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漢元帝時命令黃門令史遊為兒童識字編的識字課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用不同的字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韻文,内容涉及姓名、 組織、生物、禮樂、職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的百科全書。該文從漢至唐一直是社會流傳的主要識字教材,同時,抄寫規範精雅 的本子也有作為臨書範本的功能。唐代以後,《急就篇》的主導 蒙學教材地位方為《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經》所代替。
流傳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寫本傳為皇象書,今有刻本流傳。而以明代吉水(今屬江西省)楊政于正統四年(1439)時,據宋人葉夢得颍昌本摹刻的為最著名,因刻于松江,故名“松江本”,原石現藏松江縣博物館。此本章草和楷書各書一行,字形規範,筆力剛健,寓變化于統一,其字結體略扁,各字間均不牽連。有些筆畫下筆尖細,重按後上挑,出鋒鐮利,形成不規則的三角形,成為其字的重要特點。此書點畫簡約、凝重、含蓄,筆意多隸,筆劃雖有牽絲,但有法度,字字獨立内斂。橫、捺、點畫多作波磔,整篇氣息古樸、溫厚,沉着痛快,縱橫自然。近人沈曾植《海日樓劄叢》稱:“ 細玩此書, 筆勢全注波發,而波發純是八分筆勢,但是唐人八分,非漢人八分。”此帖對後世影響甚大,至今仍為古章草的代表作品,亦是公認的章草範本之一。
急就奇觚與衆異,羅列諸物名姓字。
分别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
勉力務之必有喜,請道其章:
宋延年,鄭子方。衛益壽,史步昌。
周千秋,趙孺聊。爰展世,高辟兵。
鄧萬歲,秦妙房。郝利親,馮漢強。
戴護郡,景君明。董奉德,桓賢良。
任逢時,侯仲郎。由廣國,榮惠常。
烏承祿,令狐橫。朱交便,孔何傷。
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
伊嬰齊,翟回慶。畢稚季,昭小兄。
柳堯舜,樂禹湯。淳于登,費通光。
柘溫舒,路政陽。霍聖宮,顔文章。
管财智,偏呂張。魯賀喜,觀宜王。
程忠信,吳仲皇。許終古,賈友倉。
陳元始,韓魏唐。液容調,柏杜陽。
曹富貴,君李桑。蕭彭祖,屈宗談。
樊愛君,崔孝讓。姚得賜,燕楚莊。
薛勝客,聶幹将。求男弟,過說長。
祝恭敬,審母妨。龐賞贛,來士梁。
成博好,範建羌。閻歡欣,甯可忘。
苟貞夫,苗涉臧。田細兒,謝内黃。
柴桂林,溫直衡。奚驕叔,邴勝箱。
雍宏敞,劉若芳。毛遺羽,馬牛羊。
尚次倩,丘則剛。陰賓上,翠鴛鴦。
庶霸遂,萬段卿。泠幼功,武初昌。
褚回池,蘭偉房。減罷軍,橋窦陽。
原輔輻,宣棄奴。殷滿息,充申屠。
夏脩俠,公孫都。慈仁他,郭破胡。
虞尊偃,憲義渠。蔡遊威,左地馀。
譚平定,孟伯徐。葛轗轲,敦倚蘇。
耿潘扈,焦滅胡。晏奇能,邢麗奢。
邵守實,宰安期。俠卻敵,代焉于。
司馬褎,尚自於。陶熊罴,解莫如。
樂欣諧,童扶疏。痛無忌,向夷吳。
闳并,竺谏朝。續增紀,遺失馀。
姓名訖,請言物。
錦繡缦纟毛離雲爵,乘風縣鐘華洞樂。
豹首落莫兔雙鶴,春草雞翹凫翁濯。
郁金半見缃白〈素勺〉,缥綟綠纨皂紫硟。
烝栗絹绀缙紅繎,青绮绫縠靡潤鮮。
绨絡缣練素帛蟬,绛缇接運啃趺唷
〈巾匕〉敝囊橐不直錢,服瑣緰〈此上巾下〉與缯連。
贳貸賣買販肆便,資貨市赢匹幅全。
绤纻枲溫裹約纏,綸組縌绶以高遷。
量丈尺寸斤兩铨,取受付予相因緣。
稻黍秫稷粟麻秔,餅餌麥飯甘豆羹。
葵韭蔥蓼蘇姜,蕪荑鹽豉醯酢醬。
芸蒜荠芥茱茱萸香,老菁蘘荷冬日藏。
梨柿柰桃待露霜,棗杏瓜棣馓饴饧。
園菜果蓏助米糧,甘麮殊美奏諸君。
袍襦表裡曲領裙,襜褕袷複褶袴裈。
襌衣蔽膝布母繜,針縷補縫綻紩緣。
履舄鞜裒〈纟戊〉縀紃,靸鞮卬角褐襪巾。
裳韋不借為牧人,完堅耐事逾比倫。
屐屩〈封上糸下〉粗羸窭貧,旃裘〈革索〉〈譯,革代言〉夷民。
去俗歸義來附親,譯導贊拜稱妾臣。
戎伯總閱什伍鄰,廪食縣官帶金銀。
鐵鈇鑽錐釜鍑鍪,鍛鑄鉛錫镫錠鐎。
钤〈金遀〉鈎铚斧鑿鉏,銅鐘鼎鋞鋗鉇铫。
釭锏鍵鑽冶锢鐈,竹器簦笠簟籧篨。
〈屯〉篅箯筥〈奧〉箅篝,簁箄箕帚筐箧簍。
橢杅槃案杯閜碗,蠡鬥參升半卮觛
槫榼椑榹七箸籫,甀缶盆盎甕罃壺。
甑瓽甂瓯瓨罂盧,累繘繩索絞紡纑。
簡劄檢署椠牍家,闆柞所産谷口斜。
水蟲科鬥鼃蝦蟆,鯉鲋蟹鱓鲐鮑鰕。
妻婦聘嫁赍媵僮,奴婢私隸枕床杠。
蒲蒻蔺席帳帷幢,承塵戶〈巾兼〉條缋緫。
鏡籢疏比各異工,芬薰脂粉膏澤筩。
沐浴揃搣寡合同,襐飾刻畫無等雙。
系臂琅⑵橇當讨殓崦倒逦汀
玉玦環佩靡從容,射鬾辟邪除群兇。
竽瑟空侯琴築筝,鐘磬鞀箫鼙鼓鳴。
五音總會歌讴聲,倡優俳笑觀倚庭。
侍酒行觞宿昔醒,廚宰切割給使令。
薪炭萑葦炊孰生,膹脍炙胾各有形。
酸鹹酢淡辨濁清,肌〈月弱〉脯臘魚臭腥。
酤酒釀醪稽極程,棊局博戲相易輕。
冠帻簪簧結發紐,頭頟頞〈出頁〉眉目耳。
鼻口唇舌龂牙齒,頰頤頸項肩臂肘。
鼻口唇舌龂牙齒,頰頤頸項肩臂肘。
捲捥節爪拇指手,胂腴胸脅喉咽髃。
腸胃腹肝肺心主,脾腎五藏膍齊乳。
尻髋脊膂腰背呂,股腳膝膑胫為柱。
〈專〉踝跟踵相近聚,矛鋋鑲盾刃刀鈎。
鈒戟铍镕劍镡鍭,弓弩箭矢铠兜鉾。
鐵錘楇杖棁柲杸,辎轺轅軸輿輪〈車康〉。
輻毂輨轄輮輮〈車旁〉〈車桑〉,轵轼轸軨轙軜衡。
蓋轑俾倪栀縛棠,辔勒鞅韅靽羁怼
鞇〈革伏〉靯〈革薄〉鞍镳鐊,靳靷〈革茸〉〈革占〉色焜煌。
革〈革啬〉髤漆油黑蒼,室宅廬舍樓殿堂。
門戶井竈庑囷京,榱椽欂栌瓦屋梁。
埿塗垩塈壁垣牆,榦桢闆栽度圓方。
墼壘廥廄庫東箱,屏廁清溷糞土壤。
碓硙扇隤舂簸揚,頃町界畝畦埒封。
疆畔畷伯耒犁鋤,種樹收斂賦稅租。
捃獲秉把插捌杷,桐梓枞松榆椿樗。
槐檀荊棘葉枝扶,骍騩骓駮骊骝驢。
骐駹馳驟怒步超,牂羖羯羠〈羊兆〉羝羭。
六畜蕃息豚豕豬,豭豮狡犬野雞雛。
犙〈牜巿〉特犗羔犢駒,雄雌牝牡相随趨。
糟糠汗滓槀莝刍,鳳爵鴻鹄雁鹜雉。
鷹鹞鸨鸹翳雕尾。鸠鸰鹑鴳中網死。
鸢鵲鸱枭驚相視,豹狐距虛豺犀兕。
貍兔飛鼯狼麋麀,麇塵麖麀皮給履。
寒氣洩注腹膚脹,痂疕疥疠癡聾盲。
癰疽疭瘛痿痹痮,疝瘕癫疾狂失響。
瘧厥瘀痛瘼溫病,消渴歐逆欬懑讓。
瘅熱瘘痔〈耳多〉薎眼,笃癃〈疒衰〉廢迎醫匠。
