逆,僵仆、嘔血、善衄、治主病者。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

17、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為天牖五部。

【民間方法】

(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隻對特定情況有效。真正治療或除根請認真閱讀臨床指導等内容)

1止鼻流血:左鼻流血向右耳内吹一口氣,右鼻流血向左耳内吹一口氣,可立止

2治鼻流血:每次用頭發燒灰2克,白開水适量沖服(并可用少許頭發灰吹入鼻孔),一日二次,連用5天可愈,并不會再發。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