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往往出于對這門藝術的喜愛,這是引發學習書法的一種動機,當然也有其它種種動 機,但是不管出于何種動機,要學好書法、取得成就,都需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俗話說:“字無 百日功”,決非短時間就能掌握這門藝術的。這就要求學書的人首先要有恒心。要主動安排好時間, 持之以恒,天天練習,做到“曲不離口,拳不離手”,專心緻志。其次,要有毅力。在漫長學習書法過程中,不可能不遇到各種困難,如時間安排太緊張,工作、學習環境變了,等等,特别是 學習中的困難,如進步不快就容易喪失信心,動搖學習的決心,中途辍學,功虧一篑,所以要有 毅力,善于克服困難是學好書法很重要的品格。其三,要有鑽研精神。學習書法和做任何事情一 樣,貴在積極鑽研。善于動腦筋,積極思考,就能事半功倍。如果被動地學,是很難學好的。即 使有教師指點,也不能代替自己的鑽研。俗語說得好:“師父領進門,修身在個人。”曆史上任何 一位大書家,都是經過自己長期刻苦鑽研,才取得偉大成就的。他們的書法作品,才能成為我國 傳統文化的寶貴财富。
初學書法切忌哪些呢?第一,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恒心。高興起來提筆練,不 高興時三天兩天不動筆;看到自己有點進步,興趣起來了,死勁地練;看到自己進步很慢,就沒 有情緒再練了。如此等等,是很難取得成功的。第二,切忌無克服困難的決心。初學書法,一點 一畫練起,是比較枯燥的,容易動搖信心;方法不當,進步慢,也容易堅持不下去。此外,如工 作忙,學習緊張,都可作為原因而停學。所以如果沒有克服困難的決心,也很難取得學習上的成 功。第三,切忌被動地學習。特别是學習初期,在臨摹階段,一筆一畫地照範本臨摹,似乎可以 不必太費腦筋。其實不然,如何臨摹并通過臨摹掌握技法,在練基本功過程中态度是積極還是被 動消極,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必然的結果是前者進步快,效果好;後者進步慢,效果不好,甚 至影響學習書法的興趣和信心,中途辍學。
總之,上面所講的“三要三忌”,是取得學習和事業成功必備的品格,也是在學習和事業取得 成功過程中必須培養起來的優良品格。學習書法自然也不例外。這是在學習書法以前必須有的思 想準備。
選擇範帖是什麼意思呢?學習不能不先學前人的經驗,學前人經驗,就面臨學哪家和選擇什麼 樣的臨寫範本的問題,即選帖。所以,選帖即是拜古人為老師。我國曆代有許多優秀書法家,在書法 上造詣很高,能夠流傳至今。他們初時也是學前人範帖開始的,吸取前人各種經驗,綜合幾家的影 響,又根據個人審美興趣加以創造,創作出自己的獨特風格,受人喜歡,使他們的作品千古不朽,成 為後人學習的楷模。但是,幾千年來我國優秀的書法家很多,各種風格流派的碑帖也極為豐富。以 楷書著名的書法家和他們的碑帖以及無記名的優秀碑帖,數量也很大,前面已介紹了一部分有代表 性的楷書帖,包括大小楷書。初學楷書者究竟根據什麼來選擇作為自己學習書法的範本呢?從字體 來說,有大字、中字、小字,哪種字體作為初學的範本合适呢?從風格流派來說,那就更多了,究竟哪 種風格流派适合自己的審美趣味而為自己喜歡呢?
關于字形的大、中、小,初學者以何種為宜?一般講以中字作為練習開始為好,即兩寸見方的字, 如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神策軍碑》等的字體大小适宜。如果初寫即練小楷,容易見效果,因為字形 小,筆畫間架間隔小,書寫時容易掌握控制。然而寫慣了小字,遇到寫大字,間架結構的筆畫間隔距 離大了,書寫時對筆畫、結構的掌握和控制就不容易了,極容易出現疏散松懈或緊密不勻,造成不協 調的現象。如果練兩寸左右見方的字,寫大字時有伸展的餘地,寫小字則更容易掌握,稍加練習即可 以掌握它。如初練即以大字作為範本,則不容易掌握,進度很可能就比較慢,因為大字的間架結構距 離大,初學者不容易控制和掌握。
