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教育】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
——善用“提問”的三大模式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有問不完的問題?而随着孩子的長大,孩子的這種提問行為越來越少?
孩子小時候對一切都有好奇心。他們看到太陽會問“為什麼晚上太陽不見了?”看到水中的動物會問“它們可以離開水面嗎?”總是對世界的各種事物有着問不完的問題和好奇。
但是自從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很多孩子就漸漸地從“十萬個為什麼”變得不怎麼提問了。你覺得孩子是長大了嗎?不是的!這是在給你一個信号:孩子逐漸變得不愛提問,他可能正在失去主動思考的意願和能力,進入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态。
孩子天生具有探索欲、好奇心、求知欲,和追求不斷學習的能力,隻是在孩子“認知内驅力”被激發的黃金時期我們沒有給予一個好的引導,這個時候孩子突然面對學習就隻能被動的接受。而這種轉變的信号就是——孩子提問變少。
—01—
被家長忽略的提問的力量,其實愛提問的孩子學習更專注更負責
人稱“直郵博士”的德魯·埃裡克·惠特曼在他的暢銷書《吸金廣告》中就将“提問的力量”當做廣告編寫的重要秘訣,因為據神經語言學程序學(NLP)倡導者的說法,提問會在讀者大腦裡創造一個“開環”,一旦設置好開環,大腦就會為了這個環閉合而不斷搜索與之相關的信息。
哈佛教育學博士丹·羅斯坦也關于提問的好處做了三點解釋:
一,提問的孩子學習會更專心
隻有孩子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所學的内容上,才有可能那些知識是自己不理解、需要别人幫忙解答的。而且在聽别人講解的過程中,孩子也會因為是自己提出的問題,格外用心地聽。
二,經常提問的孩子對學習更有責任感
對孩子來說,這些由老師或者其他人給出的答案,是他自己想要去學習和探究的,而不是父母強迫自己去學的。
三,經常提問的孩子學習質量更高
經常提問的孩子,對學習抱有強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認知内驅力的重要基礎,所以,提問這個行為本身就可以産生一種推動學習、加深理解的内在動力。
但是問題也是分為高階和低階的,越能提出高階問題的孩子,他的思辨能力和想象力就會比其他孩子要強很多。
不要小看提問的力量,它裡面可包含了大學問。提出問題的人比給出答案的人更偉大。
—02—
提問也是有品質要求的,
愛提問卻成績并不理想孩子的核心原因
如果你有注意很多專業大咖和學術專家的演講後,你會發現,他們都設有很多的答疑環節,包括他們的整個演講也是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有時候聽衆會對他們提出的某個問題由衷地贊歎“這個問題問的太好了!”
在老師的教學中,提問也是用來深化孩子們學習的一個重要步驟和工具。
為什麼有的孩子愛提問而成績還是不理想呢?這就是提問也是分質量的。
比如“薄問題”和“厚問題”:
“薄問題”是指那些在網上可以找到現成答案的問題;而“厚問題”是指那些沒有現成答案,需要孩子自己琢磨、研究、談論的問題。
這兩種問題,都有各自的作用,“薄問題”是基礎的“低階問題”,用來引領孩子學習并養成提問的習慣;而“厚問題”則是引領孩子往更“高階的問題”上邁進的。
孩子想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地向更高階邁進,才能得到成長。
所以,在孩子學齡前我們就要從一些基礎的問題開始學習提問,讓孩子發現并找到現實生活中的人和物的内在邏輯關系,把這些新的信息和腦海裡有的知識串聯起來。然後引導孩子看開放式的高階問題,那些乍一聽很空洞,找不到答案,但仔細深入琢磨就會覺得這樣的問題實質上更有趣、更有拓展性。
—03—
如何引導孩子學習提高階問題
提問的“三種”思維模式,讓孩子從小就能學會提出好問題
第一種提問模式:“聚合性思維”提問 為什麼?——怎麼做?
這是引導孩子問自己、問别人、或自己物查閱資料的提問。如:
為什麼雨、冰、霧都是水?
為什麼同一物質具有不同的存在形态?
怎樣做能讓它們之間相互轉化?
這樣的提問,可以引導孩子從不同形态裡找出事物的某種内在規律和練習,然後聚合成一個标準的答案,這樣的練習,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從不用角度的線索和方向聚合,然後找出一個自己覺得滿意的答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種提問模式:“發散性思維”提問 如果……那麼……
這是一種假設性提問,就是以“如果”為條件為原點,開放式的去從各個角度暢想答案,然後讓孩子把自己的假設說出來。
還是水的形态轉換問題,我們這樣提問:“如果倒熱水會冒出水蒸氣,那麼太陽能把海水曬熱,然後海水也會冒水蒸氣嗎?”
從一個水蒸氣的原點,把孩子已經知道的知識(水遇熱蒸發)擴展到了另一個問題(大海裡的水是如何遇熱蒸發,産生循環的)。這就是在引導孩子練習發散性思維,通過想象力和創造力來提問,幫助孩子找到更靈活、更具有開創性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對課本的知識死記硬背。
第三種提問模式:“批判性思維”提問 你怎麼想?
這其實是我們班的教育中最缺少的一個環節,我們很少詢問孩子的意見,“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你對這個問題還有什麼補充意見”。
如果孩子經常這樣提問自己和他人,那就是在用批判思維來考慮問題,同時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學習中,這樣的思維模式和提問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想法,寫出自己的創意。
讓孩子養成提問——思考——再提問的思維模式。
—04—
“K-W-L”提問工具:巧妙提升孩子的提問能力
kwl表示美國教育學家Donna.Ogle在1986年提出的提升學習效率的教育和學習的方案。
K就是know的字頭“你知道什麼?”
把自己已經知道的事實寫下來,是為了明确開始時自己的知識(預備知識量)
對于将要學習的内容範圍和自己已有的多少知識可與相關聯,或者自己隻有什麼程度的知識可與其對應等的“知己”
W是what的字頭,“你想學什麼?”
寫出自己想要知道的事,是為了提高自己的學習的目的意識。這就好比你查詢到你今天的幸運色是紅色,本來不會在意紅色的你肯定會不經意地關注一些紅色的信息,如街邊的紅色廣告、服裝、标志。
心理學把這成為“色彩浴效果”,事前明确“我想要知道那些事”,學習過程中就會榆次關聯的内容就會自然吸引到視線和注意力。
L是learned的字頭,“通過這次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把“通過這次學習,學到的東西全部寫下來”,能明确從學習前到學習後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識,“想學習的知識”在學完後能言語化掌握的情況。
kwl表示學習時的強制性輸出工具。
每次孩子在學習時,隻要不嫌煩地用填入kwl表做個學前準備,學習後再次填入過程就是強制性進化知識輸出的過程。一張紙,三個字母縱列的填入彙總内容,即使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再次翻看這張紙時,馬上就能回顧出學習的内容。
end(結尾)
所以,訓練孩子提出有質量的高階問題,就是在開闊他們的思維模式,從小就培養他們成長型思維模式而不是因為被動學習陷入固定型成長模式,能讓孩子大腦展開更深層次的思考活動,同時也是在練習他們的表達和聆聽能力。
加油!一起出發吧!!!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