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時尚 > 正文

真是令人吃驚,為了新能源,人們竟然對它打起了主意

能源缺乏問題一直是現在急切想要解決的問題,但又無力回天,目前發現的核能是最好的新能源,但是還不是很會加以利于,就如原子彈爆破産生的能量一樣是不可控的,根本無法利用,但是這個能量太大,太誘人了,所以人們排除萬難,為了利用這種能源而去做一個“太陽”,當然這個太陽隻是仿制的而已,叫做人造太陽。

真是令人吃驚,為了新能源,人們竟然對它打起了主意

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是可控核聚變裝置的俗稱,因為太陽的原理就是核聚變反應。核聚變反應主要借助氫同位素,不會産生核裂變所出現的長期和高水平的核輻射,不産生核廢料,也不産生溫室氣體,基本不污染環境。這種裝置可以有效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的輸出。這就相當于擁有了一個無盡能源一般,而且還能夠随意控制,想想都讓人心馳神往啊!

這個人造太陽是指科學家利用太陽核反應原理,為人類制造一種能提供能源的機器——人工可控核聚變裝置,科學家稱它為“全超導托克馬克試驗裝置”(托卡馬克是“磁線圈圓環室”的俄文縮寫,又稱環流器。這是一個由封閉磁場組成的“容器”,像一個中空的面包圈,可用來約束電離子的等離子體)。

真是令人吃驚,為了新能源,人們竟然對它打起了主意

人造太陽

太陽的光和熱,來源于氫的兩個同胞兄弟——氘和氚在聚變成一個氦原子的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人造太陽”就是模仿的這一過程。氫彈是人們最早制造出的“人造太陽”。但氫彈的聚變過程是不可控的,它瞬間釋放出的巨大能量足以毀滅一切。而“全超導托克馬克試驗裝置”卻能控制這一過程。通過一種特殊的裝置已經可以把氘氚的聚變燃料加熱到四億到五億度的高溫區,然後在這麼高的溫度下就發生了大量的聚變反應。目前在世界上最大的托克馬克裝置“歐洲聯合環”上面已經獲得了最大的聚變功率輸出,到了16到17兆瓦。但是隻能短暫地運行,也就是這個“磁籠”隻能存在幾秒、十幾秒鐘。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簡稱“(ITER)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它的建造大約需要十年,耗資五十億美元(1998年值)。合作承擔ITER計劃的七個成員是歐盟、中國、韓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和美國,這七方包括了全世界主要的核國家和主要的亞洲國家,覆蓋的人口接近全球一半。為建設ITER,各參與方專門協商組建了一個獨立的國際組織,各國政府首腦在過去幾年中都采取不同方式對參加ITER計劃作出過正式表态。這些都是國際科技合作史上前所未有的,充分顯示了各國政府和科技界對該計劃的高度重視。

真是令人吃驚,為了新能源,人們竟然對它打起了主意

人造太陽

看看人們是用什麼實現這項奇迹的吧!

如果說重原子核在中子打擊下分裂放出的"裂變能"是當今原子能電站及原子彈能量的來源,則兩個氫原子核聚合反應放出"核聚變能"就是宇宙間所有恒星(包括太陽)釋放光和熱及氫彈的能源。人類已經能控制和利用核裂變能,但由于很難将兩個帶正電核的氫原子核靠近從而産生聚變反應,控制和利用核聚變能則需要曆經長期的、非常艱苦的研發曆程。在所有的核聚變反應中,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變反應(即氫彈中的聚變反應)是相對比較易于實現的。

氘氚核聚變反應也可以釋放巨大能量。氘在海水中儲量極為豐富,一公升海水裡提取出的氘,在完全的聚變反應中可釋放相當于燃燒300公升汽油的能量;氚可在反應堆中通過锂再生,而锂在地殼和海水中都大量存在。氘氚反應的産物沒有放射性,中子對堆結構材料的活化也隻産生少量較容易處理的短壽命放射性物質。聚變反應堆不産生污染環境的硫、氮氧化物,不釋放溫室效應氣體。再考慮到聚變堆的固有安全性,可以說,聚變能是無污染、無長壽命放射性核廢料、資源無限的理想能源。受控熱核聚變能的大規模實現将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社會的能源問題。

真是令人吃驚,為了新能源,人們竟然對它打起了主意

人造太陽

在歐洲、日本、美國的幾個大型托克馬克裝置上,聚變能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不論在等離子體溫度、在穩定性及在約束方面都已基本達到産生大規模核聚變的條件。初步進行的氘-氚反應實驗,得到16兆瓦的聚變功率。可以說,聚變能的科學可行性已基本得到論證,有可能考慮建造"聚變能實驗堆",創造研究大規模核聚變的條件。

所以說這項論證對各國都很重要啊!

不過這項技術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那就是受控熱核聚變的條件是必須加熱燃料到億萬度的高溫,把燃料約束到一個局部的小空間中。

真是令人吃驚,為了新能源,人們竟然對它打起了主意

制作過程中

而目前,我國“人造太陽”EAST物理實驗獲重大突破,實現在國際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标志着中國在穩态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所以說,要是我們人類能成功的話,那麼我們未來就能建成一座1000兆瓦的核聚變電站,每年隻需要從海水中提取304公斤的氘就可以産生1000兆瓦的電量,照此計算,地球上僅在海水中就含有的45萬億噸氘,足夠人類使用上百億年,比太陽的壽命還要長。實現可控制的核聚變反應,打造一個“人造太陽”,已成為當今世界擋不住的一大誘惑。因為,這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人類存在的能源短缺問題,豈不幸哉!

真是令人吃驚,為了新能源,人們竟然對它打起了主意

研究人員努力中

當今世界,人口爆炸性地增長,能源、資源危機步步逼近。這項前無古人的ITER計劃,或許也是一個别無選擇的計劃,将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創造又一個“太陽”。雖然這個“太陽”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有人估計需要50―100年,不過可以相信,“人造太陽”普照人間的這一天終将來臨。

最好,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點贊哦。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