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脈法入門

古醫學研習會第43期

共同分享,共同進步

整理/古中醫學社

導讀:任何一門技能,最重要同時也最難的就是入門,中醫當然也不例外。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入門的内容應是此門學科的根基、綱領、原則和規律,隻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舉一反三,才不會陷入萬象而迷失方向。我們推薦的學習方法就是總——分——總。學脈法不建議一上來就學28脈、背脈決,這些内容當然也很重要,但更應該先學原理、本質性的東西,打好地基後再用豐富的脈象造高樓。本文的脈法指的是傳統寸口脈法,不涉及微觀脈法與情志脈。


一、脈法原理
1、寸口脈可以反映全身情況的原理:手太陰肺經與繞動脈在寸口處吻合,肺朝百脈,肺經把全身氣機信息“印”在繞動脈上,故我們可以通過把寸口脈感知全身的信息。
中醫四診最重要的目的即感知對方的氣機狀态、找到病機。其中脈診是最便捷、直觀、系統的診法。
2、四時脈的原理及含義:脈能直接反映人體氣機變化,而人體的氣機又受宇宙能量的影響。地球的傾斜角、公轉、自轉使地球接受太陽的能量不均勻,故而産生了四季與晝夜。人生活在地球上,與地球同步地在不同時間擁有不同的能量狀态,由此也産生了不同的脈象。
正常人春季脈胃微弦、夏胃微鈎、秋胃微毛、冬胃微石。正常人的脈是以胃氣為前提的,這代表一種柔和、均勻的土氣,一年四季都有。春微弦,是剛剛告别寒冷的冬季,萬物開始複蘇的征象。氣機開始生發,但環境還有一點兒冷,生發的并不那麼痛快。夏微鈎是萬物繁茂盛長的象。鈎就是洪,來盛去衰,氣恨不得太多,像噴泉似的往外冒。秋微毛是豐收之象。毛即浮,此時氣也還很多,還在外散,但比夏季少,秋老虎的感覺。冬微石是萬物收藏之象。石即營,氣機從各個方向内縮,聚攏之後藏于内部的氣是很有力的,能量呈蓄積狀态。四季脈象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連續、過渡的,弦鈎毛石隻是圓的四個點,把它們連在一起畫出的這個圓才是脈在四季的真實變化。大自然在一年中生長收藏,造就了缤紛多彩的世界,人亦如此,而脈正是直接反映了這種變化。

二、正常脈象

知常達變,是中醫診斷的基本原則之一,望聞問切四診,均不離此,而脈診尤是。診脈之前,心中要牢固有常脈之概念。脈診之常體現如何?

1、天人相感,脈與四時相應。如當下冬季之脈,應以偏沉為主,然随節氣之不同,又稍有動态變化。診脈時,病人之脈先與四時常脈相參,是否相應?這是最大的格局。

2、脈與形氣相符。胖人之脈偏粗、偏沉,瘦人之脈偏細弦、偏浮。身高者脈長,身矮者脈短。男人之脈,右脈當較左脈有力,女人之脈,左脈當較右脈而實。

3、脈之有胃神根。脈來從容和緩、柔和而有力,尺脈可,沉取可。

4、脈中氣機升降出入格局正常。左右六部脈無明顯浮沉、虛實、遲數之别。常脈了然後,方可知常以衡變,進一步去候脈以診之斷之。

三、脈診可獲得的信息

中醫診斷所獲的諸多信息,不外乎正氣、邪氣兩方面。正氣者,氣血陰陽之多少(儲備)、氣機升降出入之勢态(運轉),邪氣者,氣郁、痰濕、瘀血、六淫等。脈學的重要性及完備性在于,從脈診中可以較全面地獲得正、邪兩方面的信息,佐以舌象、望診,參以簡潔而針對性的問診,辨證準确則十之八九。

1、正氣

⑴ 氣血陰陽之多少(正氣儲備——儲備資金)

陽主動,有力無力即是陽的體現。脈無力、脈來遲緩,即是陽氣不足;脈搏動從容有力,即是陽氣充足。陰主靜、陰成形,脈之粗細即是陰分多少的體現。脈整體偏細,即是陰分不足;脈形寬而柔和,即是陰分充足。(脈之粗細亦當結合人之形體胖瘦,以形氣相符者順,以形氣不相符者逆)

正氣充足者,脈下感覺如充盈、飽滿、圓潤之氣球,而不失柔和;正氣不足者,脈下感覺如塌癟之棉球,虛軟無力。

左脈主血,右脈主氣。左脈明顯弱于右脈者,血少氣盛,女性尤是;右脈明顯弱于左脈者,氣弱血旺,男性尤是。(此氣盛者,非氣足也,而是氣滞、氣逆、氣不順也;此血旺者,非陰血足也,而是陽氣推動無力、陰性物質堆積,陰成形也)

