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今天這個話題之前,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靈魂是什麼?是物質?意識?電磁波?能量?暗物質?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世界不同的領域對“靈魂”有着不同的解釋,我國關于“靈魂”一詞的最早的定義來自《易經》。
世界上絕大部分宗教持靈魂肉體的“二元論”觀點,認為人類具有“永恒的靈魂”,肉體是靈魂暫住的場所。
古人眼中的靈魂出竅
道教把靈魂稱為“元神”、“内丹”,有陰陽之分,經過修煉可控制靈魂進出肉體,稱之為“元神出竅”;當人的生命走到終點,七魄先散,三魂再離,天魂歸天路、地魂下地府、人魂則徘徊于人間;直到再度輪回,三魂重聚,七魄随肉體重生。
佛教主張“因緣生法”、“自性本空”,認為一切都是“緣起緣滅”,物質世界如此,精神界亦複如此,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沒有不變的靈魂,也就是沒有靈魂的永恒,自然也就沒有靈魂的存在。
基督教将靈魂分作“靈”和“魂”兩部分,“魂”是有血有肉的,所有生物都有的,“靈”則是來自上帝,隻有人類才擁有,所以西方認為“人類是萬物之靈”,天主教派認為個人的靈魂承自父母。
為證明世界上到底存在不存在“靈魂”,人類根據不同的假設做過不同的驗證,科學家們也做過各種各樣的實驗,今天小編就盡可能地搜集世界各地的資料一一呈現給大家。
一、能量探測實驗
英國算是世界上鬼魂傳說最多的國家之一,不完全統計,英國本土就有300多處風傳鬧鬼的地方,且鬼魂種類繁多,從地獄騎士到無頭幽魂,五花八門,因而英國的捉鬼行業也非法發達,光靈異協會就有500多家。
英國科學家們假設鬼魂是物質組成,隻要是物質就會有能量,那麼鬼魂也不例外,因此利用粒子加速器對海格特墓和英國“鬧鬼”的聖地波利萊多裡鬼屋進行粒子能量波動探測,結果卻顯示毫無能量波動的痕迹。
英國本土就有300多處風傳鬧鬼的地方
波利萊多裡鬼屋被稱為英國最兇的鬼屋,1939年已經被燒毀,1943被燒毀的廢墟又被徹底被毀壞,所以實驗應該在1943年之前進行的,人類曆史上首台粒子加速器——Cockroft-Walton誕生于1932年,時間上對得上。
LHC
現在經過人類不懈地努力,2022年人類已經在歐洲比利時制造出了可以探測暗物質的加速器——LHC,假如靈魂屬于暗物質,如果用LHC加速器對上面兩個地方再次進行探測,不知道是否會有新的發現呢?
二、靈魂稱重實驗
想必大家聽到最多的就是這個實驗,過程不複雜,在1901年美國馬薩諸塞州,一位名叫鄧肯·麥克杜格爾的醫生,他在療養院确定了6名即将死亡的病人,然後,在這些病人即将死亡之際,将他們放在了費爾班克斯秤(該秤的精确度可達0.1克),以觀察他們死亡前後的重量變化,結果發現死亡之後體重會減少21.3克。于是,他認為,這就是“靈魂”的重量,并将這個研究結果發表在了《美國醫學》雜志上。随後該醫生還對15隻狗子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結果發現,這些狗死亡前後的體重都是一樣的,因此他又給出結論:狗是沒有“靈魂”的。
找了半天,這個就是費爾班克斯秤
對于他的實驗,科學界給出的定論是不具有任何科學價值。
原因如下:
1、樣本量太少,6個人體實驗樣本,加上狗子共21個,這和實驗室動辄成千上萬的樣本數相比太少了,根本不具有代表性;
2、非顯性丢失,即因汗液蒸發和呼吸水蒸氣導緻的體重丢失,人體死亡後,肺部停止工作,體内的血液無法依靠肺部進行冷卻,導緻出汗增加,這就剛好符合減少的21克;
3、狗狗沒有汗腺,狗子死後無法依靠汗腺排汗降溫;
4、鄧肯自己表示六個試驗者中,隻有第一個試驗者體重突然減輕21克,其他五個要麼死亡時間不準确,要麼結果不準确,例如第二個試驗者死亡後,十五分鐘内體重沒有變化。
非顯性丢失實驗
三、上帝的頭盔實驗
