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事為主06:基于動态系統思想的,全面分析問題(事)中要素關系的通用方法1:輸入與輸出關系
01、引
到目前為止,相信很多朋友已經逐漸理解了“系統”的内涵:兩類以上要素,為實現某種目的(功能)的有機結合。可以認同“所謂的事、問題其實都是系統”這個觀點了。也可以這樣說,分析“事”(問題)其實就是用系統的思想去分析系統。
逍遙一直在強調分析“事”(問題、系統)要符合“全面性”的原則。這一原則既能幫助我們有效地分析“事”(問題、系統),又有助于我們從“秒決策”的圍牆中走出來。為了符合這一原則,逍遙已經為各位朋友介紹了用于全面分析“事”(問題、系統)中要素的通用方法(九要素法),并從多個方面探讨了該方法的适用性。那麼,有沒有一種通用方法,其既能符合“全面性”原則,又能有效地分析“事”(問題、系統)中要素之間為了實現某種目的(功能)所進行的有機結合的方式呢?
問得有些繞嘴了。不難理解,其實,所謂的“為實現某種目的(功能)的有機結合”完全可以用兩個字來表述:聯系。因此,上述問題可簡單表述為:有沒有一種能“全面地”表示“事”(問題、系統)中要素之間聯系的通用方法呢?
系統思想無所不包。既然有能分析“事”(問題)中要素的系統方法,就有能分析“事”(問題)中要素聯系的系統方法。這也是為什麼逍遙大力提倡各位朋友将“事”(問題)當做系統來看待的主要原因。逍遙一直反對絕對化。但是,我可以絕對地說,運用系統思想,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因為,系統可大可小、可被放大、可被縮小,系統本身不絕對。
回到正題。
其實,質量管理中有一個專業術語稱之為“過程”。其概念表述為:将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和作用的一組要素。不難理解,按系統的思想,“過程”也是系統。一組要素自然是兩種以上的要素。相互關聯和作用就是表述了要素之間是有機結合的。而将輸入轉化為輸出既代表了系統的目标(功能),又代表了要素之間的聯系。而且過程的概念更好地體現了系統的動态性。
畢竟,聯系往往都是動靜結合的。所以結合“過程”的概念來思考系統要素之間的聯系更為合理。
至于系統要素之間的聯系嗎?自然是通過“輸入、轉化和輸出”來體現了。
至于如何理解輸入、轉化和輸出嗎?絕不是幾句話就能說明白的,且聽逍遙慢慢道來。
02、輸入
“輸入”通常是指“系統運行的前提條件或要求”。換句話說,正是出現了某種條件或滿足了某種要求,系統中的要素才被聯系起來,系統才能運行起來。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輸入就是導緻系統運行的原因。放到具體的“事”(問題)上,就是導緻“事”(問題)發生的原因。例如,銷售過程中,當發現庫存低于某個實現确定的水平時,就開始采購了。又如,當“我”攢夠錢的時候,“我”會去旅遊。兩個例子中,庫存低于某個水平時、我攢夠錢時都屬于系統的輸入。
03、輸出
“輸出”通常是指系統運行的結果。放到具體的“事”上,就是“事”的結果。承接前面的例子。銷售過程中,當發現庫存低于某個實現确定的水平時,就開始采購了。當我們将“庫存低于某個水平時”作為輸入時,“開始采購”就可以作為“輸出”。當“我”攢夠錢的時候,“我”會去旅遊。這個例子中,當我們将“我攢夠錢”作為“輸入”時,“去旅遊”就可以作為“輸出”。
04、輸入、輸出關系
由于系統本身可大、可小。所以所謂的“輸入與輸出”本身就有動态變化的特征。一個系統的“輸入”,放到另外一個系統中可能是“輸出”;而一個系統的“輸出”,放到另外一個系統中可能是“輸入”。簡言之,輸入和輸出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以小明在做數學題這件事為例。
這件事的輸入,即,引起小明做數學題的原因可能是什麼呢?假如,這道題就是老師留的數學作業。那麼對小明而言,由于老師布置了作業,所以才做題。所以“輸入”就找到了。不過,如果我們願意适當擴大一下這件事的系統邊界(系統、事的範圍或大小的界限),請問,老師所布置的作業除了作為“小明做數學題”這件事的輸入之外,還屬于什麼呢?不難理解,老師所布置的作業也屬于另外一件事——老師向學生布置作業的結果,即,“輸出”。
換句話說,如果把老師也納入到系統(事)之中,擴大系統(事)邊界後,我們會發現,一件事的“輸入”往往就是另外一件事的“輸出”。按照這個思路,無論事情多麼複雜,隻要能找到“輸入與輸出”的關系,總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分析清楚。“全面地”分析“事”(問題)的目标總能實現。
反過來思考,如果,事和事之間沒有“輸入與輸出”的關系,事和事之間就沒有什麼聯系。
05、輸入、輸出與九要素的關系
我們已經知道“九要素法”是分析系統要素的通用性方法。其将系統要素分為“人、财、物、料、設施、設備、方法、信息和環境(内部和外部)”等九類。所有的“事”其實都是這九類要素的有機結合。因此,事與事之間的聯系就應該體現在事中的各類要素上。
由此推之,輸入和輸出不過是系統要素相互聯系和作用的結果。
必須承認,這部分内容比較燒腦,不太容易理解。舉個例子讓大家來嘗試思考一下。還是以“小明在做數學題”這件事為例繼續分析。
承接前面的分析。由于老師布置了作業,所以小明才會做數學題。所以老師布置的作業是這件事的輸入。但是,輸入隻有這一個嗎?如果老師課上講過所布置的數學題,小明知道做題的方法。很快能把題解出來,那麼“已知的方法”不也是輸入嗎?如果小明并不知道具體解法,需要用筆(設備)和紙(料)來演算,那麼,設備和料是否也是輸入呢?
按照類似的分析,逍遙相信,多數朋友都能理解,在不同的情況下,九類要素可能都會成為輸入。
那麼,輸出呢?小明并不知道具體解法,而是通過努力,爆發智慧,自己找到了解題的方法,進而解題成功。那麼“解題方法”不也是輸出嗎?如果通過演算,用筆将解題過程和答案寫在了紙上,那麼紙上的“過程和答案”(信息)不也是輸出嗎?退一步講,即使最後小明沒有自己演算出結果,那麼紙上的演算過程(信息)不同樣是輸出嗎?
與輸入一樣,在不同的情況下,九類要素可能都會成為輸出。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這樣理解:正是九類要素在不同情況下的“事”中相互聯系和作用,才使得“事”得以開始,使得“事”得出結果。而當我們合理地擴大系統邊界,通過“輸入與輸出”的關系将“事”與“事”逐漸聯系在一起時,隻要我們努力防止由于“秒決策”所帶來的人為忽略,複雜的“事”也能被我們相對“全面”地分析清楚。
各位親愛的朋友,逐漸養成利用“輸入、輸出關系”分析要素聯系的習慣,對于我們分析系統,尤其是複雜系統時意義重大!這本就是提升心智的重要過程!
思考:
輸入是如何轉變成輸出的呢?“事”中的要素是通過什麼樣的聯系才得出結果的呢?還有一大部分沒有分享呢!下次,我們一起來探讨“轉化”。
上一篇
必讀珍藏|大佬的投資境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