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世界上十種會模仿人類說話的鳥

為愛澆花flowers 非洲灰鹦鹉能力最強

前言:

大家都知道有些鳥類會模仿人類的說話,比如鹦鹉這類的鳥,那麼這世界上最會說話的鳥類有哪些呢?本篇文章為你帶來十大最會說話的鳥類,分别是非洲灰鹦鹉、折衷魏鹉虎皮鹦鹉、黃頸亞馬遜鹦鹉、環頸鹦鹉、和尚鹦鹉、鶴哥、鳳頭鹦鹉、黃冠亞馬遜鹦鹉、青綠頂亞馬遜鹦鹉、八哥,一起來看看吧。

1、非洲灰鹦鹉

非洲灰鹦鹉屬于大型鹦鹉,是典型的攀禽,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說話能力強、天資聰穎、智商高,以擅長模仿人語聞名,是已知的幾種可以和人類真正交談的動物之一。灰鹦鹉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喜攀爬,不善飛翔,通常栖息在低海拔地區及雨林,喜愛在近河流與湖泊邊的樹上或棕榈樹上栖息,通常數隻一起活動。灰鹦鹉主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花蜜、漿果等。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已被認為種群整體數量下降,物種生存處于脆弱瀕危臨界值标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于20000平方公裡,栖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主要是野生的非洲灰鹦鹉每年在國際貿易中被大量捕獲和交易。栖息地的快速喪失對該物種也具有顯着的影響,特别是在整個西非和東非。這些原因都是導緻該物種快速下降的原因。

  •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部,西從幾内亞比紹起,東到肯尼亞西部。分布國家包括安哥拉、科特迪瓦、布隆迪、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内亞、加蓬、加納、肯尼亞、尼日利亞、盧旺達、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幹達。偶進貝甯和多哥。

  • 外形特征

非洲灰鹦鹉體長33-41厘米,體重400-490克,壽命約50年。屬于大型鹦鹉,尾巴短,頭部圓,面部長毛,喜攀爬,不善飛翔。身體為深淺不一的灰色,臉部眼睛周圍有一片狹長的白色裸皮;頭部和頸部的灰色羽毛帶有淺灰色滾邊,腹部的灰色羽毛則帶有深色滾邊;主要飛行羽灰黑色;尾羽鮮紅色;鳥喙黑色,虹膜黃色。幼鳥尾羽尖端帶有黑色,虹膜為淺灰色,随着年紀漸長會變為黃色。尼日利亞地區的非洲灰鹦鹉體色一般較深。雌雄分辨方法∶從外觀看雄性的頭形較闊大,眼角兩側略尖成杏形,雌性相反頭形較窄小.眼圈較圓。

  • 生活習性

該物種說話能力強,天資聰穎,智商高,以擅長模仿人語聞名。覓食的時候通常一小群—起行動,喜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漿果等,有時也會吃花和樹皮,以及昆蟲和蝸牛,甚至會到農作物田園中覓食,造成農業損失,尤其是玉米田。非洲灰鹦鹉可以在長途跋涉中搜索果樹,尤其在旱季會季節性遷移。栖息時聚集大群,非常嘈雜,在休息和在飛行中都會發出嘎嘎的鳴叫、口哨聲和尖叫聲,除了能夠模仿人類的語言,也發現這種鹦鹉在野外可以模仿其他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聲音。

非洲灰鹦鹉也非常聰明,在一些任務中它被證明有着4到6歲孩子的認知z平。新的實驗表明,非洲灰鹦鹉可L以學習數字序列.并可以将人類的聲音與人類的面孔聯系起來。最值得注意的是,艾琳·佩珀伯格博士與名為亞曆克斯的非洲灰鹦鹉合作表明了它能夠學習超過100個詞,還能區分對象,顔色,材質和形狀。

2、折衷鹦鹉

折衷鹦鹉,又名紅脅綠鹦鹉。主要栖息于熱帶雨林和低地森林當中。食物主要是種子、漿果、水果、堅果、昆蟲以及其幼蟲等。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亞、新幾内亞、澳大利亞等地區。折衷鹦鹉可以模仿人類說話和周圍環境的其他有吸引力的聲音,有些鹦鹉甚至可以學習和唱整首歌,在這種情況下,折衷鹦鹉甚至可以欺騙自己的主人。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标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于20000平方公裡,栖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 分布範圍