楷書家很多,風格流派也各異。如有豐厚雍容的,有緊密險勁的,更有欹側秀逸的,或挺拔剛勁的,等等。初學者選擇範帖,可以根據個人性格和喜好,選那種風格能引起自己的興趣的。還有一個 标準,即那種書體有利練筆力的,因為骨力是學好書法的一個因素,是基本功的一個内容。 此外,選定一家書體以後,還有個選這家哪種帖的問題。因為一家留有幾種帖,就要選這家最好 的帖和出版的最早拓本。如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雖不是歐字最好的帖,曆史評論家曾說它不 如《化度寺碑》,但《九成宮醴泉銘》卻碑字最全,早期拓本字口也清晰,目前最好的版本是文物出版 社出版的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宋拓本。所以寫歐字的,都選《九成宮醴泉銘》為範本,又以宋拓本作為 臨本。
選帖是個認真的事,一旦選好後就不要輕易更換,就要堅持下去,熟練地掌握一種書體的結體、 筆法、形态、神韻。明代書法家倪蘇門在《書法論》中曾這樣說:“必須取古之大家一人為宗主,門庭一 定,腳根牢把,朝夕沉酣其中,務使筆筆肖似,使人望之即知是此種嫡派。縱有譽我、謗我,我自不為 之動。”隻有這樣一種态度,才能掌握好一種書體。當然,為了創作個人喜愛的風格,也需要吸取各種 書體筆法、結體、神韻,也可以逐步臨寫各種流派的書體,進行創新。但開始臨習階段,不能朝秦暮 楚。
楷書家很多,風格流派也各異。如有豐厚雍容的,有緊密險勁的,更有欹側秀逸的,或挺拔剛勁
選帖以後,即開始臨帖。如何臨帖,應有步驟,特别是沒有教師指導而靠自學的人和中小學生,應循序漸進,即從鈎摹或影格開始,再進入對臨、背臨。
1.鈎摹。即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紙,如有光紙、硫酸紙等,蒙在選好的帖上,用毛筆或用鉛筆沿着範本的字,用極細的淺色的線條沿着字形的輪廓線(内外各占一半)鈎出字的輪廓,稱“雙鈎”。然後在鈎好的輪廓線内,按字畫用毛筆寫出來(如範本是黑迹本,則要按墨迹的墨色濃淡來寫),稱為“填廓”。
鈎摹是因為初學者對範帖的字沒有認識,用筆也不熟悉,用這種經過雙鈎後再按筆畫來臨寫,以熟悉範帖的字形和筆法特點。所以在“雙鈎”以後“填廓”時,應按筆畫一筆一筆地寫,不能亂塗,摹寫時應按筆順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來寫,并要注意筆法,如逆入回鋒,頓筆收筆等等,按學到的筆法知識以範本的字為榜樣進行。不論鈎摹和填廓,都要态度認真,不可草率。到了已初步掌握範帖的字的結體、筆法以後,即可進入對臨。
2.影格。用比較透明的紙蒙在範本上,為了不讓範本受墨迹污染,在兩層中間可以放一張完全透明的薄角膜片,然後照字的筆畫,用“描紅”的辦法,一筆一畫地臨寫,這就是影格。怕蒙在下面的範本字看得不特别清晰,可以多買一本範帖,放在旁邊作為參考和對照檢查。這樣可以省去鈎摹時間。這種方法的目的和鈎摹的目的是一樣的。
康有為曾經這樣說過:“學書必先摹仿,不得古人形質,無以得其性情也。故欲臨帖,必先使之摹仿數百反過,使轉運立筆盡有,然後可以臨帖。”意思是學習書法必須先摹仿,不掌握古人的間架骨力,就無法得到古人書法的神情氣韻,故必須先摹仿幾百次,掌握了古人起筆、轉筆和收筆等筆法,然後才可臨帖。不論是鈎摹填廓、影格描紅,都是為了熟悉和掌握範本的筆法和結體特點以及形态、神韻。為了較快地掌握一部分字的運筆和結體,較快見效果,鞏固記憶,對範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練,如先臨習三四頁,反複數十百遍,已基本掌握範帖的筆法、結體,再往後繼續臨寫,這樣一部分一部分地進行,易見效果,也可提高練習的信心,增加興趣。
(1)對臨。即對着範本的字臨寫。第一步是先用格臨。具體步驟是:先用角膜片或較厚的紙畫出九宮格、米字格(圖44)。九宮格的作用是為臨摹時便于掌握結體和字畫的位置,因為有上下、左右八條線作為依據,它和漢字的結構相一緻。如左右、上下結構、上中下、左中右等并列結構,九宮格也分上中下、左中右九格,這樣臨寫時,就比較容易掌握各部分的比例、筆畫的長短位置和傾斜的角度大小,做到心中有數,也便于檢查。米字格的作用相同于九宮格。由于字的撇、捺等筆畫的斜度很難掌握,不容易看準,而米字格恰好兩條對角斜線可作依據,橫豎筆畫則有兩條中心線作标準,也便于掌握橫豎畫和各部分的位置。兩者都是臨摹時的有利工具(圖45)。
臨寫時将透明的畫有九宮格或米字格的角膜覆蓋在範本上,在臨寫的紙下邊也放一張畫有九宮格或米字格的襯紙,就可以臨寫了。這種格臨比鈎摹、描紅又進了一步。雖然有九宮格或米字格來确定筆畫的位置,但是怎樣起筆、運筆、回轉、收筆及筆畫的粗細、長短、斜度等,就靠臨習者在前段摹寫掌握筆法的基礎上,憑觀察範本字體來進行。這樣,經過反複格臨,在九宮格和米字格輔助下,能夠較準确地掌握字的間架結構和筆法以後,第二步即可對臨,即取掉蓋在範本上的九宮格或米字格,臨寫時可以在臨寫紙下襯一張畫有方格的紙,完全靠觀察範本上的字在方格中臨寫。格臨和對臨,首先要注意不要隻看一畫寫一筆,要觀察和記住字的全體筆畫和長短等比例,掌握住整個字的間架結構和形狀神态。如果隻看一畫寫一筆,隻注意局部,缺少整體概念,就掌握不住字的整體,更不可能體現出範本字的神韻。所以一定要觀察到每一筆畫在整個字當中的位置和比例,從整體中看點畫。臨寫到比較熟練以後,就可以進入背臨階段。