“上帝頭盔實驗”也稱作“科倫頭盔實驗”,由加拿大勞倫森大學的神經學家邁克爾·波辛格和斯坦利·科倫共同研發,實物不複雜,摩托車頭盔上面安裝線圈,通過線圈釋放低強度複雜電磁波來刺激大腦的颞葉(颞葉負責感覺身體存在的狀态),進而激發人體出現“瀕死體驗”(也稱作“離體體驗”),據說有些參與者在實驗過程中看到了亮光以及陌生人、去世多年的親人、上帝、火海等。
“章魚”頭盔
這種磁場的強度和我們平常使用的固定電話或吹風機所産生的磁場一樣,為了屏蔽其他磁場的幹擾,環境在法拉第籠裡面進行,後來實驗改進開發出來一個叫“章魚”的設備,與科倫頭盔隻在颞葉安裝線圈不同,“章魚”頭盔在整個大腦安裝一圈的線圈。
無獨有偶,瑞士的神經學家奧拉夫·布蘭科在治療一名癫痫病人時,為确定病因所在,将電極植入病人大腦的可疑位置,在試探過程中,他發現當電極植入右腦颞葉的角形腦回區域時,病人會産生離體體驗,随着電流的增強,病人開始感覺身體變輕并慢慢下沉,然後感覺從高處看到了躺在床上的自己。
邁克爾·佩辛格博士
對于這種現象,科學家給出的解釋,颞葉的角形腦回區域主要負責接收和處理自身的觸覺、視覺、身體平衡等信号,當這個區域受到過度地刺激,有關身體的視覺信号以及平衡信号和皮膚觸覺信号無法被适當地整合,進而就會産生離體體驗。
四、菲利普實驗
菲利普實驗屬于超心理學實驗範疇,由多倫多超心理學研究協會進行,由數學遺傳學家 AR George Owen 博士領導,找了包括他老婆在内的八個人組成實驗小組,并由心理學家 Joel 博士監督。
八個人共同想象出一個虛拟人物,并給他取了名字“菲利普·艾爾斯福德”,為了人物更真實,八個人給他做了個畫像立在中間,并且還不斷地完善他的具體信息,例如家庭地址、祖孫三代的姓名、小學在哪上的,初戀叫什麼.......,八個人就這樣每天圍着桌子談論他的點點滴滴,一段時間過去了,所有關于他的話題聊了一遍也沒有出現什麼靈異現象,Owen 博士也覺得這樣下去不行,為了更逼真,他們把實驗室的室内環境裝修成了菲利普所在年代的風格,電燈換成蠟燭,餐具換成木制的,着裝換成麻布,至此,參與者開始感受到一種存在感、桌子振動、微風、無法解釋的地闆聲,甚至他們用敲擊桌面的方式和菲利普進行問答,但菲利普從未出現在參與者面前。
菲利普·艾爾斯福德畫像
該實驗旨在确定受試者是否可以通過對人類意志的期望與虛構的鬼魂交流,對于這個實驗,科學界給出的答案是不認可,因為實驗證據缺乏可靠性,最主要的是八個人有的來自降神會,一個不入流的宗教組織,他們的頭目被稱為“靈婆”,組織内經常玩一種類似國内“碟仙”的遊戲,以試圖和逝者交流。
五、電子照相術
電子照相術也稱基裡安攝影,以這項技術的發明者Semyon·Kirlian的名字命名,是一種用于捕捉電暈放電現象的攝影技術,他在1939年偶然發現如果将照相底片上的物體連接到高壓源,照相底片上就會産生奇幻的圖像,對攝影比較了解的小夥伴應該都不陌生,原理如下面這張圖片。
基裡安攝影技術原理圖
大概過程:先将片狀膠卷放置在金屬放電闆的頂部,再放置一塊玻璃闆,然後将要拍攝的物體直接放在玻璃闆上,高壓電流瞬間施加到物體上,物體與極闆之間因高壓而産生的電暈放電現象,從而産生曝光,顯影後的膠片産生了該物體的基裡安照片。
基裡安攝影下的樹葉
後來的試驗者(例如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教授康斯坦丁·科羅特科夫)将這項技術應用在了醫學方面,對即将死亡的人使用該技術拍下一連串的照片,随着死亡時間的推移,照片顯示出不同的顔色,實驗者認為這是因為人死後随着靈魂的離開,能量場的變化緻使不同時間段産生不一樣的電暈放電現象。
樹葉幻影實驗
但是反駁者不這麼認為,他們用樹葉作為實驗對象,第一遍拍攝一片完整的樹葉,然後撕掉樹葉的一半,再對樹葉進行第二遍拍攝,在第二張照片上發現了樹葉撕掉部分的微弱圖像。但是,如果在進行第二次拍攝之前,清除成像表面的污染物和殘留水分,則不會出現缺失部分的圖像。
反駁者認為人死後不同時間段産生不同的電暈放電現象不是所謂的靈魂離開導緻的,物體表面油、汗液、細菌和其他電離污染物的變化也會影響生成的圖像。
基裡安攝影下的普通物體
同時他們用這種技術對普通物體(例如硬币、金屬塊)進行拍攝也會産生電暈放電的現象,難道硬币也有靈魂嗎?
