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複學後,父母該做的第一件事:謹防孩子患上“空心病”

文丨二指禅掌門

随着“新冠疫情”接近尾聲,各地都在逐漸複工複學。

可以說,2020年的春節長假,是曆史上最長的“假期”,從來沒有哪一年的春節假期超過今年。這也就導緻了很多孩子在複學後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厭學、郁悶等。

今天我不想說那些老生常談,隻說孩子的“空心病”。

“空心病”真的是病,不是孩子的小情緒。這種病是價值觀缺陷導緻的心理障礙,如不加以改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

為了讓大家明白什麼是空心病,先講一個實際例子。

樸樹是大家熟知的創作型歌手,父親是科學家。可想而知,這樣家庭中成長的孩子,父母都會給予衆望,讓孩子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這樣做的結果是,樸樹經過努力,考上了父母期望的大學,但他卻把錄取通知書扔給父母說,大學已經幫你們考上了,我是不會去讀的。

“替父母優秀,我隻是個道具”,這是樸樹患上空心病的原因——心被塞滿,隻是,塞的都不是自己的東西。

有人說,樸樹一直有他熱愛的音樂,不算是空心病;但至少,樸樹的經曆代表了大部分家庭;這種故事會一直上演,但有多少孩子能像樸樹一樣“把錄取通知書扔給父母”,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些不能像樸樹一樣潇灑走開的孩子,得空心病的幾率就會大大提高。因為他們不會以為“我是在替你們考大學”,而是認為要聽父母的話,順着父母鋪好的路走下去。這種“默認”,确實可以讓很多孩子一路綠燈,一次又一次占領各個精英戰略高地,收獲到各種掌聲和認可,這種優越感如果一直持續下,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歸宿,但是……

是的,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看似優秀的孩子,最後都倒在“但是”上。

比如,小學時可以在父母的指引下一路過關斬将,殺進大學。但是,進入大學後,已經被認為羽翼漸豐的大孩子,很多都陷入了迷茫。而這時候,覺得自己孩子優秀的父母又會突然“大撒把”,對孩子說:“你已經長大了,可以選擇自己的路了。”

可是,在父母鋪好的路上,一直閉着眼走路的孩子,突然要去自己選擇路,才發覺,自己的心裡塞滿的,一直都是父母的東西,而看似滿滿的心,其實是空的。

這樣的感覺一出來,就開始填滿父母留下的那一點點空間,而後,真的什麼都塞不進去了。

這就是“空心病”。

空心病的症狀為,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對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每天充斥的是疲憊、孤獨和越來越差的情緒;學習和生活沒有什麼意義?人生的希望在哪裡?終日重複沒有結果,生活迷茫對未來沒有任何希望,存在感缺失,最後剩下的,隻是身心被掏空。

多麼可怕!

而這種可怕,很多父母并沒有意識到。即使孩子因此得了抑郁症,也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而是責怪孩子不上進,被洗腦等,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把孩子推向更深的深淵。

忽然想起朋友的孩子畢業後被上海一家大企業高薪聘用,但半年後,孩子卻突然辭職。朋友夫婦幾乎是跪着勸孩子不要辭職,但孩子卻面無表情地扔下一句話:我好像一直為你們活着,你們覺得這個公司好,但我卻覺得不是特别熱愛它,我不知道這份工作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因此,有人把“空心病”的特征,濃縮為兩條:

第一,外在條件特别優秀,尤其是學業和事業上;

第二,感覺到空虛、迷茫,人生無意義。

更有調查結果顯示,這類學生,可能輕則厭學,重則自殘甚至自殺。更可怕的是,這個群體在北大的比例高達30%左右。

“優秀”和“病”(這裡指心理疾病)有時竟然是同義詞,這是很多家長打死都想不明白的。

因此,趁現在剛複學,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并适時改變以前的不良想法,樹立孩子正确的價值觀,避免分數論,做好生涯規劃。

我們應該給孩子健康美好的東西,而不是分數和金錢等錯誤的價值觀。

把愛和智慧傳給孩子,讓他們在以後的生活道路上活得有尊嚴,而不是虛榮。

【掌門原創,抄襲必究!】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