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方:糯米小麥粥。原料是糯米50克,小米50克。把這兩者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加适量白糖或紅糖調味即可。這道粥最大的作用就是補脾胃,益心腎,安心神,每日1次,最好當做晚餐用,在臨睡前吃一碗,效果非常好。
失眠、足跟痛:按摩失眠穴(足底足跟正中點),手法:重度力點按。
7、心慌、心跳過速、恐懼
我們知道,憂愁和悲傷都會使肺氣消耗,肺氣虛時,機體對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就會下降,從而産生悲觀、自卑、心理負擔重等情緒。而人肺氣盛時,自卑的心理就會減少,做起事來也就更加自信,遇大事時也會沉着鎮定膽子大。肺經上的俠白穴(俠白穴中的“俠”,是指藝高膽大之人),就是給肺補充力量的一個穴位,可幫人克服恐懼。肺氣足了,你就會感到勁頭飽滿,應對外界不良刺激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膽子自然也就大起來了。
俠白穴位于臂内側,肘橫紋上5寸,肱二頭肌桡側緣凹陷處。也可先找到天府穴,天府穴下1寸處即是此穴。古人找這個穴位的方法,将将墨染于乳頭後,抱臂雙手夾之,手臂染上墨點的地方就是這個穴位。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俠白穴用力下壓或按揉,時間在2~3分鐘之間,以有酸、脹感覺為佳。
此外,這個穴對心跳過速也有很好的功效。很多人在面試或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總會感到緊張,心跳得很快,這也是由肺氣不足所緻。此時可以按按俠白穴,動作雖小,效果卻很好。所以,下次如果你再感到心“撲通、撲通”跳得厲害時,就用力按揉俠白穴,很快就可以找回從容鎮定的感覺了。
8、腦疲倦,(醒腦):按摩督脈上的神庭(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中指點按刺激。
9、改善健忘、提神醒腦:大鐘配天柱能補腦(相當于“醒神健腦丸”),可補充腎氣,增強大小腦功能,
膀胱經上的天柱穴,位于後頭骨下方凹處,後發際正中旁開約2CM左右)大家通常在下午3~5點總會感到精神頭特别足,就是因為此時膀胱經的氣血最旺;腎經上的大鐘穴(位于“太溪下0.5寸”或“照海後1.5寸”處。找到腳内踝,内踝後緣的凹陷往下1厘米處),有調節腎經和膀胱經的功效了。按揉此處30~50次即可。也可用指腹按住此處6秒鐘,然後慢慢松開,如此反複按壓。
許多老年人總感到自己愛忘事,這是由于上了年紀,大腦功能慢慢衰退的緣故。與其吃那些被宣傳的不着邊際的保健品,倒不如多按摩大鐘穴和天柱穴,比吃的任何一種保健品都管用,還省下一筆不小的開銷。
10、近視、視力下降:按摩後溪穴,每次5分鐘,常年堅持。
近視用中醫來說,它的發病原因,多因過度用眼,損傷肝血,眼睛裡的經絡不通,失去正常的舒張功能造成的,僅僅是眼睛疲勞,還不足以造成近視。真正導緻近視的,是眼睛缺少陽氣滋潤時還過度疲勞。當我們長期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或學習的時候,上體前傾,頸椎緊張了,首先壓抑了督脈,因為督脈總督一身的陽氣,壓抑了督脈也就是壓抑了全身的陽氣,陽氣不足了,就沒辦法補充到眼睛,眼睛的正常舒張功能被抑制,近視也就很容易發生。
按摩小腸經上的後溪穴(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也就是大家攥拳頭的時候,在稱為“感情線”的那條紋的盡頭就是後溪穴),它通督脈、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按摩方法,讓雙手的後溪穴抵在桌沿或鍵盤上,來回滾動,或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鐘,每個小時刺激一次就足夠了。
11、迎風流淚、頭暈、耳鳴、尿頻尿急、預防魚尾紋。按摩瞳子髎穴和睛明穴。
膽經上專治迎風流淚的穴位——瞳子髎穴,該穴(位于外眼角旁開0.5寸、眼眶骨外緣凹陷中)是膽經頭面部的第一穴,按摩的時候用食指按壓,每次自己數着按壓40下,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有利于寒濕水氣的擴散,從而起到治療迎風流淚的效果。之所以用食指按壓,是因為食指的力度對于這個穴位來說正好,力量不要太大,有人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把臉部的皮膚都揉掉了皮。
治療迎風流淚,按摩瞳子穴和擠按睛明穴(眼睛内側,鼻梁和内眼角交界的地方)配合起來效果會更好。每用眼1~2個小時,按摩一下睛明穴和瞳子髎穴,也算是對眼睛的一種“回報”了。
12、急性結膜炎:按摩小腸經上的少澤(手小指尺側,距指甲0.1寸),手法:拇指重掐法。
13、眼睑浮腫,黑眼圈——太溪穴
早上照鏡子,你若眼睑浮腫、黑眼圈明顯、面色蒼白,讓你看起來很沒精神,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的腎虛了,需要補腎了。人體有補腎的法寶——太溪穴(位于腳内踝後緣的凹陷處按壓,當有酸、痛、脹感覺時,即為此穴)。按摩太溪穴可以打通腎經,引火歸源。隻要腎氣足了,正氣存留于體内,邪氣自然不得侵入。邪氣無法侵入,身體才能健康。所以,無論是對于因工作忙碌而導緻腎虛的年輕人,還是因歲月的流逝而導緻腎功能衰竭的老年人,您再也不用急着往藥店跑,隻需按按身上的太溪穴就好。可用拇指用力進行按揉,每日按揉3~5分鐘。
眼皮浮腫:按摩脾經上的血海(髌骨内上緣二寸),拇指強力度按壓。
14、麥粒腫:
按摩膀胱經上的大抒(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處),直按斜向頸椎用力頂按。
背部可找到的粟粒大淡紅色皮疹或壓痛點為穴。肩部的第七頸椎至第九胸椎之間,尋找略高起皮膚呈紫紅色粟粒大小的反應點,有一個或幾個,且壓至褪色,放松即速複原。對側背部肩腳區找淺紅色稍高于皮膚、小米粒大、壓之不退色的反應點。背部第1-12胸椎至腋後線範圍内尋找到的粉紅色或暗紅色充血性疹點,有的隆起如粟米狀,有的稍扁平,直徑約0. 5--1mm,以1個多見,偶可見2-3個者。肩井及在背部找到的粟粒大淡紅色皮疹或壓痛點。
15、白内障:按摩大骨空穴(拇指近節指骨與遠節指骨連接橫紋桡側面中點赤白交界處),用力點刺,重手法效果好。
16、鼻出血:按摩肝經上的太沖(足背一、二趾縫間上一寸五分處),垂直用力點按。
止鼻血:按摩腳後跟(取穴方法:踝關節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主治),手法:鼻子出血時,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腳後跟(踝關節及足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左鼻出血捏右腳跟,右鼻出血捏左腳跟,即回止血。
17、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按摩迎香、印堂、鼻通、合谷
