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 > 正文

地球上已滅絕的30種最珍稀的動物

據世界《紅皮書》統計,近百年來,物種滅絕的速度比自然淘汰的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

工業革命開始後,這一速度被顯著加快,已有冰島大海雀、北美旅鴿、南非斑驢、印尼巴厘虎、澳洲袋狼、直隸猕猴、高鼻羚羊、普氏野馬、台灣雲豹等物種不複存在。

TOP.1 北美白狼

1911年滅絕,成為北美洲灰狼許多亞種中第一個滅絕的亞種。

生活在人煙稀少的紐芬蘭島的荒山上,又稱北美白狼,是一種體大、頭長的狼種,全身白色,頭和腳呈淺象牙色,長達兩米,重70公斤,成雙成對生活。

白狼美麗的白毛和柔美的身段被人們加以詩意,稱它為'夢幻之狼',生活在加拿大東岸的紐芬蘭島上,滅絕于人類捕殺,善于長距離奔跑,,馴鹿、海狸,田鼠和其他齧齒目動物是主要食物,皮毛多為茶色和暗灰色,也有白色的,白狼是體型較大的一種,比較稀有特殊,所以得以命名白狼,覓食一次可行200公裡。春夏在岩石裂縫下挖洞來生仔。公狼和母狼成雙成隊。然後組成一個大家族一起生活,在歐洲人征服新大陸的過程中,紐芬蘭白狼從天然的居民變成了人類口中'貪婪的魔鬼'而遭到大量捕殺以至于滅絕。

TOP.2 新疆虎

也叫羅布泊虎,已經在新疆絕迹,學術界一般将新疆虎視為裡海虎(波斯虎)的一個亞種,體型僅次于西伯利亞虎(350公斤)和孟加拉虎(260公斤),體長在1.6—2.5米,尾長約0.8米,體重200-250公斤。

1979年被宣布滅絕,但在1980年代,新疆塔城軍分區還有軍人聲稱曾看過牧民捕殺了一隻,在2001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旅遊局也發現有疑似新疆虎的足迹,但均未得到證實,自然環境惡化是主要原因,人類破壞結束它們最終的生命曆程。

TOP.3 渡渡鳥

渡渡鳥不會飛,類似于一隻大型的鴿子,生存于毛裡求斯島,身高約1米,三足,地面築巢,以水果為食。

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裡,1799年由于人類的捕殺絕滅,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滅絕動物之一,英語中有比喻“死得像渡渡鳥一樣”,意為死得十分徹底,諺語“重蹈渡渡鳥的覆轍”意為走向滅絕。

TOP.4 霸王龍

有史以來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體長43.3英尺,身高16.6英尺,體重7噸之巨,巨大的骨架靠它身後那條又長又重的尾巴來維持平衡,前肢十分瘦小,且隻有兩個腳趾。

它們生存了約3百萬年,在白垩紀第三紀發生令大批動物滅絕的事件中滅絕,約有三十多種霸王龍,是當時地球陸地上最高統治者。

TOP.5 旅行鴿

1930消失,旅行鴿食用起來味道鮮美是改變它命運的主要原因,對于初期的移民來說,用棍棒向天空揮動幾下,就能打掉好幾隻鴿子,用獵槍捕殺幾百隻甚至幾千隻更是常事,每天都有數百萬隻旅行鴿被火車送到大城市,在狩獵競賽中,一個獲勝獵人會擊落幾萬隻旅行鴿。

和一般的鴿子不一樣,它叫聲高昂響亮,數量繁多,是地球上數目最多的鴿子,後背是灰色的,有些發藍,胸前是鮮紅色的。

旅行鴿群飛過北美森林的上空時候,鳥群遮住陽光,地面上一片陰暗,如同龍卷風恰當,鳥群隊伍長十五公裡,寬兩公裡,據記錄有一群鴿子數量足有兩億隻。

最後一隻野生的旅行鴿被擊落是在1900年。

1909年,曾經鋪天蓋地般的旅行鴿隻剩最後三隻了,它們被喂養在新西納提動物園中,短短的五十年後,動物園最後的那隻被旅行鴿是一隻雌性鴿--瑪莎,于一九一四年九月一日死去。

TOP.6 袋狼

現代已知的最大有袋食肉動物,分布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内亞,背部有斑紋,叫塔斯馬尼亞虎、塔斯馬尼亞狼。