(2)背臨。是指把範本收起來,默寫範本的字,是臨寫的最後階段。它是在鈎摹或影格和格臨、對臨的基礎上,對範帖的書體的結構特點和筆法都純熟了,閉起眼睛均可曆曆在目,才能默寫得出範本的書體。背臨,着重在對範本書體的形神掌握,并不要求筆畫的絕對相似。但從形神來說,應和範本基本一緻,甚至是和範本完全一樣。所以背臨着重意臨。當然,初時背臨,不論結構、筆法和神韻都會和範本有較大距離,這就靠對照範本檢查找出差距,在進行第二遍背臨時改正。隻要反複進行背臨,就能越來越準确地寫出範本的神韻來。能做到這一步,就可以進入書寫了,說明已掌握了一家書體了。
那麼,掌握了一家的書體風格,再學另一家是否還需要再經過這些過程?這就不必了。因為,此時控制運筆及掌握結體特點的能力都已大大提高了,隻要直接進入對臨即可,而且學會另一種書體的時間和過程都會大大縮短,實際上已經可以進入書法藝術創作。為了追求和創造自己獨特的風格,一輩子要臨寫和研究多種多樣書體流派,進行比較分析,吸取特點長處,為我所用。
對初學書法者談創作,似乎未免太早了,似乎不是本書的内容。但是,第一,明确學書法是 為了能夠創作,這會堅定學習書法的信念。其次,書法藝術的習作和創作沒有絕對的界限,也沒 有絕對的階段,隻要較熟練地掌握結構和筆法,習作和創作即可以相互促進。進行創作,也需要 一個練習創作的過程,故對書法創作知識做一些介紹仍然是必要的,依然是本書的範圍。
1.什麼是書法創作?書法創作是在學習古人書法的基礎上,賦予它以新意。也就是說書法創 作要滲進去自己認為美的趣味。如字形、筆法上的變化,引起情趣和意韻風格上的變化。所以學 好一家的書體很重要,隻有熟練地掌握一家書體的結體、筆法的特點,才能在這基礎上加入自己 的意趣。特别是楷書體,必須在學宗一家書體基礎上才能進行創作。如果連起碼的結體、運筆都 不會,也不知怎樣寫才符合法度,那自然也談不上創作。當然,創作本身也有許多知識要學。
2.書法創作知識簡介。如果已掌握楷書的基本結構和筆法,要進行習作,應如何入手,程序 怎麼樣呢?
創作一幅書法作品,首先要确定形制。形制有多種多樣,如條幅、中堂、對聯、長卷、鬥方、 題匾、題簽、扇面等等。确定以後即要确定書寫的内容,詩詞歌賦,短語警句,内容要适合形制。 如對聯,有五言、七言,甚至更長的聯語。初習創作,不宜寫得太長,過長不好掌握。其次,即 要鋪開字幅經營位置,也就是章法布局。特别是楷書體,要經過缜密的計算,在整幅畫面如何安 排合适,符合藝術要求。如疏密虛實,大小變化,題款印章如何安排,有對稱又有變化,有對比 也能協調,有呼應又能統一。楷書體一般随自然結體,或大或小,或長或扁,但在全篇又能統一, 或取縱勢,或取橫勢。在行列上,或縱成行,橫錯列;或縱橫都成行;或橫成行,縱錯列;或用 筆畫出朱絲欄和畫格的。分行布白,間隔距離稍大的,字體秀麗,顯得疏朗秀雅,具有書卷氣;縱 橫錯列的,結體奇巧,變化較多,藝術氣氛較濃;分行布白較密,結體奇偉,顯得充實茂密。由 書體、風格和追求藝術氛圍不同而采取不同處理方法。第三,即要書寫了。書寫時的習作不宜過 大,最好一次完成。書寫時必須專心,書法是一次性創作,如寫錯寫壞一字,則全幅作廢。特别 是楷書,寫時速度較慢,花時間,費精力。甯可慢一些,也不能因求快而寫錯寫壞一個字。不管 是習作還是正式創作參展參賽作品,都是嚴肅的事情,一定要認真專注。第四,正文寫完後即要題款、蓋印。題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處理适當,就能使作品完整完美;否則即 破壞了作品的完美,字雖寫好了卻不是一幅完美的作品。題款是構圖補白的說明書性文字,它的 内容分單款和雙款。單款隻寫書寫時間和姓名,繁寫則可包括書寫内容的題目,自作或作者姓名, 地點齋名,等等。雙款是包括受書者的姓名,如某某先生正腕、斧正、雅正,等等一類客語。題 款一般用行書,字體要比正文稍小,寫在正文左側(如從右到左行順)一行位置,也可題雙行。有 的題款則比正文字數更多,也要和正文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總之,題款應該随機應變,處理得 很智巧,字數多少,字大字小,疏密虛實都要根據正文的情況來處理。但是,題款加印章上頭要 比正文低一字;正文字數少而字體較大,題款字多,超過兩行以上,也可以正文比題款低。一般 題款印章不得超過正文下腳;如遇上面講的題款字多而正文字少而大,則可超過正文下腳。總之, 以全幅協調為準。