鼻炎是一種很頑固的疾病。除了鼻子不适等症狀外,嚴重時還會導緻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炎症還會擴散到其他器官,有時還會惡化成鼻咽癌。
大腸經上的迎香穴有開竅通鼻之功效,鼻竅通了,就可以盡情享受那袅袅的花香,“迎香”之名由此而來。該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緣中點,就是緊挨着鼻孔旁邊的地方。眼睛正視時,眼珠中心點直下,在鼻孔兩旁約拇指二分之一寬的笑紋中,即是此穴。鼻炎可以分為多種,如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但無論哪種鼻炎,按摩迎香穴都會有很好的效果。這就是穴位治療的神奇之處,藥物治療往往要辨證,但穴位治療卻是調節全身經絡,經絡通了,疾病也就沒了。
按摩迎香穴時,可用推法。将大拇指屈曲,然後用大拇指關節,從緊貼着鼻翼最寬的部位沿着鼻唇溝向上搓到鼻梁骨處,然後再回到鼻翼處,如此反複進行按摩。在這裡,用大拇指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大拇指屬于手太陰肺經,而肺經與大腸經相表裡,這樣就可以起到更大的刺激作用。每次推100次,或者2分鐘,一定要長期堅持。但是這個穴位禁火攻,也就是說不可以用艾灸。
對于鼻炎症狀重的患者來說,短時間點按迎香穴隻能起到緩解的作用,想要得到根治,就得長期堅持,而且最好要與印堂、鼻通、合谷三穴相配合。印堂穴在兩眉頭連線的中點,有清頭明目、通鼻開竅之功,對緩解鼻腔不适及預防感冒也有很好的效果。按摩此穴時,可将大拇指與食指并在一起,稍微用力進行按壓,然後再慢慢向上推,如此反複按摩2~3分鐘。鼻通穴位于鼻唇溝上端盡頭軟骨與硬骨交接處。此穴可以促進鼻部的血行,增強鼻黏膜的功能,從而使鼻子通暢。合谷穴和迎香穴同位于大腸經上,都可促進鼻部氣血的循環,從而起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18、鼻窦炎:按摩上迎香(在眼内眦下五分處),按揉1-2分鐘。
19、牙痛:沿脊柱Tl棘突逐個向下按壓,選出脊柱壓痛最為明顯的一個棘突。
20、口腔潰瘍(心火上炎型):用大拇指以适宜力度輕輕撥動陽谷穴,每次3分鐘,每天三四次。
中醫認為,口腔潰瘍主要是由心火旺盛、脾胃積熱、陰虛火旺、脾胃虛寒及肝寒犯胃造成的,再加上身體虛弱,過食肥甘就會引起脾失健運、肝郁氣滞。現在很多人都愛吃火鍋、燒烤,再加上整天熬夜加班,很容易引起口腔潰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火旺盛引起的口腔潰瘍。按摩小腸經上的陽谷穴(位于人體的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陽谷穴可以為身體的各個部分輸入陽氣,對口腔潰瘍尤其有作用。按摩陽谷穴的時候,用力要适宜,不要太大,隻需用大拇指輕輕撥動就可以了,每次3分鐘,每天三四次,就可讓你的口腔潰瘍漸漸消失。
除了撥動穴位,食療也不錯,美味又治病的蒲公英綠豆粥,原料是:蒲公英10克,綠豆30克,冰糖适量。先将蒲公英洗淨,放入砂鍋中,加适量水煎汁。綠豆煮爛成粥以後,調入藥汁和冰糖即成。如果你的口腔潰瘍反複發作,在按摩陽谷穴之外,還可以喝一碗藥粥,做法也不麻煩,比起反反複複的潰瘍來說,也算小事一樁了。
21、止嘔吐:按摩心包經上的内關穴:嘔吐時,可用中指壓内關止嘔。内關穴在掌面腕橫紋上二寸兩筋之間,壓至有酸脹感即說明已中穴位,約1分鐘即止嘔吐。
22、呃逆:按摩肺經上的少商穴(在大拇指外側,距指甲角一分處)。呃逆時,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緊壓少商人,至有酸痛感為度,持續半分鐘到1分鐘,呃逆可止。
23、咳嗽、哮喘——稍稍用力按摩中府穴和雲門穴1~2分鐘即可,長期堅持。
中醫認為“久咳傷肺”,如果拖着不進行治療,就會使病情加重。按照中醫的理論,咳嗽可分為5種類型,即風寒、風熱、燥火、痰濕和體虛等,治療時一定要分清證型。大多數人都知道服用梨汁或藕汁可以止咳,卻不知道這隻适用于風熱型咳嗽。梨和藕性寒,如果你是風寒咳嗽,那麼喝梨汁或藕汁不但達不到效果,還可能會使症狀加重。前些日子就遇到這樣一位老年人,他的主要症狀為咳嗽、咽癢、流清涕、痰稀白,這是典型的風寒咳嗽,治療時應以散寒宣肺為主。但他不明就裡,天天喝蛇膽川貝液、枇杷止咳露。這兩種藥都是清熱潤肺的,适用于風熱型咳嗽,結果寒上加寒,越喝越嚴重。确診後,我給他開了通宣理肺丸和半夏止咳糖漿,這才止住老人的咳嗽。
對于普通患者來說,沒弄清那些的必要。因為在我們體内,就有一味“包治百咳”的大藥——中府配雲門。
雲門穴也有止咳平喘的功效,它也是肺經上的穴位。單從名字上來看,“門”即出入的門戶。這個穴位是肺經與其他經絡交換物質的一個門戶,是氣體宣發的地方。如果濁氣瘀積在這裡排不出去,就會四肢煩熱,心裡感到堵得慌,這時按按雲門穴,就相當于打開一扇大門,濁氣就可以排出了。中府可以使胸中的濁氣散開,雲門則利于濁氣的排出。隻要把體内的氣理順了,濁氣排出了,您自然也就暢快多了。如果您有時間,這兩個穴最好天天按壓,保證比吃止咳藥的效果還要好。
中府穴位于距中正線(胸骨)6寸的位置。四橫指是3寸,此穴就在距胸骨兩四橫指寬,鎖骨下2橫指寬處的距離。用手按住此穴,稍稍用力按摩1~2分鐘即可。由于此處皮膚比較稚嫩,所以用力中府穴位于雲門穴下1寸,距正中線6寸,平第一肋間隙處。雲門穴位于鎖骨下窩處。不宜過大。可以食指和中指以感覺舒适的強度,進行畫圓圈式的按揉。雲門穴也很好找,在鎖骨下面有一個窩,雲門穴就躲在這個窩裡頭。雲門穴的按摩方法與中府穴相同。
其實,中府穴不單單對咳嗽有效,哮喘患者經常按摩此穴也是有好處的。哮喘患者發作時,一般會用擴張支氣管的支氣管擴張劑。但這類藥物的副作用很大,而哮喘患者的支氣管卻非常敏感。因此治療這種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出不易發作的體質。這時,穴位按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哮喘患者中府穴附近的肌肉十分僵硬,施壓時會有劇痛。胸肌脆弱時,呼吸就易不順暢。每天以中府為中心按摩胸部,就會促進血液循環,使胸肌恢複柔韌,呼吸自然也就會順暢起來了。
24、哮喘:按摩華佗夾脊(在大椎旁開五分處),斜向肩部頂1-2分鐘。
25、發燒後音啞失聲:
點按腎經的“大鐘”穴。 “大鐘”為什麼會這麼有效呢?除了要記住它是腎經的絡穴,(腎經通于咽喉,所以治咽喉腫痛)更不要忘了它的名子叫“大鐘”,鐘不敲不鳴。
26、失語(适宜人群:因驚吓或者情緒激動失音的患者)操作方法:揉通裡穴和靈道穴,每個穴位2~3分鐘。
27、咽喉疼痛,聲音沙啞——按摩太淵穴
太淵穴(位于手腕拇指端的橫紋上。伸出手掌,拇指立起時會有大筋豎起,在大筋内側凹陷處,摸起來感到有脈搏跳動之處即是此穴)是一個補氣的要穴。如果你爬山或者爬樓梯而上氣不接下氣了,這時按按太淵穴就有效。
可用拇指輕輕按住此處,另外四指托住手腕背部輕輕按揉。但此穴位置較深,所以按揉時一定要用力。在進行按揉之前,最好先剪去指甲,以免傷到皮膚。
一般的人在感到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按摩3~5分鐘即可,但如果走幾步路就氣喘籲籲的話,建議用敷貼療法。晚上睡覺前,将枸杞搗爛,然後貼于太淵穴上,以醫用膠帶固定,早上起來的時候取下,這樣在睡眠當中,就把氣補足了。第二天再去上班,就可以神清氣爽,精力百倍了。