六、老鼠實驗
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期間,當權者處決犯人喜歡使用斷頭台斬首,認為這種方式給犯人帶來的痛苦最小,最人性化。據當時的報道,1905年一名醫生在犯人被斬首後,呼喚其姓名,結果後者睜開眼看了看他;還有一個故事,在法國國民大會中,兩個死對頭在同時被送上斷頭台斬首後,他們的頭顱被放進同一個袋子,結果他們互相咬住了對方......
法國人最喜歡使用斷頭台處決犯人
其中的一個記錄得比較詳細,當時兩位博士記述了一位死刑犯在被斬首後他們對其屍首進行的即時檢驗,他們把這個檢驗結果寫成了論文發表在了1886年的《英國醫學月刊》。
論文中這樣描述:
行刑前最後一刻,死刑犯面不改色;
斬首後兩秒,他的面頰依然紅潤、眼睛大睜、瞳孔略顯放大、口緊閉、臉部沒有任何顫動;
斬首後四秒,手指觸摸他的眼睛或者睫毛,他的眼睛會閉上;
斬首後六秒,繼續觸摸眼睛,沒有反應;
斬首後一分鐘,臉色開始蒼白;
斬首後四分鐘,臉部完全蒼白,上眼睑半閉,口開始松動;
......
當時的唯靈魂論者把這些案例當作靈魂存在的鐵證。
回到2011年,為了解釋這種現象,荷蘭科學家用老鼠做實驗(又是老鼠,可憐的老鼠),選取17隻老鼠,并将電極植入老鼠的大腦,然後将它們斬首,同時監測他們的腦電活動。
腦電圖測量結果顯示,它們在被斬首後,其腦電活動水平立即開始下降,四秒後降至斬首前的一半,六秒後完全消失。
臨床數據表明,當大腦的血液被切斷10秒左右,大腦就會失去意識。
科學家認為,人被斬首後生命的确能持續十幾秒左右(持續多久取決于被斬首者的體格和身體健康狀況,以及斬首那一刻大腦的氧含量和其他化合物的數量),導緻大腦死亡的不是身首異處,而是血液斷流後腦細胞無法繼續獲取氧分子和其他化合物質,而這十幾秒剛好是腦細胞在無法獲得能量的情況下所能堅持的極限。
七、弗朗西斯.克裡克的“靈魂細胞”實驗
從科學角度解釋人的意識(靈魂),必須提到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已經逝世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弗朗西斯·克裡克,和他的衣缽繼承者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大學的教授克裡斯托弗·科克。
和神學所認為的靈魂軀體二元論不同,二人都認為人的意識(靈魂)的産生和控制源于大腦中的特定細胞——靈魂細胞,就像額葉負責情感和抽象思維、頂葉負責語言、枕葉負責視覺一樣,也存在一塊區域負責人的意識(靈魂),它位于大腦皮層後部到前緣的一小塊區域。
克裡克的《驚人的假說:對靈魂的科學研究》
克裡克在1994年出版的《驚人的假說:對靈魂的科學研究》一書中說:“你的快樂和你的痛苦,你的記憶和你的雄心,你的個人身份和自由意願的感受,不過是一大群神經細胞及其相關分子的群體行為。”也就是說,人的靈魂(意識)是大腦特定神經細胞的活動。。
為了證明理論,他們做了大量的活體實驗,大概分為掃描法和電極法。
1、腦電圖(EEG)
腦電圖
腦電圖是研究腦波最古老的一種方法,過程不複雜,就是将電極直接接觸到頭皮,捕捉神經元産生的電信号。
但人類大腦皮層每平方毫米就有10萬個神經細胞,而整個的大腦皮層就有大約1億個神經細胞,一個電極就能捕捉到幾百萬個神經元的電信号,這對于研究單個神經元的活動來說就相當于富貴站在300米高的樓頂偷聽他老婆和老王在演唱會現場的甜言蜜語,雖然腦電圖的空間分辨率不足,但時間分辨率可以達到0.001秒,非常有利于記錄腦電波的上升和下降。
2、正電子發射X射線斷層照相術(PET)
實驗者大腦被注射一種放射性原子(例如氧-15)标記過的化學物,通常是水,該放射性原子在衰變時會發射一個正電子,被标記過的化學物質進入血液,外界通過掃描就可以獲取局部大腦的活動狀态。這種方法有兩個優點,一是半衰期隻有123秒的氧-15衰變非常快,十分鐘後就可以做第二次實驗;二是氧-15的壽命很短,實驗者所受到的輻射總劑量非常少,所受的傷害可以忽略不計。
3、微電極探測法
熒光可見的電生理微電極
先将試驗者(一般是動物)麻醉後,移去部分頭蓋骨,再将微電極(通常小于100微米)放置在神經組織内,移動微電極慢慢靠近某個細胞,進而收集它的信号。還有一種技術,直接從受試者的腦組織中獲得一層很薄的切片,在體外進行微電極進行探測。
有小夥伴會問,微電極插入腦組織受試者不會感覺到痛嗎?不會的,因為腦中沒有痛覺感受器。
4、痕迹調節儀
利用痕迹調節儀對大腦的神經元進行監測,發現大腦皮層的前扣帶回區域對意識的産生至為關鍵,将小鼠的這個區域切除,小鼠則不能産生痕迹調節。
克裡克的實驗方法還包括計算機輔助X射線斷層照相(CAT掃描)、磁共振成像技術(MRI),它的優點是可以産生具有很高分辨率和對比度的圖像,缺點是生成的圖像是靜止的,由于篇幅限制,今天就一一介紹,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私下了解。
除了上面介紹的之外,還有很多科學實驗,例如: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蓋瑞·史瓦茲和五位美國知名靈媒一起創作《靈魂實驗》;
斯科勒實驗;
哈裡·霍迪尼的秘密代碼實驗;
超自然電子噪聲現象(簡稱EVP);
澳大利亞心理學家彼得·拉姆斯特的《轉世實驗》......
