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胡希恕經方理論證治經驗【第十五章〈半夏湯類方〉】

1、小半夏湯方:(方劑組成)半夏 15 克,生姜 12 克。(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半夏下氣逐飲,生姜溫中降逆,故治胃中有水飲而嘔逆者。 《痰飲咳嗽病》第 28 條: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 注解:嘔吐喪失胃液,故嘔家本來應渴,渴者乃飲去胃中幹的為候,依法則嘔當止,故謂渴者為欲解。今嘔反不 渴,則胃中有水飲不去甚明,故以小半夏湯主之。 《黃疸病》第 20 條:黃疸病,小便色不變,欲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熱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湯主之。 注解:欲自利,指小便不多而有欲自利之情。 黃疸病多屬濕熱,一般宜茵陳蒿湯、栀子大黃湯等祛濕除熱的治法為常,今小便不紅赤,而且有欲自利之情,乃 濕盛少熱之證,腹滿而喘顯系多飲逆迫為候。此但宜利其小便,慎勿以苦寒藥下之除其熱,除熱則必使胃虛飲逆 而哕,哕者宜以小半夏湯主之。 《嘔吐哕下利病》第 12 條:諸嘔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湯主之。 注解:有聲有物則謂嘔,無聲有物則謂吐。凡諸嘔吐而飲食不得下咽者,小半夏湯主之。 按:本方為治嘔吐的主劑,乃醫家所周知者,不過本方所治應以胃有水飲為主,嘔而不渴,飲食不得下咽,皆胃 有飲的證候,為應用本方的标的。又本方雖能治哕,但亦限于水飲沖逆的為證,否則非其所主也。眉棱骨痛不可 忍,世所謂痰厥者,其實亦飲氣逆迫所使然,故用本方亦驗。 (辨證要點)嘔逆或頭痛,口不渴者。 2、生姜半夏湯方:(方劑組成)半夏 15 克,牛姜汁一杯 (用法)以水三杯煎半夏,取二杯,再入姜汁上火煎取一杯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嘔哕一服得止者, 停後服。 (方解)此于小半夏湯大增生姜的用量,故治小半夏湯證而飲劇甚者。 《金匮要嘔吐哕下利病》第 21 條: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哕不哕,徹心中愦愦然無奈者,生姜半夏 湯主之。 注解:水飲逆迫胸中,因緻其人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哕不哕而心中悶亂無奈何者,宜生姜半夏湯主之。 (辨證要點)小半夏湯證而飲劇者。 3、小半夏加茯苓湯方:(方劑組成)半夏 15 克,生姜 12 克,茯苓 10 克。(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此于小半夏湯再加茯苓,故治小半夏湯證而有茯苓證者。 《痰飲咳嗽病》第 30 條: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注解:卒嘔吐,謂突然嘔吐也。心下痞,為有水飲所緻,故以膈間有水飲明之。頭眩心悸亦皆水飲的征候,因以 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痰飲咳嗽病》第 41 條:先渴後嘔,為水停心下,此屬飲家,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注解:先渴飲而後嘔吐者,為水停胃中不清,此屬飲家而非消渴,治宜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 按:本方治渴嘔有似五苓散證,不過五苓散證渴甚,而嘔急。本方證則渴輕,而嘔緩。 (辨證要點)小半夏湯證又見心悸頭暈者。 4、半夏幹姜散方:(方劑組成)半夏、幹姜各等分 (用法)上二味杵為散,每取 10 克,漿水一杯半,煎取半杯,頓服。 (方解)此于小半夏湯以幹姜易生姜,雖亦治嘔逆,但偏于治寒。 