寸尺而言,寸脈主陽,尺脈主陰。寸脈較尺脈明顯弱者,氣不升、氣不足也;尺脈較寸脈明顯弱者,陰血不足也。

總之,脈下感覺無力、虛軟、右脈較左脈弱、寸脈較尺脈弱者,主陽氣不足;脈下感覺細弦、虛軟、左脈較右脈弱、尺脈較寸脈弱者,主陰血不足。

⑵氣機升降出入之勢态(正氣運轉-——流動資金)

正氣運轉正常時,氣機升降出入有度,則脈下整體感覺相對平衡,寸關尺、左右脈無明顯浮沉及強弱差異;當氣機升降出入異常,則表現為較明顯的脈勢。常見脈勢為上越、下陷、中郁等。

2、邪氣

邪氣在脈象中的表現,可從脈象、郁脈點或特異點去感知。

⑴脈象

從脈象可以定邪氣之性質。如脈弦者,易氣郁;脈弦偏數者,易氣郁化火;脈澀者,多氣血不暢而血瘀;脈滑者,易化痰熱;脈濡緩粗大、邊界欠清者,易留濕邪;脈緊者,易有寒邪,等等。

⑵ 郁脈點或特異點

郁脈點,即脈下某部粗大欠暢之處。特異點,即脈下某處獨異,或獨大、或獨小、或獨弦、或獨弱、或獨亢等。郁脈點和特異點是邪氣幹擾人體最突出的部位,也是形成脈勢之關鍵所在。

3、确定治法

根據脈診所得信息,确定治法時,正氣為本,邪氣為标。一般當正氣儲備尚可,以調氣機、調脈勢為主,順其性;當正氣儲備明顯不足時,以補養為主,補氣血陰陽,養其真,兼以調氣機而順其性。至于邪氣,則根據邪氣之性質、所在部位而調之。調脈勢時,當兼顧髒腑之五行生克、氣機周流循環之理。

四、脈中氣機升降出入
1、氣機的表現形式

⑴散斂

脈往外搏動即氣的外散,往内回收即氣的内斂,這代表氣的盈縮。一般情況下,人體氣機是收支平衡的,在氣過多的情況下散大于斂,如洪脈;氣過少時會斂大于散,這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
⑵浮沉

與前者類似,隻是散斂強調動勢,浮沉強調脈位,但都是反映一氣盈縮的。
⑶升降

左脈主升、主督脈、背部,右脈主降、主任脈、腹部。左右手脈構成人氣機之最大循環,此時左右手脈為一整體,左升右降,故雙手診脈不可不知也。
左脈主血,因為陰性的物質才是要往上升的,地氣上為雲,陰如果不升,陰中無陽,陰既是死陰。此升,以腎陰為源,以腎陽為動力,賴肝氣調達、脾氣健升,最終升而化為心火。然升中亦有降,心火随肺之斂降、胃之通降而下潛于“土系統”,進一步與腎陽聯系轉化。

右脈主氣,因為陽是要往下降的,天氣下為雨,陽如果不降,陽中無陰,陽即孤陽,很快就會消散。此降,主要賴肺氣之斂降、胃腸之通降,進一步與腎陰聯系轉化。然降中有升,腎陽暖脾土,脾土生肺金。

陰升到頂就變成了陽,陽降到底就變成了陰。陰陽本就無法截然分開,隻是能量狀态的不同,循環往複,如環無端。

2、脈勢

脈勢是脈的整體趨勢,為氣機升降出入異常的宏觀表現,往往通過總按即可得知,通過感知脈勢,可以掌握氣機大方向。

寸 關 尺

⑴ 浮:在垂直部位脈上大下小,浮取大、中取可、沉取弱。此為出太過,入不及,為陰分不足、陰不涵陽、陽分偏亢。推理症狀:頭暈、頭痛、肢體震顫、腰酸腿軟、失眠多夢、舌紅少苔等。治則:斂陽,補陰以配陽,如鎮肝熄風湯。

⑵ 沉:垂直部位脈上小下大,浮取弱,中取可,沉取大而有力。出不及,入太過,陰靜有餘,陽動不足。推理症狀:雙腿沉重、倦怠乏力、健忘、頭昏沉沉、頸部不适、白帶多、大便溏黏、舌苔白膩等。治則:洩陰,補陽通陽,如升陽益胃湯。

⑶ 上越:脈浮取寸有,中取寸關有,沉取僅得尺脈有(或脈位無明顯改變,但能感覺到上沖的趨勢)——即升太過,降不及。尺無陽脈,其陽氣浮于上,故寸脈亢而尺脈弱。治則:收斂氣機,兼培補下元。

左脈上越,即左脈升發太過。左脈以升為主,上越者,其升太過。主要責之肝陽偏亢。推理症狀:急躁易怒、頭脹疼,後頸部發脹不适;心煩失眠、小便黃口苦;腰酸腿軟等。治則:平肝斂降,如天麻鈎藤飲。

