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隻有五髒六腑,軀幹四肢這些形體還不夠,還需要有一些專門的物質來營養、激發這些髒腑的功能。這些物質,就是氣和血。
血的概念比較好理解,主要是指在血管中運行不息,流動不止的血液。血主要的作用在于為全身提供營養。
但氣究競是怎樣的物質呢?
我們知道五髒六腑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器官。但一個活着的人,與一個死去的人,體内的髒腑實體其實并沒有根本的不同。那麼生與死的關鍵在哪裡呢?
用生活中煮飯的例子,可以很清楚地說明髒腑與氣之間的關系。
如果我們把米洗好,水加好,放在鍋裡,過上3天的時間,米也不會熟。
但如果在鍋下架起火來煮,那麼半小時後,一鍋米飯就可以吃了。
米還是當初的米,水也還是當初的水,一個冷冰冰無法充饑,一個香噴噴令人垂涎,關鍵就在于有沒有火。
對人體而言,氣的作用就像這鍋底的火。人體正是由于這一份氣的存在,才使得死的髒腑運轉起來,才使得生命真正成為生命。
具體來講,由于肺髒有氣,肺才可以主持呼吸運動;心髒有氣,心才可以保持神明不亂;脾髒有氣,脾才可以主持胃腸進行正常的消化吸收;肝髒有氣,肝才可以疏理氣機讓氣的運行暢通;腎髒有氣,腎才可以主持水液的正常代謝。俗話說“人活一 口氣”,如此看來,确實還是有道理的。
中醫基礎理論把氣的作用歸納為推動、溫煦、防禦和固攝四大方面,可見氣對于人體之重要。
上面講到的“氣化”過程,就是氣的推動和溫煦功能的一種表現。除此之外,我們的身體可以保持在恒定的溫度,可以有效地抵禦外邪的入侵,都有賴于一種很重要的氣,叫作“衛氣”。
衛氣是人體一身的衛士,當人體參加劇烈活動,體内溫度升高時,衛氣就會把汗孔打開,讓體内多餘的熱量,随着汗液的排出而釋放。當外界有邪氣想要入侵人體時,衛氣就會把汗孔關閉,不給邪氣以可乘之機;對那些已經進入體内的病邪,衛氣還會與之發生激烈的交戰,來保護人體的健康。
氣的固攝作用在前面已經有提到,這裡再展開來談一談。
人體内有很多有形的物質,比如血液、津液(如汗液、唾液)、精液(如男性的精液、女性的白帶)等。這些有形的物質,在體内需要有各自的位置,來實現其正常的功用。
血液就需要循行于血管中,汗液就需要固守在肌表下,精液就需要固攝在腎髒中。而保證上述有形物質各司其位的關鍵,就是氣。
有些朋友平時很容易出汗,稍一走動,就會大汗淋漓,就是氣虛不能囿攝汗液的一種表現。有氣,人體才可以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新陳代謝;有氣,人體才會保持溫暖的體溫;有氣,人體才可以保衛自己不受病邪的侵襲;有氣,人體才守護住津液、血液、精液等精微物質不緻任意流失。
最後談一談氣與血之間的關系。
中醫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對氣血關系做了很好的概括,叫做“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氣的作用在于推動有形的血液,讓血在血脈中正常地運行,即“帥”。
血的作用,在于讓氣有所歸屬;氣本身是無形的,必須依附于有形的物質上,才可以正常地發揮作用,所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那麼當氣不足時,推動血液運行的力量就缺乏,很容易出現血瘀的情況。
我們仔細觀察老年人的舌頭,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小的瘀點在,口唇的顔色也比較暗,這些就是體内有瘀血的表現。這種瘀血,很大程度上,與人上年紀後,氣的推動作用減弱有關。反過來,如果體内的血量不夠,那麼氣失去安身的住處,就會很容易消散掉,從而出現氣血兩虛的局面。也就是說,氣虛者,血未必虛;但血虛者,常伴有氣虛。
常用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等藥物組成方劑補氣,代表方劑有補肺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但應注意兩點:一是肝火、肝陽上亢、痰阻引起的頭暈目眩,飲食積滞或濕濁中阻引起的胃脘脹滿等實邪緻病,不宜使用本法。二是氣虛兼有實邪的病證,補氣法宜與祛邪法配合使用。