自1936年後滅絕,在歐洲移民來到澳洲大陸定居之後,在塔斯馬尼亞島,仍有一定數目的袋狼、塔斯馬尼亞袋獾等特有物種,過度狩獵是袋狼走向滅絕的最主要原因,還有疾病、狗的引入等。

TOP.7 台灣雲豹

台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

在1940年以前尚有幾千隻左右,由于雲豹皮毛美觀大方,是制作皮衣的上等原料,因此遭到了滅頂之災,一些被放有毒藥的家禽毒死。

1972年,由于人類的過度捕殺與栖息地被破壞,再未見蹤迹,2013年4月,台灣學者宣布其滅絕。

TOP.8 中國犀牛

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統稱,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分布在中國南方各省,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又稱之為“大獨角犀牛”。犀牛角是一種珍貴的清熱涼血中藥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藥,由于犀角的經濟和藥用價值極高,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并于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TOP.9 裡海虎

裡海虎,又稱波斯虎,生活範圍包括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蒙古、哈薩克斯坦、高加索、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别克斯坦,身體矮壯結實,四腿長而有力,虎爪異常大而寬,耳朵短小,條紋着色與孟加拉虎相似,雄性體形巨大,體重169至240公斤,而雌性重約85至135公斤。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走向滅絕,現在仍偶爾有人聲稱曾看到過裡海虎出沒,沒有确切證據證明。

TOP.10 亞洲獅

又稱印度獅,印度西部和中國南部生存,是非洲以外的唯一一種獅子,比非洲獅更大,雄獅全長達2.7米,體重180千克。

在印度,是和宗教以及王權最緊密相連的動物,同樣是皇王室尊貴和權力的象征,時至今日,印度國徽上的圖案就是取材自亞洲獅造型。

1757年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後,殖民者将獵殺亞洲獅視為一種娛樂活動。1908年,亞洲獅隻剩下最後13隻,人們把它們全部捕捉進行人工飼養,并被宣布野外滅絕。

TOP.11 愛爾蘭鹿

又稱愛爾蘭麋鹿或巨鹿,是有史有來體積最大的鹿,西至愛爾蘭,東至貝加爾湖以東,巨鹿因其體型碩大而聞名,它肩部就有2.1米高,它的鹿角也是已知鹿科動物中最大的,重達90英鎊。

關于愛爾蘭鹿滅絕的原因,人們更傾向于是因為鹿角而遭遇人類的獵殺。

TOP.12 新南威爾士白袋鼠

被英女王譽為澳大利亞最漂亮的動物,原産于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内亞,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因為它珍貴、美麗的皮毛,而滅絕于人類的大量捕殺。

1927年,最後一隻白袋鼠也孤獨地倒在了獵人的槍下。

TOP.13 南極狼

是南美洲福克蘭群島唯一一種陸栖的哺乳動物,也稱福克蘭狼、福克蘭犬或福克蘭狐,阿根廷最南端的聖克魯斯省西面的福克蘭群島上生活着一種犬科動物,從不攻擊人類,是世界上生活在最南端的犬科動物。

1833年,英國對福克蘭群島的霸占加速了南極狼的滅亡,他們帶來槍支對付南極狼,1875年,南極狼已經被當地的牧人和英國徹底消滅了。

然而,失去狼群後,食草動物和齧齒類動物迅速繁殖,它們破壞草場,使原來豐美的草場變成大片大片的沙化土地,牧人不得不另尋他業。

TOP.14 恐鳥

巨型而不能飛行的鳥之一,以巨型恐鳥最大,高度可達3米,小型恐鳥隻有火雞大小,可稱得上世界第一高鳥。

1800年代幾乎蹤迹全無,估計于19世紀50年代左右徹底滅絕,主要還是認為跟毛利人的波利尼西亞祖先的獵捕和開墾森林有關,随後,恐鳥的主要獵食者是哈斯特鷹也絕種了。

TOP.15 冠麻鴨

又名鳳頭麻鴨,生存于中國東北、日本、朝鮮、俄羅斯,雄性冠麻鴨有黑綠色的冠,胸部、主羽及尾巴也是呈黑綠色,面部、雙頰及喉嚨都是呈黑褐色,腹部、尾羽及兩側都呈深灰色,有黑色的條紋。上翼羽呈白色,肩膀呈紅綠色。

曾于1877年、1913年、1916年分别發現過。1964年5月16日,在海參崴出現過一雄二雌三隻,于20世紀中葉滅絕。

TOP.16 中國豚鹿

是一種熱帶小型鹿,主要在印度、緬甸、泰國,也生存在雲南西部的耿馬縣和西盟縣,腿比較短,行動時喜歡低頭。體長1m左右,肩高在0.6-0.7m,體重約 50kg左右,體毛為漂亮的褐紅色,身上有白色斑紋,背部的斑紋較體側的更為明顯些。

