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張景嶽治痰四要之四:健脾除痰,“脾氣愈虛,則全不能化,而水液

張景嶽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健運,飲食水谷則化為氣血津液流通無礙;假如脾虛失運,則津液氣血凝滞不通,留則為痰。

他的這種認識,本于臨床現象的細緻觀察,“觀之強壯之人,任其多飲多食,則随食随化,未見其為痰也。惟是不能食者,反能生痰,此以脾虛不能化食,而食即為痰也。故凡病虛勞者,其痰必多,而病至垂危,其痰益甚,正以脾氣愈虛,則全不能化,而水液盡為痰也”。張氏之論,緣之于臨床具體病證,如痰飲、支飲、胸痹、虛勞、中風垂危等表現,無不如此。

在具體治療上,最輕淺的如脾胃不虛,則雖生痰飲,不過微有留滞,亦必不多,而且并無大害。

而脾土濕勝,或飲食過度生痰、未見虛證者,為脾之本病,以治标為主,但去濕而痰自清,以[二陳湯]為主治,或用[六安煎]、[橘皮半夏湯]、[平胃散]、[潤下丸]、[滾痰丸]之類。

若因胃寒生痰而兼脹滿者,則宜[和胃二陳煎];若兼嘔吐而痛者,宜[神香散]。

若因飲食所緻,宜加麥芽、神曲、山楂、枳實之類。

但須注意“中焦有痰,胃氣亦賴所養,卒不可用峻攻,攻盡則大虛矣”。

張景嶽治痰四要之四:健脾除痰,“脾氣愈虛,則全不能化,而水液

中藥散劑

因脾虛飲食不消而生痰者,變證最多。應當調理脾胃,使其強健,則無食積痰飲之患。

若脾氣微虛、不能制濕,或不能運化而生痰者,證見食減神倦,或兼痞悶,宜用[六君子湯]或[五味異功散]之類,也可用[金水六君煎]。

若微虛兼寒者,宜用[苓術二陳煎]。

若脾氣大虛,或兼胃寒嘔惡、多痰者,宜用[六味異功煎]、[溫胃飲]、[理中湯]、[聖術煎]之類。

若有勞倦傷脾累及肝腎,飲食減少,或惡心,或水液妄行,或痰飲自臍下直沖而上,皆屬脾腎俱傷,命門土母之病,雖以[八味地黃丸]為正治,然而不如[理陰煎]神效,或再加白術、陳皮也可。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