灸刺和藥逐去邪,黃芩伏苓礜茈胡。
牡蒙甘草菀藜蘆,烏喙附子椒芫華。
半夏皂莢艾橐吾,芎藭厚樸桂栝樓。
款東貝母姜狼牙,遠志續斷參土瓜。
亭曆桔梗龜骨枯,雷矢雚菌荩兔盧。
蔔問譴祟父母恐,祠祀社稷叢臘奉。
谒裼塞禱鬼神寵,棺槨槥椟遣送踴。
喪吊悲哀面目腫,哭泣祭醊墳墓冢。
諸物盡訖五官出。
官學諷詩孝經論,春秋尚書律令文。
治禮掌故砥砺身,智能通達多見聞。
名顯絕殊異等倫,抽擢推舉白黑分。
迹行上究為貴人,丞相禦史郎中君。
進近公卿傳仆動,前後常侍諸将軍。
列侯封邑有土臣,積學所緻非鬼神。
馮翊京兆執治民,廉潔平端撫順親。
奸邪并塞皆理馴,變化迷感别故新。
更卒歸誠自詣因,司農少府國之淵。
遠取财物主平均,臯陶造獄法律存。
誅罰詐僞劾罪人,廷尉正監承古先。
總領煩亂決疑文,變鬥殺傷捕伍鄰。
亭長遊徼共雜診,盜賊系囚榜笞臀。
朋黨謀敗相引牽,期誣诘狀還反真。
坐生患害不足憐,辭窮情得具獄堅。
籍受證驗記問年,闾裡鄉縣趣辟論。
鬼薪白粲鉗釱髡,不肯謹慎自令然。
輪屬诏作谿谷山,箛篍起居課後先。
斬伐材木斫株根,犯禍事危置對曹。
謾訑首匿愁勿聊,縛束脫漏亡命流。
攻擊劫奪檻車膠,啬夫假佐扶緻牢。
疻痏保辜謕呼号,乏興猥逮诇讂求。
辄覺沒入檄報留,受赇枉法忿怒仇。
讒谀争語相觝觸,憂念緩急悍勇獨。
迺肯省察諷谏讀,泾水注渭街術曲。
筆研籌筭膏火燭,賴赦救解貶秩祿。
邯鄲河間沛巴蜀,颍川臨淮集課錄。
依溷汙染貪者辱。
漢地廣大,無不容盛。萬方來朝,臣妾使令。
邊境無事,中國安甯。百姓承德,陰陽和平。
風雨時節,莫不滋榮。災蝗不起,五谷孰成。
賢聖并進,博士先生。
長樂無極老複丁。
管振邦先生注釋(簡編本)
漢黃門令史遊撰。遊,元帝時人也。見《漢書·藝文志》。黃門令屬少府。
每标章首,以字數為斷者,蓋取其程課1學僮、簡牍2為便也,是以前之卒章或與後句相蹑3。漢黃門令史遊撰4。遊,元帝時人也。見《漢書·藝文志》。黃門令屬少府5。
[譯注]
這段話的意思是:本書各章之首,先标出數字,作為序目,把全了書分出段落來。這是為了按進度教學童誦讀簡牍的方便,因此前一章的結句往往與下一章的首句語意相銜接(因前後文字原本是一個相連續的整體)。這本書是西漢元帝時(前48-前33在位)的“黃門令”史遊撰寫的。這條資料見于班固《漢書》的《藝文志》。“黃門令”這個職務歸“少府”管。
1程課:按一定進度去讀書。程:路程、課程之程。作動詞用時,取“階段性安排”之義。課:課讀,教人誦讀功課,即學習指定的知識。2簡牍:用來刻寫或筆錄文字與圖表的細長竹木片(簡),或四方形木版(牍)。[今按]:簡牍是我國“紙書”出現以前的最佳文字載體。周秦兩漢的社會用書基本上是簡牍書(另有帛書);它具有價格廉宜、可批量複制、可跨時空傳承、可長期儲備的特點。人類這才有了專門供傳授文化知識用的“書本”。3黃門:本指宮門。西漢時,郎官給事于黃門之内者,稱黃門郎或黃門侍郎,設黃門令一人主管其事。東漢始設為專官,或稱“給事黃門侍郎”。給(ji)事:供職之義。其職務為侍從皇帝,傳達诏命。因在宮中行走,都用宦者充任。4蹑(niè):踩,踏;追蹤,跟随。5少府:專屬皇家的“後勤部”兼“物資部”、“财務部”(屬國家的叫“太府”)。
[今按] 上述開頭語出自顔真卿的手筆,今所見電子版及各手迹本均無。
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
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湛煲
勉力務之必有憙
請 道 其章
[譯注]
1急就奇觚與衆異:這一句的大意是,《急就篇》這部奇書同一般的字書大不一樣。急就:速成,快速完成(基礎學業)。急:快速入門。就:成就的就,意為做好、完成。[今按] 本書内容覆蓋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能給初入學的兒童搭建一個合理而周全的知識框架,起到“速成”作用。又因為句首有“急就”二字,本書也就定名為《急就章》,又稱《急就篇》或《急就》了。作為書名,有“速成讀本”的意思。(注意:急,這裡不作“匆忙”講。)奇觚(qíg):奇書。觚:古代用于書寫的柱狀多面體,多為六面或八面者。[今按] 本書内文是分“章”錄寫的,應該就跟這種多面體的錄寫體制相關,也方便兒童保存、閱讀。(另,古代有一種有棱的酒器也叫做“觚”)。與衆異:本書與其它字書大不一樣。[今按]本書确有優異性之處:1、它突破了原有“字書”隻教單字的體制,内容含蓋了當時社會生活中最必需的基礎性知識,後世啟蒙教材的編寫,大體都是學它的這個“百科齊備”式的路子,如《三字經》《千字文》之類。2、它是用“章草”書寫的,在書法史上,人稱“史遊即章草之祖”。3、文句多用七言韻語,這又是漢代罕見的文學性創新(唐以後“七言詩”才大發展的)。
2羅列諸物名姓字:《急就篇》各章分别列序萬物的名稱和人物的姓氏字号。羅列:将收集的資料有序地排列出來。羅:收羅。列:列舉,列序。
3分别部居不雜廁:區分種類,按類編排,使不相混雜。部居:分部安置,(依題材性質)歸類安排。 居:居所,安置。雜廁(cì):參雜。雜:雜陳,無序地擺開。廁:廁身,側身;摻入,擠進。
4用日約少誠快意:花的時間不多,(就能開啟心智,滿足日常需要),确實能讓你稱心如意。約:簡約。誠:确實,實在。快意:心情滿足,爽快舒适。
5勉力務之必有喜:隻要奮勉地誦讀《急就篇》這部奇書,肯定會收獲成功的喜悅。勉:努力。務:從事于,緻力于,力求,追求。憙:同“喜”,喜悅,快樂。
[今按] 以上五句“歌訣”式韻語,是本書的“前言”,扼要說明該書的體例、特色、功用,勉勵初學入門者認真讀書。
6請道其章:(下面)請允許我(依次)讀講它的各章内容(大家要跟着誦讀課文)。[今按]章:古人說“音十為章”,“音”指有信息含量的、有節奏韻律的聲響組合,“十”有充分義。所以教兒童“讀書”時,是應該教其朗聲誦讀的。這條經驗并未過時。
[原文]
宋延年鄭子方衛益壽史步昌
周千秋趙孺卿爰展世高辟兵
[譯注]
1宋延年:宋姓的始祖是微子啟。微子是商纣王的同父異母兄弟。纣王無道,荒淫暴虐,微子多次勸說無果。面對西周文王日益強大的形勢,微子再次勸谏,纣王狂妄地說,“我做天子,是承上天之命,西伯又能把我怎麼樣!”微子無奈,便出走了。周武王滅商後,微子帶着商朝祭器,把自己綁起來(表示自己是罪人),跪着見周武王,要求保全商族香火。武王答應了,封纣王的兒子武庚在殷墟。武庚夢想恢複商朝統治,武王一死,他便起兵反叛,兵敗被殺。事後,周公以成王的名義把商丘一帶封給微子啟建立了宋國。宋曆時七百多年。其後人便有以“宋”為姓的。延年:顔師古說,取壽考無疆之意,故可以此二字為人名。[今按] 以下人名,曆史上未必真有其人;本書隻是教給人們一個“起名字”的示範。這樣,人名便都規範了,不再像《左傳》、《莊子》中的人名那麼古怪了。