分布于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内亞,所羅門群島。引進∶帕勞,新加坡。

  • 形态及特征

折衷鹦鹉體長33~40厘米,體重380~475克。是非常美麗吸引人的鹦鹉,它們是所有鹦鹉中兩性外表差異最明顯的種類,雌雄色差極大,雌鳥鮮紅色的羽色與雄鳥亮眼的綠色形成強烈對比。雄鳥有一個明亮的綠色頭部和上體為翠綠色,鳥翼和腕的邊緣鑲有寬的藍邊,底部除飛羽是黑色外其餘呈鮮紅色。下體為綠色,側面和腋窩是紅色,尾巴的末端呈現淺黃色(有時呈現鑲黃白色邊緣),外側尾羽稍微滲透藍色。鳥喙紅色,未端黃色,下颌黑色.虹膜是橙色.腿灰褐色。雌鳥深紅色,在胸和頭部之間有藍紫色項鍊狀羽毛,翅膀底面是藍紫色,尾巴趨向從紅色到橙色色調。在臀部的橙黃色明亮。虹膜淡黃色,鳥喙黑色。幼鳥具成鳥的羽毛,但保留了一段時間棕色的鳥喙。

其中體型最大的是澳洲折衷鹦鹉,約38-40厘米,最小的是所羅門島折衷鹦鹉,約30-32厘米,而金尾折衷鹦鹉體型則是第2大,但與艾魯島折衷鹦鹉也差不多大。辨識大部分須經由雌鳥的外在特征,而大部份雄鳥的外表幾近相同,難以辨認,但仍有些迹象可循。隻有3種亞種的雌鳥眼睛邊緣有一圈藍色的鑲邊,就是澳洲折衷鹦鹉、紅邊折衷鹦鹉與所羅門島折衷鹦鹉,另一個辨認方法是10種亞種中金尾折衷鹦鹉、衛斯特曼折衷鹦鹉、華貴折衷鹦鹉的雌鳥的腹部羽色是紫色,紅邊折衷鹦鹉、艾魯島折衷鹦鹉、澳洲折衷鹦鹉、所羅門島折衷鹦鹉、比亞克島折衷鹦鹉的雌鳥的腹部羽色是深藍色,而桑巴島折衷鹦鹉、塔甯巴島折衷鹦鹉的腹部并無藍色或紫色,全身皆為紅色,這2種亞種在一般鹦鹉養殖中十分罕見,屬珍稀鳥種,而雄鳥隻能依體型大小及羽色深淺來判别。

  • 生活習性

折衷鹦鹉栖息在各種不同的地形,森林、草原、紅樹林、椰子園以及農作物區等海拔1900米以下的地區,最常在農作物區、濱海地帶與低海拔森林出沒。

繁殖期外常單獨、成對或一小群聚集,在繁殖期時,常常隻有雄鳥聚集在一起,聚集時很吵鬧,警戒心強,一般都在樹上覓食,在部分新幾内亞地區它們被當作破壞農作物的害鳥,主要食物是水果、嫩芽、花與花蜜、堅果、種子等,特别喜愛香蕉、芒果、無花果及木瓜。

3、虎皮鹦鹉

虎皮鹦鹉是全世界普遍的寵物鳥,品種繁多,頑皮可愛,受到大衆廣泛地喜愛,全世界的總數量超過5百萬隻,它們常是許多剛對鹦鹉有興趣的人買的第一隻鹦鹉,也是常出現在鳥展的種類。虎皮鹦鹉也是會說話的,隻是需要主人不斷地教它們,而目在教的過程中隻能一隻一隻的教導,不然太頑皮的虎皮鹦鹉是不會學習的。

  • 生長與分布

野生的虎皮鹦鹉栖息于林緣、草地等處。主要栖息于開闊的草原地區、幹燥的馬利植被區、穆拉加灌木叢和開闊的茂密林區、充滿桉屬和金合歡屬植物的平原地區、農耕區;平時大多不會離開河岸或是水源太遠。虎皮鹦鹉在原生地可在多生态環境生存,如灌木叢、森林、草原、農場田園等。

