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标本并治的溫潛法】

溫潛法是基于臨床的具體治法,它是兩種治法的結合,是單一治法的升華。附子配磁石,可謂溫潛法中之最貼切者。
溫潛法的對應證候應當是:陽氣不足為本,虛陽浮動為标,故應以溫陽為主,潛降為輔,标本并治,方可取得預期效果。
溫潛法,即溫陽潛降法,是将溫陽藥與潛降藥配伍在一起的治療方法,簡稱“溫潛法”。這種方法溯源于仲景,發揮于明清,而完善于祝味菊。
溯源于張仲景
溫潛法一詞,雖然在《傷寒雜病論》中未有明言,但書中卻有具體方藥的應用。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蛎救逆湯、桂枝加龍骨牡蛎湯等就是先例。方中桂枝與甘草甘溫助陽,龍骨與牡蛎潛降逆氣,兩組相伍,具有溫養心腎之陽,潛降相火之逆的作用。雖然它不似後世醫家所用姜附那樣大辛大溫或磁石赭石那樣鎮靜潛陽,但它的藥效卻是溫潛法的濫觞。
考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與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蛎救逆湯,其原方證均為誤治而然。雖無虛陽上越之明文,但從所述症狀“煩躁”“驚狂,卧起不安”等分析,均非陽旺之實證,而是由于誤用火攻、燒針,迫陽上越,緻使心神外浮之表現。既為虛陽上越,就應扶助陽氣,故用桂枝、甘草之甘溫助陽,但陽氣虛在下不在上,應配以潛降之品,使其陽氣安宅于下,故用龍骨、牡蛎收斂陽氣。而《金匮要略·血痹虛勞病篇》的桂枝加龍骨牡蛎湯,是治療虛勞病“男子失精,女子夢交”的名方,所用桂枝、甘草,亦為陽氣虛餒而設;而龍骨、牡蛎,乃為收斂精氣而投。簡言之,以上三方之配伍,正如尤在泾所說,“桂枝甘草以複心陽之氣,牡蛎龍骨以安煩亂之神。”(《傷寒貫珠集》)
發揮于張景嶽
明代張景嶽對溫潛法有所發揮。他所拟制的鎮陰煎就是代表,該方由附子、肉桂、熟地、牛膝、澤瀉、炙甘草組成。所用溫陽藥附子、肉桂與仲景所用桂枝、甘草義同,但其溫陽作用遠遠大于後者,而潛降藥則用牛膝、澤瀉,兩味藥均能引藥下行,尤其牛膝之性“下行如奔”;方中熟地雖非溫陽之品,但在張景嶽那裡卻是上好的益腎潛降藥,他說:“陰虛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陰虛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陰虛而躁動者,非熟地之靜不足以鎮之;陰虛而剛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緩之;陰虛而真氣散失者,舍熟地何以歸源?”(《景嶽全書·本草正·上》)如此配伍,可使浮越之真陽下歸于腎宅。用來治療“陰虛于下,格陽于上,則真陽失守,血随而溢,以緻大吐、大衄,六脈細脫,手足厥冷,危在頃刻而血不能止者,速宜用此,使孤陽有歸,則血自安也。如治格陽喉痹上熱者,當以此湯冷服。”(《景嶽全書·新方八陣·熱陣》)所不同的是,鎮陰煎所治的是陰虛格陽證。用此方既可以使孤陽有歸,又可以使陰血自安。簡言之,對于陽虛血脫者,鎮陰煎首當對應之。
擴大于鄭欽安
清代鄭欽安非常欣賞張仲景的桂枝甘草龍牡湯,他推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乃調和陰陽、交通上下之方也。” (《醫理真傳》卷四)他用該方加附子治療怔忡 ,“取龍牡有情之物,龍禀陽之靈,牡禀陰之靈,二物合二為一,取陰陽互根之意;加附子者,取其助真火以壯君火。君火壯而陰邪立消,怔忡自然不作矣。此方功用最多,治遺精更妙。”(引用同前)