2鄭子方:鄭姓始祖是鄭桓公。鄭桓公,姓姬名友,周厲王之子,周宣王的同母兄弟。周厲王不道,被國人趕跑了;他垮台後,姬友等人幫助宣王遷都洛陽,重新穩定了周的統治秩序,實現中興。周宣王便将姬友封于“鄭”(采邑,故城在今陝西華縣以東),其子孫遷居于河南中鄒部,創立鄭國,建都于“新鄭”。他的後人有的即以“鄭”為姓。如今海内外鄭姓人氏都到河南尋根,蓋緣于此。 子方:子:是對男子的美稱;方:品行正直。[今按] 作為人名用字,寄托着美好期望。取名要用文雅字眼,但不追求生僻,這裡作了好的示範。又,書中姓氏内容全是“韻語”,都以“ang”為韻,适于朗誦。古代幼兒以至成人教育都重視“音樂性”,重視朗讀,這也是一種示範。
3衛益壽:衛姓始祖是衛康叔。衛康叔,周文王的第九子。武王伐纣得天下後,大封兄弟。老九康叔起初被封于康,亦封纣王的兒子武庚于殷墟(今河南安陽小屯),又命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幫助武庚管理商族遺民。武王去世,成王繼位。因成王年少,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掌管政事。武庚夢想恢複商朝統治,便乘機和管叔、蔡叔串通反叛。平叛後,周公殺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又将殷商馀民(其國在今河南淇縣東北)封給了康叔。他的後人以國名“衛”為姓。 益壽:增益壽命,延年的意思。
4史步昌:史姓一支的祖先為史佚,西周初年太史。史佚為人嚴正,後人贊揚他為史官的楷模。因為他長期在周任太史,其子孫便以其官名“史”為姓。史姓徊僅來自史佚,還有的說是黃帝時史官倉颉的後代,還有的是少數民族的後裔。步昌:顔師古說,是超群出衆,高視闊步而且昌盛的意思。
5周千秋:周姓源于姬姓,其祖先,有的是周文王,這是普遍的說法。但據《姓氏考略》記載,早在黃帝時就有個大将叫周昌,商代也有個太史叫周任。這二位的後代都姓周。千秋:長壽之意。
6趙孺卿:趙姓始祖是颛顼的裔孫造父。相傳造父是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善于駕馭車馬,侍奉周穆王。因幫助穆王平叛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于趙城(故址在今山西省趙城縣西南)。他的後人便稱姓趙。孺:對年幼者的稱呼;卿:意為将來可為卿相。
7爰展世:爰氏始祖“濤塗”,字“莊爰”,其後世便有以“爰”為姓的。傳說帝舜的後裔胡公滿是周朝的上卿,受封于“陳”,又稱陳胡公滿。胡公一生申公,申公生靖伯,十八世孫莊伯生“諸”,字伯爰,孫濤塗以王父字為氏。“爰”與“袁、轅、援、溒、榬”六字,古時的音、義相通,其子孫分别以上述六字為姓,這就是“一姓六字五族之異”。其中,袁姓人數最多;而“陳”“胡”與“袁”、“爰”本是“一脈”。展世:不斷地展現于世。展:顔師古說是“延伸”的意思,意為子孫蟬聯不絕;也有人說:展是坦誠的意思。
8高辟兵:史料對高氏始祖的記載主要有:一是高傒。姜太公的六世孫齊文公,有個兒子受封于高,稱公子高。公子高的孫子傒,同齊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後來,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傒聯合其它大臣平定内亂,誅殺公孫無知,迎立公子小白為君,史稱齊桓公。齊桓公為表彰傒的功勞,便以其祖父之名“高”賜予傒為姓。二是齊惠公的孫子公孫竈,其後亦姓高。三是高麗族的羽真氏、婁氏進入中原後,改從高姓。辟兵:顔師古說,取平息兵戎之意。辟:辟除。《荀子》有“辟除民害”之言。兵:兵器,引伸為“兵禍”。
[今按] 兵。古讀bang,全文未換韻。當年,唐代學者顔師古在諷讀和考辨《急就篇》時,是“以《爾雅》、《方言》、《本草》辯其物,以《詩》、《傳》、《楚辭》葉聲韻”的,故這裡直貫下一章,并未換韻。今讀以ing為韻,亦無不可,隻是失去了一、二章韻律上的直貫性。
[原文]
鄧萬歲秦妙房郝利親馮漢強戴護郡 景君明
董奉德桓賢良任逢時 侯仲郎由廣國 榮惠常
烏承祿令狐橫朱交便孔何傷師猛虎石敢當
所不侵 龍未央伊嬰齊
[譯注]
1鄧萬歲:鄧氏姓源:一是夏朝仲康帝有子孫封在鄧國,故地在今河南鄧縣。其後世子孫以國名鄧為姓。二是商代高宗武丁封其叔父于鄧國曼城,稱曼氏,曼氏後來又改封鄧國,其後世子孫亦以鄧為姓。萬歲:顔師古說,如同千秋之意。
2秦妙房:秦姓有兩支組成。一支是周文王的姬姓後裔中有以秦為姓的。另一支是颛顼的後裔伯益。相傳颛顼有個孫女叫女修,揀到一隻燕子蛋,吃後就懷孕了,生下兒子大業。大業娶少典氏女子女華為妻,生下伯益。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賜他姓嬴,并把本族姚姓女子嫁給他。姚女生下兩個兒子,小兒子若木是費姓的祖先。大兒子名叫大廉,因為繼承了父親調馴鳥獸的技業,稱鳥俗氏。鳥俗氏得到商帝太戊的賞識,被封為諸侯。商纣王時,鳥俗氏的後人飛廉是飛毛腿,他的大兒子惡來是大力士,父子倆都是商纣王的親信。周武王滅商後,飛廉和惡來都被處死。飛廉的小兒子季勝有個曾孫叫造父,是周穆王的駕車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被封在趙城。造父得寵,惡來的後裔大駱便來歸附,被周穆王封在犬丘(今陝西興平縣)。大駱有個庶子叫非子,為周孝王養育良馬有功,孝王封他在秦谷(在甘肅天水西南)為附庸國(地位低于諸侯國),讓他恢複嬴姓,稱為秦嬴。非子的後代發展成強大的秦國,成為七雄之首,嬴政攻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史稱秦始皇。秦亡後,其王族子孫便以國名“秦”為姓。妙:德行高妙。房:取好的德行集于一身之意。
[今按] 當年,唐代學者顔師古在諷讀考辨《急就篇》時,是“以《詩》、《傳》、《楚辭》葉聲韻”的,而“《詩》、《傳》、《楚辭》”時期是無“輕唇音”(f、v)的,隻有“重唇音”(b,p、m)。因此,房,依先秦古音,應讀“pang,旁”,葉韻。
