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疆域裡,有這麼一片土地。它的面積相當于六個廣州,然而人口卻隻有26萬。
這片土地位于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以及喀喇昆侖山脈之間,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要知道,峨眉山的最高海拔是3099米,神農頂的海拔是3106米,而五嶽中的華山海拔則隻有2154米!
住在這裡,體質差一點的人常常會有高原反應,而因為海拔極高,導緻當地的大氣稀薄日照輻射強烈保溫性差,同時氣候幹燥降雨稀少。
在夏天裡,如果白天的氣溫是在三十五度左右,可能到了夜裡,便隻剩下了3到5攝氏度。而一旦到了冬天,夜裡的溫度甚至可能達到零下三十五度。
所以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晚上棉被早上紗,抱着火爐吃西瓜”的現象,在這個地方同樣十分常見,甚至會出現中暑和凍傷同時出現的情況。
而它,便是我們這篇文章的主角:拉達克地區!
在拉達克的兩側,有着兩條蜿蜒漫長的河流。這兩條河流,為這裡的文明誕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裡曾一度被人們視為生命的禁區,然而即便這裡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但拉達克的人們依然在這裡定居了下來,更是被我國的人們親切地稱呼為“小西藏”。
而在這兩條河流之中,其中一條更是印度河的上遊。這條河流沿着拉達克順流而下,成為了巴基斯坦的重要農業灌溉水源。
而拉達克地廣人稀,它的面積足足有45110平方千米。比起7434平方千米的廣州大出了六倍還要多。如果和隻有1106平方千米的香港相比,則更顯鮮明清晰。
隻是拉達克雖是我國領土,但是卻處于印度占據的克什米爾地區。在這4511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26萬的人們,其中大多為藏族。
他們不僅僅說藏語,還奉行藏族文化,而之所以被稱為“小西藏”,是因為除了文化語言相似之外,就連建築的風格,也與布達拉宮極為相像。
神似布達拉宮的提克西寺
同時,拉達克的地理位置,一樣十分獨特。從周邊的環境來看,在拉達克的北方,是巍峨的昆侖山脈,而在拉達克的南方,則是鼎鼎大名的喜馬拉雅山脈。
這樣看來,似乎這裡隻是一個被群山環繞的地方。然而,一個很關鍵的地方,便是拉達克的西側,名為克什米爾。
它東達西藏,是西藏人民們東去的重要通道。而西部的克什米爾,則是英國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獨立後,遺留下的一塊紛争之地。
長年以來,巴基斯坦和印度,對克什米爾的紛争從未停歇過。而作為接壤克什米爾的拉達克,同樣沒能逃過印度的視線。
這些政治家們,一眼便看出了拉達克地區的重要戰略位置,明白這個地方作為交通的咽喉,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拉達克是交通要道,是戰略的核心,是西藏百姓交通的重要“橋梁”。
隻可惜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盡管拉達克本身的經濟并不發達,但是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其在19世紀到20世紀,依舊成為了西方列強嘴裡的一塊香饽饽。
1819年,當時的印度紛争不斷,英國殖民者趁虛而入,開始了自己企圖殖民印度的貪婪計劃。
一方面,英國的殖民者趁虛控制了克什米爾地區,而另一方面,他們又在暗中支持當時的錫克帝國,對拉達克發起了進攻。
那個時候的拉達克,是清朝皇室版圖中的一部分,然而清朝皇室腐敗無能。雖然西藏的藏軍出兵馳援,但是最終卻在英國支持下的錫克帝國手中大敗。