鄭欽安最具創意的是“伏火說”及其所拟的“潛陽丹”。鄭氏在《醫理真傳》“附伏火說”篇中道,“如今之人将火煽紅,而不覆之以灰,雖焰不久即滅,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又道,“若附子甘草湯,附子即火也;甘草即土也。古人雲:‘熱不過附子,甜不過甘草’。推其極也,古人以藥性之至極,即以補人身立命之至極。二物相需并用,亦寓回陽之義,亦寓先後并補之義,亦寓相生之義,亦寓伏火之義,不可不知。”他在這個理論指導下,拟潛陽丹,該方組成有砂仁、附子、龜闆、甘草。此方看似封髓丹加味,實寓附子甘草湯助陽伏火之義。砂仁辛溫,可宣散中宮一切陰邪。“火無土不潛藏”,中宮安和,離宮之火才能“歸氣納腎”;而龜闆乃水精之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如此組方,上越之浮火有土伏之,有水滅之,有同氣引之,故為治療水不藏火之良方。
鄭欽安在封髓丹下寫了一首詩,以彰真意,“陰雲四合日光微,轉瞬真龍便欲飛;識得方名封髓意,何憂大地不春歸。”此方溫陽與桂枝甘草同義,而潛降之法則與龍骨牡蛎有别。龍骨牡蛎偏于鎮靜收斂,可使浮越之陽氣潛降于下,而龜闆為滋陰潛降之物,它是在滋陰的基礎上潛陽于下的,由于它的滋陰作用比較突出,所以對陰虛而陽氣浮越者,比較适宜。鄭欽安将其适應症歸納為,“頭面忽浮腫,色青白,身重欲寐,一閉目覺身飄揚無依者。”這是由于“陰氣太盛,逼出元陽”所緻。
完善于祝味菊
祝味菊(1884—1951)是一位民國時期著名的醫家,素有“祝附子”之稱,以善用附子起沉疴而聞名于醫林。
祝氏對附子的應用與他人不同。他善于将溫陽藥附子與鎮潛藥磁石配伍應用,名之曰“溫潛法”。這種配伍的理念源于《内經》,祝氏說:“經雲:壯火食氣,是亢潛之火也,非秘藏之火也。火氣潛密,是謂少火。少火生氣,所以萬物也,苟能秘藏,固多多益善也。”(《祝味菊醫案經驗集》)又說“氣虛而興奮特甚者,宜與溫潛之藥,溫以壯其怯,潛以平其逆,引火歸源,此皆古之良法,不可因其外形之興奮,而濫與清滋之藥也。”(《傷寒質難》)
據《祝味菊醫案經驗集》記載,書中有内科病症77個,其中55個用了附子配磁石,占其總數的71.4%;10個婦科病症,有7個用了附子配磁石;即是兒科的麻疹、疳積,外科的瘡瘍、濕疹,眼科的内障,也都用了附子配磁石。可見,他對這種治法與用藥是非常得心應手的。個别病症雖然沒有用這樣的配伍,卻用了附子配龍牡或附子配羚羊角或附子配紫貝齒等,亦屬溫潛法範疇。
祝氏認為,附子通十二經,可升可降,為百藥之長,能随所伍而異其用。而附子配磁石,即是興奮伍鎮靜,具強壯之功,能抑制虛性興奮,治神經衰弱之失眠有良效。他認為,磁石非但可以鎮潛,更重要的是通過鎮潛,可以使上浮之陽氣歸納于腎,陽秘陰平,腎宅安和,何患之有!
祝氏是一位懂得辯證法的人,他曾說:“醫學與哲學猶兩輪之不可離也。以科學方法檢尋病原,分析病理;以哲學觀點觀察證候,綜合診斷。此相需而相成也。”(王雲峰《祝味菊醫案回憶錄》)
據王雲峰所述,溫潛法是祝氏依據仲景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而立,即用附子之溫,磁石之潛。他用這種治法挽救不少危重病人。如患傷寒病之神昏谵語,常人以溫熱病對待,取“溫病三寶”涼開之,常常偾事。祝氏則以傷寒傷陽而治,投溫潛法,藥用附子配磁石等,每獲奇效。他說“附子興奮,配以磁石,則鮮潛逆之患”;對于這種配伍,我們可以理解為,附子得磁石,溫腎助陽而無浮越之弊;磁石得附子,潛降納氣而無洩氣之虞。
溫潛法是基于臨床的具體治法,它是兩種治法的結合,是單一治法的升華。對于那些陽氣虛弱,且浮陽上越不能潛降,而見心煩躁熱,神志不甯,口舌生瘡,失眠多夢,甚則神昏意亂,坐卧不安,咳喘氣急,肝脾腫大,中風抽搐,吐衄便血,虛損遺精等,均可考慮使用。特别是祝味菊的經驗:附子配磁石,可謂溫潛法中之最貼切者。兩者配伍,不但可以溫陽扶正,還可抑制附子的火毒,這對正确使用附子,無疑是一種捷徑。其他如附子配龍骨牡蛎,附子配羚羊角,附子配牛膝,附子配棗仁,附子配知母,附子配熟地,附子配紫貝齒等,均屬溫潛法的範疇。
通過學習,認識到溫潛法的對應證候應當是:陽氣不足為本,虛陽浮動為标,故應以溫陽為主,潛降為輔,标本并治,方可取得預期效果。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