3郝利親:據相關史料記載,郝姓源出商代帝乙。帝乙于公元前1191年即位後,把他的兒子期封在今山西太原的郝鄉。後來,期的子孫就以國名郝為姓。一說,郝氏是上古太昊氏的佐臣郝骨氏的後裔,其年代還在炎帝神農氏以前。年代久遠,尚無佐證。顔師古說,郝姓是漢代京畿地區盩厔(zhuzhì)一個鄉的名稱,是以居住地命名的姓氏。盩厔,古縣名,西漢置。1964年改周至縣。利親:顔師古說,取意能善待父母。
4馮漢強:馮氏始祖是畢公高。畢公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其後代畢萬受封于魏地。子孫食采于馮城,即以邑名“馮”為姓。一說,馮氏始祖是春秋時期鄭國大夫馮簡子。馮簡子“能斷大事”。當時子産為政,許多大事都同他商議。漢強:顔師古說,取意忠于汊王朝。他還說,馮氏的祖先本為歸姓。
5戴護郡:戴氏姓源有兩支:一支源出姬姓,是以國名命名的姓氏。周初有個姬姓戴國,故地在今河南民權縣東。春秋時被宋國滅掉,國人以國名戴為姓。另一支源出子姓,是以封号命名的姓氏。宋國國君死後谥号為“戴”,史稱宋戴公。他的子孫即以“戴”為姓。護郡:取意身可為郡太守,也可為郡都尉(有護一郡治安之責)。
6景君明:景氏中的一支,源出“芈(m)姓。景氏系春秋戰國時楚國屈、昭、景“三闾”貴族之一。楚頃襄王的公族大夫景差,是景姓中一位很有地位的人物。他的辭賦可與屈原、宋玉媲美。其子孫即以景為姓。唐人《元和姓纂》中說,“漢初,徙山東豪族于關中,今好畤、華陰諸景是也。”這一支,傳說是颛瑣帝芈姓的後裔。另一支,據《姓氏考略》記載,春秋時期齊景公之後,其子孫以其谥号“景”為姓。君明:顔師古說,取義有美德,适合做國君的助手、藩臣。明,古讀“mang”,葉韻。
7董奉德:董氏姓源,一是董父。相傳颛顼己姓子孫飂叔安的後裔董父,自小喜歡龍,對龍的習性頗有研究。當時有個諸侯向帝舜進獻了幾條龍,帝舜就任命董父為豢龍氏,馴養這幾條龍。在董父的精心馴養下,這幾條龍學會了各種舞蹈,舜很高興,封董父為鬷(zng)川侯,賜姓董。二是源于官職。春秋時,周大夫辛有的兩個兒子在晉國任董史(相當于太史,董是管理的意思),管理晉國的典籍史冊,他的子孫以其官職名“董”為姓。奉德:顔師古說,取意奉行德義。一說,因有賢德,獲得人們的擁戴、尊奉。
8桓賢良:桓氏姓源,一是姜太公的後裔,齊桓公之後。春秋時齊襄公胞弟公子小白曾出奔莒國。襄公被殺後,小白回到齊國繼承君位,任用管仲進行改革,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死後谥号為“桓”,史稱齊桓公。他的庶子稱桓族子弟,後以桓為姓。另一支出于子姓。宋桓公有個兒子叫公子肸(x),字向父。向父的後人稱向氏,是宋國執政公卿之一。向氏子孫衆多,又分出一些姓氏。向戍有曾孫名字叫魋(tuí),宋桓公時任司馬。魋以宋桓公的谥為姓,亦稱桓氏。賢良:顔師古說,取意可以應“賢良”的舉薦。“賢良方正”是漢代征召人才的科目之一。
9任逢時:任姓姓源,一支是黃帝少子禺陽的後裔。少陽受封于任,其後以國為氏。一支是大皞(hào)伏羲氏之後。相傳太皞的後裔封于任國(今山東濟甯),其後以國名任為姓。逢時:取意遇上了太平盛世。
10侯仲郎:侯氏姓源,出于姬姓,春秋初期,晉哀侯和晉缗侯都被晉武公殺死。他們的後代逃到别國,就以先人爵位“侯”為姓。另,南北朝時,後魏的侯奴氏、渴侯氏、古引氏、俟伏侯氏都改姓侯。仲:排行第二。郎:取意可以任郎官。侍郎、郎中一類,都是君王身邊的“親近官”。
11由廣國:由氏姓源,一支是楚大夫養由基的後人。楚大夫王孫由于有忠誠勇敢的氣節,楚國人亦稱其族為由氏。一支是戎人由餘的後人。戎人由于到秦國為相,他的後人便稱姓由。廣國:顔師古說,取意于能為國家擴張領土。
12榮惠常:榮氏之始祖,一說是為黃帝鑄出十二鐘的榮将,使黃帝的《鹹池》之樂得以演奏,是中華民族的音樂始祖。一說是周大夫榮夷公,他食采于榮(今陝西戶縣西),便以榮為姓。榮夷公,周厲王時卿士,好專利,封于榮,助厲王推行山澤物産的壟斷政策,引起國人反抗。惠常:顔師古說,取意以仁慈惠愛為始終不變的品德。
13烏承祿:烏氏姓源,一是以官為氏,祖宗為少昊。相傳少昊将烏鳥作為部落的圖騰,并以百鳥之名命官,其中有烏鳥氏,其後代以烏為姓氏。二是隴西有烏氏國,後被秦國攻滅,其國人以烏為姓。承:承襲,承受。祿:俸祿,福祿。
14令狐橫:“令狐”本是春秋時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西。令狐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畢公高裔孫畢萬為晉大夫,生芒季,芒季生武子魏犨(chu),犨生顆。魏顆因獲秦大将杜回有功,晉景公便把令狐邑封賞給他。其子魏颉就改以封邑名為姓氏。橫:充溢、廣遠的意思,詞語“橫空出世”、“橫絕大漠”,蓋取義于此。
[今按] 魏顆的俘獲杜回,有段曆史佳話:魏顆的父親魏犨是春秋時晉國有名的猛将,他有個寵妾叫祖姬。每次出征前,魏犨都要交代家裡人說,“萬一我戰死,就讓祖姬改嫁,别耽誤了她的青春。”後來,魏犨得了重病,臨死前卻交代家人讓祖姬殉葬。魏犨死後,其子魏顆堅持認為父親要祖姬殉葬,是在他神智昏亂時說的,不應聽從,堅持讓祖姬改嫁了。後來,魏顆同秦将杜回交戰,節節敗退,退到一片草地中間。杜回健步如飛,追殺到草地中間時,步履艱難,幾次踉跄欲倒。魏顆回頭一看,原來有一位老人伏在草叢中,把長長的草結在一起,形成一道道絆索,緻使杜回像進了羅網。魏顆大喜,趕快驅車沖上前去,捉住杜回,打敗了秦軍。事後魏顆才知道,這位老人是祖姬的老父的靈魂,為感謝魏顆的救女之恩而來其一臂之力。後人就把“結草”作為知恩圖報的典故。
15朱交便:相傳,颛顼的玄孫陸終有6個兒子。第五子名安,曹姓。周武王滅商後,封曹安後裔曹挾于邾,建立邾國。其貴族以“邾”為姓。後來,邾國被楚宜王所滅,其後人便去“阝”以“朱”為姓。交便:取意善于與人交往,大家都方便與安樂。
16孔何傷:孔氏始祖是孔父嘉。周武王戰勝商朝後,封商纣王庶兄微子于宋。微子死後,由其弟仲衍繼位。仲衍的曾孫宋闵公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弗父何把君位讓給了弟弟宋厲公方祀。弗父何的曾孫正考父曆任宋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大臣。他的兒子名嘉,字孔父,在宋國任大司馬,因華督作亂而被殺。當時,孔父的兒子木金父年紀尚小,由家人抱着逃到魯國。木金父長大以後以父親的字孔為姓,定居魯國。木金父生睾夷父,睾夷父生防叔,仕魯,為大夫,生相夏,夏生叔梁纥,纥生孔丘,字仲尼。孔氏主要姓源還有一說:相傳商代始祖契為帝喾之子,其母簡狄吞鳥(燕)卵生契,賜姓子氏。至成湯,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天乙,後代以“子”加“乙”為姓,遂有孔氏。何傷:沒有什麼傷害,無人能夠傷害。