虎皮鹦鹉主要栖息在澳洲幹燥的内陸地區,偶爾會在半幹燥地區與半潮濕地區發現其蹤迹,有些族群會有季節性的遷徙行為,喜愛在草原、灌木叢、河流邊的林地、農場田園中活動。

  • 形态及特征

虎皮鹦鹉體長10-20厘米,翼展平均20厘米,體重30-35克。前額、臉部都是黃色。頰部有紫藍色斑點。上體密布黃色和黑色相間的細條紋。腰部、下體綠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點。尾羽綠藍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腳灰藍色。雄鳥鼻包為淡藍色,雌鳥為肉色。虎皮鹦鹉頭羽和背羽一般呈黃色且有黑色條紋,毛色和條紋猶如虎皮一般,所以稱為虎皮鹦鹉。虎皮鹦鹉屬于鹦鹉科中的小型品種,其羽毛顔色光豔,性情活潑且叫聲清脆、易于馴養,在中國是大衆鳥友最喜歡的鳥種之一。頭部呈圓,喙部有鈎曲,喙上方有蠟膜(多數虎皮鹦鹉的性别可通過蠟膜顔色來分辨)。

鳥體為黃綠色;頭部後方、頸部兩側、背部上方和翅膀覆羽為淺棕色,每片羽毛均帶有黃色和黑色;喉嚨和面部為黃色;臉頰下方帶有不同程度的藍紫色,喉嚨部分有3個黑色點狀;胸部羽毛帶有細窄的黑邊。主要飛行羽覆羽為淺藍色;飛行羽為灰綠色并帶有淺色的條紋;内側灰色并且帶有白色的斑紋; 尾巴上方中央的羽手為藍綠色,尖端黑色,内側黑色。鳥喙橄榄黃色,蠟膜藍色;虹膜白色。母鳥的蠟膜為灰棕色,僅帶有一點點淺藍色,到了繁殖季則會變為深棕色。幼鳥體色較深,公母幼鳥的蠟膜都為粉紅色,需要3到4個月才能長成像成鳥般的羽色。

成鳥頭頂較圓平,嘴殼甚強大,上嘴殼基部為蠟膜覆蓋,上嘴殼彎曲如鈎狀;體羽色彩豔麗多變,常見色有黃、綠、藍、白、藍綠、淺黃等色,因頭、頸及背部的羽色中多具有黑色或暗褐色橫紋,而得名虎皮鹦鹉。足趾為對趾型,第二三趾向前,第—四趾向後,适宜在枝頭攀緣。更适宜握物和取食。尾型尖長,中央尾羽延長如箭。成鳥雌雄區别在于蠟膜的色彩,雄性蠟膜呈青藍色,雌鳥蠟膜為肉褐色。成鳥蠟膜及嘴殼基部較為枯燥,無光澤。足趾淺肉色。

  • 生活習性

虎皮鹦鹉是群居性的鳥種,平時大多聚集20隻甚至數百隻。曾經有聚集過25000隻的記錄,如果受到驚擾,則整群會飛起,在空中轉圈且忽然不定向地飛動,然後降落在安全距離附近的樹上;它們是相當合群的鳥種,平時每隻鳥在群體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并無階級之分。偶爾會發生争吵;在破曉時分會先前往水源處飲水,然後才前往覓食,到了正午炎熱的時候會尋找濃密樹蔭下休患,到了下午E較涼爽時再繼續覓食。到了黃昏整群就會開始回集休息讨夜; 白天喜歡在地面覓食,由于身體的雙色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因此相當難以被察覺;它們生性十分友善并不怕人,可以近距離接近觀察;它們大多前往牛羊飲水的水槽、池塘、河流、地面上的水坑處活動。通常羊群會一起快速的飲水,以避免被掠食者所捕食;它們平常覓食并沒有固定的路線,而是以遊牧的方式四處搜尋。

虎皮鹦鹉有類似于徙的行為,在澳大利亞,每年多天(6月到9月)占據方,到夏天 (9月到1月)又聚集到南方。在比較寨冷這個季節偏好前往北澳和地區,炎熱的季節則會前往南澳。

野生虎皮鹦鹉般以各種植物的種子、漿果及植物的嫩芽、嫩葉為食.到秋季到田間啄食谷物.

