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窯賦》是北宋大臣呂蒙正的作品。相傳此賦是作者為了勸誡太子而創作的。作者以自己從貧苦到富貴的經曆,并列舉了曆史上諸多名人的起伏命運,來說明一種自然循環的人生思想。
【原文】
蓋聞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雄雞兩翼,飛不如鴉。
馬有千裡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淩雲之志,非時運不能自通。
文章蓋世,孔子厄于陳邦;武略超群,姜公釣于渭水。
顔淵命短,原非兇惡之徒;盜跖延年,豈是善良之輩?
堯舜聖明,卻生不肖之子;瞽鲧愚頑,反有大孝之男。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
晏子無五尺之軀,封為齊國宰相;孔明無縛雞之力,拜作蜀漢軍師。
霸王英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江山萬裡。
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韓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運通,腰系三齊之印;白起受命,統兵百萬,坑滅趙卒,一旦時衰,死于陰人之手。
是故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滿腹經綸,皓首仍居深山。
青樓女子,時來配作夫人;深閨嬌娥,運退反為娼妓。
窈窕淑女,卻招愚莽之夫;俊秀才郎,反配粗醜之婦。
蛟龍無雨,潛身魚鼈之中;君子失時,拱手小人之下。
衣敝缊袍,常存禮儀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
時遭不遇,隻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
初貧君子,已成天然骨格;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有先貧而後富,有老壯而少衰。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裡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昔居洛陽,日乞僧食,夜宿寒窯。思衣則不能遮其體,思食則不能飽其饑。夏日求瓜,失足矮牆之下;冬日取暖,廢襟爐火之中。上人憎,下人厭,人道吾賤也。非吾賤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至極品,位居三公。鞠躬一人之下,列職萬人之上。擁撻百僚之杖,握斬鄙吝之劍。思衣則有绫羅綢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出則有虎将相随,入則有佳人臨側。上人趨,下人羨,人道吾貴也。非吾貴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恃,貧賤不可盡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複始焉。
【譯文】
天上有預測不到的風雲變幻,人也會有早晚遇到的災禍與喜事。蜈蚣有上百隻足,但卻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雞翅膀雖然很大,卻不能像鳥一樣飛行。馬雖然能行走千裡之遙,但沒有人駕馭也不能自己到達目的地。人有遠大的理想,但缺乏機遇就不能實現。
人們常說: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孔子的文章寫得超過世人卻被圍困于陳國。擁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釣等待機會。孔子的學生顔回雖然早亡,但絕非兇惡的人。盜跖雖然活得長,卻不是善良人。堯、舜雖然英明,卻生下不肖的兒子。舜的父親瞽叟頑固愚蠢,反而生下舜這樣的大孝子。張良原來隻是普通百姓,蕭何也隻是縣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卻被封為齊國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裡,卻能擔當蜀國的軍師。項羽雖然強大,卻兵敗而自刎烏江;劉邦雖然弱小,最終取得了國家政權。漢将李廣雖有射虎石的威名,卻終身都未獲得封侯。馮唐雖有治國安邦的才能,卻一生懷才不遇。韓信時運不濟時,連飯都吃不上,等到運氣來了,成為掌印的大将軍,而一旦運氣衰敗,又死于陰毒人的計謀。
有的人先富裕後貧窮,也有人老年富裕少年衰落。滿腹錦繡文章,直到老年還沒有考上功名;才疏學淺的人,可能很年輕就金榜題名。皇帝的妃娥在動亂中可能淪為妾妓,風流的妓女,時來運轉也能做貴夫人。青春美麗的女子嫁了愚蠢的丈夫,俊秀的青年倒找了醜陋的妻子。蛟龍沒有機遇,隻能藏身于魚鼈之間,君子沒有機會時,隻能屈從于小人。衣服雖然破舊,常保持恭敬禮儀,面帶憂愁卻可能懷有兼濟天下的志向。不得志時,隻能安于貧窮和本分,心中坦蕩一定會有揚眉吐氣的一天。君子貧寒也有一身傲骨,暴富的小人脫不了内心的貧寒。
天氣不好時,就見不到太陽和月亮的光輝;土地沒有合适的氣候條件時,草木都不會生長。水得不到恰當的環境時,就會掀起疾風巨浪;人若得不到機遇時,好運就不暢通。富貴榮華命中都有安排,誰不想要呢?人如果沒有依從八德而生活,哪裡能做高官當宰相?