17師猛虎:師,是對盲樂師的稱呼,亦為古掌樂之官的官名。其始祖,一說是子師仆,本姬姓,鄭大夫子師仆的後人以官名師為姓。一說自晉師曠後始以師為姓。師曠,春秋晉國樂師,字子野,目盲,善彈琴,精于辨音。晉平公鑄大鐘,衆樂工皆以為合乎音律,唯獨師曠不以為然,後經師涓審度,果不合音律。以猛虎為名,取崇尚威猛之意。
18石敢當:石氏的始祖是石碏。石碏是衛康叔六世孫靖伯的孫子,春秋時衛國大夫,是曆代學者公認的石姓始祖。石碏曾大義滅親:衛桓公十六年,桓公之弟州籲弑兄,自立為君。石碏之子石厚是州籲的好友,又是州籲弑兄的同謀。石碏得知此事,設計把州籲和石厚誘騙到陳國,請陳侯把這兩個人抓起來,送衛國處置。這一義舉,得到人們的稱頌,石厚的兒子也以祖父的名字中的石為姓。敢當:勇氣過人,所當無敵之意。
19所不侵:所所,砍伐樹木的聲音。古代有虞衡官,因其主管山林砍伐,便以伐木聲“所”為姓。不侵:取意謹慎誠實,不做掠奪強暴的事。
20龍未央:龍氏姓源,一支是,舜時有個大臣名龍。舜任命他為上傳下達的納言官。他的後人便以“龍”為姓。另一支,有個叫董父的,舜已賜他姓董,後又改氏為“豢龍”,他的後人(中有一支)将“豢龍”簡化為“龍”氏。未央:取“長壽無極”義。
21伊嬰齊:伊氏始祖是伊尹。伊尹名摯,原是位隐逸之士,躬耕于有莘氏之野(“耕莘”一詞,即出典于此)。伊尹雖隐居不問世事,但品格才智譽滿四方。當時,有志于推翻夏桀暴政的商湯,懇請他出山,一連請了三次才出來。他不辱使命,助湯推翻夏桀。商湯的兒子太甲繼位,不學好,伊尹以兩朝元老身份,把太甲放逐到桐,并代為主持朝政。三年後,太甲悔過,他又把政權還給了悔過自新的君主。對此,曆史給予很高評價,稱其為一代賢相。嬰齊:取意長得要像幹淨整齊可愛的嬰兒一樣(?)。先秦齊國有賢相晏嬰,機敏過人。這裡取“向晏嬰看齊”之義。
22:按照韻文的規律,這裡應還有三個字,正好可用下一章開頭的 “翟回慶”三個字在此填充。把此三字下移,這就如顔真卿在“引言”中所說:“前之卒章或與後句相蹑”
重訂《急就章》釋文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漢元帝時命令黃門令史遊為兒童識字編的識字課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急就篇》用不同的字組成三言、四言或七言的韻文,内容涉及姓名、組織、生物、禮樂、職官等各方面,如一部小百科全書。該文從漢至唐一直是社會流傳的主要識字教材,同時,抄寫規範精雅的本子也有作為臨書範本的功能。唐代以後,《急就篇》的主導蒙學教材地位方為《百家姓》、《三字經》、《千字文》所代替。
第七章
[原文]
錦繡缦旄離雲爵
乘風縣鐘華洞樂
豹首落莫兔雙鶴
春草雞翹凫翁濯
郁金半見缃白?
缥綟綠纨皁紫硟
烝栗絹绀缙紅繎
青绮绫縠靡潤鮮
***
绨絡缣練素帛蟬(配底圖)
[譯注]
1錦繡缦旄離雲爵錦:在絲綢上織出花紋;繡:在絲綢上刺繡出花紋;缦:沒有花紋的絲帛;旄(mào):有毛刺的絲帛。離雲:織刺出有動感的雲彩,仿佛時合時分。離雲爵:是說在絲綢上織刺出長離、雲彩與孔雀圖象。爵:即孔雀。一說,離,指長離,靈鳥的名字。雲:指雲氣,卷雲,祥雲,人們取為吉祥圖案。
2乘風縣鐘華洞樂此句說,按照海鳥乘風的形狀,制作懸挂鐘、磬等樂器的木架,并雕飾上華麗的圖形。乘風,傳說中的海鳥名。縣[懸](xuán):懸挂。縣鐘,懸挂鐘、磬等樂器的木架。洞,猶“通”,意為全部都有漂亮的文彩。對此,《考工記》有專題介紹。
3豹首落莫兔雙鶴豹首,織有獸頭圖案的錦帛。落莫,文彩相連貌。兔雙鶴,織刺上兔子和雙鶴的圖形。參見“附圖”。
4春草雞翹凫翁濯這一言說,既織、刺上春草、雞翹的圖案,又織、刺出水鴨引水洗滌頸毛的圖象。一說,春草、雞翹、凫翁都是類似其色的顔料,如同當今的染家說的鴨頭綠、翠毛碧等顔色。雞翹,雞尾上的長羽毛。凫翁濯(fúwngzhuó),水鴨洗滌頸毛。凫,野鴨。凫翁,水鴨的頸毛。
5郁金半見缃白?郁金:黃色染料。缃:淺黃色。半見(xiàn):意為在黃白之間,其色半出而不是全顯現。白(yuè):連綿字,語法上稱連語。連語之字,上下同義。白和?,都是白的意思。
6缥綟綠纨皁紫硟缥,青白色;綟,蒼艾色。綠,青黃色。纨,白色細絹。皂[皁],黑色。紫,青赤色。硟(chàn),用石碾壓缯帛,使之平整更有光澤。
7烝栗絹绀缙紅繎烝栗,棕黃色,如同蒸熟的栗子一樣的顔色。絹,生絲織的白色缯,又名鮮支。绀,青中帶紅的顔色。缙,淺紅色。紅,色紅而明亮。繎,深紅色,像正在燃燒的火一樣紅。
8青绮绫縠靡潤鮮 青绮(qí),青色細绫。绮,平紋底起花的絲織品。绫,細薄有花紋的絲織品。縠(hú),绉紗一類絲織品。靡潤,輕軟。鮮,發亮而有光澤。
9绨絡缣練素帛蟬绨,又名平綢,平滑厚實有光澤的絲織品。絡(luò),生絲,粗絮。缣[缣](jin),雙絲織成的細絹。可供寫字繪畫。練,煮熟的絲帛,柔軟潔白。素,純淨潔白的絹,即用于書寫的白絹。帛,絲綢的總稱。蟬,形容絲綢輕薄如蟬翼。一說,煮熟的缣,叫做素帛,潔白明亮,如同現在的人所說的白色熟絹。
[今按]這一句與下文的一、二、三句構成一組。請聯着下一章去讀。
[本章助讀]
自“離雲爵”直至“凫翁濯”四句韻語,描繪了缯帛上織刺的吉祥動植圖案,各有象征意義。四組圖案各有适用場合,或用于衣裝服色、或用于鐘架裝飾(《周禮.考工記.鐘罄》有更洋細的記載),或用于車窗圍簾,或用于大堂帷幕,都能渲染出一派生機與華貴來。這裡所展示的織物圖案,一律取自大自然,體現了人的精神生活與自然生命的高度統一與契合。經過作者的編撰、教讀,在孩子們的心目中種下的就是對自然美、生态美的追求、珍視與保護的意念。
生态美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一貫追求。歐洲人直到文藝複興時,美術的主題一直是“神”,題材不出《聖經》故事;伊斯蘭世界精于配置色塊與線條,其織物的“花邊”、“紋飾”精美絕倫,但他們反對将動植物形象入畫(因為一裁剪就“殺害了生命”)。相比之下,你就知道中國古人對生态美的把握與讴歌是何等可貴了。