教師由于講話較多,不僅耗氣,還可能使氣過度上提,緻使氣郁于咽喉而化火,從而引起咽喉疼痛,聲音沙啞、變小。這時刺激一下太淵穴,就可以使因講話而消耗掉的氣得到補充,有力地防止扁桃體發炎,減少嗓子疼痛。
操作方法:用拇指輕按太淵,另外四指托住手腕背部輕輕按揉,3~5分鐘即可。也可取枸杞搗爛,貼太淵穴處。
要想肺氣充足,一定要多吃主食。肺主皮毛,肺氣足了,人才能皮膚紅潤,健康漂亮。老人因為髒腑衰弱,氣血生化不足,更要多吃一些主食,以利于肺氣的升發。
食療:養肺益氣粥——山藥枸杞粥。生山藥200克,大米30克,枸杞30克。将山藥洗淨,切成塊狀。然後連同洗淨的大米一起煮粥,等粥七分熟時,再加入枸杞煮透,即可食用。不但效果好,也不用擔心會有副作用,你大可安心享用。
28、喉頭腫痛:按摩膀胱經上的天柱(頸部大筋外緣之後發際五分凹陷處,啞門旁開1.5寸),輕揉按2-4分鐘。
29、防治雙下巴:按摩人迎穴和大迎穴。
胃經上的人迎穴,位于前頸喉結外側3厘米處。找到自己的喉結,左右兩橫指寬處,可感覺到有動脈在跳動。按摩人迎穴,可以刺激胃經,胃經氣血通暢,面部就不會出現脂肪堆積,另一方面,氣血通暢了,皮膚得到足夠的養分,也會更加有彈性,雙下巴也就不會出現了。
大迎穴位于頭部側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按摩此穴可以加速臉部血液循環,使皮膚緊繃有彈性。按壓兩穴時,要一邊吐氣一邊按壓,每次大約按壓6秒鐘。“人迎”如此重複按壓10次,“大迎”重複30次。切記,用力時一定要輕柔,用腕力帶動手指進行按壓。注:按摩此穴不可過于用力,以免引起頭暈症狀。特别是此穴位于頸部,過于壓迫時反而會導緻不适。這裡,我再教你一個辦法,那就将按壓改為撫摸,隻要用手順着脖頸輕輕往下撫摸就可以了。
操作方法:一邊吐氣一邊輕柔按壓人迎穴和大迎穴,每次大約按壓6秒鐘。“人迎”如此重複按壓10次,“大迎”重複30次,或用手順着脖頸輕輕往下撫摸,長期堅持。
30、扁平疣、青春痘——按摩支正穴、豐隆穴、陰陵泉穴。
扁平疣和青春痘非常有礙觀瞻,它會導緻色素沉着,摧毀人們的自信心,還極容易傳染。長扁平疣的原因是什麼呢?人身體上的贅生物在中醫裡邊講就叫痰結,就是濕氣結在一起結成這些東西了,叫痰濕所結。人體内有了氣郁之症,就是生了一些氣,體内的痰濕凝結就會形成這些贅生物。支正穴是小腸經通到心髒的穴位,心髒和小腸也是相表裡的,而連通心髒和小腸的一個絡穴就是支正穴。絡穴是聯絡的意思,就是說心髒和小腸全靠它來聯絡。支正穴可以從心髒那裡吸取一些血液和能量,然後沖擊小腸經,人體的消化功能不好,痰濕就會消化不出去,如果小腸的功能增強了,痰濕能夠被及時地化解掉,就不會産生這些贅生物,也就是說支正穴化解掉了體内痰濕的贅生物。扁平疣主要是體内濕濁過多、脾虛水濕運化不利所緻。按摩支正穴、豐隆穴、陰陵泉穴,半月即可有顯效。
小腸經上的支正穴、在手臂的背面,從手掌根往上5寸、也就是6個手指的距離,這個穴位在肉和骨頭的中間,骨縫裡的痛點處。按摩支正穴可采取揉、按、掐的手法,力度要适中,當支正穴出現酸痛感的時候就可以了。每次按大約100下。
在按摩小腸經裡的支正穴以後,再和按摩胃經裡的豐隆穴、脾經的陰陵泉穴結合起來,可以算得上錦上添花了。對這幾條經絡堅持疏通按摩,不僅可以去除扁平疣,還有很好地防衰老的效果。
操作方法:可采取揉、按、掐的手法按摩支正穴,力度要适中,出現酸痛感就可以。每次按大約100下。
31、眼幹、嘴幹、嗓子幹,皮膚幹——每晚睡前按揉液門穴3~5分鐘,長期堅持。
幹燥症,是有季節性的,一般來說比較容易發生在冬春交際之時,明顯的症狀就是口幹舌燥、雙目幹澀、甚至嘴唇起皮、皮膚幹裂、肌肉消瘦,或心煩不能入睡,就像我這位朋友說的,雖然也沒少補充水分,卻往往無濟于事。
液門穴位于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縫間,頂着無名指的骨頭,因此揉的時候比較痛。咱們聽聽它的名字,液門穴,是不是聽起來就“水分十足”啊?液門,不就是液體之門嘛,揉按它也就相當于打開了液體之門,液體就會随着“門口”流出,灌溉到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眼睛幹澀啊、嘴巴幹啊,當然也就統統不會有了。如果您每天晚上臨睡覺前按揉手上的液門穴3~5分鐘,馬上就會覺得嘴裡面和眼睛裡有液體出來,當然也就沒有幹澀的感覺了,不用幾天的工夫,眼幹、口幹的症狀就會大有好轉,身體狀況也會較以前大不一樣。
幹燥症的一個食療方——銀耳粳米粥:銀耳1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把兩者放在一起煮粥吃,銀耳可以潤肺生津、滋陰養胃、益氣安神,配合粳米的清熱潤肺功能,對幹燥症有很好的療效。
32、防治風寒感冒——風府、風池是堅實的“防風牆”
冬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其中,天氣寒冷自然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保暖工作做得不夠。常常可在大街上見到一些人,身上穿得的确不少,可頭上卻沒有采取任何的防寒措施,這樣不感冒才怪呢!中國有句俗話,叫做“神仙也怕腦後風”。後腦又是最薄弱的地方,風邪很容易從此處侵入人體的内部,輕則傷風感冒,嚴重時會導緻中風癱瘓。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對頭部的保暖。這除了要求我們出門要戴上帽子和圍巾外,另外還要多按摩風府穴風池穴。
督脈上的風府穴(順着脖子的正中線往上摸,可以摸到一個“坑”即是)總督全身的陽氣。如果風邪從這裡進入人體,就會出現頭痛、惡寒(即怕冷、畏寒之症)等症狀。這個穴位,我們除了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其直接受風寒侵襲外,平常還要多按摩,以刺激體内的陽氣,這樣對防治因風寒而引起的頭痛、頭重有很好的
膽經上的風池(風池穴位于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風府穴相平)也不可受風,否則人就會出現口苦、目眩等不适症狀。而按摩此穴,有疏散風邪、通竅的功效的作用,從而預防感冒。那麼如果已經感冒了怎麼辦呢?按摩此穴也是有效果的,因為這個穴位還。根據我多年來的臨床總結,若無感冒先兆,按壓此穴時酸脹感并不明顯。如果酸脹感較明顯,說明你離感冒不遠了,此時應得勤加按摩。
對于那些抵抗力弱的老年人來講,每天早晚用幾分鐘來按摩風府風池穴,那麼感冒、頭疼基本上就可以與你絕緣了。按摩時,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住兩穴,用力按揉100次,至有酸脹微熱感即可。
抵抗風寒的辦法:冬天出門時圍條圍巾。你可别小看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它除了讓你更美外,還有着很了不起的養生功效呢!用圍巾圍住脖子,再将後面的一頭搭在背上,可以同時護住風府、風池和風門三個穴位,這就相當于給身體築起了一道屏障,把風寒擋在體外了。選擇圍巾也有講究,以羊絨圍巾為佳,其舒适度及保暖性都比較好。
風是無孔不入的。晚上睡覺的時候,頭不要朝着窗口,因為就算有窗簾遮擋,風還是可以透過窗縫進來,夜晚的風更是傷人于無形呢!
