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四味中藥,鼓舞一身陽氣,助人健康順遂


中醫常有醫易同源之說,這個來自宋代官修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的方子: 四柱散 ,僅看名字,就将其和易聯系起來。 在易學中,四柱分别代表的是年月日時,又稱“八字”或“四柱八字”,與人的一生相關。

所以本方用藥四味借得此名,所治也廣, 上治兩耳常鳴,頭眩目暈,中治臍腹冷痛,再治小便滑數,洩瀉不止,還治四肢倦怠。
其原因,是髒腑氣虛,腎陽耗散衰敗。以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弱為辨證。
四柱散四味藥,大補五髒氣,并鼓舞腎之陽氣。
五髒氣足,腎陽氣足,則腎氣能上行至頭面,治頭眩目暈。并能開竅于耳,讓耳之功能正常,除耳鳴。
臍腹與腎同屬下焦,腎陽虛衰,冷氣逼臍腹,導緻痛感綿綿,時輕時重。人也因此沒精神,神疲倦怠,甚至大便溏薄。
五髒陽氣尤其是脾胃陽氣不足,不能溫潤四肢,則四肢倦怠,脾虛久瀉等。
腎陽虛不能助膀胱氣化,則想解小便又解不幹淨,隻能頻頻上衛生間,被稱小便頻數。
以上看似不相關的多種病症,就這樣因了相同的原因被串連起來。
四柱散組成:
木香(濕紙襄,煨)茯苓 人參 炮附子各30克。
打為細末,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2片,棗子1個,鹽少許,煎至210毫升,空腹時服。
本方後二味人參和附子均太有名,人參大補五髒元氣,附子通行十二經,大補脾腎之陽,溫心胸。附子得人參,則陽氣受到鼓舞,人參得附子,則補氣之力更強大,共令先後天均得補。明代大醫張景嶽甚至為它倆的組合取了個一炁(念氣)丹之名,“炁”,是指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
神秘能量為人體帶來的好處,那可就太多了,往大了說,可以是大補元氣,散寒止痛。從小了說,可治易瀉,腹痛,四肢倦怠等等。
活躍的氣機能打散諸多病症,所以五髒陽氣補足之後,若是再請進一味行三焦氣滞的能手,那便是錦上添花,若是再能有針對性地治臍腹冷痛,洩瀉,那便更是花中的花朵。木香正有此能。
香味藥通常行氣力佳,木香花香味濃郁,若是在小區裡栽一株,那可真是滿小區飄香。 而木香入藥,用的是根,這個根收斂了花香精華,配合其苦燥溫通的特性,對于三焦氣滞都可消散,尤其對于胃腸之氣阻滞,更有優勢能量。
反過來一想,中焦如人體的交通要道,這裡氣機一通,那便四通八達,上下皆通,所以木香行三焦氣滞非浪得虛名。
對于本方所治,中醫講,木香行氣宜生用,制用則走散之性雖有喪失,卻更對大腸效好,什麼洩瀉,腹痛,都被退退退掉。
茯苓的作用呢,讓人想到善補者,必兼通利。若是光補不利,就如光知往屋裡添東西,不知往外扔垃圾。這個利,尤以利水濕為重要。濕為萬病源嘛。
茯苓甘淡平,以健脾利濕出名,兼能甯心益肺。與很多中藥配伍,都有能量互補,提升藥效之功。
首先,濕阻則氣滞。茯苓配煨木香,一個利濕,一個行氣入大腸,能和脾胃、行氣止瀉。
其次,氣虛濕阻,清陽不升,可造成倦怠乏力,大便溏稀,甚至小便不利,眩暈健忘,腰膝酸軟,四肢倦怠,小便頻數等。所以人參配茯苓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而茯苓配附子,能夠溫陽散寒,除濕止痛,是對人參配茯苓甚至木香功效的補充,或者說是底氣。
就易學之四柱來說,我聽說是每一柱均好,對人生也好。中藥四柱散四味藥,每味用量一樣,各有所能,而且人參附子可謂中藥中的王炸,當它們互相幫扶,再加上健脾胃之生姜大棗讓人體的車輪運轉良好,入腎之鹽平衡腎陽,
共同你出一把勁,我出一把力,補洩兼施,補行兼施,補足人體之不足,退掉多種髒腑氣虛,腎陽耗散衰敗引起的兩耳常鳴,頭眩目暈,中治臍腹冷痛等症狀。
助人之身體健康順遂。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