3.印章。印章雖小,但在一幅書法作品中作用很大。它在畫面中能烘托氣氛、調整布局、增 加變化,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有些作品,正文和題款都很好,但由于印章處理不當,或位置不 合适,或大小多寡不适宜,或沒能蓋好章,印文模糊等等,都會影響作品的完美,破壞章法布局。 印章分姓名章和閑章,有陰刻和陽刻。名章不論單名姓章或雅号章,都蓋在具名之下,或在 具名旁邊的空白處,用一方或兩方則要看題款後的空白之處而定。如空白處很長,可蓋兩方,先 蓋陰刻白文印,後蓋陽刻的朱文印,上蓋姓名章,下蓋雅号章。閑章其實不閑,它的内容往往寄 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趣和情操,願望和理想之類的内容,或是對藝術趣味的追求,可幫助觀 衆對作者和作品的理解。閑章一般蓋在右邊緊靠字行上面二三字之間的空白處,故又名“引首 章”。蓋在題名後的空白處,則稱“壓角章”。印章形狀有方形、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姓名 章和閑章的大小要和整幅作品、字體大小相一緻。
4.格式。格式對書寫内容起決定作用,而書法作品格式是多樣的。各種場所、飯店餐廳、風 景區、書房客室等題匾,因場所不同,所題匾額也各異。下面,就主要格式做一些簡單的介紹。 立幅。也稱條幅,是豎寫的一種格式。裱成軸子的稱“立軸”、“中堂”。其實條幅和中堂也還 有所區别。中堂是懸挂在中式房屋的廳堂上首牆壁的中間,兩旁往往配有一副對聯,其畫幅比較 大。條幅則是懸挂在書房、客廳、卧室牆上的,篇幅較小。立幅用楷書寫,可橫豎成行,也可豎 成行橫錯列,以整齊、勻稱、清朗為好。書寫時首不空格,如是詞曲,兩首之間應空一字的空白, 作為區别。
橫幅。也稱橫披,裱後稱橫軸。橫幅的篇幅可大可小,視需要而定。其格式與立幅大緻是相 同的,隻不過由縱向轉為橫向,縱的字行短而行數多,字數少時,要安排勻稱,整齊而有變化、有 氣勢。
匾額。又稱牌匾,用在商店、機關單位、館、室、齋标明名稱字号。用在庭院、園林的門洞、 岩石上是起點景作用。前者也有豎式的。因字數不多,要細心經營布局,做到端莊而有變化,印 章也要相應。
對聯。是用途極廣的一種傳統格式。春節期間貼在門戶上,又稱“春聯”。将聯語寫刻在楹柱 上,也稱“楹聯”,許多樓台廟宇都有這種楹聯。對聯還用在喪事、喜事、書房、卧室,廳堂平時 也懸挂對聯。對聯分左右聯,首聯稱上聯,次聯稱下聯,兩聯相對。字數有四、五、七字不等,有 多達數十字,稱“長聯”,如昆明滇池大觀樓的著名長聯,單聯就九十字,共百八十字,也稱“龍 門對”。聯詞語句嚴格,講究對仗對韻。書寫對聯較難,不僅要注意本聯布局的勻稱和變化,上下 氣勢貫一,還要和次聯的字對稱,參錯呼應,故在寫前要注意經營布局,要求完美統一。書寫前,可根據篇幅的長短寬窄折疊成格。書寫時,首聯右邊要題上款,故寫時要稍稍往左靠;寫次聯時 左邊要題下款,寫時要稍稍往右,如是單款則寫在次聯左邊适當地方。寫完一聯可放在旁邊,為 寫次聯時參考。 此外,還有題扇、題畫、書題等,難度更大,沒有較熟練技法不易寫好,而且随機應變性大, 這裡就不再一一介紹。
在開始練習書法時要注意一些什麼問題呢?首先,要培養正确的書寫姿勢和執筆方法;其次,對書寫用的工具要具備一些知識。這兩個問題,都對能不能練好書法起重要作用。
1.寫字的基本姿勢。在開始練習寫字時,即要重視培養正确的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習慣。寫字的姿勢正确與否,不僅對寫字有影響,甚至影響人的健康。寫字不隻是靠手指、手腕的運動,寫大字時還會牽動全身,特别是腰部。傳《衛夫人筆陣圖》說:“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即是說,每寫一點畫,都要用全身的力量來寫。但不是用死勁,隻說明一點一畫,都涉及指、腕、肘、肩、腰以至全身各部位的協調動作和力量。因此,正确的姿勢,是使這些部位都能密切配合和協同動作,使毛筆能順利運行,便于寫出剛柔拙巧的各種筆畫,保證字的部位和行的重心垂直。例如,如果養成歪頭寫字的習慣,就往往會造成寫出的字部位不正,一行就歪了,就會造成一幅書法作品的失敗。又如,在坐着寫字時,将胸緊壓桌子上,則會妨礙呼吸,長期下去,就不知不覺地影響健康。