我們在這裡順便提一下另外一個很火的實驗——英國醫生山姆·帕尼爾懸挂的盲盒,山姆在急救台的上面吊一個空盒子,一面打開,在盒子裡面放一個物品,隻有從天花闆上面往下看才可以看到裡面的物品,經過實驗,100個瀕死體驗者中有7個表示當自己靈魂脫離身體後,飄在半空中,而且看到了盒子裡面放的東西,所以山姆就聲稱靈魂是存在的。
經過小編查詢,該實驗隻在國内網站上有描述,國外網站沒有一丁點報道,而且有關山姆的所有記錄中都沒有這種實驗,所以應該是某個小編為騙取流量胡編亂造的。
什麼是靈魂?
說了這麼多,回到開題的那個問題,到底什麼是靈魂?
我們日常提到的“靈魂”通常指的是某種不朽的形象或者精神,作為一種理念或者信仰,屬于文化和心理範疇。
既能附着于人體,又能在人死後脫離人體的“實體靈魂”未被科學證實過,至少目前沒有,因為到目前科學界還沒有采集到過無可争議的,來自已知的已死去的人的,能被人或儀器所感知的任何信息。
但話又說回來,從未被證實過的就真的不存在嗎?想想紅外線紫外線,在科學還未證實這些射線之前,難道就不存在了嗎?
科學家在計算天體間的引力過程中發現星球僅僅依靠自身的這點引力,遠遠不夠維持一個個完整的星系。換句話說如果星系、星球間僅僅依靠現有質量的萬有引力支持的話,宇宙應是雜亂無章。宇宙之所以能呈現現在的樣子,隻能是因為還有其他物質。
正如施一公在《生命的本質和極限》中所說“我們已知物質的質量在宇宙中隻占4%,其餘96%的物質存在的形式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的,我們叫它暗物質和暗能量。”
因此有科學家認為人類的靈魂藏在腦神經元的微管中,例如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教授斯圖爾特·哈梅羅夫博士和2020年諾貝爾獲獎者羅傑·彭羅斯認為意識是宇宙的一部分,且存在于大腦細胞中一個很小的結構單元——微管結構中,微管極小且呈量子态,當“微管”失去其原先具有的量子态,靈魂就會離開神經系統,進而人體出現瀕死體驗,簡稱“微管量子目标還原調諧”。
磷酸鈣以波斯納分子集群形式存在的時候,它的量子糾纏時間可以長達105秒!
其他科學家則反駁說,雖然神經細胞裡面的微管可以形成量子糾纏,但是微管的時間尺度是10^(-20)秒到10^(-13)秒,遠遠小于人的記憶和意識的形成時間。
曾任奧黑科學顧問的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說:“從物理學角度講,'微管量子靈魂’論就是胡說八道,也許我太有禮貌了點”。
回顧人類科學的探索曆程,每一次的重大發現,都是将舊世界觀打破重組的過程,也是我們對生命重新認知的過程。
目前科學界的共識是意識(靈魂)是大腦高度發展的結果,科學家們大多認同弗朗西斯·克裡克的“靈魂細胞”論,人的靈魂(意識)是大腦特定神經細胞的活動。
雖然人類已經造出了可以打敗世界圍棋冠軍的人工智能機器人Alpha Go,以及可以拿到藝術創作比賽一等獎的人工智能Mid Journey,但它們沒有意識,人腦是一個由860多億個神經細胞和100多萬億個節點組成的極其複雜的系統,如此龐大的數量,直接将人工模拟意識的設想判了死刑,不得不承認,我們在腦科學的星辰大海中,才剛剛起步。
最後,借用約翰·霍根的一句話“科學固守的最後一塊陣地,不是太空領域,而是人類的意識(靈魂)世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