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借助古代文化常識斷句,如天文、曆法、地理、曆史、官職、科舉、姓名等方面的知識儲備進行斷句。
2、找出名詞、代詞等關鍵實詞斷句。跟現代漢語一樣,文言中的名詞、代詞一般也用來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找出這些關鍵詞語,據此斷句也很方便。
3、根據文言虛詞斷句。明辨句讀,虛詞是重要标志。尤其是語氣詞和一些連詞的前後,往往是斷句的地方。
如夫、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語氣詞,常常用在句尾;以、于、為、而、則等連詞,常常用在句中。根據這些特點,區分虛詞就有助于斷句。
4、根據排比、對偶、頂真、反複等修辭手法斷句。這些修辭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們也會給斷句以幫助。
5、根據對話、引文等斷句。文言中的對話、引文常用“曰”“雲”為标志,遇到對話時,根據上、下文判斷出問者、答者,明辨句讀。
6、根據特殊句式斷句。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幫助斷句。
如“……者,……也”等判斷句式,“不亦……乎”、“孰與……乎”、“其……乎”、“安……哉”、“何……為”等反問句式,“為……所……”、“受……于……”、“見……于……”等被動句式;“何……之有”、“唯……是……”等賓語前置句式。不能把它們拆散,可以減少斷句失誤。
7、根據文章結構斷句。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結構關系寫的。如總分或分總結構,在論述類文章中,運用較多。可以利用文段中的結構關系斷句。
1.陳蕃願掃除天下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原文: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譯文: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衆不同。
2.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内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随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辍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骞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内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随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辍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骞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歎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骞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3.董遇談三餘勤讀
有人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原文:有人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譯文: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于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餘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餘。”
4.宗悫(què)乘風破浪
宗悫字元幹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時炳問其志悫曰願乘長風破萬裡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悫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
原文:宗悫字元幹,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時,炳問其志。悫曰:“願乘長風破萬裡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并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悫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
譯文:宗悫,字元幹,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悫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着大風刮散綿延萬裡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悫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着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悫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5.陶母責子退鲊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饷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鲊饷母。母封鮓付吏,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饷,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譯文: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擔任監管魚池官員,他将一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幹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你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6.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合肥人本李伯時家小史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畫尤工畫馬幾能亂真建炎中陷賊賊聞其善畫使圖所虜婦人廣毅然辭以實不能畫脅以白刃不從遂斷右手拇指遣去而廣平生适用左手亂定惟畫觀音大士而已又數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時觀音多廣筆也
原文: 趙廣,合肥人。本李伯時家小史,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畫。尤工畫馬。幾能亂真,建炎中陷賊,賊聞其善畫,使圖所虜婦人,廣毅然辭以實不能畫,脅以白刃,不從遂斷右手拇指遣去,而廣平生适用左手。亂定,惟畫觀音大士而已。又數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時觀音,多廣筆也。
譯文: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隻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7.蘇武牧羊北海上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齧雪與氈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别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原文: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齧雪,與氈毛并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别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譯文: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着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天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随從人員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隻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着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着,以緻系在節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
8.陸遊築書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歎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耶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陳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歎,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耶!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譯文:我的屋子裡,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擡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歎,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繞着我,好像積着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于是邀請客人走近看。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于是(客人)也大笑着說:“确實啊,這像鳥窩。”
9.項羽志大才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原文: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譯文:項籍年少時,讀書沒有成就,就離開讀書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讀書,隻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劍,又隻可以戰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勝千萬人的知識。”于是項梁開始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顔淵季路伺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原文: 顔淵、季路伺。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顔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來源:網絡。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