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财經 > 正文

烏克蘭耕地有多珍貴?年出口一億噸農産品,能養活半個非洲

“烏克蘭耕地是千百年來最珍貴的遺産,不能買賣,也不能荒廢”。

這段話出自九代種糧的烏克蘭農民維克托,曾經是航天工程師,蘇聯解體後回到家鄉繼承祖業學習種糧。維克托的父親一共交給他750公頃耕地,分别種植大麥、小麥、玉米、土豆、向日葵、葡萄等等作物。

2018年,維克托把土地交給兒子打理,自己帶着妻子住到捷爾諾波爾州的市區裡,每個周末都會坐車一個多小時回到鄉下,穿過一片自有林去老宅看孫子,再去地裡看看今年的作物生長情況。

“在烏克蘭農村,每家每戶都有耕地”,維克托在車上笑着解釋:“烏克蘭在蘇聯時是集體農場制,大家都在集體農場裡同吃同作,解體後土地被烏克蘭收歸國有,其中的1/3被用來獎勵功臣和特殊貢獻者”。

維克托的母親是烏克蘭赫赫有名的農科專家年輕時求學莫斯科,把當時最先進的種植方式引入烏克蘭;父親雖然是農民出身,但自學農機器械倒也遠近聞名,隻要是地裡用的機械他都能修,烏克蘭獨立初期受到重用,巅峰期手下800個技工人員

考慮到維克托一家都是作出貢獻的有功之臣,政府最後分給他們750公頃土地,全部都是最肥沃的黑土。而2001年烏克蘭第一次集體分地時,700萬農場農民隻分到了3200萬公頃土地,人均隻有4.5公頃。

為了不讓耕地被荒廢(實際是想收回土地),烏克蘭政府禁止了土地交易,從開始的“一年後可以交易”逐漸延長至今,當初分到土地的700萬農民,有将近100萬人已經老去,年輕人要麼選擇出國工作,要麼在城市安家,使得越來越多土地處于“無人種植”的境地中。

維克托指着一大袋文件說:這本子裡有很多我父親簽下的租賃合同,因為大多數分到土地的農民都沒有能力種那麼多地,政府又不讓買賣,隻能以每公頃10-70美元的價格租出去,一旦荒廢将面臨罰款,直至土地被收回。

烏克蘭土地這麼廉價嗎?

恰恰相反,烏克蘭的土地珍貴得很,比絕大多數農業國家的耕地都要珍貴。

烏克蘭素有“歐洲糧倉”的美譽,2021年谷物産量高達8600萬噸,糧食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三,僅谷物出口就超過了4800萬噸,另有菜籽、甜菜、葵花籽等5800萬噸油料出口,相當于烏克蘭一年出口1.06億噸農産品,能養活非洲一半的人口(非洲人口12.8億,人均年消耗糧食156公斤)。

按照俄烏沖突前的數據,烏克蘭領土隻有60萬平方公裡,人口不過區區4100萬。然而,烏克蘭農業用地卻超過42.5萬平方公裡,超過六成土地都能種糧食,且幾乎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貌。

2021年烏克蘭農業部數據顯示,烏克蘭約有10萬平方公裡耕地被挪作種植葡萄、牧草等等,實際糧食種植土地約有32萬平方公裡。如果以8600萬噸的糧食産量計算,相當于每平方公裡産糧268噸,遠遠高于全球前五大産量國中的印度(202噸)、巴西(182噸)和俄羅斯(105噸)。

如果以人均産糧超過2噸來計算的話,那烏克蘭的人均産量則一騎絕塵遠遠超過世界各國,

是俄羅斯的2.2倍(903公斤)、

巴西的3.5倍(571公斤)、

中國的4.2倍(468公斤)、

印度的8.8倍(225公斤),

比五大産糧國之首、出口量世界第一的美國(人均産糧1667公斤)還高了将近400公斤。

而烏克蘭耕地面積與五大産糧國的比例分别是:

隻有美國(157.7萬KM)的20%、

印度(156.4萬KM)的20%、

中國(127.8萬KM)的25%、

俄羅斯(121.6萬KM)的26%、

巴西(55.7萬KM)的57%。

兩相對比可知,烏克蘭的耕地平均産糧量之高、産值之最,全球都找不出第二例。

為什麼差異這麼大?難道是烏克蘭農業的機械化程度比美國還高?

當然不是,美國農業機械化基礎早在蘇聯成立前就已經大規模普及,二戰後就完成了70%的農業機械化種植,如今已實現每個農民人均耕地1.1平方公裡的現代化目标,烏克蘭的微弱國力自然無法與之匹敵。

之所以烏克蘭人均和地均産量遠遠高于世界五大産糧國,主要原因是黑土地,也就是被聯合國環境署譽為“大自然賜予人類的寶藏”--腐殖黑土區。以現有布局分類,地球上隻有四塊黑土區:烏克蘭平原、美國密西西比平原、中國東北平原和南美潘帕斯草原(此為紅化黑土區)。

其中又以烏克蘭平原的黑土區質量最優,因為夏季氣候溫潤、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冬季嚴寒幹燥又可将水分滞留在表層,逐步形成濕地和沼澤類的季節性凍土層。而烏克蘭32萬平方公裡耕地,幾乎全部都是此類地貌,其中黑土層超過一米厚度的土地大約有15-16萬平方公裡。

維克托詳細解釋了烏克蘭黑土是怎麼形成的:植物在夏季大量繁殖迅速生長,入冬後成片死亡被大雪覆蓋,大大減緩了腐爛速度,等到來年開春開始分解養分,周而複始大約一百年才能形成一厘米厚的有機質土層,烏克蘭超過一米厚度的黑土統統被列入“嚴管名單”,其尺寸規劃精确到厘米,哪怕買賣其中的一厘米也會遭到巨額罰款。

然而,烏克蘭自1991年獨立後卻面臨着諸多問題,其中最大難題就是寡頭,一開始寡頭們忙着瓜分國有資産、石油、天然氣、巧克力等高價值産業。

随着寡頭們的勢力越來越大,土地也被他們盯上了,2014年開始陸續有土地市場化的聲音傳出,就連西方投資者也展開輿論攻勢,聲稱“烏克蘭每公頃土地附加值隻有法國的1/6,應該開放市場交給投資者經營”等等。

幾乎每屆烏克蘭政府都在嘗試繞過農民交易土地的方法,從早期的禁止買賣到後來的禁止荒廢,甚至禁止轉租,唯一目的就是想收回土地予以售賣,最後都被農民以各種方式阻止。

如同維克托兒子所說的那樣,如果土地都被他們(寡頭)買走,那最終的結局是:烏克蘭農民隻能從寡頭手中租地,然後交地租給政府,一年忙下來相當于白幹。

然而,這片珍貴的沃土,如今卻被喜劇演員拿來充當戰場,黑土上種植的糧食作物越來越少,廢棄的武器裝備卻越來越多。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