由于自然環境的迅速惡化,豚鹿在中國很快沒有了蹤影。

1960年以後,野生豚鹿被認為已經滅絕。

TOP.17 亞洲獵豹

主要栖息在半幹旱沙漠或空曠草原和濃密的叢林中,四足很像狗,爪子鈍下彎度小,僅能收縮一半。腿長、體瘦,因此,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113 km,一次跳躍最大長度可達9.1 m。

亞洲獵豹隻分布于南亞和中東,大量開墾叢林、草原,種植莊稼,使獵豹栖息地大量被毀壞,另外馴養獵豹和大量捕殺,亞洲獵豹數量急劇減少。

1940年以後,人們隻是幾年内才能偶爾發現一次亞洲獵豹,最後一次發現野生亞洲獵豹是在1948年的印度南部, 最後一隻亞洲獵豹是生活在德裡動物園,在1995年1月死去,從此滅絕。

TOP.18 洞穴獅

又叫歐洲或歐亞洞穴獅,曾是獅子中體積最大的之一,肩身高約1.2米,身長2.1米,推斷洞穴獅要比現代獅子大5%到10%。

洞穴獅大約從1萬年前的冰河時期開始趨于滅絕,最後有記載的洞穴獅活動是在2千年前的巴爾幹半島。

TOP.19 貓狐

一種已滅絕的夜行性食肉動物,以鼠、兔和昆蟲為食,有時也吃一些植物,平均體長隻有0.51米,一對大耳朵在嬌小的體态襯托下非常大,廣泛分布在北美洲西部的平原和荒漠中。

18世紀末,随着開發西部的熱潮,人們發現南加利福尼亞貓狐用來練槍法和取樂也确實不錯,1903年,南加利福尼亞的貓狐首先滅絕了,其他地區的貓狐也紛紛走到了滅絕的邊緣。

TOP.20 斑驢

一半象斑馬,一半象馬,非洲最有名的滅絕動物之一,實際上是草原斑馬的亞種,生活在南非基普省和桔色自由州的南部地區。

在人類的獵食、收集皮革、家養馴化之下,斑驢已走向了滅絕。

最後一隻野生斑驢大約在十七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殺,世界上最後一隻斑驢在1883年8月死于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馬吉斯特拉動物園。

TOP.21 小齒靈貓

也叫小齒椰子貓、小齒狸等,體形較小。分布于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國内僅分布于滇南西雙版納勐臘和勐養,種群數量非常少,

70年代在雲南南部西雙版納勐臘采獲2個标本,在勐臘、景洪勐養的收購皮張中購得3張皮。

80年代以後,未再進行調查,由于主要栖息地被開墾種植橡膠, 失去了生存環境而滅絕。

TOP.22 大海雀

大海雀,1844年後滅絕,是大西洋中不能飛的大型海雀中最後的一種。

所有海雀中體積最大者,又叫大海燕或企鵝,身高75厘米,體重約5公斤,不能飛。生活在加拿大東部群島、格陵蘭島、冰島、挪威、愛爾蘭和英國,最終也因捕獵而告滅絕。

TOP.23 袋狸

分布比較廣泛,澳洲大陸,塔斯馬尼亞,新幾内亞以及印度尼西亞東部的一些島嶼,從荒漠到熱帶雨林的不同生活環境中都有,食物是種子、根、白蟻和蜘蛛,體型似螯螯,毛短而硬,耳、尾和四肢均短,四足跳躍行走。

歐洲人到達後開始墾荒、放牧,再加上外來動物,如狐、犬等的引入,袋狸逐漸喪失了栖息地,種群數量銳減。

東袋狸、西袋狸于1940年滅絕;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滅絕;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滅絕。

TOP.24 白臀葉猴

分布于緬甸、泰國、老撾,越南,在中國僅分布于海南島,中國境内已絕迹,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栖息在熱帶森林,為晝行性完全樹栖的猴子,以果實、種子、嫩芽和葉柄為主要食物,也吃小鳥及昆蟲,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是體色最絢麗多彩的靈長目動物之一。

1893年12月20日,德國德累斯頓自然博物館收到了一隻白臀葉猴的标本,是1882年在中國海南島捕獲的,這一發現記載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從那以後100年,還未見到第二隻。