33、頸推病:按揉懸鐘穴。
頸椎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長時間在辦公桌或電腦前坐着,保持固定姿勢,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筋脈阻滞,筋失所養,風寒濕邪一旦入侵,就會出現各種症狀,如頭暈、肢體麻木等,從而影響到工作學習,直至生活不能自理。
膽經上的懸鐘穴(位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後緣1寸處)是人體骨髓彙集的地方,所以脊椎疼痛的時候,按摩懸鐘穴可以很好地疏通身體上的筋脈,筋脈打通了,痛點也就自然消失了。操作方法:用大拇指發力按揉懸鐘穴,其餘4個指把住小腿,一天按摩3次,一次15分鐘,1周以後症狀會消失。
平時堅持做“永”字操。方法:身站立挺直,兩足分開與肩同寬,以頸為腕,以頭為筆,按“永”字筆畫順序寫楷書,每寫完一字算一次,一回可做20~30次(漸漸增加次數),用上述站立姿勢再做聳肩運動,每回做30次,或經常用雙手拍打項部肌肉,邊拍打邊活動頸椎,長期堅持可起到改善頭頸部血液循環,舒筋養骨通絡活絡的作用,有利于預防和治療頸椎病。
懸鐘穴還是緩解疼痛的穴位,對頭痛、頭部酸脹、腰椎病、關節炎等一些和骨頭相關的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34、心胸痛(症狀:胸部憋悶疼痛,有時候甚至連背後都痛。适宜人群:非先天性心髒病、無器質性損害的心區痛患者),按摩靈道穴。
靈道穴的取穴方法:手掌下面都有一條紋路,靈道穴就在這個紋下面1.5寸的位置,摸這塊兒有一根筋,它就在筋的外側一點兒,揉的時候要貼着這根筋往裡掐着揉。每天花上10分鐘按摩靈道穴。每天3次,每次3分鐘,長期堅持。放下工作,好好地休息一段,要不了兩個月,心痛的毛病就會消失。
對于有“心病”的患者來說,這個靈道穴一定要多揉,平時有空就揉。如果有這方面的疾病,靈道穴肯定是很痛的,把這個穴位揉到不痛了,很可能就消除了你某方面潛藏的疾患。所以說,靈道穴是一個能讓心髒氣血通暢的穴位。
心痛心悸:患者在心前區胸骨左緣第3、4肋間天池穴及靈墟、屋翳等穴附近有壓痛部位。重度持續性窦性心搏徐緩者,而在印堂穴内右上方有反應點中,在該處用皮内針向下刺入留針後,心率均能增加。冠心病體表壓痛點在膻中穴和左側心俞穴偏左1.5 cm處最為明顯,并稱之為左膻中和左心俞穴。主訴胸痛、心悸、氣促的心髒病患者左3,4肋間内側檢測出反應點的頻率很高,且病情減輕則反應減少。在頸椎兩側距椎體0.5-1cm處,用拇食指腹循攝按壓,有酸痛、麻脹反應者。心絞痛患者,多在T2有壓痛陽性,并于T2手法按壓治療心絞痛病人,多有止痛效果,且部分病人心電圖有改善。心動過速患者其頸前反應點多在胸鎖乳突肌下1/4前2cm處。
35、心動過速:揉按少海(屈肘,肘橫紋尺側端與肱骨内上髁連線的中點處)1-2分鐘。
36、心動過緩:按揉通裡(神門穴上一寸)1—3分鐘,300-500/次。
37、暈厥:按摩大腸經上的合谷(位于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點,拇指側),手法:中暑、中風、虛脫時,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可用拇指陷捏患者合谷穴(虎口上),持續2一3分鐘,一般會緩解。
38、休克:按摩任脈上的人中(位于人體的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刺激人中穴有升高血壓、興奮呼吸中樞的作用。當遇到中風、中暑、中毒、過敏的病人突然出現昏迷、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等情況時,用拇指尖陷壓人中穴可起到急救作用。12、高血壓:按摩降壓點(在足厥陰肝經上,在大敦與太沖之間),手法:震顫點按1-2分鐘。
39、高血壓:按摩心包經上的勞宮穴:當高血壓患者因生氣、暴怒、激動、勞累,血壓會急劇上升,對患者生命有極大威脅。此時按壓勞宮穴 (屈指握拳,中指與無名指尖之間所對的掌心中),可使血壓逐漸恢複正常。13、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按摩胃經上的足三裡(外膝眼下三寸,四橫指)。手法:直按斜向下1-2分鐘。胃痛時,用雙拇指按揉患者雙腿足三裡穴(位于膝蓋下三寸,胫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麻脹感後3一5分鐘,胃痛可明顯減輕。
40、冠心痛:按摩膀胱經上的冠心穴(左足背解溪穴至2、3趾骨聯合處聯線中點),指端或用圓珠筆芯按壓5分鐘。冠心病,心絞痛:按摩元駿穴,位于左手手掌心中指指關節下,一指禅推法點揉。
41、緩解心絞痛:按摩督脈上的至陽(背部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手法:心絞痛發作常伴有胸部壓迫、窒息感。此時可按壓至陽穴(位于背部第七胸椎下,病人坐位低頭垂臂,兩側肩胛角下緣直線交于脊柱五中點即是此穴),授壓3一6分鐘,心絞痛即可緩解。
42、肩周炎、關節炎——按摩肩貞穴、心經、手三裡、合谷穴、肩痛穴
肩周炎又叫凍結肩、漏肩風,體質虛弱或過度勞累的人很容易氣血不足,經脈又是靠血氣來養着的,氣血不足,經脈失及濡養,就會造成血虛,血虛就會生發疼痛,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得肩周炎的可能性就比較大。肩周炎明顯的症狀:肩膀疼痛,胳膊很難擡起來,
肩貞穴是小腸經氣血上行必經的地方,如果這個時候揉一揉小腸經裡的肩貞穴,氣血通了,就把肩痛的問題都解決了。肩貞穴位于背後,肩關節的後下方,也就是手臂内收時,在手臂和腋窩交叉的地方上面大約1寸的位置,如果按壓時有酸酸脹脹的感覺就說明是這個穴位。按壓的時候用中指做掐按,效果是最好的,因為這個穴位,中指可以有效地對這個穴位發力。操作方法:用中指掐按肩貞穴,一天3次,一次5分鐘,按摩至少半個月才能真的'藥’到病除。”
按摩肩貞穴的時候最好同時把心經也揉了,因為心經和小腸經是相表裡的,心經把血液源源不斷供應給小腸經,小腸經的氣血一充足,血虛就不會發生了,肩膀也就不會感到疲勞和酸痛了。
再按摩手三裡、合谷穴治療肩周炎的效果會更好。
另一個小秘方:先用手掌對準肩外側揉搓幾下,皮膚會感到發熱;再用大拇指壓在肩外側揉捏,最後用手掌在腋窩的前面捏一捏,這個時候手臂乃至整個肩膀都将會放松,整個過程不過也就是兩三分鐘,由于車内的環境比較溫暖,而溫暖的環境可以更好地保護肩部所以最适合在車裡做這套動作。
按摩胃經上的肩痛穴(足三裡下約三寸左右,胫骨邊緣),強力度按壓1-2分鐘,左治右,右治左。