4、黃勁亞馬遜鹦鹉

黃頸亞馬遜鹦鹉是典型的攀禽,體長38CM,是很著名的學話高手。黃頸亞馬遜鹦鹉的前額及冠綠色,頸背下及後頸有一條黃帶,喙呈深灰色,向上颌底部逐漸淡色。黃頸亞馬遜鹦鹉有能力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并且模仿得非常像。黃頸亞馬遜鹦鹉通常隻與一個人聯系,因此,主人與寵物之間的互動是決定這隻鹦鹉說話能力的最重要因素。

  • 形态及特征

黃頸亞馬遜鹦鹉體長35厘米,體重480-680克。鳥體為綠色,前額、頭頂和大腿都為綠色;頸部有着不均勻分布的黃色羽毛;翅膀彎曲的地方為綠色,有些鳥此處也會有少許紅色的羽毛散布;鳥喙為深灰黑色,虹膜為桔色。年幼的黃頸亞馬遜鹦鹉頸部并不會有明顯的黃色羽毛,通常要2-3歲以後才會比較明顯,随着年齡增長黃羽會更多。

  • 生活習性

通常是成對活動,有時候會以小群體出沒,甚至高達數百隻。從栖息的地區來回飛行的時候非常明顯易見,同時會分别栖息在不同的樹上,通常偏好沿着水源附近高大的樹木活動;在正午時分炎熱的時候,會安靜地栖息于樹蔭下乘涼;在清晨會有規律的飛往水源處沐浴;偶爾也會造訪農耕區、果園和種植作物的地區,因而造成許多作物的損壞,在覓食的時候相當安靜并且可以在有限度的距離接近觀察;長途旅行時通常會飛得很高,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樹上休憩以及飛行尋找覓食地點,叫聲非常吹雜刺耳. 主要以種子、堅果、漿果、花朵、和植物嫩芽為食。會定時前往河岸附近蘊含豐富礦物泥土的地區進食泥土。這是因為它們的食物有很多是未成熟的種子或水果,其中含有毒素,進食泥土不但可以補充礦物質,更可以幫助消化并且排出這些身體中的毒素。

5、紅領綠鹦鹉

環頸鹦鹉的學名叫做紅領綠鹦越。主要栖息于山麓開闊的疏林地帶以及村莊、農田和鄉鎮庭園等地區。以植物果實與種子為食,也吃谷物和其他灌木漿果、花朵、花蜜等,分布于範圍極廣非洲亞洲多個國家都有。環頸鹦鹉是鹦鹉種類中最傑出的鳥類之一,他們可以學習200-250個單詞,環頸鹦鹉常試圖模仿周圍環境中的人類聲音,他們也可以通過聽音樂來學習單詞。

  • 生長與分布

主要栖息于各種森林和各種型态的開闊鄉村地區、刺叢平原區、幹燥的森林地區、開闊的次要林區、草原等地區,在亞洲它們栖息在海拔1600m以下的地區,在非洲則是在2000m以下,時常出現于農耕區、市郊區、公園、花園、甚至城市中的公共場所;有時候會前往果園和咖啡園覓食,在許多地區均被當成農業害鳥。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國、貝甯、不丹、布基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中國、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厄立特裡亞、埃塞俄比亞、岡比亞、加納、幾内亞、幾内亞比紹、印度、利比裡亞、馬裡、毛裡塔尼亞、緬甸、尼泊爾、尼日爾、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塞内加爾、塞拉利昂、南蘇丹、斯裡蘭卡、蘇丹、多哥、烏幹達、越南。

引進∶巴林、比利時、古巴、德國、香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約旦、肯尼亞、科威特、黎巴嫩、澳門、馬爾代夫、毛裡求斯、荷蘭、阿曼、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洛文尼亞、南非、西班牙、阿拉伯叙利亞共和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英國、美國、委内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也門。旅鳥∶佛得角、索馬裡。