舉個例子:“乘風縣鐘華洞樂”一句,在《考工記》就有更具體說明:
懸挂鐘磬的筍簴,其承重支架用的是猛獸形象。凡猛獸猛禽之類,專以攫取、撕殺、抓搏、吞噬為能事,其鈎爪利齒,瞪目張須,容易挑起人的怒氣,讓人振奮,因而其上,容易制造氛圍,引發人奮發的通感;而猛獸猛禽的皮毛多有美麗的文彩,也能喚起觀衆對其吼鳴發威時的“通感”而進入審美境界。同時,“小蟲”的發聲部位或器官很多:有脰(dou 鬥)鳴、以喉部發聲的;有咮(zhou咒)鳴,鳥類是用其喙啼鳴的;有旁鳴,在腹側發聲的;有股鳴,以震動後足之足節發聲的;有翼鳴,振動或拍擊翅膀而發聲的;有胸鳴,以胸部氣囊發聲的,等等。凡蛙聲、鳴蟬、鳳吟、促織之類争鳴而不休的小動物,都是古代圖案的取材對象。這就構建出一個“音樂藝術殿堂”,容易引起人的審美共鳴而迅速置身于抽象的音樂境界。同時,這也是某些“仿生”樂器造型原理之所在。
“郁金半見”四句,介紹各種絲綢的顔色質地及其印染工藝。這裡提到的練絲與練帛的工藝過程是:一、用堿性的草木灰水漚絲;漚七晝夜後,再用七天七夜,白晝在陽光下曝曬,夜晚在深井中存放,從而加速絲膠的降解與色素的分解,使絲、麻等天然纖維脫膠、去色;同時除去雜質雜物以純淨絲麻;脫膠、脫色後的蠶絲、苎麻,着色後再織成彩色布帛。二、用濃濃的楝葉灰水浸泡布帛,泡七晝夜後,靜置于容器中,再用堿性蚌殼水塗之,次日取出,振抖之、擠濾之,再用水澆沃之,再抖、再濾、再沃,經七晝夜後,不僅要抖去灰渣,也使其脫水、脫色、脫脂、脫膠。其脫色脫膠、去雜去僞的“藥劑”和“操作法”完全取自身邊所有,易為勞動者所掌握。以最低成本求最高效益,向來是中國工藝的基本律條。(印染工藝在《考工記》及《齊民要術》中有相應介紹,可以參看。)
絲綢及其印染工藝是中國人的創舉,體現了古人對色彩的理解與運用,具有科學史料的價值。這一段講的就是“貴族衣料”。穿綢着緞者,都是貴族。它光鮮輕柔,透着富貴氣。絲綢加印染再加刺繡,想想看,多麼華麗貴重!當西歐人十五、六世紀“文藝複興”時,其美術、雕塑中的神仙和國王還隻能用羊皮遮羞,他們一旦見到“中國絲”,怎能不發狂?!這可是他們的“基督”出世前幾個世紀早就有的中國物産,中國創造!
第八章
[原文]
*绨絡缣練素帛蟬
绛缇郊椝啃趺
敝囊槖不直錢
服瑣緰?與缯連
贳貸賣買販肆便
資貨市赢匹幅全
绤纻枲缊裹約纏
綸組縌绶以高遷
量丈尺寸斤兩铨
取受付予相因緣(配底圖)
[譯注]
1.绨絡缣練素帛蟬[今按]本句為上章末句,注解見前,文義歸此。
2、绛缇郊椝啃趺噻詈焐g(tí):橘紅色。(ku):缫繭時弄結了的絲。一指紬(chóu古同“綢”),一種粗綢子。絲絮綿:從蠶繭上抽出來的稱絲,抽不出絲而撕剝下來的叫絮和綿,用做棉衣棉被的“芯”,保暖又輕柔。 [今按]《考工記》上說:染色程序是:先用朱砂(丹砂)浸泡紅高粱(或粘黍),經三個月,再以烈火燃煮,待色液變得很濃時浸泡物料。浸入三次呈為淺紅色,浸入五次呈深紅色,浸入七次呈黑裡透紅的缁色、玄色,色彩愈浸愈深。
3、?敝囊槖不直錢?(b),殘破的絲帛。敝,破舊的衣服。有底的袋子叫囊,無底的叫橐(tuó)。
4、服瑣緰?與缯連服瑣:織紋呈連瑣狀的細布。緰(tóuz):優質細麻布。這一句說,服瑣、緰?雖屬于麻布類,但質量上乘,僅次于絲綢。缯:絲綢的總稱,亦泛指絲織物。
5、贳貸賣買販肆便贳(shì):賒欠。貸:借與。販:長途販運。肆:列肆買賣。肆:連排的貨鋪、攤位。便,便宜,便利,這個字是全句的“重心”。市場上的贳貸賣買也好,販運赢利也好,落腳點都在方便生活。
6、資貨市赢匹幅全資:資材,原材料;貨:商品,成品。市:市場買賣。這一句說,上市的各色貨物在公平交易中實現赢利。拿布匹來說,首先要絕對保證質量數量合乎國家标準,做到匹幅齊全。按:四丈為一匹,布帛的寬度稱之為幅。當時《市律》規定:尺寸不足的布匹不準上市。其它所有上市物品也都有質量指标。
7、绤纻枲缊裹約纏绤(xì):粗葛布。葛布,用多年生草本植物葛的纖維織成的布。纻(zhù),苎麻;也指一般麻布,夏布。枲缊(xyùn),用舊絮、亂麻襯裡做成的袍子。枲,大麻的雄株,也叫牡麻;一說為麻的總稱。缊:亂麻。這一句說,貧窮的人沒有好衣服,隻能用葛布、麻布這些粗劣的原料制作衣被,以包裹纏束自己,其卸寒功能極差。[今按]中國在元明之際才引進了“棉花”,但因為有絲麻織品的高級技術基礎,所以明代棉紡業、棉織業能迅速走向世界前列,能“衣被天下”。棉花、甘薯、玉米、花生、煙草全是這時引進成功的。
8、綸組縌绶以高遷綸(lún)組、縌(nì)、绶,古代士大夫佩玉,系印用的絲帶,亦叫組绶。不同等級的士大夫佩帶不同顔色、質地的玉和不同顔色的绶帶。《禮記·玉藻》:“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绶,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绶……”大意是,天子佩帶白玉,系玄色绶帶;公侯佩帶青黑山形圖紋的玉,系紅色绶帶;大夫佩帶蒼色水紋的玉,系缁色絲帶……官銜不同,佩用的绶帶顔色不一樣,故說(绶帶顔色)亦标志榮升和高遷。
9、量丈尺寸斤兩铨铨(quán),衡量,計量。這一句說,丈量布帛按照丈、尺、寸計數,稱絲綿則以斤、兩計數。《市律》規定上市商品必需足斤足兩。
10、取受付予相因緣這一句說,買賣中的付予,依據丈、尺、寸和斤、兩來定數。取,本指割取左耳。“取”字從“耳”從“手”,原因在此。《周禮·夏官·大司馬》:“(狩)大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左耳。”大意是,獵獲大禽獸要交公,獵獲的小禽獸歸獵者所有,獵獲者取禽獸的左耳(以計數和記功)。後亦稱斬獲敵人首級為“取”。這裡指獲取,收取。受:此字上“爪”下“手”形,中間一物,表示交接。予:給予。因緣:這裡指互為依據;互為憑借。相因緣:社會生活中,人總是互相依存的,互相買賣,互相受授,誰也離不開别人。
[本章助讀]
本章前四句講的是“平民衣料”和各種生産生活用布,有絲次品,另有麻布,通過精加工,也會成為很高級的細麻布。至于底層居民用的“葛布”,留到下文“绤纻枲缊裹約纏”再講。總之,它們禦寒功能、裝飾功能差些,也不夠“鮮亮”,但生活中離不了,棄不得。比如說“?敝囊槖不直錢”,破敗的絲帛衣服和有底無底的袋子,相對地說“不值錢”,但也有用,抛棄不得。比如,最早的“紙”就是用破敗的絲帛經漚制後做成的,所以“紙”字從“絲”,第一代“紙”是動物纖維制品,漢武帝時出現,宮中已在使用。這用今天的話說,是“廢物利用”,是“資源的循環利用”,也叫做“化腐朽為神奇”!