43、頸肩綜合征——按揉手三裡和肩井
當我們提拎重物,或進行大量手臂運動之後,經常會感到臂膀酸疼,一般休息幾天就好了,這并不是什麼疾病,隻是一般的肩臂肌肉疲勞。但如果常年的肩膀痛,胳膊都擡不起來,這就是出現了肩周炎。按摩手三裡和肩井,一般按個十多分鐘就能見效。
我多年的臨床觀察,肩膀不好的人,多有腸胃不好;而腸胃不好的人,也大部分都有肩周炎、頸肩綜合征等疾病。因此刺激大腸經上的手三裡(手肘彎曲,肘橫紋外端點處是曲池穴,曲池穴再往下2寸,就是手三裡,穴用拇指按壓此處時會有微痛感),能起到調節大腸功能和改善其周圍氣血供應的雙重作用,通過肩膀的氣血充足,肩臂酸疼、麻木的症狀自然也就大大減輕了。可用對側手的拇指在此進行按揉,也可将對側手握成空拳狀,用力擊打此處,刺激時間不少于3分鐘。兩臂都要進行按摩。
肩井穴位于肩關節與脖子邊緣(頭向前伸,頸椎最突出的部位)的中點處,位于肩部最高的地方,它與乳中穴(位于乳頭中央)處于一條垂直線上。可以用手指在此處進行按壓,也可以用按摩棒等輕輕在此處敲打。用指腹按住此穴,然後慢慢旋轉肩膀(注意上臂要與肩膀同高,旋轉角度要與前臂成直角),也可以起到相同的刺激作用。刺激此穴的時間與按摩手三裡穴相同。平常我們累了,經常敲打肩部,其實就是為了刺激肩井穴,以加速氣血的運行,從而使肩部更加舒服。
44、落枕:按摩落枕穴(位于手背側,當第2、第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約0.5寸處。落枕穴在手背上。在手背上食指和中指的骨之間,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觸摸,從骨和骨變狹的手指盡頭之處起,大約一指寬的距離上,一壓,有強烈壓痛之處,就是落枕穴),手法:用食指指腹,或圓珠筆頭(不是筆尖)按在此穴上,稍微用力刺激它,落枕的脖子便會變得輕松多了。
45、乳房疼痛、乳腺增生(肝氣郁結型):手指按住肩井穴做回旋轉動按摩,長期堅持。
症狀:乳房有片狀及顆粒狀的結節,略顯發硬,觸碰有痛感。這确實是乳腺小葉增生的症狀,這種病多是由肝郁痰凝引起的。我問她:“你月經來的前後乳房有什麼異常的感覺嗎?” “月經來的時候乳房又脹又痛,而且腫塊比現在要大,不按都會痛,月經過去了以後不按就不會痛。遇上一點小事就容易發火,一生氣兩邊(她指着兩脅部)就會疼。
按揉肩井穴(兩肩的最高點的所在。具體來說,就是在将兩個胳膊交叉,兩隻手放在肩膀上,大拇指貼住脖子,其餘四指并攏,中指所在的位置)。按摩這個穴位最好用揉的方法,也就是手指按住穴位做回旋轉動,在原地轉圈,手指上一定要有向下壓的力量,讓力度透下去,這樣按摩才有效果。
膽經的循行,正好從乳房的旁邊轉一圈,肩井穴又是膽經裡最四通八達的要穴。所以女性乳房脹痛、乳腺增生,肩井穴處就會比較疼痛。這時候趕緊多揉肩井穴,把它揉到不疼了,那些讓女性害怕不已的乳腺問題就沒有了。
食療玉米絲瓜絡羹:玉米100克,絲瓜絡50克,桔核10克,雞蛋1個。先把玉米、絲瓜絡和桔核加水熬1個小時,起鍋前加入蛋花、水澱粉、冰糖調勻服用,每周2次。絲瓜絡有很好的通經活絡、解毒消腫的功效,而玉米具有調中開胃,益肺甯心,清濕熱,利肝膽等功效,桔核的主要作用是理氣、散結、止痛,三者配合起來可以疏肝理氣,對氣血不暢引起的乳房脹痛有很好的
46、多汗症:按摩神門(掌側腕橫紋尺側上方凹陷處)。手法:直按斜頂向内關1—2分鐘。
47、急性乳腺炎:同側前臂有敏感點(按壓時,患者自覺有酸、麻、憋脹感向乳房部傳導的部位,多在間使穴上1寸左右)。在患者肩胛區内可探及2一3個陽性反應點或瘀血點,個别陽性點在肩胛區以下。反應點局部紅腫、壓疼明顯,其周有星狀放射線。華佗夾脊穴(第1胸椎至第7胸椎之間)及乳腺腫塊相對應的壓痛點或皮下按壓有腫塊結節處。
48、胃疼、胃脹、胃酸——按摩艾炙公孫穴 人體自帶的“健胃良藥”
用拇指用力按揉公孫穴3分鐘,或艾灸10分鐘左右。堅持一個月。天天按摩此穴,胃病就會慢慢好起來。
為什麼公孫穴會有這樣的功效呢?公孫穴位于足太陰脾經,同時又與沖脈相通。脾統領食物的消化、吸收和運輸的功能。而沖脈是十二經脈和五髒六腑氣血的要道,既可上貫于頭部,又能下滲于四肢。公孫穴總督脾經和沖脈,有統領全身的功效,刺激此穴,即可去除胃内的燥氣,胃脹、胃痛的毛病自然也就好了。公孫穴的功能非常強大,既可以調動脾髒及脾經的氣血,又可加強小腸的蠕動。與腹部有關的問題,如胃痛、胃脹、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病症,它都管。公孫穴位于腳拇趾後大約2寸左右的地方沿着腳拇趾後的腳掌骨按壓,什麼時候有酸脹或是酸痛的感覺,就證明找對地方了。
因為公孫穴的位置特殊,所以按摩起來可能比較困難。這時也可以采用灸的辦法。取一根艾條,點燃後在此處施行溫和的灸法。所謂溫和的灸法,就是将點燃的艾條固定懸灸于施灸部位大約3厘米高度,以皮膚稍起紅暈,有溫熱感但無灼痛感為宜。如此灸大約10分鐘左右,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俗話說,胃病三分治,七分養。公孫穴解決的隻是一個治的問題,如何才能“養”呢?養胃需要在生活中慢慢調養。這裡再為大家介紹一款養胃藥膳——牛奶粥。取大米100克,牛奶500克。将大米煮粥,熟後倒入牛奶攪1拌即成。中醫認為,牛奶補氣血,入肺、胃,因此有很好的養胃功效。盡管這道粥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隻不過是在粥熟後加入牛奶,但其養胃功效卻大大增強。中醫有時候就是這樣奇妙。牛奶粥做起來十分方便,可以當作早餐,天天食用。另外,奉勸胃病患者在日常飲食中,還要注意保養,少食生冷、油炸及辛辣食品。
49、胃酸、胃脹、消化不良、口臭:
導緻消化不良的原因很多,肝、脾、胃中任何一髒發生病變,都會造成脾胃、肝脾、肝胃之間的氣機失調,從而引起消化不良。心包經上的大陵穴(伸出手臂,彎曲手腕,在手腕部橫紋的中央)有健脾的功效。刺激大陵穴,既可以健脾,還有調理三焦之氣的功效,從而起到順達氣機的效果。因此,無論哪種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刺激大陵穴都有很好的促消化的作用。大陵穴相對于人體來說,相當于胃動力藥。如果你感覺肚子脹、不消化了,隻要用力按揉此穴,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用力按壓大陵穴,以有酸、脹感覺為佳,每次按摩時間不少于3分鐘,不拘時做。
口臭的原因除了腸胃外,還可能是因為心包經或脾出了問題。心包經積熱日久、灼傷血絡,或脾虛濕濁上泛,我們口裡就會發出難聞的氣味。而大陵穴有瀉火祛濕的功效,即可以祛除心包經上的積熱,又可以健脾去濕,口臭自然也就無影無蹤了。
