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迎來農曆六月,一年的中軸。中軸(脾胃)轉動,四維(肝心肺腎)有序,脾胃若傷,五髒皆有損,所以,養護脾胃尤為重要,特别是長夏時節。
為什麼呢?
一、長夏養脾
....................................................................................................
長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長在夏中,既長而旺,故雲長夏也。
長夏,延于盛夏止于秋涼,大多數的農作物在此時轉化成熟,孕育籽實。故長夏的生化作用為“化”,應于人體脾胃系統,故雲——脾主長夏。
長夏天熱,人體陽氣外洩多,故而中寒,脾胃虛弱,最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
中醫學認為:“長夏在五行屬土,在五方屬中央,在五氣屬濕,在五髒屬脾,在五體屬肌”,就是說脾在五行中屬土,易受濕邪所傷,一旦受損則導緻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口淡無味、胸悶欲吐、大便稀溏,甚至腹瀉、水腫。
除了自然界的濕氣,在長夏時節,人體也容易因脾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引起體内水濕停滞之證。外濕、内濕相互影響,加重對脾陽的損傷。
所以,長夏時節,一定要健脾養脾祛濕氣。
二、穴位養脾
穴位不僅可以治病,也可以診斷疾病。
《黃帝内經》中記載“實則必見,虛則必下”。中醫解釋為身體上的許多實證和虛證,都會在穴位上出現凹或凸的變化,當我們身體處在虛證的時候,對應的穴位常常會出現凹的表現,就像地下水不足時,地面會塌陷。
脾虛的明顯凹點是足三裡!
足三裡在外膝眼下三寸,即四指寬度,胫骨外一橫指處。
摸足三裡發現凹陷時,通常提示有脾氣虛問題,常伴有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食欲減退、腹瀉便秘等症狀。
用艾灸足三裡來調理脾虛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
灸法:可艾條溫和灸兩側足三裡,每穴各灸20分鐘,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具體灸量看體質。會麥粒灸的灸友,可以選擇适合補虛的麥粒灸來調養身體。
除了足三裡,也可艾灸或點揉中脘穴、脾俞穴、太白穴、陰陵泉、三陰交等穴,養脾健脾祛濕效果都不錯~~
三、藥、食健脾祛濕
濕邪有寒熱之分。
寒濕的人舌苔白、膩口淡,甚至感到甜,在同樣的室溫比别人易感到冷,喝熱水感到舒服。
對于寒濕者,可以使用健脾益氣、溫陽利濕的法,如參苓白術散、理中湯、苓桂術甘湯等。可以常吃利水除濕或芳香化濕的食物或藥物,如鯉魚、茯苓、扁豆、薏米、白蔻、砂仁、橘皮等。吃少許辛辣、溫熱的食物也可以起到散寒祛濕的作用。
濕久困于體内,就會郁久化熱,變成了濕熱。濕熱者舌苔黃、厚、膩,口幹口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黃。
對于濕熱者,治療的重點則為清熱仁湯,平胃散、連樸飲、茵陳蒿湯、葛根芩連湯等。此外,還可以吃些苫瓜、西瓜、番茄、黃瓜、綠豆、荷葉等,清暑利濕。
(注:以上藥物不可擅自服用,具體請咨詢當地中醫)
長夏時節飲食宜清淡、少油膩、少生冷,食物種類要多樣,進食宜定時、規律,脾虛的人可以食多餐,長夏主化,是人體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的最佳時期,因此,夏天飲食雖宜清淡但是食物應富含營養,如魚肉、蛋、奶、優質的豆制品等。
四、四季脾旺不受邪
長夏天氣濕熱,易使人心情煩躁,因此養脾還要保持好心情。喜悅輕松的心情對脾有益,嫉妒、憂慮、多思則對脾不利。
自古以來,中醫就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說法,脾号稱“後天之本”,而長夏最應該養護脾胃,因為暑多挾濕,“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主運濕,所以祛濕的關鍵在于健脾。
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夠保持脾髒健康,那麼幾乎就可以避免所有的外邪,保持健康與美麗!
上一篇
民間禁忌必讀
下一篇
農村建房子的風水禁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