右脈上越,即右脈肅降不及反而上逆。右脈以降為主,上越者,不降反逆,反作也。主要責之為肺胃氣逆,任脈不降。推理症狀:面油多、脫發、鼻幹夾血絲、咽炎,膽胃食道上泛症,便秘,冬天腳冷,痛經,月經量少等。治則:降逆和胃,如溫膽湯。

⑷ 下陷:浮取得尺脈,中取得關尺脈,沉取使得寸脈有(或脈位無明顯改變,但能感覺到脈很懶)——即升不及,降太過。寸無陽脈,其陽氣郁于下,故寸脈沉弱而尺脈浮亢。治則:補氣升提。

左脈下陷:肝郁、肝氣升發不及,木不生火;濕阻氣陷。推理症狀:悶悶不樂、納差喜暖食、面部長斑、後頸背發僵發緊、便溏等。治則:疏達肝氣,祛濕升陽,如柴胡桂枝湯。

右脈下陷:濕阻氣陷,脾氣不升,腸積。推理症狀:腹脹納呆、腿沉重、女性白帶多、男性前列腺異常、老年人肛周濕癢;胸悶氣短;頭昏不清、頭暈、記憶力下降。治則:化濕升陽,健脾和胃,如補中益氣湯。

⑸ 中郁:浮取先得關脈,中取寸關尺皆有,沉取又隻有關脈——即升降失常,氣機郁于中。陽氣郁于中焦。

雙關郁大,肝膽脾胃氣機郁滞也。推理症狀:腹大,胸悶氣短,不易知饑、胃脹、痞滿等。加強版逍遙散主之。


3、脈中小格局
脈勢有助于我們找到治療大方向,但細化和具體用藥還得從小格局入手,小格局往往通過單按得知。
常用的小格局為五行對應,左脈心肝腎,右脈肺脾命門。


腎水上濟肝陰,肝陰上濟心陰;腎陽助肝陽,肝陽助心火;腎陽暖脾陽,脾土生肺金;心陽助腎陽,肺陰滋腎陰。

左右寸關尺分别對應五髒及六腑,五髒之間有生克制化,髒與腑也表裡溝通。在什麼部位見到何種脈象即要思考其對應的髒腑出現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又會對其他的髒腑帶來何種影響。如左寸浮大,常見失眠、心煩,而左寸浮大的原因除了本身心陰不足心火旺盛外,還有可能是肝火過旺,母病及子,甚至也有可能是腎陰不足,相火偏亢引起。而左寸浮大又會使心火失于斂降,造成下焦腎陽不足,證見上熱下寒。這些不同的病機當然需要用不同的方劑和藥物來治療。教材裡把一個病分成好幾個證型,學生們就去死記硬背,套用證型,其實髒腑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很多看似不同的證型其實都是連鎖反應。隻要你對醫理非常熟悉,通過脈診、問診、望診來尋找蛛絲馬迹,找到病機,就能自然而然地解決問題。這方面的提升需要精研醫理,再熟悉脈決,明白何脈在何位有何主治,才能應用自如。

通過脈診感知脈勢以及氣血陰陽盛衰,此時我們心中已有方向,然後再根據小格局分析具體病情,就可以處方用藥。

五、構成脈象的基本要素

脈其實不止28種,脈的變化太多了,我們必須找到定義脈的規律,這樣才不會迷失在浩瀚的脈海中。
1、脈率:數、遲等。

2、脈律:結、代等。

3、脈位:浮沉等。

4、脈體:大、細等。

5、脈力:虛實等。

6、流暢度:滑澀等。

7、緊張度:弦緊等。

8、動勢:洪微等。

脈都是由這些基本元素組成的,而每一個元素都有其含義,隻要學透了這些脈理内容,頭腦中便可以忘卻脈象,把到一種脈就拆解為基本元素,然後病機自明。

六、診脈方法

1、定位:在桡骨莖突所對應的脈管段尋找脈力最強點,此點對應桡骨莖突中間點而不是最高點,即最高點往尺部移一點。中指定關後食指放在關與第一道腕橫紋中點。無名指按寸與關的比例找到尺部。

2、循脈:先總按,由浮到沉、由沉到浮,三個手指以相同的力度逐層取脈,這是常用的總按。還有一種總按是三指分别取到寸關尺三部脈力最強點。單按:每個手指單獨在所在部位由浮到沉、由沉到浮循脈。最後再總按。

3、候脈:把到脈後,不要馬上分析寸關尺浮中沉,先放松身心,手底下摸着,但是精神是放空的,靜靜的不要去思考,隻是去感受脈的氣息,然後再去分析脈勢脈象。先感性再理性,我們雖然把重心放在脈的理性分析上,但也不要忽視訓練感知能力。

4、對比:左右脈、寸尺脈、對角線對比分析。

本文所講均為脈理層次,脈理是脈學之核心。師有言:“不要死在脈象下,要活在脈理中”。待脈理漸明,再去體會、感受、思考28脈象,将脈理與脈象融會貫通,始得脈診之全貌。脈學若通,醫理也漸圓融,我們于傳統中醫之信念,始于脈,受益于脈,願與諸君互勉共進。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