胃脘痛:急性胃脘痛在一般在3-5胸椎棘突之間有敏感點。用拇指間斷點壓敏感點,有一種酸痛兼舒服的感覺,同時胃脘部疼痛緩解或減輕。或按壓脊柱,按壓時一般在疼痛的敏感部位的椎體後關節可發出“喀啦”的響聲,若有響聲治療效果則明顯。同時在背部的督脈區,華佗夾脊及膀胱經上,找出疼痛的敏感點、敏感經,進行重點按壓、按摩、敲打等。
50、小兒厭食症:
孩子不想吃飯的原因很簡單,小兒髒腑嬌嫩,各系統功能發育不夠完善,尤其“脾常不足”,消化功能還很薄弱,因此很容易就會産生厭食。這時試着給寶寶按摩然谷穴,相信要不了多久,孩子就會高高興興地吃飯了。這是因為然谷穴“然”即燃燒的意思,“谷”即五谷,此穴有促進消化的功能。可使人産生饑餓感,并增強脾胃功能,從而使食物得到更好地消化。我們說過,對這個穴位進行刺激後,口中就會分泌大量的唾液。口中産生唾液之後,就更易感到饑餓,此時就會産生進食的欲望了。如果吃多了,感覺撐得慌,按摩這個穴位也是有效的。當然,對于寶寶來講,因為皮膚嬌嫩,刺激時用力一定要适度,以免引起孩子哭鬧。
按摩任脈上的承漿穴(唇溝之中央凹陷處),中力度按揉3-5分鐘。
51、肋間神經痛:在丘墟前後可有敏感點。
52、腎絞痛:按摩脾經上的三陰交(在小腿内側,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側緣後方)。手法:腎絞痛發作時苦不堪言,此時可用大拇指揉按三陰交(内踝上三寸胫骨後緣),反複授摩3一5分鐘,腎絞痛即回緩解。61、痛經:痛經患者多有蠡溝穴壓痛,蠡溝穴壓痛緩解程度與痛經緩解程度相一緻。
53、膽絞痛:按摩膽經上的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手法:囊炎、膽結石發作時,右上腹可發生劇烈絞痛。病人可在右小腿外側腓骨小頭前下1寸凹陷處的陽陵泉穴上,用大拇捂持續授摩2分鐘鉀,可獲良好止痛效果。
54、荨麻疹
肝經上的期門穴主治症狀為:肝病、胸部疼痛、荨麻疹等。
55、肝炎——按摩期門穴和行間穴
肝經上的期門穴(位于乳頭下方,第六根肋骨處),有很好的疏理肝氣的效果,經常按摩此穴,就可以使肝氣通暢,從而使肝功能保持正常。此外,它對急性肝炎所引起的易疲勞、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也有極好的治療功效。操作方法:用手指按壓期門穴2~3分鐘,也可選擇艾灸,每次灸10~15分鐘。長期堅持。
行間穴(在腳上,從腳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間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拇趾側之處,在腳的表面交接處。施壓,會強痛的地方)除了可以預防青少年假性近視外,對肝病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比如肝硬化、酒精肝等,經常刺激此穴,有利于肝炎症狀的減輕。
除了穴位按摩外,還可采用食療方——枸杞麥冬炒蛋丁。取枸杞子10克,花生米30克,豬瘦肉50克,麥冬10克,雞蛋4個。先将枸杞洗淨,然後在沸水中氽一下。麥冬剁成碎末,花生米過油炸,雞蛋隔水蒸熟。再将豬肉切成細丁,置油鍋炒熟,然後倒入蛋粒、枸杞子、麥冬,再加入适量的食鹽,味精調味,放入盆中,撒上花生米即可。此菜品可佐餐食用,每日2次,常食效果極佳。
56、脂肪肝——多揉太沖穴
導緻脂肪肝的原因是痰、瘀。若喝酒過多或吃太多的肥膩的肉食,脾胃消化不了,就會導緻濕濁内生。濕濁之氣在體内郁積過久,就會凝聚成痰,痰瘀互結于内髒就會形成脂肪肝。而刺激肝經的原穴太沖穴,可以調理肝的疏洩氣機機能,就可以将體内的痰瘀運出。得了脂肪肝後就很難治療,所以對于這種疾病,預防才是關鍵。日常生活中多揉太沖穴,對預防脂肪肝有很好的效果。
太沖穴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趾骨的骨縫之間,向後3指寬處有一個凹陷,太沖穴就位于這個凹陷中。按摩此穴時,最好先用溫水浸泡雙腳10~15分鐘,以舒活足部的氣血,然後用雙手拇指指端着力,持續地點按此穴,每次點按30秒稍停片刻,以有酸脹感為佳。如此共點按3分鐘即可。另外,也可以沿骨縫的間隙按壓并前後滑動,如此反複做20次,也可以起到相同的刺激作用。要長期堅持。還有一個省力的方法:取1顆綠豆粒,然後用膠帶将其固定于太沖穴上,這樣在行走的過程當中,通過鞋子對綠豆的擠壓就可以對太沖穴形成刺激。
食療方——芹菜黃豆湯。取鮮水芹菜100克,洗淨,切片;黃豆20克,事先用水泡漲。将芹菜片和黃豆一起加入适量水,放入鍋中煮熟,然後吃菜喝湯,每日1次。
57、急性腰扭傷:按摩扭傷穴(位于曲池(大腸經)與陽池(三焦經)聯線的上1/4與下3/4交點處),手法:強力度,同時按壓兩臂的扭傷穴。
58、糖尿病——按摩然谷穴
糖尿病在中醫上稱為“消渴”。糖尿病患者晚上睡覺時往往會覺得口幹舌燥、内心煩亂,許多人在夜間不得不備上一杯白水用來解渴。現在,你隻要在睡前刺激下然谷穴就可以了。然谷穴有個功效,那就是受到刺激以後,會使口中分泌大量的唾液,口幹舌燥的症狀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還有,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會感到内心煩亂,是因為心火太大。刺激腎經上的然谷穴就可以将腎水引下來,晚上睡覺也就會踏實許多。糖尿病人為了控制病情,大把大把地吃藥,為了藥效,也是不吃這個少吃那個。年輕的時候,想吃沒得吃,如今有了吃的吧,卻又不能吃。尤其是糖尿病,一切酸甜軟爛的東西都要忌口,就怕一個不對頭了,會影響療效。推薦一個輔助治療糖尿病的穴位——然谷穴。
操作方法:然谷穴時在内踝骨往前斜下方2厘米處有個高骨,高骨的下緣。但是這個位置的精氣埋藏得較深,所以在刺激時一定要用力。用力按雙側然谷穴,當感覺有酸脹感時再松開,再按下去,再松開。如此反複10~20次。當酸脹感再也不退去的時候,火候就算到了。記得,雙腳上的然谷都要進行按摩。可起到減輕症狀的效果。
59、腰肌勞損——按揉飛揚穴和委中穴、倒走
慢性腰肌勞損,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久坐、久站,腰部承受的壓力太大,都有可能導緻腰肌勞損,這種病沒有明顯的外傷,休息一下,或痛的時候揉幾下,感覺就會好點,所以好多人不當回事。但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腰肌勞損最主要的原因是腰部經絡受阻,氣血瘀滞,脈絡受阻,此部位長期處在缺少滋養的狀态下,所以稍有勞累,腰部疼痛也就不奇怪了。。腰是人體的軸心,連接上半身與下半身,是人體陰陽相接的中心點,如果腰出問題了,身體就會陰陽失調,水火不濟,出現各種各樣影響健康的問題。