以前,我在洛陽,白天到寺廟裡吃齋飯,晚上住在寒冷的窯洞裡。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飯抵禦不了饑餓。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讨厭我,都說我卑賤,是我沒有機遇啊。現在我入朝為官,官職做到最高層,地位達到三公,地位隻在皇帝一人之下,千萬人之上,擁有管理百官的權利,有懲罰卑鄙悭吝官員的權力。穿衣服是绫羅錦緞,吃的則是山珍海味,出門有武士保護,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寵愛我,百官擁戴我,所有的人說我尊貴,不是我真有多大本領,這是我得到天時和命運的眷顧啊。
所以人活在世上,居富貴不能盡情享用,處貧賤也不要自暴自棄,聽從天地的循環和周而複始吧!
【注釋】
堯舜為古代明君。相傳堯之子丹朱、舜之子商均均為不肖之子。這樣,堯将帝位傳給了以孝著稱的舜,而舜也将帝位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
相傳瞽之子為舜,瞽是個盲人,舜的母親去世後,瞽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嚣、象傲”的家庭環境裡,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表現出的非凡品德受到了衆人的稱頌。
相傳鲧之子為禹,堯時,洪水為害,堯命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辦法治水,結果導緻洪水泛濫,被殺。禹汲取教訓,采用疏導的辦法治水,終于制服了洪水。治水期間,還三過家門而不入,受到百姓擁戴。禹後傳位給子啟,開啟了我國“家天下”的曆史。
【作品簡析】
《破窯賦》透出的是人生命運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的思想,文章以自己從凄慘到富貴的經曆,列舉了自古以來曆史上諸多名人經曆的各種命運和磨難,擺事實講道理,來說明這世界人生命運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與終,在無運與有運、得時與失時的這種天地時空自然變化循環中,會産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為和自然變化。隻有經曆過太多苦難滄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夠體會到最深刻地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變化,才會體會到在人困、人為和天地自然變化循環中,命運的巨烈地沉浮與很多人生無奈的結局。
呂蒙正尋求的是他的聽天地循環變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為的人生智慧。開篇就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以及最後“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并且要“聽由天地循環,周而複始焉”,呂蒙正在作品中透出這樣一種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環周而複始的變化中,人要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的人困人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測之風雲,人尚有旦夕之禍福,呂蒙正提示人們要重視自然界的星移物換,随着時間變遷,人與事都會帶來巨大落差并對人産生很大的影響。天地循環周而複始,所以人必須坦然面對坦途與坎坷。
呂蒙正用相當大的篇幅列舉了自古以來曆史上諸多名人各種命運起伏的得時與失時、成功與磨難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舉這麼多數量,是因為要說明很多人想勝天,實際是多數人勝不了天。很多人活在這世上,不會接受現實和應對變化。“馬有千裡之蹄,無人不能自往;人有淩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有的人雖然“滿腹經綸”,但“白發不第”就是到老也當不上官,有的人雖然“才疏學淺”但卻“少年登科”,就是年紀輕輕就當官了,這就叫“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命好”。《破窯賦》正是提示人們天道無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間的常态,提示人們要接受現實和應對天地時空的變化。
【創作背景】
呂蒙正出身貧寒,深刻體會窮人的苦難,所以讀書勤奮、工作勤奮、愛民勤奮。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和寇準一起在破窯讀書,體會了人間冷暖,後來,做了宰相,更體會到人心的寵辱。所以他寫了一段《破窯賦》。
《破窯賦》系呂蒙正之《勸世章》,又稱《寒窯賦》。由于受傳統觀影響太深,有人認為呂蒙正的思想過于保守消極,因此呂蒙正的許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呂文穆公傳》中這首破窯賦被看作是呂蒙正的經典之作。相傳當初是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呂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師。當時太子(後來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面教訓太子。呂蒙正決定寫一篇文章,來告誡太子。于是寫了這篇《破窯賦》。這篇文章,雖然内容短小,但是卻包含了無窮智慧,聰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據說太子讀過此文後,一改常态,常虛心向他人請教。
【作者】
呂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聖功,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丁醜科狀元。授将作監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館。公元980年(太平興國五年),拜左補阙,知制诰。後任參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為宰相。為人質厚寬簡,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論時政,有不允者,必不強力推行。與開國元老趙普同在相位,關系極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貶為吏部尚書。兩年後複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罷相。真宗即位,任命呂蒙正為左仆射。公元1001年(鹹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後封萊國公,授太子太師。不久,因病辭官,回歸故裡。卒谥文穆,贈中書令。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