寫字有兩種基本姿勢:一種是坐着寫,一種是站着寫。
坐勢。這是最經常最普遍的一種寫字姿勢,尤其是初學寫字,一般都是坐着寫。坐着寫字正确的姿勢應該怎樣?它要求坐的姿勢端正,胸部離桌邊約15厘米,頭正、肩平、臂開、足踏實。頭正,俯視運筆處,注意力集中在筆尖,視線與筆尖成45°俯角,容易看清下筆的準确與否。這樣,既能保證字寫得端正,又不損壞視力。兩肩齊平,身體坐正,胸部挺起,才能使胸部離開桌邊,保持精神振作,有利呼吸和運氣。兩臂張開,左手按紙,右手執筆,兩腳自然平放踏實,保持平衡穩定,便于書寫時能做到橫平豎直,寫撇捺時也能放開。
立勢。初學時用不着站着寫。一般情況下,都是寫大字時才站着寫。由于坐着寫視線不容易照顧全局,運筆也困難,所以隻能站着懸肘懸腕寫。但是,站着懸肘懸腕寫,難度要比坐着寫大。立着俯寫,把紙放在桌面鋪平,能俯視全局,運肘用腕,不僅視線能觀整幅,運起筆來範圍也大了,這樣便于整幅經營位置。也有立着寫壁的,将紙挂在牆壁上,立着懸肘懸腕寫。不過初學時,先不必練習站着寫,因為你對結體、筆法這些基本技法還不熟練,站着寫會更困難,但在整個學習書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立着書寫。譬如已到背臨階段,就可适當地練習立着俯寫。由于立着俯寫,必須是懸腕懸肘,執筆姿勢也要起變化,故也需要一段練習過程。
立着俯寫時要求低頭俯視正前方45°角,不能歪頭側身,頭部和身體都要端正,保持視線能觀全局,便于書寫時經營位置和運筆。俯視必須适當躬身,但不宜過度,過度則容易疲勞。自然舒适,才能揮寫自如。立寫隻能懸臂而書,兩腳自然左右分開,大約與肩部寬度相當,前後也可适度錯開,也便于身體的移動,前後錯開的幅度要視所寫的字大小。立勢寫壁的情況比較少。
2.執筆方法。執筆方法有各種各樣,現在最通常的執筆法,稱為五指執筆法,古時候稱為擫、壓、鈎、格、抵五字法。擫,就是用大拇指第一節擫住筆杆内側一方;壓,是用食指第一節從外抵壓住一方;鈎,是用中指的第一節從外側向内鈎回;格,是用無名指的指甲和肉相聯之處,從内右側又一方頂住筆杆;抵,是用小指緊靠無名指協助的力量。這樣,大指和食指、中指與無名指、小指形成三方面鼎足的力量,把毛筆執住,支撐住垂直的筆杆(圖46)。五指執筆法充分調動了五指的力量,順應生理機能,自然舒适,毫無困難,做到掌虛指實,運動起來靈活自如。啟功先生在回答别人問執筆法時說,隻要拿得住筆,如同拿得住筷子,夾得住菜即可以。意思也是要自然靈活即可。除五指執筆法外,還有四指、三指執筆法。四指執筆是棄小指于無用武之地,這不影響執筆的大局,因為小指原隻是起扶助無名指的作用。三指執筆法,古時稱為“單鈎”,蘇東坡就用這種執筆法。三指執筆法,是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執着筆杆的各側,相互出力支撐住筆杆,棄無名指、小指于無用(圖同上)。這是一種傳統的執筆法,和古代沒有高桌子有關系,坐得低,三指執筆可能比較靈活。但是在當前的生活條件下,自然五指齊出力為好,以五指執筆法為宜。由于站着寫字的執筆和坐着寫字執筆姿勢不完全一樣,站着執筆部位即要往上移到筆的上端,執筆的角度也有變化。此外,還有寫擘窠大字用的抓筆、植筆,筆杆短而粗。所以執筆的方法自然也就不同了,應用大指和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抓住粗筆杆部分(圖47)。
執筆究竟是緊好還是松好?有的教師說,為了顯示出筆力,主張執筆越緊越好,緊才能使點畫寫出力度。說王獻之小的時候寫字,他父親王羲之從背後突然拔他的筆,沒能拔掉,認為王獻之将來一定能成為著名的書法家。因此,許多人以此為例來證明執筆越使勁抓越好。其實不然,過分用力,隻注意使勁執筆,容易使肌肉僵化、緊張,注意力也不易集中在筆尖的運用上面,反而不能寫好字。蘇東坡說:執筆“要使虛而寬”。在書寫時不使筆搖晃,保持筆杆的相對垂直,寫橫、豎長筆時筆不顫動。要做到這樣,執筆就必需既不緊也不松,使五指能夠牢牢地緊貼筆杆,即所謂“指實掌虛”。五指執筆法自然形成指實掌虛,有人又要學生掌虛到能容納一個雞蛋為好。這又是一種不正确的要求。掌虛是為了力點集中在五指執筆部位,力度恰當又集中,便于寫字運筆時靈活自然,筆畫自然有力度。掌虛才能使掌豎起來,掌豎則筆杆易保持垂直,如果掌平而不豎,就容易用指頭部分去運筆。用手指頭去運筆,力度不易固定在指頭,筆杆易左右前後傾斜,線條就容易漂浮,缺乏力度。這是指坐着寫的情況下。坐着寫較大的字,就要懸腕但不必懸肘。當然,如果站着寫就不能完全掌豎,隻能掌平甚至可以往下傾斜,但是筆杆卻要始終保持垂直。筆杆垂直才能保持筆鋒正,中鋒用筆。站着寫是懸腕懸肘,以臂和全身作支撐點,以臂、肘運筆,才能筆筆送到,點畫才有力度。但開始練習書法,可不必懸腕懸肘,以免影響對結構、筆法學習的進度。練習書法第一步是掌握一種書體的結體和筆法。隻有在技法上已比較熟練的情況下,才能再增加難度。執筆高低怎樣算适宜?這要根據所寫字的大小來确定。字大執筆要高一些,寫小字自然要與筆鋒近一些,要看運筆範圍大小來決定執筆高低。