《嘔吐哕下利病》第 20 條:幹嘔吐逆,吐涎沫,半夏幹姜散主之。 注解:幹嘔無物,隻吐涎沫,此胃中有寒飲,半夏幹姜散主之。 (辨證要點)幹嘔,吐涎沫而屬胃虛寒者。 (驗案)趙某,男性,22 歲,首都機場醫院病曆 471,初診日期 1965 年 5 月 27 日。反胃嘔吐已 2 月餘,食後胃脘 脹滿,惡心,口幹多飲,有時脘腹疼、胸悶或痛,腹部常怕冷,大便溏。服半夏瀉心湯加吳茱萸六劑,諸症不減, 反見吐酸水,苔薄白,脈浮弦。此為寒飲停胃,胃氣失降,服溫藥和胃,正邪相争,邪即上越,因見吞酸。應專 于溫胃,與半夏幹姜散:半夏 30 克,幹姜 30 克。結果:上藥共研細面,每服 2 克,一日三次,服一日即未見嘔 吐,服一周,諸證已。 5、大半夏湯方:(方劑組成)半夏 18 克,人參 10 克,白蜜 15 克。(用法)以水四杯合蜜攪勻,内二味,煎取一杯, 頓服。 (方解)半夏下氣逐飲,人參補中益氣,複用白蜜助人參以安中,同時又解半夏之毒,故此治胃虛有飲、宿食不化 而嘔吐者。《嘔吐哕下利病》第 16 條:胃反嘔吐者,大半夏湯主之。 注解:胃反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病證言。若胃反的嘔吐證,大半夏湯主之。 按:小半夏湯證不食亦吐,甚者食不得下。而大半夏湯證,食後則吐,不食則不吐。此二方應用主要鑒别點, 《外 台秘要》謂“本方治嘔,心下痞硬者”是就藥物的主治以說明本方證,可從。 (辨證要點)胃虛之心下痞,嘔吐者。 6、幹姜半夏人參丸方:(方劑組成)幹姜10 克,人參 10 克,半夏 18 克。(用法)共研細末,以生姜汁及米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若作煎劑,可于上藥加生姜 10 克。 (方解)此合小半夏湯和半夏幹姜散為一方,逐飲止嘔俱較有力,複加人參則更含有理中湯意,故治嘔吐而心下痞 硬者。丸藥效緩。但施于婦人妊娠惡阻,反較穩妥。 《婦人妊娠病》第 6 條:妊娠嘔吐不止,幹姜半夏人參丸主之。 注解:婦人妊娠惡阻劇甚,服其他治嘔藥而嘔吐還不止者,宜幹姜半夏人參丸主之。 按:後世方家多謂半夏害胎,幹姜為熱藥妊娠尤當禁用,但常以本方治此證屢驗,并無一失。但本方并不隻限于 妊振惡阻,凡有此證即使男人亦宜用之。 (辨證要點)嘔吐甚而心下痞硬者。 7、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方:(方劑組成)厚樸 24 克,生姜 24 克,半夏 15 克,炙甘草 6 克,人參 3 克。(用法) 水煎溫服。 (方解)此于生姜半夏湯加大量厚樸以消脹滿,加甘草人參以補中虛,故治生姜半夏湯證腹脹滿而中氣虛者。 第 66 條: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泣解:發汗不得法,傷及中氣而腹脹滿者,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 按:1972 年曾治中年婦女,體豐腹大形似腹水,而詳查無腹水,因脹滿不能食,已多年不愈,其脈沉細,苔薄 白潤。乃與本方,連服十餘劑即愈,為效之速,出乎意料,因附此以供參考。 (辨證要點)中氣虛之腹脹滿者。 8、半夏厚樸湯方:(方劑組成)半夏 12 克,厚樸 10 克,茯苓 12 克,生姜 12 克,幹蘇葉 6 克。(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此小半夏加茯苓湯更加厚樸、蘇葉消脹行氣之品,故治小半夏加茯苓湯證而滿悶氣結者。如以蘇子代蘇葉 更良。 《婦人雜病》第 5 條:婦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樸湯主之。 注解:咽中如有炙脔,指咽中如有炙肉粘著,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即自覺的一種神經症,為痰氣郁滞所緻,故 以半夏厚樸湯主之。 按:此證不限婦人,男人亦多有,但本方的應用并不限于此證。若以咽中不利和胸悶滿為目的,可活用于不定的 神經證均有良效。曾治一年老婦人,經常冒眩,發則但卧不能起,胸悶咽塞,不進飲食,口舌幹燥,與本方加生 石膏獲速愈。