本章後六句講了絲麻葛布的生産與交換,突出了商業道德、市場秩序教育與重視人際關系的教育。這裡,有必要說明:人們不要忘記傳統文化對商業道德、對市場秩序的重視,它是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
我國周秦兩漢時期的市場是封閉式的,叫做“坊市”:四周以坊牆圍合,開坊門以通四方。坊内列肆(依序排列的攤位),商品分區分類上架。有市管人員,在“市長”帶領下按時啟閉坊門(10-16點之間),檢查物價,檢查商品質量,檢查度量衡具,調劑商品餘缺,維持交易秩序,主管契約合同,懲處違法活動。市場必須有序,必須管理。
中國人曆來講究質量意識。最後成書于漢代的《禮記》中,就有對“不合格産品”入市的檢查懲罰措施,這值得注意。以陶器、瓦器為例,一切上市的缸、罐、甕、壇、瓶、碗、缽、盆,都要求“髺(yue月)墾薜(bie必)暴不入市”:凡造形歪邪、坯有頓傷、身有破損、瓦器表面局部突起、不堅固耐用等不合格産品,嚴格禁止上市買賣。這些都是和泥和不勻、制坯不規則、火候不到家形成的缺陷。“質量第一”的觀念不是一日養成的。
另外,提醒一下:我國周秦兩漢時期隻有封閉式的“坊市”。“街”上有“市”,那是宋朝以來的事,唐中期以前沒有“街市”,中期以後在外地城池内街頭出現了“市”,但國法不認可。北宋以後才有了“城市”,“街市”,即街與市的結合。《清明上河圖》錄下了這個“劃時代的變遷”。
不能隻給孩子講吃好穿好,還要講工藝,講衣食都來之不易,還要講“廢物利用”。
第 九
[原文]
稻黍秫稷粟麻粳
餅餌麥飯甘豆羹
葵韭蔥?蓼蘇姜
蕪荑鹽豉酰醬漿
芸蒜荠芥茱萸香
老菁蘘荷冬日藏
梨柿奈桃待露霜
棗杏瓜棣馓饴饧
園菜果蓏助米糧
*甘麮殊美奏諸君(配底圖)
[譯注]
1.稻黍秫稷粟麻粳這是當時的主要農作物。稻:通常指水稻。另有陸稻,即種在旱地裡的稻,抗旱能力比水稻強,也叫旱稻、旱禾。黍(sh):黍子,去皮後北方稱黃米子。秫(shú):粘高粱。稷(jì):粟或黍屬。一說是高粱。粟:北方通稱“谷子”,去皮後稱“小米”;古代泛稱谷類為粟。麻:指大麻(胡麻)和芝麻。粳:一種米粒不粘的稻。
2.餅餌麥飯甘豆羹這是舊時老百姓的家常食物。餅:麥面制成,煮食,又叫“湯餅”,不同于今之“烤餅”。餌(r):指蒸成的米團。麥飯:舂麥去其内皮後做成的粯(xiàn)子飯。豆羹:用小豆熬成的食品。有說用小豆做羹,不加酸醋,其味純甘,所以稱“甘豆羹”。用紅、綠小豆作羹,要先蒸熟搗爛,再做。
3.葵韭蔥?蓼蘇姜這一句介紹了兩種蔬菜和五種調味品。葵:即冬葵。我國古代主要蔬菜之一,現江西、湖南、四川等省仍有栽培,俗稱“木耳菜”,長年生長,摘其嫩葉作羮湯,味美略如苋菜。葵,今指向日葵、蜀葵等。韭:韭菜。蔥:因其青而帶白而被命名為蔥。(xiè),菜名,又名鴻荟,後作薤(xiè),蔥蒜一類調味品。蓼(lio),蓼科,蓼屬植物的統稱。生長水邊,味辛辣,古人用作調料。蘇,指紫蘇,又名桂荏(rn),一年生草本植物,種子可榨油,嫩葉可食,葉、莖、種子入藥。姜,指生姜。乛
4.蕪荑鹽豉酰醬漿蕪荑(wúyí),喬木名,又名姑榆、無姑、橭(g)榆。果仁可做醬,味辛。其葉果皮皆可入藥。鹽豉(yánch),即豆豉。将黃豆煮熟拌面粉黴制而成。酰酢醬(xzuòjiàng),猶言醬醋。酰酢,酸醋。
5.芸蒜荠芥茱萸香芸,芸蒿,即柴胡葉子,可食。蒜,有大蒜、小蒜兩種,皆辛辣而又有葷味。荠,荠菜,嫩葉可以吃。全草入藥。芥(jiè),芥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種子黃色,味辛辣,磨成粉末,稱“芥末”,作調味品。茱萸(zhyú),植物名,香味濃烈,可入藥。古代風俗,農曆九月九日佩茱萸可避災去邪。
6.老菁蘘荷冬日藏菁(jng),蕪菁,亦稱蔓菁、大頭菜。塊根可做蔬菜。蘘荷(ránghé),又名蘘草,亦稱陽藿。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野蔭蔽處,花穗和嫩葉可食。舊時仲冬,用鹽腌制蘘荷予以儲備。根入藥,有溫中理氣、祛風止痛、止咳平喘功效。這一句說,仲冬收獲蔓菁、蘘荷進行儲藏,以備冬天食用。
7.梨柿奈桃待露霜這一句說,梨、柿、柰、桃這四種果實,都須要得到霜、露之氣,才能成熟。夏天待露,秋天待霜,所以統稱待露霜。梨,一名山樆。一說,野生的叫樆,人工栽植的叫梨。柰(nài),果樹名,稱柰子,又名花紅、沙果。
8.棗杏瓜棣馓饴饧棣(dì),山櫻桃,又名常棣、唐棣。馓(sn),一為油煎食品馓子,一為張皇。張皇,即痖B(zhnghuáng)。朱熹《楚辭集注·招魂》:“痧c,饧也,以糵(niè,生的谷物)熬米為之,亦謂之饴,此則其幹者也。”饴(yí),糖稀。饧(xíng),用谷芽、麥芽熬成的糖;亦指饴加糯米粉熬成的糖。也音(táng),古“糖”字。
9.園菜果蓏助米糧這一句說,園圃中種植的蔬菜及水果、瓜果,能輔助主食,滿足人們飲食的多樣化高品質的需求,所以說是“助米糧”。果蓏(luo),木本植物的果實稱之為果,草本植物的果實稱之為蓏。
按:下章第一句“甘麮殊美奏諸君”句,文義上與本文相貫通,應聯成一體理解。
[本章助讀]
我國栽培的主要農作物有“五谷”之說,上古是指“稷、黍、麥、菽(豆類)、麻”,但不含“稻”。到東漢王逸注《楚辭》時,己改為“稻、稷、麥、菽(豆類)、麻”了。稻,我國遠古時代就有種植,但偏于南方,長期不為中原人所熟悉。本書則“稻、粳”并舉,可見漢代人對它己十分重視,大面積推廣種植了。又,上古以“稷”為百谷之長,相傳為周人的祖先後稷發現并培育,故後稷被曆代帝王奉祀為谷神。粱,古人視為美食,又可用于釀酒。古人往往以“膏粱”、“粱肉”并舉,可見“粱”是當時的美食。麥,是董仲舒和農學家趙過在關中推廣種植的。大麻籽上古列入糧食類;且其皮纖維長,适于作麻布,故種植廣泛。芝麻是絲綢之路打通後從中亞引入中原的油料作物。說明一下:這裡沒有提到“菽”,即豆類,也很重要。漢代人稱蠶豆為“大豆”、“胡豆”;而其它雜豆則稱為“小豆”、“米豆”、“飯豆”;而可作主食又可榨油的黃豆黑豆才統稱為“豆”。豆的嫩葉作蔬菜吃,叫“藿”。另,我國農業栽培技術一直遙遙領先,漢代《泛勝之書》載:漢代收種比已達到1:40~200之間,1斤種子可收40~200斤糧;而英國莊園到15世紀時收種比仍為4:1,種1斤收4斤就算豐收了。
古人主要是“粒食”,稷、稻、麥、豆類都是粒食,故“麥飯”、“豆飯”、“麻籽飯”,曆來是平民主食;而“稻米飯”、“黍米飯”則特為貴族所青睐。西漢中期以後有了“面食”,比粒食好消化,口感也好,作者就把“餅”放在首位來說。面食就從麥面開始的,所以繁體“面”字從“麥”不從“米”。又,“餅餌麥飯甘豆羹”這句話,從修辭手法的“同義反複”角度上說,其實應理解為“餅餌、麥飯、豆羹:甘。”或“甘:餅餌、麥飯、豆羹”之意。對老百姓來說,一日兩餐(唐以前老百姓是“兩餐制”)都能吃飽“餅餌、麥飯、豆羹”,何等暢快呀!這才叫“甜密的生活”。至今也一樣,缺了“餅、餌、飯、羹”,再多的電子産品也白搭,幸福不了的。
古人又有“百谷”之說,這是一種“大農業”思想,這才能滿足人們飲食的多樣化高标準的需求。它與“以糧為綱,副業砍光”的做法大不一樣,所以曆代“農書”對“百谷”的種植、栽培、優化、采集、保鮮、儲藏、精加工、上市買賣、綜合經營等都十分重視,其技術含量比大田種植的要求更高。
想想看,一個農家的糧倉裡滿是稻麥黍稷,餐桌上擺滿可口的餅餌飯羹或炒面,配上新鮮的園菜瓜果,蔥韭蒜姜,再配上鹽豉醬漿,餐後還能享用桃梨柿棗,和吃不完的幹果饴糖……這不仍然是今日民衆的食品追求的基本内容嗎?
