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藏傳匝龍瑜伽七種妙蓮功



盛蓮式
“盛蓮舉手擡臀部,滿息細竹再下放,前額觸地手後伸。”
端坐,兩腳前伸,兩手撫膝。入息一細竹,兩手用力上舉,左腳朝内,結金剛跏趺坐。舒息一細竹,兩手徑直後伸,前額前俯。入息一細竹,雙手用力高舉,同時臀部上擡,兩膝着地,上體直立。開口滿息一細竹,腰腹盡量挺直。其後,雙手左右平伸,擡膝放臀。舒息一細竹,雙手徑直後伸,前額貼前地。入息一細竹,雙手用力上舉,兩腳用力前伸。舒息一細竹,前額俯膝,兩手分别拉腳掌。
功效。《除隘法》雲:“《脈絡衰老除隘》雲:精進妙蓮盛開降,脈無繞僵裂斷縮,諸疾消除器官明,身體爽朗脈堪能。”
如上所說,盛蓮式可祛除脈絡老化、脈道萎縮、相互纏繞、硬化、破裂、脈絡斷、痙攣等脈病,具有增強眼、耳、鼻、舌、身、意諸根功能之作用。


仰蓮式
“仰蓮後仰握腳掌,腰腹後仰頭觸地, 壓氣細竹腰部卧,兩手用力仲胯側。”
端坐,雙腳前伸,兩手撫膝。入息一細竹,雙手上舉,腳結跏趺。舒息一細竹,雙手後伸,前額貼地。入息一細竹,雙手分别握該側的腳掌,腰腹前挺,頭頂觸地。壓抑氣息一細竹,腰腹盡量前挺,緊縮身體。舒息一細竹,卧放腰部,兩手用力伸展放胯側。入息一細竹,雙手上舉,兩腳同時前伸。舒息一細竹,上體豎立,前額觸膝,兩手分别拉腳掌。
功效。《除隘法》雲:“《明點寂靜除隘》說:緻力仰蓮的功法,明點缺乏布關節,内漏不禁遺失等,仰蓮式功能盡除。”
如上所說,仰蓮式可祛除男女缺乏白界,或者元氣附于關節,白界或赤界等内漏不禁、遺失等症。它使身體健安,體力增強,肌肉發達,容光煥發,充滿安樂。


旋蓮式
“旋蓮兩手繞背後,和合細竹握腳掌,兩手後伸束腰間,前額下俯觸地鋪。”
端坐,雙腳前伸,兩手撫膝。入息一細竹,兩手上舉,腳結跏趺。舒息一細竹,右手從右肋後繞,握右腳;左手從左肋後繞,握左腳。入息一細竹,腰椎伸直,挺胸。上下體的氣息彙合一細竹,随即約束于腰間。其後兩手用力上舉,同時解跏趺坐姿。舒息一細竹,兩手後伸,前額俯地。入息一細竹,雙手上舉,兩腳前伸。舒息一細竹,前額貼膝,雙手分别拉腳掌。

功效。《除隘法》雲:《氣界停滞除隘》說:身體僵硬練旋蓮。”
如上所說,諸氣不暢,離散和凝滞之症,特别是周身氣息不暢者适合練旋蓮式。

浮蓮式
“浮蓮兩手置胯前,上擡跏跌憋氣息,細竹下氣上引降,手繞背後額觸地。”
端坐,兩腳前伸,雙手撫膝。入息一細竹,雙手上舉,兩腳左右對張。舒息一細竹,兩手攥拳,拄胯前地鋪上,腳結跏趺。入息一細竹,上體正
直,上擡跏趺,臂膀伸直,拳頭支撐體重(譯注:原文與圖不符)。憋氣一細竹,猛烈上引下體氣息。其後,兩手左右平伸,解跏趺坐姿,舒息一細竹,兩手後伸,前額觸地。入息一細竹,兩手上舉,雙腳前伸。舒息一細竹,前額貼膝,兩手分别拉腳掌。
功效。《除隘法》雲:“《氣界停滞除隘》雲:脈絡硬化練浮蓮。”
如上所說,諸氣住在脈界,亦即脈絡不暢,或者離散者,若勤練此功可全部祛除之。


繞蓮式
“繞蓮兩拳着地鋪,上擡跏趺憋引氣,個半細竹繞至七,遂解跏趺如上述。”
端坐,兩腳前伸,雙手撫膝。入息一細竹,兩手上舉,腳結跏趺。舒息一細竹,兩手攥拳,分别置胯側地鋪上。猛吸氣兩細卡,雙肩後張,腰腹及臂膀挺直,上擡跏趺。憋氣、運氣一個半細竹,向前、向後晃動跏趺七次。其後,坐地,上體正直,兩手左右平伸,遂解跏趺坐姿。舒息一細竹,兩手後伸,前額觸地。入息一細竹,兩手上舉,雙腳前伸。舒息一細竹,雙手分别拉腳掌,前額俯膝。

功效。《除隘法》雲:“《氣機停滞除隘》雲:氣凝于心練繞蓮。”
如上所說,修煉此功可消除諸氣散失和停滞于心之疾。

降蓮式
“降蓮上擡跏趺坐,降立'哈’聲臀部落,吐氣細竹手後伸,合掌前額觸地鋪。”
端坐,兩腳前伸,雙手撫膝。入息一細竹,背脊貼地仰卧,兩手用力向頭頂方向伸展。舒息一細竹,兩手伸展,着胯側地鋪,腳結跏跌,上體伸直,兩手上擡跏趺。入息一細竹,下放跏趺,跪立,兩手上舉,伴随強烈的“哈”聲兩手左右平展,臀部下放。其後,舒息一細竹,兩手背後合掌,前額觸地。入息一細竹,兩手上舉,雙腳前伸。舒息一細竹,雙手分别拉腳掌,前額俯膝。
功效。《除隘法》雲:“《氣機停滞除隘》雲:氣不就位練降蓮。”
如上所說,持命氣等五氣各不就位,離散或停滞,憑借此功可使之就位。


閃蓮式
“兩手拄地閃蓮式,擡膝腋下臂膀直,前胸觸地膝下挪,空竹背後法印仰。”
端坐,雙腳前伸,兩手撫膝。入息一細竹,雙手上舉,腳結跏趺。舒息一細竹,雙手拄地,臂膀伸直,手掌和雙膝着地,趴地。入息一細竹,擡膝至腋下,伸直的臂膀支撐體重。舒息一細竹,膝蓋着地,身體下降,前胸和下颔觸地。空閉氣息一細竹,兩手在背後結法印(譯注:指合掌),上體、肩頭和頭後仰。入息一細竹,兩手觸及胯側地鋪,上體上擡。舒息一細竹,就地解跏趺,兩手撫膝。
功效。《除隘法》雲:“《氣機停滞除隘》雲:調和混亂練閃蓮。”
如上所說,閃蓮式可祛除持命氣、上行氣、等住氣、下行氣、遍行氣等五氣所控制的部位混亂、功能失調等病症,具調和諸氣功能之功效。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