又本方開胃進食、消脹止嘔,用于胃病的機會亦多。他如傷風、咳嗽适證加桑白皮,栝蒌、橘皮、 杏仁之屬亦有捷效。 (辨證要點)痰飲氣結所緻胸滿,咽堵,咳逆者。 (驗案)黃某,女性,38 歲,病曆号 67951,1966 年 2 月 12 日初診。一周來咳嗽,吐白痰,咽癢胸悶,口幹不欲 飲,兩脅脹,服湯藥數劑而不效,苔白厚膩,脈滑細。證屬痰飲上犯,肺氣失宣,治以化飲宣肺降逆,與半夏厚 樸湯:半夏 12 克,厚樸 10 克,茯苓 12 克,蘇子 10 克,橘皮 15 克,杏仁 10 克,桔梗 10 克,生姜 10 克。結果: 上藥服二劑,咳即止。 9、旋覆代赭湯方:(方劑組成)旋覆花 10 克(包) ,人參 6 克,生姜 15 克,代赭石 3 克,炙甘草 10 克,半夏 15 克,大棗 4 枚。(用法)水煎溫服。 (方解)覆花溫中健胃而下結氣,代赭鎮虛逆,半夏、生姜降飲逆,人參、甘草、大棗安中養正,故此治胃虛有飲 而有諸嘔逆證者。 第 161 條: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注解:傷寒經過發汗或攻下等法治療,傷寒證雖解,但胃氣大虛,故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謂服其他藥而噫氣 還不除也,宜以旋覆代赭湯主之。 按:胃虛極,客氣結于心下,大便不通,氣逆不降者,不限于噫氣一證,嘔哕噎膈諸證本方亦有良效。但心下不 痞硬者,用之則不驗。常以本方加烏賊骨,治十二指腸潰瘍心下痞硬、疼痛、噫氣而大便秘者亦驗,讀者試之。 (辨證要點)心下痞、噫氣嘔逆者。 (驗案)白某,男性,48 歲,病曆号 17044,1965 年 1 月 17 日初診。胃脘痛脹、心下堵悶已三年,經檢查診為“十 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經多治不效。據現症有噫氣嘔吐、口幹不思飲、苔白膩,脈沉弦細。知為胃虛有飲, 故以益胃化飲治之,與旋覆代赭湯加味:旋覆花 10 克(包) ,生赭石 10 克,黨參 10 克,生姜 15 克,炙甘草 6克,半夏 15 克,大棗 4 枚,烏賊骨 15克,川貝母 10 克。 結果:服三劑知,六劑諸症減輕。 10、澤漆湯方:(方劑組成)半夏 12 克,紫參 12 克,澤漆 60 克,炙甘草 6 克,生姜 12 克,白前 12克,黃芩 6 克,桂枝 6 克,人參 6 克。(用法)先煮澤漆,湯成去滓,内餘藥,煎取一杯。二煎再取一杯合之,分四次服至夜 服盡。(方解)既以澤漆利水于下,複以半夏、生姜逐飲于上,使頑痰宿飲不得複留。另以參草安中,黃芩除熱,紫參、 白前散結止咳,桂枝鎮氣沖,故此治痰飲咳逆而無外感者。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第 8 條:咳而脈浮者,厚樸麻黃湯主之;脈沉者,澤漆湯主之。 注解:見厚樸麻黃湯方。 按:痰飲咳逆兼有外邪者,宜依證選用厚樸麻黃湯、射幹麻黃湯、小青龍湯治之。若無外邪,寒多者,則宜苓甘 五味姜辛夏輩。若多熱者,宜本方。 11、苦酒湯方:(方劑組成)半夏 14 枚,雞子 1 枚(去黃) ,苦酒适量 (用法)上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劑。 (方解)半夏除痰涎,并主咽喉腫痛,複以苦酒之酸以斂瘡瘍。蛋清之潤以利音聲,少少咽之。不但易下,而且使 漬患處,實治咽中生瘡的妙法。 第 312 條: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注解:咽中傷,生瘡,以至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按:此非真少陰病,而所以冠之以少陰病者,與半夏散及湯方證的取意同,可互參。 (辨證要點)咽幹痛,聲啞表證不明顯者。 按:本方常用于治療外感後、或多語而緻聲音嘶啞。煎藥可改用鋁勺,砂鍋(更好) ,先用米醋适量煎半夏 15 克,約 5 分鐘,然後加入等量雞子清,看變白濁即離火,放磁碗中,放冷,頻頻抿服。擡愈尤多,不再舉例。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