寫字要始終注意筆杆是否垂直,筆杆垂直才能中鋒用筆,筆杆歪斜自然會出現側鋒、偏鋒,中鋒用筆能使點畫有力度,紮實而不漂浮。當然,要求筆杆垂直并不是絕對的,在運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完全垂直的情況,那也是很自然的,不能僵死的要求,而且偶然出現偏鋒、側鋒也是可以的。但在學習時還是要注意用中鋒,以利于基本功訓練。
古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書法的工具是什麼呢?就是筆、墨、紙、硯,稱為 “文房四寶”。現在,人們練書法時往往采用墨汁來代替磨墨了,為的是節省時間,用起來比較方 便。學習書法,對工具和材料的性能不可不知道,掌握它們的性能,使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即 所謂“先利其器”。
1.筆
毛筆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曆史,早在6000年以前新石器時代陶器的紋樣上,我們的祖先已用原 始的毛筆在陶器上畫紋樣了。在3000年前殷商時代的獸骨上,已有朱書、墨書的文字。從中可以 看出,那時的毛筆已具備圓健整齊的性能,筆畫已有彈性,筆畫起止較尖,中間偏前部分略粗,表 現出毛筆書寫出來的特有效果。甲骨文把筆叫做“聿”。戰國墓中曾出土有戰國時的毛筆,是把兔 毛圍在筆杆一端,用細絲線緊緊纏住,外表塗上漆而成。傳說秦國大将蒙恬發明毛筆。其實毛筆 已早有,大概蒙恬隻是将過去的毛筆加以改進後精制而成。秦國時代的毛筆已有發現。1975年12 月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始皇三十年時的秦墓中曾出土了3支毛筆,筆杆是竹制成的,上尖下粗, 镂空成腔,長18.2厘米,筆毫長2.5厘米。秦漢竹簡和帛書中所寫墨書,說明當時毛筆已大量使 用,并已相當的完善了。所以傳說蒙恬發明毛筆,看來并非一種虛傳,是有一定根據的。當時江 蘇省的宣州溧水縣中山和現在的安徽省宣城一帶,從晉唐以來一直是出産名筆的地方。魏晉時代 的書法家常用鼠須做毛筆稱鼠須筆。唐代《書法要錄》記載說,王右軍寫《蘭亭序》就是用鼠須 筆寫成的。傳說漢魏的張芝、鐘繇也常用這種鼠須筆。鼠須筆毫硬,彈性強,寫出來的字勁挺而 秀麗,這對晉代書法風格以一定影響。羊毫筆比較柔軟,到宋代以後才用這種筆,明清以後更為 盛行。這種筆寫出來的筆畫比較圓潤多變。據梁同書《筆史》記載,曆史上用來做筆毫的材料有 31種之多,包括各種兔毫、羊毛、麝毛、狸毛、鼠須、虎毛、狐毛、狼毛、貂毛、獺毛、鵝毛、鴨毛、雞毛、豬毛等等。因各種毛的性質不一樣,制成的毛筆性能也各異,有硬、中、軟毫的區 别,它們寫出來的字效果也不同。
(1)硬毫筆。一般是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做原料制成的,故稱“狼毫”或“紫毫”。也可用山 兔毛、鼠須、鹿毛、豬鬃、豹毛等硬質毛作材料。不過現在有些硬質毛很貴重,已經不用了,即 使狼毫也已不易得到。硬毫筆的性能是剛健,彈性較強,筆健鋒銳,适合寫行草書,寫起來幹淨 利落,不拖泥帶水。字體較小、結體嚴謹、方筆勁挺的字體,都宜用狼毫筆。但對初學者來說,為 了鍛煉筆力,似不宜用硬毫筆。
(2)軟毫筆。性柔軟,彈性不如硬毫筆。主要用山羊毛作材料制成,故稱“羊毫”。也有用黃 羊毛、青羊毛等作材料的。用雞毛做的雞毛筆,性更柔軟,若能揮毫自如,可收到特殊效果,但 不易掌握,初學者不宜使用。羊毫筆容易濡墨,寫出來的字圓潤豐滿,适宜初學者鍛煉功力。