補氣有補元氣、補脾氣、補肺氣、補心氣、補腎氣之分。肺主氣,主一身五髒六腑之氣;中焦脾胃受納水谷,脾氣健運,氣血得以化生,故氣虛多與肺、脾二髒相關。
1、補元氣:黨參、人參、黃芪、山藥、白術(共同的功效,就是補氣)
發高燒、做手術、生孩子、長期用抗生素、放化療等,這種情況的患者都是元氣大傷,腎氣久虧,這個時候可以服用大補元氣的人參,可以吃人參的含片,可以泡人參茶喝,都能使身體早日複原,但用人參的時候,宜多喝水,這樣會吸收好,不易上火。通常我們用人參補身體的時候,一旦出現嘴裡長潰瘍、大便幹燥、小便灼熱,或者是生扁桃體炎,甚至是鼻出血,這是補得太過,一定要停藥。
2、補脾氣:白術、山藥、白扁豆
脾氣虛以脘腹虛脹,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洩瀉為主症。可用玉屏風散補衛氣,固表斂汗;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補中氣(升陽)。單吃黃芪也許達不到效果,這是很多年研究的藥理分析的結果。隻有在一點的配伍組成下,才能發揮黃芪升陽的作用。為什麼有的人一天一次大便很正常,可有些人一天大便三四次,甚至更多,次數多還不成形,中醫稱這為大便溏洩,這樣的人胃口也不會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胃炎或淺表性胃炎,有些人還有胃下垂、脫肛,或有子宮下垂等,這都是脾氣虛。補脾氣的中藥有白術和山藥,用這些藥對脾氣有一個提升的作用,如果舌苔厚,也可以着重加一些白扁豆,這樣既補脾氣又能祛濕。
3、補肺氣:甘草
肺氣虛以少氣懶言,動辄喘促,怕風自汗為主症;累了、說話沒力氣、盜汗、失眠、心慌氣短、婦科病、月經提前、量多、量少,産後、乳房腫塊等,都可以補氣。咳嗽喘是現在最常見的病症,毫無疑問這樣會傷肺氣,導緻肺氣虛,患了咳嗽喘的人對甘草片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甘草可以止咳,其實我們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甘草在止咳的同時,最主要的一項功效就是補肺氣,而且還是專門補肺氣,單味甘草遠不像煎好的中藥湯那麼難以下咽,我們可以用單味甘草泡茶喝,在止咳平喘的同時,補肺氣也是重中之重。
4、補心氣:西洋參、紅參
加班,勞累,剛開始你會覺得心跳加快,嚴重了就會心慌、氣短,這是心髒病前期心氣虛的表現,出現了這種情況西洋參和紅參就是首選,提前服用點補心氣的參類,能避免你過早地步入心髒病一族。
5、補腎氣
腎氣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八方面(隻要有其中一個現象,就說明腎氣不足):愛吃味道濃的東西(脾胃功能弱了,需要用味道厚重的東西将元氣調上來幫助運化);老年人小便時頭部打激靈(腎氣不足了,氣血虛,所以下邊一使勁上邊就空了)。所以老年人小便時一定要咬住後槽牙,以收斂住自己的腎氣;17~19點發低燒(氣血水平很低,表示腎氣已經大傷了);成年人胸無大志,容易滿足現狀(腎精不足的表現。小孩子腎精充足,所以他們的志氣就特别高遠);坐着時總是不自覺地抖腿,說明了這個人的腎精不足;年紀輕輕頭發就白了好多(發為腎之華,頭發的根在腎);春天手腳冰涼;盜汗(睡覺愛出汗。汗為心液,盜汗多由于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引起)。
補腎中成藥,六味地黃丸是最常見的以補腎陰為主的中成藥,其他常見補腎中成藥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加減。
注:隻有在腎氣不足的時候補充才最有用,否則容易引出腎火,對健康也極為不利。
日常食補:植物種子最能補腎壯陽,枸杞子、菟絲子、五味子、覆盆子、車前子五種植物的種子組成。食物中花生、榛子、核桃、杏仁可補充腎氣,激發生命的活力。韭菜子的壯陽功效也不容忽視。(注:陰虛火旺者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