TOP.25 普氏野馬

又名蒙古野馬,是野馬的亞種之一,外形似家馬,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栖息于山地草原和荒漠,機警善跑,分布于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北塔山及甘肅、内蒙古交界的馬鬃山一帶。

1890年,一德國人從中國捕到52匹野馬,長途販運到漢堡後,僅剩28匹,其中的8匹繁殖了後代。

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野馬從歐洲引回中國新疆半散放養殖。

TOP.26 昆士蘭毛鼻袋熊

分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部,南部和中部的半沙漠化草原地區,長相不善,卻是食草動物,類似于齧齒動物,喜歡在夜間活動,但通常在晨昏活動,喜歡獨來獨往,習慣于在洞穴的出入口附近吃“窩邊草”,不會離開洞穴很遠,洞穴規模非常龐大,縱深達到800米左右,出入口也有好幾個。

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壞,以及和家畜争奪食物而遭到捕殺,加上小規模火山爆發,在昆士蘭東南部,昆士蘭毛鼻袋熊在1900年就已經滅絕了

TOP.27 虎頭鼠

一種大型鼠類,體長可達0.24m,尾長0.15m,體重200g以上,頭占整個身長的近1/3,毛色黑亮且厚,颚強健有力,四足很尖,性情十分溫順,乖巧,是一種生活在草叢中的食草鼠,以種子、植物的根、莖和水果為食。

1887年以後,歐洲人的船隊到來,随船隊一起“偷渡”而來的熊鼠給虎頭鼠帶來了滅頂之災,熊鼠不但咬食島上的原有的鼠類,還帶來了各種傳染疾病,因為與外界隔絕,虎頭鼠沒有任何免疫的能力,大量死于鼠疫。

僅僅兩年時間,虎頭鼠就變得十分稀少了,相繼死于熊鼠的咬殺和鼠疫。

1900年,虎頭鼠全部消失了。

TOP.28 西非獅

曾經廣布于除了撒哈拉沙漠中部和熱帶雨林以外的非洲大陸,印度也有少量分布,現獅子在西非已絕迹,隻在東非及南非有少量分布,大多生活在國家公園内。

早在16世紀,歐洲人踏上了西非和北非,他們經常進行狩獵活動,在這些人的貪婪與勝利的歡笑聲中,獅子在西非、北非一天天地減少。

1865年,最後一個西非獅也倒在了槍口之下,1922年北非獅也永遠消失了。

TOP.29 歐洲野牛

體形極為碩大的牛,作為歐洲最有名的滅絕動物,最早生存于約2百萬年前的印度,後向中東地區遷徙,後來是遠東,大約在25萬年前來到歐洲安家落戶,公元13世紀,歐洲野牛的生存範圍已隻限于波蘭、立陶宛、摩爾達維亞、特蘭西瓦尼亞和東普魯士地區。

1564年時,據調查,已隻有38頭歐洲野牛存活。

最後一頭有記載的活歐洲野牛,雌性,1627年死于波蘭的賈科塔羅叢林,它的骨架現保存于斯德哥爾摩市。

TOP.30 斯泰勒海牛

毫無防禦能力的動物,它的滅絕速度之快超出人們想象,在1741年由自然學者吉奧格.斯泰勒在白令海靠近亞洲海岸附近發現,這種海牛身長7.9米,重約3噸。

據斯泰勒回憶稱,“這種動物從未上岸,一直生活在水中,它的皮膚又黑又厚,看起來就像剝過皮的老橡樹;與身體的比例相比,它的頭相當小,沒有牙,隻有兩排扁平的骨頭,一排在上,一排在下”。據斯泰勒稱,這種動物十分溫馴。

由于當時遠航海員大量狩獵作為食物,1768年後滅絕。

這些可愛的野生動物的滅絕讓我們心痛,動物是我們人類最忠誠的朋友,我們不可以去傷害森林裡的野生動物,我們人類應該是從心裡尊敬野生動物,尊重每一個生命,我們不能為了人類的私欲去殺害無辜的生命,去侵占野生動物生存的空間。

如果不保護動物,那幾十年後也許隻有人類孤單的生存在地球上,從現在開始,保護自然生态環境,善待動物,地球将充滿生機和愛。

因此我提一些建議:

一、 不獵殺動物、鳥類,不進行販賣活動。

二、不亂砍伐樹木,不破壞鳥巢,不傷害小鳥。

三、 在全國建設動物醫院、福利機構等。

四、不吃野生動物。

希望大家保護動物,“敬畏生命,善待動物”,從我們自己做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