要說緩解腰痛可以立竿見影的,還就非飛揚穴莫屬了。通過揉按膀胱經裡的飛揚穴來打通經絡,引膀胱經氣血上行,腰部氣血通暢得以滋養,疼痛自然就緩解了。腎和膀胱相表裡,腰部也同為腎之府,膀胱經氣血通暢了,對腎髒也是最好的保健。按摩飛揚穴(小腿後面,當外踝後,昆侖穴直上7寸、承山穴斜下方1寸的位置),用手指腹使勁兒往下按壓,疼就忍受一會兒,5分鐘以後定會好得多。
經穴歌裡有“腰背委中求”的說法。如果說飛揚穴是治療腰肌勞損最快、最立竿見影的穴位,那麼飛揚穴和委中穴結合按摩的方法效果更好。委中穴的位置:膝蓋骨後面正中間的位置、膝蓋背面最軟處。
消除腰肌勞損的運動方法是:倒走。對于腰肌勞損的恢複和治愈,“倒走”是最有效的。
60、腰痛:
右少海穴治療腰痛(右側少海穴在手少陰心經上,在右手手臂的肘彎處,腰痛而在此下針。不會紮針的,就在此穴敲打也會見點效果。
反應點在腰椎皮膚上,形狀呈圓形或橢圓形,隐約可見。或在脊椎從懸樞穴按壓至腰俞穴部位,可找到壓痛點。
61、腰扭傷(又稱閃腰):按摩膀胱經上閃腰穴:(在小腿肚上,承山穴與昆侖穴連線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附近有一壓痛點),手法:點按。患者俯卧,醫者找出雙側“閃腰穴”後,用雙手拇指猛然點按患者雙側穴位,壓放三至五次後,再平揉一至三分鐘,以患者忍受且微有出汗為度。接着輕柔、和緩地按摩腰部數分鐘結束治療。一次手法完畢後,患者多有明顯好轉,每日或隔日一次,一至四次治療後,腰痛症狀就會消失。
62、坐骨神經痛——揉按秩邊穴、坐骨穴、“卧、坐、站”法
症狀:腰痛并竄到了腳跟,疼的時候一陣一陣的,有時火辣辣地疼,有時候抽動着痛。幹活的時候還不覺得,閑下來的時候最疼。”
坐骨神經痛的主因就是“寒氣入骨内伏”。坐骨神經痛找膀胱經上的秩邊穴最合适了,揉按秩邊穴,可以更好梳理氣血瘀滞,從而消除疼痛。另外,前面說過腎和膀胱相互表裡,其實就如同親兄弟,膀胱氣血通暢,自然腎的氣血供應也上來了,腎髒不虛則腎府——腰同樣也安定了。該穴位于人體的臀部,平第4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我讓患者在床上側卧,下邊的腿伸直,上邊的腿半屈着,對着秩邊穴揉按,揉按的時候用力要深沉,最好達到肌膚深層,接着按順、逆時針方向旋轉揉按各60圈,直到皮膚發熱以後,再用手掌拍打穴位的周圍,使周圍的肌肉也放松。5分鐘就會輕松得多。
按摩坐骨穴(大轉子與尾骨尖聯線中點下一寸處),拇指用力直按,斜向下頂。
坐骨神經痛是一個慢性病,這裡推薦一個通過運動鞏固療效的 “卧、坐、站”坐骨神經痛鍛煉法:
①卧位:先仰面躺下,交替屈伸雙腿,再交替擡腿。
②坐位:患者端坐在床沿或椅邊,伸直雙腿,足跟着地,足尖跷起,雙手平放在大腿上,在逐步向前彎腰的同時,兩手推向足部。初練時,兩手或許僅能推到小腿,練習一段時間後,能抵達足背和足尖。
③站位:患者兩手叉腰直立,先輪流直腿向前擡起,接着盡量分開兩腿立,輪流彎曲左右膝關節,使身體呈弓形下蹲。這套動作中站立的動作可以在外面進行,躺下和坐下的動作可以在患者工作之餘進行。
63、痛經——按揉水泉穴
按照中醫的理論,痛經可分為五種類型,烏雞白鳳丸自然是好藥,但隻适合氣血虛弱型和肝腎不足型患者。日常生活中,這兩種情況導緻的痛經也确實較為常見。但她的痛經是典型的氣滞血瘀型(氣滞血瘀型症狀痛經:來月經時肚子痛得厲害,月經量也特别少,這還時總愛發脾氣,而且肚子特别脹),吃烏雞白鳳丸效果自然就不好了。導緻痛經的原因說白了就是氣血問題。按摩水泉,使瘀滞的氣血得到疏散,氣血通暢了,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可見,無論哪種原因導緻的痛經,按摩此穴都可取得效果。
水泉穴有活血通經之功效,止痛效果非常神奇。每次痛經時,按揉水泉穴(内踝後下方,跟骨結節的内側有一個坑,這裡有一個穴位。即太溪穴直下1寸處即是此穴)。用拇指按住這裡,先做向心方向推按,然後再順時針方向揉按,按摩時以出現酸脹、麻痛的感覺為好。每次痛經時按上大約5~10分鐘,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
為了鞏固治療痛經的效果,可用藥膳——玄胡益母草煮雞蛋。取雞蛋2個,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将三味中藥洗淨,加水煮。待雞蛋熟後,剝去外殼,再在鍋中煮20分鐘,以使藥汁充分浸入。然後吃蛋喝湯。每次經前1~2天開始服用,每天1劑,連續服5~7天。益母草是曆代醫家治療婦科疾病的良藥,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玄胡可以行氣活血、散瘀止痛,臨床上也多用來治療痛經。雞蛋不僅營養豐富,還有滋陰養血之功效。三者合用,有養血、活血、去瘀、止痛的效果,對于氣滞血瘀型痛經患者有很好的療效。
64、手腳冰冷、怕冷畏寒(适宜各年齡段女性):按壓陽池穴,長期堅持。
大部分女性都有怕冷的特點,這是體内的供熱系統出了問題。陽池穴是三焦經上的主要穴位,三焦經專司上焦、中焦、下焦這三組人身上的發熱系統,其中上焦支配心髒和肺的呼吸功能,中焦支配消化器官,下焦支配泌尿器官。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吧?做完運動或者吃完飯以後,我們的身體馬上就變得很暖和,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由于上焦和中焦發揮了功能。排完尿後為什麼會情不自禁打起輕微的哆嗦呢?這是下焦放出熱量的緣故。
陽池穴是調節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穴位。隻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充血、暖和身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手腳發冷時,用兩個手背互相摩擦,這就刺激到了陽池穴,沒多久身體就會暖起來。那麼陽池穴為什麼就可以治療懼冷證呢?先看看它的名字,“陽池”,陽光的池子,可不就能囤聚太陽的熱量。刺激陽池穴可以恢複三焦經的功能,将熱能傳達到全身,簡直就是你身體内一個看不見的小火爐子,冷的時候打開它的閘門,火苗一會兒就竄上來,全身馬上就覺得暖和了。
陽池穴位于人體的手腕部位,即腕背橫紋上,往前對着中指、無名指的指縫,基本上是腕背正中間的地方,在這裡找到一個痛點就是陽池穴的所在。刺激陽池穴的時候,動作要慢慢地,時間要長些,手法要輕柔。具體的做法是這樣的:兩手齊用,先以一隻手的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再換過來用另一隻手的中指按壓這隻手上的陽池穴。這種姿勢可以自然地使力量由中指傳到陽池穴内,操作起來非常簡便。