(3)兼毫筆。是用兩種畜獸毛制成,其剛柔與彈性介乎硬毫和軟毫之間,是一種性屬中間的 筆。書寫時能剛柔相濟,不過軟過硬。最常見的兼毫筆是用山兔毛和羊毛合制成的紫羊毫筆。根 據兩種材料比例多少不同,分為“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九紫一羊”、“三紫七羊”等等。其 它還有“大白雲”、“小白雲”等,也是用黃鼠狼毛為筆心,外層裹以山羊毛的兼毫筆。紫羊毫比 紫狼毫筆,一般含羊毛比例大,筆就更柔軟。
毛筆品種約有300餘種,根據用料的質地優劣和加工的精粗程度不同,有各種等級的毛筆。過 去都在筆杆上注明“極品”、“精制”、“加料”來标明等級質量。用“淨”、“純”、“宿”等說明加 工程度。現在有些筆除在筆杆上注明大小、長短的幾号筆以外,也有注明“加健”等說明軟硬程 度的。
毛筆也有各種類型。按鋒穎的長短,可分“長鋒”、“中鋒”、“短鋒”。短鋒筆,鋒穎短,儲墨 少,适合寫小楷;長鋒筆,鋒穎長,腹柔軟,儲墨多,适合寫較大的行草書;中鋒介于兩者之間。 傳柳公權《筆帖》曾說:“出鋒太短,傷于勁硬。所需優柔出鋒須長,擇毫須細。管不在大,副切 需齊;副齊則波制有憑,管小則運動省力;毛細則點畫無失,鋒長則烘潤自由。”從此可以看出, 什麼樣的筆寫出什麼樣的效果。
怎樣選擇毛筆?毛筆質量很重要,不僅關系到書寫效果,而且關系到能否經久耐用。一支質量 好的毛筆,要具備尖、齊、圓、健四個條件,稱為筆之“四德”。所謂尖,是指筆鋒尖銳,不秃; 所謂齊,是指用手指捏扁筆尖,頂端的毛散開後要整齊劃一,不會産生長短不齊的現象;所謂圓, 是指筆頭周圍飽滿呈圓錐狀,不扁不瘦,恰到好處;所謂健,是指彈性好,筆毛鋪開後易于收攏, 揿彎後容易恢複直。此外,要注意筆毛勻細,鋒穎不老、不嫩,老則色澤發黃,嫩則色澤發青。筆 頭要正,筆杆圓直。這些都是挑選毛筆要注意的地方。 根據字體的大小和各種書體要求,毛筆有各種型号,有小楷筆、中
楷筆和大楷筆。寫屏條的 有屏筆,寫對聯的有聯筆,還有大号的提筆、楂筆。楂筆最大,圭筆最小。
有了一支好毛筆,還要善于使用和保管,才能保持使用時得心應手,延長毛筆的壽命。剛買 來的新筆,使用前先要開筆,将筆頭浸在溫水或冷水中脫去膠質,使筆頭自然全部發開。未開筆 前即蘸墨使用,會使筆受損害。筆發開後再擠去清水蘸墨使用,使含墨量多,寫起來流暢圓潤。一 般講,寫多大的字就用多大的筆,筆的大小要和字體大小相适應。如用小筆寫大字,不利筆墨的 發揮和變化;如用大筆寫小字,則難于控制筆畫的粗細。每次用完,把筆洗幹淨,把遺墨全部洗 淨。洗筆時要輕輕地擠水,不可猛抓筆毛,也切不可用堿性的肥皂洗,更不可浸到開水中,這都 會損害毛筆質地。
2.墨
墨對學書法藝術是非常重要的,有“墨分五彩”之說,它是寫好字的重要條件。特别是在創 作階段,它是表達人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墨的曆史很長,早在新石器時代,在一些器物 圖形中,已用礦物質作顔料。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和玉片上就有墨書,在殷商遺物中已發現用研細 木炭作墨用。西周時墨已正式出現,秦漢以後制墨技術有很大的進步,已廣泛使用墨,用墨來寫 竹簡、帛書,經過數千年還保持着墨色。唐宋以來,制墨技法和裝飾已十分講究,制作出各種用 途的墨。據《漫談墨品·墨論》一書說:“有臨帖之墨,有畫墨,有楷書墨,有寫經墨”等。可見 古人用墨之考究。墨也成為文人的收藏品。
墨分松煙墨、油煙墨和選煙墨三種。松煙墨過去講究采黃山松樹燒成煙灰,配以皮膠、藥材、 香料制成,缺點是膠輕質松,入水易化,缺少光澤。油煙墨是采用桐油、菜油、豬油等油料燒成 煙灰,配以麝香、冰片、香料制成,是一種普通用墨。近代多用墨汁寫字,這種墨汁可以省去磨 墨時間,攜帶方便,簡易實用。但它膠性較大,使用時可放入一些清水,使之濃淡适當。現在商 店出售的“中華墨汁”、“書畫墨汁”、“一得閣墨汁”,均可用來書寫。
磨墨要用清水,手指力量要均勻,徐緩平磨,不能用力過猛過快。用墨過去講究不用宿墨,一 次用多少即磨多少,用完要洗淨硯台,墨用廢紙擦幹後即包好保存。使用墨汁也最好使用多少倒 多少,因為不好的墨汁加上清水以後,長時間不用即失去防腐性而長蟲發臭。
墨色有濃淡幹濕之分,書法家各有愛好。對墨色的愛好稱“墨趣”。古代書法家都喜愛用濃墨, 宋代蘇東坡就是其中之一。用濃墨寫出的字,顯得有精神,容易造成渾厚溫潤的藝術效果。用焦 墨枯筆則造成蒼勁古樸的墨趣。也有人喜歡用淡墨,如宋代的米芾和明代的董其昌,淡墨寫字顯 得清逸淡泊,有其獨特墨趣;近代日本有許多書法家也常用淡墨,專門制造出一種淡墨汁,是學 習我國古代書法家用墨而來。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作各種試驗,不必強調一緻,特别是在創作階 段,各種墨色都有其藝術效果。但作為練習基本功階段,墨色濃淡要相宜,以便看出臨帖的效果。 墨色過濃,容易裹筆,運筆不流暢;太淡又不顯精神。一般講,用硬毫筆,墨可濃一些;用軟毫 筆,墨可淡一些。寫楷書用墨應稍濃一些;寫行草書墨色淡一些也無妨。寫大字,墨色可濃一些; 寫小楷,墨色可淡一些。如發現水化得太快時,用幹淨廢紙迅速壓上面,免得筆畫模糊。