中國僅有廣東亞種,分布于福建福州市、廣東珠海、萬山群島和附近沿海、香港和澳門一帶。

  • 形态及特征

紅領綠鹦鹉為中型鳥類,雄鳥頭部為灰綠色,在頸部的兩側和耳羽的後面逐漸變為淡藍色。嘴的基部有一個窄的黑線,沿眼線向後延伸至眼睛。颏部、喉部為黑色,并向後和頸的兩側延伸,與後頸向下的一個狹形玫瑰紅色頸環在頸側相連接,也是它獨有的特征之一。上體為輝草綠色,鄰近玫瑰紅色頸環處為藍色,腰部和尾上覆羽特别輝亮,尾羽逐漸變長,中央尾羽最長,顔色為藍綠色,基部較綠,具窄的黃色尖端,外側尾羽越向外綠色越濃。翅膀為綠色,翅上的小覆羽和中覆羽略沾藍色,大覆羽及飛羽為暗綠色。下體較淡,較背部呈更多的灰綠色,肛周、覆腿羽、翅下覆羽和腋羽為淡黃色。

雌鳥的颏部、喉部沒有黑色,頭上沒有黑紋和玫瑰紅色的領環,尾羽較短,其餘羽色與雄鳥相似。虹膜淡黃色,嘴珊瑚紅色,腳和趾石闆灰色或石闆綠色。

6、和尚鹦鹉

和尚鹦鹉别稱和尚鹦鹉、僧鹦鹉。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幹燥開闊林地、棕榈樹林、農業耕作區等地區。食物包括各種草,樹木和其他植物的種子、芽和花,以及水果和漿果,偶爾食昆蟲。分布于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它和其他會說話的鳥一樣,和尚鹦鹉也需要适當的訓練來模仿人類的聲音,和尚鹦鹉也可以模仿周圍環境發出的其他聲音。

  • 生長與分布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幹燥開闊林地、有荊棘灌木叢與仙人掌的熱帶稀樹草原、棕榈樹林、農業耕作區等地區。

原産南美洲的玻利維亞至巴塔哥尼亞間的安第斯山脈以東地區,包括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烏拉圭等國家,許多和尚鹦鹉也在美國的加州、佛羅裡達州、芝加哥、紐約等地及一些歐洲國家生存定居。

  • 形态及特征

和尚鹦鹉依亞種不同,體長在28-30厘米之間,翼展43-48厘米,體重90-140克。雌鳥比雄鳥小10-20%。成鳥上體綠色,額頭從前冠至後枕為藍色—灰棕色一綠色。臉頰灰白色,胸部淺灰色,整個上腹部淡黃綠色,有白色條紋。下體橄榄黃色;翅膀(飛羽)淡藍色;尾巴長逐漸變細,上尾綠色,中央尾羽藍綠松石色,下尾覆羽基部是沉悶的灰藍色。鳥喙桔紅色,虹膜深褐色,腿爪粉色。

7、鹩哥

鹩哥體形較大,體重165-258克,體長234-304毫米。全身大緻為黑色具紫藍色和銅綠色金屬光澤。特征為頭側具桔黃色肉垂及肉據,雌雄相似。善鳴,叫聲響亮清晰,能模仿和發出多種有旋律的音調。鶴哥是東南亞地區最能說話的鳥類之一,它們能以幾乎相同的音調和質量模仿人類的講話,同時還會發出各種各樣的口哨聲、哀号和尖叫。

  • 生長與分布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的次生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竹林和混交林中,尤以林緣疏林地區較常見,也見. 于耕地、曠野和村寨附近的小塊樹林中。

原産地∶不丹、文菜、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新加坡、斯裡蘭卡、泰國和越南。區域滅絕∶孟加拉國。引進∶香港、澳門、波多黎各。

  • 形态及特征

鹩哥通體黑色,頭和頸具紫黑色金屬光澤。眼先和頭側被以絨黑色短羽,頭頂中央羽毛硬密而卷曲,雄性成鳥嘴須發達;額至頭頂灰黑色,頭側被以絨黑色短羽;頭後有兩片桔黃色肉垂;眼下後方部分裸露;上體的後頸、肩和兩翅内側覆羽均為紫銅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呈金屬綠色;飛羽黑色,第2-7枚初級飛羽内料橫貫白斑,飛翔時更為明顯;尾羽黑色,沾灰綠色。颏、喉至前頸紫黑色;前胸銅綠色;腹部藍紫銅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羽端具狹窄的白色羽緣。雌鳥體色與雄鳥相似。幼鳥上體褐黑色;頭後肉垂缺如;頭部裸露部分不如成鳥顯著。兩脅和腹部具狹窄白色羽緣。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附跖後緣鱗片常愈合為整塊鱗闆;雀腭型頭骨。

