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現在或者曾經,可能都想過一個問題:那些互聯網巨頭們好多産品都是免費給我們用的,他們是哪兒來的收入?又怎麼在上市之後變成幾千億、幾萬億的市值?
我們先看看外面的大師是怎麼念經的。谷歌母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營業總收入為753.3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為612.4億美元,廣告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81.3%。
谷歌母公司還有一筆“大收入”是雲計算服務,總額為55.4億美元,占公司總收入的7.4%不到。
大家看到這個數據有沒有發現什麼神奇的現象?是不是感覺,從營業收入上來看,谷歌根本不是什麼科技公司,而是一家廣告公司啊!
我們再回過來看看本地的大師是怎麼念經的。阿裡2021年第三季度公告顯示,本季度總收入為2006.9億元,其中跨境及全球零售批發業務總收入150.92億元,雲計算服務200.07億元,實體大賣場業務大約200億元。
這樣算下來,還有大約1450億元的收入,就是所謂的“核心業務”收入了。
現在是信息時代,我們也沒必要賣關子,大家應該聽說過,阿裡是靠賣流量掙錢的。這1450億元其中的大部分,應該就是某寶和某貓(現在估計還要加上某特)上面的賣家買流量的收入。
大家就算沒在某寶上開過網店,相信絕大多數網民朋友們都在某寶上買過東西。實際上,某寶平台買賣雙方,應該都是不給某寶平台交納手續費的。
也就是說,一個茶杯如果賣15塊錢,那麼買家付了15塊錢,賣家應該也能收到15塊錢(當然,前提是沒有做相關的傭金推廣)。
這樣一來,很多人自然就會産生開頭的那句疑問,互聯網巨頭又不是慈善組織,免費讓大家開店、買東西。這麼大的公司,那麼多高薪職員,那麼大的技術投入,錢是哪裡來的?光靠投資人燒錢嗎?
很顯然,互聯網巨頭們一定是生财有道的。互聯網巨頭們最大的财富,就是數以億計的用戶的注意力總時間。這就是所謂的流量。
任何商業模式,任何創業行為,任何生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掙錢。這看似是句廢話,但光憑初創企業兩年後的存活率僅有10%這一點,就說明其實大多數創業者根本不知道如何掙錢。
掙錢的核心是價值變現。
個人也好,企業也罷,要掙錢就要對外提供價值,這隻是第一步。當市場有客戶認可并有購買力支付的時候,這個價值才能變現。
互聯網巨頭的掙錢模式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是大家理解的傳統商業模式。另一種是羊毛出在豬身上,這就是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模式。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是直接賺錢法。很明顯這是用戶付費模式,誰用誰付錢。比如大家熟悉的網遊充值買點卡、買裝備,比如視頻網站充值會員看最新熱播劇等等。
羊毛出在豬身上,這是間接賺錢法。也就是用戶免費使用産品和服務,由另一部分可能從這些用戶身上獲益的商家付錢給互聯網巨頭。
這部分商家付錢給巨頭們幹嘛?買的是什麼?就是買用戶的注意力時間。用戶們免費使用互聯網産品和服務,付出的代價就是要承受各種形式給你插播的廣告。
對于向巨頭們付錢的商戶而言,這種商業模式本質上就是科學地賭概率。
什麼叫“科學地賭概率”?意思就是說,無論是互聯網巨頭,還是商戶本身,他們的市場營銷專業團隊(甚至是機器算法)會仔細分析數據,什麼場景下推什麼廣告,用什麼形式展示,用戶點擊廣告的頻率是多少,點進去的用戶,最終的成交率是多少。
這最終的成交率,就是互聯網巨頭給商戶們(真正付錢的金主)提供的價值。這個價值會經過市場博弈,得出一個均衡的市場價,也就是多少展示量要多少錢。
某寶免費讓大家開店賣東西、買家不付手續費買東西,他們的收入就是來自于商家買首頁(甚至置頂)展示量的花費。
為什麼現在很多電商都說生意不好做?為什麼大家都時不時地在網上看到類似“網店年營業額五個億但淨利潤不足一百萬元”之類的文章呢?
這一方面說明做生意的成本确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說明,這個互聯網巨頭給商戶們賣流量的價格在這個點上,達到了某種均衡狀态。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這麼低的利潤,那麼多商戶還能接受?按照市場經濟原理,價格過高不是會降低銷量,最終迫使賣家(這裡就是巨頭們)不得不降低售價(流量單價)來提高銷量嗎?
這就說明,很多商戶确實面臨各方面的壓力,導緻他們願意以極低的利潤來維持整個業務的存續。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是,他們可能有工廠,裡面有幾十甚至上百個職工要養活。不買流量就沒有成交量,工廠不開工也要發工資。
而現在的社會是,坐辦公室兩千塊一個月很多人都願意去,進工廠做流水線工人一個月七八千也很少有人願意去。那麼這些商戶就會擔心,工人如果不養了,他們走了之後可能就再難招回來了。
這個話題就能進一步扯遠了。大家就能發現,難怪越來越多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開始轉移到東南亞地區了。這就是宏觀經濟的學問了。
那麼,我們能從互聯網巨頭身上學到什麼呢?
第一,要學會間接賺錢法。當然,普及開來可以稱為“間接成事法”。當我們想要做成一件比較複雜的事情的時候,有些單刀直入是好方法,但很多時候不适合太直接的方式。
像賺錢這種事情,你直接敲門、打電話,開口就要向别人推銷一個産品,當代社會基本上所有人都應該很反感。
這時候要學着轉個彎,或者轉幾個彎來嘗試間接達成你的目的。怎麼間接呢?先找對方的利益訴求點,你想辦法先把對方的利益訴求給滿足了,讓對方欠你之後,等對方主動産生要為你提供價值的時候,再委婉地把你的訴求提出來。
大家一定聽說過,很多賣老年人保健品的銷售員,先是天天陪老人聊天,再是去老人家裡幫忙做這個做那個,搞得人家不好意思了,最後花高價買了很多東西。
當然,我們這裡講這個不是鼓勵大家去“套路”别人。而是希望大家區分善意的“想做事”和惡意的“想做事”。對于善意的間接做事方法,我們要活學活用;對于惡意的間接賺錢法,我們要具備識别能力,進而避免自己和家人掉進别人的坑裡。
第二,要明白注意力也是一項重要的社會資源了。大家要善用自己的“注意力資源”,把自己的關注度和時間分配到幫助個人成長、提升個人幸福的領域。
識别巨頭們的商業模式,了解巨頭們的賺錢方法,我們不一定能夠模仿,不一定能夠再自己創造一個“某裡”、“某訊”、“某東”。
但是,我們可以在了解他們的套路基礎上,更好地讓互聯網工具為我們的生活便利和人生幸福多做貢獻,并且避免被很多的互聯網套路繞進去浪費不必要的時間投入和金錢消費。
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從信息技術的發展中,收獲時代的紅利。避免自己和家人成為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商業過度收割的韭菜。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