“民以食為天”,講完了“食”,就該講“衣”了。讀下去,下面有對漢代衣着文明的精彩而充實的介紹與闡釋。
第 十章
甘麮殊美奏諸君甘麮(gnqù),麮,大麥粥,其味甜,故謂甘麮。一說,甘麮,炒面加蜜做成的食物。麨(cho),米、麥炒熟磨成粉,俗稱炒面,焦屑。奏,進獻的意思。這一句是說,這種特别甘美的食品,可以進獻給皇上食用。
[原文]
袍襦表裡曲領帬
襜褕袷複褶袴裈
襌衣蔽膝布母繜
針縷補縫綻紩緣
履舄鞜裒?縀紃
靸鞮卬角褐襪巾
尚韋不借為牧人
完堅耐事愈比倫(加底圖)
[譯注]
1.袍襦表裡曲領帬袍(páo):中式長衣。襦(rú):短衣,短襖。曲領:圓領;亦指有圓領的外衣。裙[帬]:古指下裳,男女均服。古稱上為衣,下為裳。
2、襜褕袷複褶袴裈襜褕(chnyú):寬大的短便衣,又指非正式朝服。襜:系在衣前的圍裙。袷(jiá),同“夾”,現簡化為“夾”。複:絲綿衣。《釋名·釋衣服》:“有裡曰複,無裡曰單。” 褶[襵](zh):夾衣;亦指穿在最外面的衣服。《釋名·釋衣服》:“褶,襲也。”《說文·衣部》:“襲,左衽袍。”左衽袍,一名襲,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邊。《釋名·釋喪制》:“衣屍曰襲。”袴(kù):本作“绔”,無裆,古時專指套褲。裈[裩](kn):有裆的短褲。司馬相如在臨邛賣酒時穿的“犢鼻裩”,指此。晉代以前,男女下衣着裳,不着封裆長褲。
3.襌衣蔽膝布母繜襌衣:一種衣襟寬大、上下連綴、沒有裡子的服裝。蔽膝,護膝的圍裙,跪拜時用。布母繜(bù m zn),古代婦女一種狀如圍裙的短衣。
4.針縷補縫綻紩緣針:穿線縫衣工具。縷:線。綻(zhàn):衣縫脫線解開,引申為裂開;縫:縫補,縫紉。紩(zhì):縫合,縫合處。緣(yuán舊讀yuàn):绲邊;鑲邊。
5.履舄鞜裒?縀紃履:泛指鞋。舄(xì):古時稱加木底的雙底鞋。鞜(tà),皮鞋。裒(póu),衣襟寬大,引伸為皮鞋(鞜)之大而深。(yuè):有文彩可以做緣飾的織物。一指車馬飾。紃(xún):飾履的圓形縧帶。
6.靸鞮卬角褐襪巾靸(s):古代兒童穿的鞋。前幫深而覆腳,無後幫。後泛指拖鞋。卬角(yngjio):古代一種翹頭鞋。褐襪[襪、襪]:粗麻布做的襪子。巾:頭巾。一說,這是裹足之巾,如同現在人的裹腳布。
7.裳韋不借為牧人裳韋:用柔軟的皮子做成的衣裙。韋:柔軟的皮子。不借,輕便的鞋子,用麻做的。它賤而易得,大家都有,不須要假借,因此名字叫“不借”。這一句是說,韋裳與不借,地位低下之人的衣服,便于幹活,适合放牧牛羊,少數民族的主要服色。
8.堅耐事愈比倫這一言說,穿着裳韋不借這類衣服、鞋子,必須完好結實,經久耐用,勝任所從事的事務,質量才能超過同類。完堅,完好堅固。耐事,堅韌耐用,有利做事。逾(yú),超過,勝過。比倫,猶言同類。
[今按]下章首句内容“屐屩麤羸窭貧”與本節相銜接。
[本章助讀]
這一章講了衣、裳、鞋、襪的加工制作。過去,它主要是家庭婦女的手工活計,在城裡,也有由專業小作坊做的。這裡沒有提到“帽子”,因為古人戴的是“冠”或“巾”,其基本功能是束發而不是保暖。保暖用的帽子是元代才有的。
第九章、第十章的這些文字,印證了漢代莊園的巨大生産力:僅就“食品生産”這一單項來說,當時的農家要能大田種糧,園圃種菜,要會育林、育果,要會釀酒、做醬、制粉、造糖……再就衣着而言,普通農家也要能自我解決“衣頭鞋腦”。這一切,在漢代《泛勝之書》、崔實《四民月令》及仲長統《政書》中都有精彩的記載,可以互相補充。
把上章的糧食種植與本章的衣着制作連起來看,可以看出“中國制造”的深厚功底:它無需社會作多少投入,一個農戶,靠世代相傳,就能制作出生活中所需要的一切。當年,管仲在齊國搞“四民分居”,《國語·齊語》與《管子·小匡》都有明确記載:他将齊國國都臨淄分為三部分:即三個工鄉,三個商鄉,十五個士鄉。居民按身份職業分片居住,手工業工人世世代代居于“工鄉”,商人則世居“商鄉”,士與農則永遠居于“士鄉”(士在城的中心,農在城的周邊)。他有一段很精彩的話:“農之子世為農,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肅而成;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是故農之子常為農,樸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為士者,則足賴也。是故以耕則多粟,以仕則多賢,是以聖王敬農戚農。”他對農人的創造力與品德素質有很高很貼切的評價。
我們一開口就說“漢唐文明”,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勞動創造,是廣大勞動者的心血結晶!而今,有些人,一提起“古代”,一提起農業,一提起農民,就隻想到剝削、壓迫、苦難、災荒、落後、分散……,一片黑暗,滿目凄涼,不堪回首;在他們那裡,所謂“漢唐文明”,隻是個虛浮空洞的“概念”。讀讀《急就》,也許能治治這種“灰色心理病”!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