3.紙
紙是寫字的主要材料。古代無紙,隻好将文字刻在龜甲獸骨上,後來則寫在竹木簡牍上,或 寫在缣帛上,這當然都十分不方便。竹木簡牍制作不容易,書寫也困難,局限性很大。缣帛價格 昂貴。傳說秦始皇日讀五車書,即指的五車竹木簡。随着生産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到了 西漢時發明了紙。漢武帝遷都洛陽,載素、簡、紙書共2000車,說明已用紙寫書。最初,紙是用 棉花作材料。到了漢和帝時,蔡倫造紙,才改用樹皮、破布作材料。這些材料來源廣,價格便宜, 紙才得到廣泛使用。到了三國魏時,左伯造紙,精細而有光澤,說明造紙術已發展了。到了南北 朝,紙的質量大大提高,梁武帝曾寫過一首《詠紙詩》,形容紙“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可 見紙的質量已純白方正。河北、膠東一帶盛産五色花箋,浙江一帶盛産藤紙、麻紙,給書法藝術 用紙帶來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據記載,王羲之一次送謝安麻紙9萬張,可見數量之大。有了紙才 能大量書寫,所以東晉時期出現了王羲之父子這樣一些大書法家。隋唐時代,紙的品種大量增加, 不同用途出現不同質量的紙。公元8世紀,我國造紙術開始傳往西方。明代宣德年間,開始專門 制造用于書畫的宣紙。到了清代,紙的品種就更多了,生産不同種類和性能的紙。紙是用植物纖 維作原料制成的,根據材料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類方法很多,有的分為軟性紙和硬性紙兩大類。
所謂軟性紙,主要指宣紙、皮紙、毛邊紙、元書紙等。因它的吸水性能強,故适用于書寫、作 畫。
宣紙。中國書畫的傳統用紙,産于安徽宣城一帶。宣紙的主要原料是檀樹皮。由于纖維長,拉 力強,故加工後質地綿韌,潔白細密,着墨程度強,墨韻分明,能保持墨色光澤。好的宣紙,墨 幹以後浸在水裡保持墨迹不化,保存時間長,經久不發脆,不易斷裂,被稱為“紙中之王”,有 “瑩潤如玉,冰翼如霜”的稱譽。它能充分表達書畫的筆墨趣味。宣紙因吸水、化水程度不同而分 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三種。生宣質地柔軟,吸水、化水性能強,如平宣、淨皮宣、夾宣等。 熟宣是在生宣基礎上,塗上明礬、骨膠或臘質而成的,吸水性能差,不化水,一般适于畫工筆畫 時用,有的還塗上色,撒上散金和雲母片,稱雲母箋、憚衣箋、金箋、冷金箋等。半生半熟宣介 于生宣和熟宣之間,吸水、化水程度較熟宣強而比生宣差,如二層玉版、三層玉版宣等就屬此類 紙。這種紙适合半工帶寫的畫法,也可用于書法。此外,如書畫紙、高麗紙也屬這類紙。
皮紙。也是書畫家愛用的紙,主要原料是麻,具有和宣紙一樣的性能,但比宣紙韌性強,色 澤卻不如宣紙,質地也比較粗松,墨韻不如宣紙。
毛邊紙、毛太紙。适合作平時練習用紙,原料主要是嫩竹,價格較便宜。毛邊紙色澤呈黃色, 毛太紙呈灰黃色,質地雖緊密,但韌性差,不能長期保存。
練習用紙宜選價格便宜又能吸水的毛邊紙、元書紙,或四川、河北較便宜的宣紙。宣紙可用 淨皮宣、夾宣、玉版宣等。
4.硯
現在用墨汁,硯的使用率不高。不過精心創作,也有人要磨墨,但很少這樣做了。 用硯曆史很久,殷商時即用陶器之類作硯,到漢代才正式産生陶硯。唐代已發現肇慶的端硯 最好,李賀有“端州石工巧為神,踏天磨刀割紫雲”的《硯歌》,可見端硯在唐代已很出名。此外, 安徽歙縣産的硯也很有名。全國各地還有不少地方生産各種硯,這裡就不作詳細介紹了。
5.其它工具
除筆墨紙硯外,其它工具有印章、印泥、筆洗、水盂、水杓等。印章是在創作時才用,刻制 印章的石料有青田石(出自浙江青田)、壽山石(出自福建),還有用貴重的雞血石、田黃石作印 章的。印泥要用書畫用的印泥,是由朱砂、蓖麻子油搗煉而成。蓋印章時下面要加硬紙闆或橡膠 片,用力要平穩,蓋好後要晾幹再收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