按摩了陽池穴以後,可以再順便按摩湧泉穴,它是腎經裡的重要穴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強筋壯骨。
65、更年期綜合征——按摩艾灸三陰交穴
女人過了七七49歲,腎功能就會逐漸衰竭,從而出現更年期的各種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喜怒無常、食欲欠佳,會出現發脾氣、失眠、頭暈目眩……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有時甚至會使家庭關系出現緊張。對于這種病症,中醫認為治療時應以補腎為主,同時調節心、肝、脾的功能。三陰交穴又被稱為婦科病的通治要穴,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婦科疾病,它都管。比如說痛經、月經不調、帶下等,你按摩一下此穴,多半就可以解決了。因為在經絡中,跟女人關系最近的兩條經絡就是肝經和脾經。女性的很多疾病就是因為這兩條經絡出了問題。而刺激三陰交穴,可以同時調理肝、脾、腎三條經絡,所以,女性疾病按摩此穴大多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處于更年期的男性朋友按摩三陰交穴時也是可以起到調理效果的。
按摩(從腳部内側的腳踝,沿着骨往上4指寬處,在胫骨内後緣有一處穴位)可以調理更年期症狀。從名字上來看,“三陰”即肝、脾、腎三條陰經,三陰穴即為這三條陰經的交彙穴。也就說是,按摩此穴可同時調節這三條經絡的氣血。腎藏精,為先天之本;脾為氣血生化的源泉,是後天之本;肝主藏血。三經氣血調和,則先天之精旺盛,後天氣血充足。我們刺激此穴,就可以通過平衡陰陽、調節髒腑功能、調理氣血,使身體達到平衡狀态,從而減輕更年期的各種症狀。
操作方法:用力按壓三陰交穴穴,以稍有酸脹感為佳,每次按摩3~5分鐘,開始時可能很痛,可按摩了大概有1周的時間,痛感就會減少,脾氣會逐漸變好。
或用艾條灸,每次灸的時間在10~20分鐘之間,至皮膚微紅發燙為止,每天堅持。
更年期的女性還可用藥膳棗仁粥調理:取酸棗仁30克,粳米60克。将酸棗仁洗淨後加水煎,然後取汁。再将粳米與酸棗仁汁一起煮粥,熟後溫熱服食。
66、不孕症:軀幹前部皮膚有緊張性增強的部位(多以募穴為主)。在起效的同時患者軀幹前部緊張性增強的部位亦會恢複正常。
67、陰道瘙癢、白帶:
肝經的蠡溝穴,治療陰道瘙癢的要穴。此穴在内踝尖上5寸。'蠡’的本意是指小瓢蟲在咬木頭,蠡底下有兩隻小蟲在往上爬。'溝’,指細長的水道,在這裡暗指婦女的陰道。古人對于'私處’常用這種暗語來表達。所以 “蠡溝”在中醫院的針灸科一貫是用于治療陰道瘙癢的。婦科的月經不正常,還有白帶不正常,還有月經濕疹,揉蠡溝穴會産生明顯的效果。當然,陰道瘙癢的内因是源于肝膽濕熱,最好再加上去濕要穴“曲泉”與“陰陵泉”,平日再喝些綠豆薏米粥,以解肝毒,除濕熱,才是治本之道。
68、防治乳腺增生、減肥——按摩脾經上的期門穴,它是婦科要穴期門穴,人身體八大要穴之一(把手貼在臉上,肘尖的位置,就是大概章門的位置)。按摩章門穴,可以調節五髒的功能,舒肝健脾,把肝氣郁結疏散掉,然後可以把脾的功能增強了,對于婦女來講可以防治乳腺增生,可以防治婦科的任何問題,還有減肥的功效。敲打章門穴它可以增加膽汁分泌,膽汁分泌多了,人體消化能力就強了,它可以把人體多餘的脂肪消化掉。
69、小兒遺尿:按摩遺尿點(手小指末節橫紋中點),輕按揉1-3分鐘。
70、便秘:按摩胃經上的四白(目正視,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中),按揉腹部自右向左推200下;排便時按雙側四白加長強穴(長強尾骨端凹陷處)。
71、痔瘡——按壓孔最穴(治痔瘡的大藥)
痔瘡的成因:中醫認為,痔瘡是由于飲食不節,濕熱下注或燥熱内生而下迫大腸,加上久坐不運動,負重遠行,以緻血行不暢而直腸末端經脈結滞不散而成。孔最穴為肺經的郄穴,有宣肺解表、肅降肺氣、涼血止血等功效。“肺與大腸相表裡”,也就是說它們的經絡是互通的,肺氣可以推動大腸的氣。我們刺激孔最穴,就可以促進大腸氣血的運行,直腸末端經脈結滞得到疏散,痔瘡自然也就好了。有痔瘡的人此處會明顯感到疼痛,最好經常按壓。
孔最穴為郄穴,郄穴主治急證,所以此穴緩解痔瘡所帶來的疼痛時,見效甚至比藥物還要快得多,一般刺激10分鐘左右就可見效。當然,為了鞏固療效,祛除病根,對此穴最好長期進行刺激。
可先将掌心向上握拳,孔最穴在腕橫紋7寸上(四個手指3寸,再加四個手指的寬度為6寸,再加一個大拇指的寬度即為7寸),處于太淵穴與尺澤穴的連線上。也可以将太淵穴(手腕内側橫紋處,桡動脈搏動處即為此穴)與尺澤穴之間連一條直線,然後将其分成12等份,在距太淵7份、距尺澤穴5份處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拇指用力按壓孔最穴,或鈍頭筆、按摩棒在穴位上搓揉,稍用力至略酸痛為宜,按摩時間2~3分鐘。長期堅持。
流鼻血時按孔最穴,鼻血很快就可以止住,這比很多老方子都管用得多。
感冒鼻子不通了,你刺激此穴,鼻子很快就可以暢通無阻了。
72、痢疾:急性菌痢壓痛點一般在三陰交、地機、陰陵泉三穴或三穴上下一橫指處。
73、腹瀉:按摩止瀉穴(任脈上,關元、石門中間,臍下二寸半取之),直按稍斜上頂。
74、便秘:按摩胃經上的天樞(在腹中部,距臍中2寸),便秘者在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于肚臍左側2寸),至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鐘左右,就有便感;然後屏氣,增加腹内壓,即可排便。
75、膝痛:多數患者的骶骨部存在一明顯的局限性壓痛點,刺激該部位可産生顯著的鎮痛效果。懸鐘穴是緩解疼痛的穴位,對頭痛、頭部酸脹、腰椎病、關節炎等一些和骨頭相關的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76、踝關節扭傷:在患踝同側腕部能找到1一2個壓痛點(患者傷後腕部并不感到有痛點,外踝扭傷一般在同側腕部的尺骨莖突有壓痛點,内踝扭傷可在同側腕部的撓骨莖突處發現壓痛點。
77、足心熱:按摩腎經上的湧泉(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處,屈足卷趾時呈凹陷處),揉按36次。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