虹膜暗褐,外圈白色;嘴峰桔紅色;附庶檸檬黃色;肉垂及裸露臉部的黃或深黃色。

  • 生活習性

常聚3-5隻的小群活動,冬季則多集成10-20隻的大群。社會性行為極強,若其中的一隻鳴叫,其他鳥則長時間地在附近徘徊鳴叫。鳴聲清脆、響亮而婉轉多變,繁殖期間更善鳴叫,常常彼此互相呼應。多變,而且能模仿其他鳥類鳴叫、甚至學會簡單的人類語言。

主要以蝗蟲、蚱蜢、白蟻等昆蟲為食,也吃無花果、榕果等植物果實和種子。嗜吃野果。果樹上的果實成熟期間,尤其是無花果或類似多果肉的果實成熟季節,常和其他嗜吃果實的鳥類大群光臨。也兼吃昆蟲,如蚱蜢、白蟻等。

8、鳳頭鹦鹉

鳳頭鹦鹉共有21種鳥類,和其他的鹦鹉有相同的特點,都有鈎曲的喙和對趾足。不同的地方主要在幾個生物特征,包括能夠收展的頭冠,和炫彩的羽毛。鳳頭鹦鹉的模仿能力很強,可以模仿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它們說話能力完全取決于訓練的質量,世界上有不同種類的鳳頭鹦鹉,其中,玫瑰色的鳳頭鹦鹉、黃色的鳳頭鹦鹉和長喙的鳳頭鹦鹉更能說話。

  • 生長與分布

适應各種各樣的栖息地,從潮濕的森林到幹燥的灌木叢,草原,茂密的熱帶森林,樹木繁茂的相思樹和桉樹地區。栖息與築巢都愛在靠近水源地的樹林中,繁殖季節偏好在桉樹林地和松樹種植園,在那裡更容易找到适應繁殖的自然樹洞。

鳳頭鹦鹉地分布比其他鹦鹉類群狹窄。自然狀态下僅見于澳大利亞和其鄰近島嶼。

  • 形态及特征

鳳頭鹦鹉科共有6屬21個亞種,這是一些頭頂長有冠羽的鳥類,屬于大型鹦鹉。它們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長有一個半月形的喙,蠕蟲狀的舌頭。大多數鳳頭鹦鹉的羽毛是白色,但也有黑色、粉紅色和雜色。鳳頭鹦鹉的嘴是鐮刀形的,而且很堅實,可以啄碎硬的果殼,還能挖出樹根。鳳頭鹦鹉和其他的鹦鹉有許多共同的特點,不同的部分主要在幾個解剖學特征。包括能夠收居的頭冠,以及羽毛中缺少令其他鹦鹉羽毛呈現出虹彩的結構。鳳頭鹦鹉平均要比其他的鹦鹉體型大。但雞尾鹦鹉卻是一種很小的鳳頭嬰鵝。

  • 生活習性

在森林地區時隻在樹上覓食,喝水時才會到地面上,在開闊地區或農作物區域,則經常在地面上覓食,栖息與築巢都愛在靠近水源地的樹林中,尤其是按樹林。在傍晚入夜時分常大叫,特别是在有月光的夜晚。以堅果、種子、花蜜、漿果、水果、植物的嫩芽和小昆蟲為主,最喜歡的食物為當地的樹種和松果,在森林中撕開樹枝取食蛀蟲和甲蟲有時鳳頭鹦鹉一起在農作物園區内覓食,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主要是花生田與玉米田。

9、黃冠亞馬遜鹦鹉

黃冠亞馬遜鹦鹉與其它黃頭系亞馬遜鹦鹉一樣是很聰明的種類,共有4種亞種,除了原生種外,其它三種都很少見,這種鳥生活在美國南部和北美的熱帶雨林中,它們是亞馬遜鹦鹉家族中最優秀的健談者之一,這個種類中的一些鹦鹉非常健談,學話能力佳,人工繁殖鳥不怕人且與飼主互動頻繁,但市面上所見多為野生鳥。

