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桂枝湯五味藥的加減智慧

​桂枝湯是《傷寒論》裡一首經方,隻有五味藥: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姜和棗還都算是生活中能接觸到的食材。在《傷寒論》裡是治療太陽中風證的方劑,然而就是看似簡單的幾味藥,一個治療外感的發汗方,被後世醫家研用至深,注述詳實,清代的柯琴稱 “此為仲景群方之魁”,坊間更有“桂枝湯加減治萬病”的說法,雖然基于科學嚴謹的精神,這種美譽值得商榷,但時至今日,桂枝湯的加減變化在臨床各科中的應用都極為廣泛,這自然不是一首簡單的發汗方能達到的。
桂枝湯的配伍
原書記載桂枝湯組成:桂枝三兩、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生姜三兩、大棗十二枚。大道至簡,五味藥之間相互配合就演繹出對立統一的經方配伍規律。
桂枝湯之所以稱其為調營衛、和陰陽的第一方,關鍵就在于桂枝配芍藥,這也是本方的靈魂所在。桂枝溫衛陽,通經絡,解肌驅邪于外;芍藥斂營陰,固腠理,緩中和裡于内。兩藥等量,勢似彼此對立,互相抵抗,但一陽一陰,一動一靜,一開一合、一散一斂,互相配合,二藥同用後因和合而産生一種新的作用,它含有二藥之個性而又中和之,藥雖“相反”而實能“相成”。看似相互對立,又以對方的存在而發揮自身作用,達到協調統一。
桂枝與甘草配伍,體現辛甘化陽之意,有桂枝甘草湯治療發汗過多、心陽耗傷的心動悸;芍藥與甘草配伍,體現酸甘化陰之意,有芍藥甘草湯治療陰津不足腳攣急。這是桂枝湯裡體現的兩組協調統一的配伍原則。五味是自有陰陽屬性的,辛味開洩發散屬陽,酸味收斂固澀屬陰,而甘味為中焦脾胃之本味,《内經》說:“脾胃者,倉廪之官,五味出焉”,甘味不具備明确的陰陽屬性,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既有甘溫的黃芪、人參健脾益氣,也有甘潤的麥冬、沙參養陰益胃。當辛味與甘味同用時,辛味能溫運脾陽、甘味能補養氣血,二者相合有辛甘扶陽暖中之效。酸甘化陰,從味覺上最易體會,一般小孩子最喜歡的就是酸酸甜甜的味道,一想起到酸甜的味道,就忍不住流口水,但是單純的酸味或甘味并沒有那麼強的效果。所以酸味能收斂生津,甘味能益胃滋陰,一滋一斂,相互配合,更能促進脾胃生化津液的功能。
大凡姜棗同用,亦為調和營衛之劑,姜以主衛,棗以主營。大棗可緩和生姜刺激之性,生姜可防止大棗中滿緻脹之偏,二者合用,能增進飲食,幫助消化,有利于其他藥物的吸收和作用的發揮。
全方配伍特色,一為攻中有補,攻指驅邪外出,補主要是補中焦脾胃之氣,“胃為衛之本”,故能扶助衛外陽氣;二為散中有收,芍藥微酸微寒,收斂止汗,形成了它散中有收、散中寓斂、開中有合的特點,能散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留邪;三為“表中有裡”,既能從表以解散風寒,又能從裡以健脾胃、助心陽、柔肝木。這就是桂枝湯被冠以“群方之魁”的最大原因。
桂枝湯發汗與止汗
桂枝湯加減變化多,治療範圍廣,在《傷寒論》中既說“病常自汗出者……宜桂枝湯 ”又說“可發汗,宜桂枝湯”,可見桂枝湯既能發汗也能止汗,有一種雙向調節的作用,根本在于桂枝湯可以調和營衛。
營衛是一個生理概念,《靈樞·營衛生會篇》講到:“人受氣于谷,谷入于胃,以傳與肺,五髒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五十而複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營氣運行于脈中,能化生血液,營養全身;衛氣運行于脈外,能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阖,營氣屬陰,也稱營陰,衛氣屬陽,又叫衛陽。張景嶽說:“髒腑筋骨居于内,必賴營氣以資之,經脈以疏之。皮毛分肉居于外,經之所不通,營氣所不及,故賴衛氣以煦之,孫絡以濡之。”正常情況下營氣衛氣一陰一陽,一動一靜,營衛和合,周行全身,發揮濡養髒腑,固護肌表的作用。
唐宗海說:“皮毛一層為衛所司,肌肉一層為營所宅”,體質好的人感受外邪隻傷及衛分皮毛一層,衛陽被遏,皮毛閉塞無汗時,發汗解表法可以驅邪。禀賦不足或平素體質較弱的人,營血虛于内,衛氣虛于外,營衛和合程度不高,也不甚穩定,就容易感受外邪。風寒邪氣侵犯人體,容易直透衛而入營,導緻營陰外洩,進一步打破營衛和合的平衡狀态,造成營弱衛強、營衛不和的局面,病位在肌肉一層,所以要用解肌驅邪,就是仲景所說的:“桂枝本為解肌”非發汗也,桂枝湯就是調和營衛所設。前面說桂枝溫衛陽,芍藥助營陰,兩藥一陰一陽,同時着力,并且針對營衛之氣化生之源——脾胃,還用炙甘草、大棗、熱稀粥來滋養,通過諸藥配合,把虛損的補起來,把不和的調和起來,這樣就能自然把邪氣祛除。所以說桂枝湯既不是發汗劑,也不是止汗劑,是一首調和營衛的解肌劑。
桂枝湯的加減應用
綜觀《傷寒論》的113方裡,桂枝湯為加減變化最多方劑。很多方劑都是桂枝湯演化出來的。徐忠可說:“桂枝湯,外證得之,為解肌和營衛,内證得之,為化氣和陰陽”。當代著名醫家祝谌予認為“對于一切因脾胃虛弱所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桂枝湯為主方”,由桂枝湯衍變的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當歸建中湯等方劑就是以桂枝湯為底,治療虛勞不足之證,體現其溫中補虛之能。
桂枝湯加減變方有26首之多,用以解表,有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柴胡桂枝湯、桂枝加葛根湯、葛根湯、栝樓桂枝湯、桂枝加黃芪湯;用以補虛降逆氣,有桂枝加桂湯、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用以補陽助陽,有桂枝去芍藥湯、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蛎龍骨救逆湯、桂枝加附子湯;用以調血治血,有桂枝加芍藥湯、桂枝加大黃湯、當歸四逆湯、溫經湯;用以調補陰陽氣血、有新加湯、桂枝加龍骨牡蛎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當歸建中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用以治水氣病,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桂枝去芍藥加麻黃細辛附子湯。
由此論之,桂枝湯的加減變化之方體現了桂枝湯之用,表裡氣血病均可治療,實為一首難得之良方。張仲景将其加減化裁,所涉之證甚廣。然而仍有其規律可循:一是桂枝湯之加減,關鍵大多在桂枝與芍藥之變;二是除用于解表外,凡治裡證,終不離溫補、溫通、溫化之情。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