自此,拉達克被錫克帝國支配,成為了其下的一個傀儡政權。直到1841年,錫克帝國接連入侵西藏地區,這才喚起了晚清皇室的反擊。
這一戰,不僅收複了西藏的失地,更是一路打到了拉達克的附近。清政府本想順路收複拉達克,然而卻和錫克帝國在此僵持不下。
最終,雙方經過和談在此宣布停手。這本是清政府抵抗外來侵略者的正當舉動。然而在1846年,英國卻單方面将拉達克劃入了克什米爾的版圖。
沒有清政府的代表在場,英國僅僅隻是憑借自己的意願,便不顧拉達克地區的百姓反對,将其掠奪過來。充分展現了其殖民主義的險惡用心。
随後,伴随着鴉片戰争的爆發以及一些列條約的簽訂,清政府逐漸式微,而孫中山先生推翻清政府後,又被袁世凱篡奪了勝利的果實。
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北伐戰争,國共内戰,抗日戰争以及解放戰争的爆發,令中國政府始終無法收複這片被英國霸占的土地。
1947年,印度獨立。心懷禍心的英國,将克什米爾地區特意孤立,挑撥巴基斯坦和印度自相紛争。
因為當時的拉達克在英國看來,是屬于克什米爾的版圖,因此在克什米爾的争奪戰中,印度政府便“理所當然”地将拉達克據為己有。
這樣一來,英國的一個小小的計謀,便将中國和印度、巴基斯坦三國牽扯其中。那麼,這片土地是否真的歸屬中國的國界呢?它與中國的淵源又要從何說起呢?
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唐朝的時期,拉達克便隸屬吐蕃管轄。而吐蕃王朝的建立者,則是松贊幹布。
在貞觀年間,松贊幹布多次挑釁騷擾唐朝的邊境,這可氣壞了當時的皇帝李世民。李世民何許人也?怎麼可能慣着松贊幹布?當即便派軍出征,大敗吐蕃大軍。
在這之後,便有了曆史上著名的“文成公主入藏”,吐蕃和唐朝也從此締結甥舅關系,雖摩擦不斷但也互相學習有所往來。
吐蕃帝國
而拉達克,則在公元2世紀的時候,由藏族人民在此,建立起了一個名為象雄王國國家,直到7世紀吐蕃的崛起,才在吐蕃的侵略下歸于吐蕃的勢力範圍。
所以吐蕃在松贊幹布的手裡與李世民交流往來,拉達克地區自然也就在這時與唐朝建立起濃密的關聯。
直到後來,吐蕃發生了嚴重的叛亂,拉達克的人們看準時機從吐蕃的手裡奪回了主權,這才建立起自己的國家。
而另一邊的中國經曆五代十國,以及南宋北宋的建立,國土面積急劇縮小,周圍強敵林立,一時之間無法繼續同拉達克保持往來。
拉達克也因此在這段時間經曆了政權更替,直到元朝,中國的曆史上出了一個狠人,其名為:忽必烈。
自忽必烈建立元朝,1218年先滅西遼,一年後西征中亞,這一打便打到了伏爾加河一帶。
在第一次西征結束之後,忽必烈蕩西夏平金國,并于1241年再次西征,一舉打到了東歐腹地。這架勢誰擋得住?就連吐蕃也隻得乖乖投降。
而西藏,也成為了當時元朝的一片疆域。元朝在西藏設立宣政院,負責掌控西藏的軍政事務。而拉達克,自然也歸屬元朝管制。
宣政院
随後的明清時期,拉達克一直都處于我國的疆域之中。在明朝時期,負責管轄拉達克和阿裡地區的被稱為俄力思軍民元帥府。
到了清朝雍正時期,拉達克更是選擇向清朝投降,正式宣布成為中國的一部分。直到英國私自将拉達克劃撥到克什米爾,清朝才失去了對拉達克的控制。
1947年,自知無力繼續殖民的英國放棄了對印度的統治。英國巧妙地利用印度的宗教問題,使印度分裂成為了如今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同時,英國駐印度末代總督的蒙巴頓特意挑起克什米爾問題。使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相紛争并因此引發了第一次的印巴戰争。
明朝疆域
自此,克什米爾被雙方互相瓜分。而拉達克則在這一次的印巴沖突之中成為“印屬克什米爾地區”被印度強行占據。
新中國建國之後,不承認之前締結的各種不平等條約,自然也不會承認被英國私自劃撥到克什米爾的拉達克地區隸屬印度。