  • 生長與分布

主要栖息于低地的林區、高度600-2200米的山區,也喜歡活動在松樹林區或橡樹。它們通常成群活動,有時候會聚集高達300隻左右,以數百隻的數量聚集在栖息的樹木休息,整群聚集飛行的時候相當嘈吵。他們也有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則視食物充足與否來決定。

野外飲食最喜食無化果、其次是漿果、堅果、花朵、樹頂的嫩芽也會在香蕉林或玉米田等農作物中覓食造成農業損失.農人也堂

射殺他們。說話能力,語言能力比不上黃冠亞馬遜鹦鹉或雙黃頭亞馬遜鹦鹉,但它們能學會一些簡單地說話。

分布于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法屬圭亞那,圭亞那,巴拿馬,秘魯,蘇裡南,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委内瑞拉。

  • 形态及特征

黃冠亞馬遜鹦鹉體長31-38cm,體重380-500g。羽毛大部分是綠色的。它們的眼睛虹膜是桔色的。黃色分布在它們的頭冠頂,頭頂的黃色叫做"帽"。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它們的翅膀的主飛羽是紫光藍色,次飛羽是紫光藍色,分布在羽瓣和翼端。

黃冠亞馬遜鹦鹉外表雖不如雙黃頭亞馬遜鹦鹉漂亮,但體型則差不多,嘴部為黑色,頭部黃羽僅頭頂小部分分布,容易與黃頭亞馬遜鹦鹉區分。

10、青綠頂亞馬遜鹦鹉

青綠頂亞馬遜鹦鹉是一種受歡迎的寵物,主要生活在南美洲,青綠頂亞馬遜鹦鹉可以很好地模仿人類的聲音。如果訓練有素的話,他們可以談上幾個小時,青綠頂亞馬遜鹦鹉也以其甜美的歌曲而聞名。青綠頂亞馬遜鹦鹉是較常見的亞馬遜鹦鹉之一,卓越的說話能力及美麗的外表常受人們青睐,是很适合作為家庭寵物鳥的亞馬遜鹦鹉,這種鹦鹉不像其它黃頭系的亞馬遜鹦鹉有侵略性。

  • 生長與分布

分布于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青綠頂亞馬遜鹦鹉分布于巴西的許多地區,黃骠亞馬遜鹦鹉則分布于玻利維亞北部、巴拉圭、阿根廷北部及巴西部分地區。

  • 形态及特征

青綠頂亞馬遜鹦鹉體長38cm,有二個亞種。指名亞種體重375-450g;黃翼亞種體重400-500g。外表靓麗,鹦鹉身體主要呈綠色,綠色的羽毛邊緣為深綠色。頭部前額呈明亮的藍色,頭冠處藍白兩色羽毛交錯出現。耳部、面頰和頭頂随意地分布着黃色,翅膀彎曲的前端部分有着紅、黃色的羽毛分布;主要飛行羽和覆羽為綠色,尖端為藍紫色;次要覆羽中間會有紅色的羽毛;尾巴為綠色,尖端為黃綠色。鳥喙為灰黑色,虹膜為桔色。

  • 生活習性

栖息于森林、棕榈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都是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大部分白天被人看見的時候不是在覓食,就是在高枝上休憩,這時候非常安靜,個性并不算太膽小,可以在有限度的距離之内接近觀察;如果發現危險的時候,會發出非常尖銳刺耳的鳴叫然後飛走。在飛行的時候相當吵雜;偶爾在傍晚栖息的樹木附近會聚集數量很多的族群。也有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則視食物充足與否來決定;偶爾會造訪農耕區、果園以及牧場等地,造成農作物相當大的損壞。主要的食物為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偶爾也會以農耕區的谷類和作物為食。

是較常見的亞馬遜鹦鹉之一,卓越的說話能力及美麗的外表常受人們青睐,是很适合作為家庭寵物鳥的亞馬遜鹦鹉,這種鹦鹉不像其它黃頭系的亞馬遜鹦鹉有侵略性。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