然而大家都知道,剛成立的新中國内憂外患。前有朝鮮戰場抗美援朝,後有蔣介石虎視眈眈。
更不要提起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于新中國這個剛剛成立的社會主義國家極為排斥。
拉達克的百姓
這個時候,一旦中國因拉達克問題戰事再起,那麼後果将不堪設想。當時中國的補給、裝備乃至戰鬥力,都不足以支持中國多線作戰。
所以,當時的中國隻能選擇平穩處理靜觀其變。直到國家平穩之後,這才開始處理關于拉達克的歸屬問題。
1960年4月,周總理親自會見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想要就拉達克問題上得到和平地解決。然而尼赫魯卻一口咬定拉達克屬于印度的國土,執意挑釁中國主權。
他們将中國的容忍大度,當做是軟弱可欺,不斷地侵害我國主權地區。沿着虛假的,不被中國承認的“麥克馬洪線”一帶,同中國軍隊展開了對峙。
1962年8月開始,中印沖突愈發激烈,一場戰争即将爆發。10月18日,印度總理尼赫魯下令軍隊對中國戰士們發起進攻。
兩天之後,中國邊防部隊發起淩厲的反擊,中印邊境反擊戰正式打響。原本中國的戰士們做好了戰死疆場的準備,誰知印度的軍隊竟一碰就碎。
印度士兵遭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全面碾壓,印度自以為是的傲氣被中國軍隊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1 9 6 2 年中印邊界沖突中的拉達克段印軍陣地
印度總理尼赫魯最引以為豪的精銳軍隊,在中國軍隊的面前甚至連15分鐘都撐不到。
更有趣的是在拉達克地區有一個“神奇”的湖泊,其名為班公湖。這個湖泊,在我國境内的區域為淡水湖,然而在印度區域的則是鹹水湖。
相同的湖泊,截然不同的水質,就連班公湖,都似乎在向印度發洩着非法占據我國領土的憤怒。
而恰巧印度的境内又少有降雨,氣候十分幹燥,因此時常引得印度将領士兵,望着淡水湖側的我國駐軍露出羨慕嫉妒的目光。
在這一年中印沖突印方大敗而歸,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印度對于中國的邊境問題都老老實實。
雖然中國并沒有趁機收回拉達克地區,但拉達克局勢,自此完全向中國傾斜。
生活在“印屬克什米爾”地區的拉達克居民們,因印度政府落後的政策以及扭曲的種姓制度生活并不富裕。
而與拉達克相近的西藏地區,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之下經濟文化蓬勃發展,旅遊業也得到迅速地提升。
由此可見,印度對于拉達克地區掌控,并沒有為拉達克的居民帶來實質性的生活質量提升。拉達克的百姓,也一直期待着能夠重新回到祖國懷抱的一天。
這樣的“平穩”相持,一直持續到2019年印度總理莫迪再一次打出“拉達克牌”。8月2日,莫迪政府向克什米爾地區投放2.8萬兵力。
三天後的8月5日,印度政府宣布将拉達克地區劃入新成立的“拉達克中央直轄區”。
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對中國主權的一種挑釁行為。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發出強烈譴責。中印關系再一次在印度的挑釁中迅速惡化。
中國一直主張用和平的方式收複拉達克,盡管印度毫無誠意歪曲曆史,但中國一直沒有放棄對拉達克收複工作。
領土的主權問題,是一個國家的尊嚴問題,在中國政府的堅持之下,早晚有一天,拉達克會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而拉達克地區的人們,就如同我們一樣,一直期待着這一天的到來。伴随着中國實力和印象力的逐步提升,我們可以相信,這一天并不遙遠!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