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鐘左右,今年全國高考試卷在網上公布,一時之間,刷屏網絡。關注度最高的是作文,有老師說:“今年的高考作文試題,大概乙卷最好,甲卷最差。”也有老師說:“今年高考語文題目主觀題增多,語言文字運用題變為自己填空,改錯,文言文實詞開始考察,都說明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大幅提升!”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認為:“2022年全國新高考I卷語文作文題……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材料新穎,以圍棋入題讓人耳目一新;二是蘊含了新高考一脈相承的辨證關系主題,這個題目實質是談基礎和創新的關系。本次高考作文題目既具有創新性,又有一定的延續性。不懂本手、妙手、俗手這些圍棋術語影響不大,因為材料中解釋得很清楚,題目的核心是基礎和創新。若沒有基礎,貿然地去追求創新、創造,也隻是空中樓閣;若僅是夯實基礎,不去進一步探索、創新,也會止步不前。還要注意俗手,本手妙手是從正面來談,俗手是反面例證。如果功利主義求新,可能舍本逐末,會損害未來的可持續性。”
再縱觀其它作文題,均讓人感覺今年出題的整體水平很高,能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區分開來,易于挑選出真正的“好學生”。
我認同以上的觀點,但我此文隻談本次高考試題和作文,它能給我們一線教師和高三學生什麼新的啟示。
啟示一:重視基礎,夯實基礎,是語文教學的必需。講求熱鬧愉快的課堂教學應該去思考:熱鬧、有趣,有沒有含金量?夯實沒有夯實紮實的語文基本功和真正解讀文本牽引升華文本的能力?要知道一味的趣味性、熱鬧與表演,對于學生來說,是否獲得真正意義的實用與能力?一味地圖課堂熱熱鬧鬧,弄得不好就會如朱自清《荷塘月色》裡說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學生什麼也沒有得到,高考時面對試卷,他們又能得到什麼成績?比如以文言文考題為例,“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選擇文中加點詞語和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對原文有關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項。”語言運用題,成語題不再是選擇題方式,而是直接填空。詞語會不會寫?成語的意思理解沒有?還有直接改錯,還有“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你首先得明白設問和排比的作用,弄明白作用,然而你結合材料分析。如果你連最基本的修辭作用都不知道,你怎麼結合材料?我們單說改錯,要不要紮實的基本功?要,肯定要。這些題,哪一個不是最最基本的語文基礎的知識與能力?這次試題已經明确暗示老師教學要務實,學生學東西要務實,務實是正途。熱熱鬧鬧與花裡胡哨是自娛與自誤,誤學生。再說,不務實,何以創新?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阮思餘說:“基礎知識是創新的知識基礎我們學習了基礎知識,我們才能夠在此基礎上做出無限的想象和創造。如果我們連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都不會,我們怎麼表達我們的創新?如果我們連基本的數學計算和邏輯推理能力都不會,我們怎麼才能創新?因此,創新一定是建立在現有的知識體系和知識儲備的基礎之上,而基礎知識是這一切的基礎的基礎。我們很多人都想寫漂亮的文章,要表達他'驚人的發現',結果語句不通,表達不規範,怎麼能夠清晰表達你的創新?怎麼能夠讓你的創新被廣泛接納?怎麼持續進行你的創新?盡管基礎知識不能保證你有多大創新,但是沒有基礎知識,你卻很難創新。易言之,有了良好的基礎知識功底,可以為未來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以,基礎的知識必須夯實,“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打牆靠得是頭一闆。”“蓋樓房必須夯實根基打好框架”。真正意義的語文學習是沒有熱鬧與快樂可言的,隻有通過痛苦地焠煉之後,方才成就高度。
它啟示我們:夯實紮實的語文基本功,務實而不務虛,别把熱熱鬧鬧,笑聲不斷的,虛無缥缈的課當作好課,别把表演課當課堂教學改革,别把“賽教能手選拔課”當作真正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别誤人子弟。畢竟學生要通過高考來圓自己的人生夢,畢竟家長盼的是孩子進最好的高校。
啟示二:一切的創新皆源于基礎,一切主觀題,皆源于最基本的文本解讀,與最基本的破解文本的功力。比如“下列對文本相關内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那麼有一點就“藝術特色”,什麼是藝術特色?不同文體有不同的藝術特色,比如同一類題材、體裁,在平時的教材挖掘、解讀中吃透,領悟,同理高考中就可以“觸類旁通”矣,即孔子所雲“舉一反三”。那麼,在平時文本破解挖掘的過程中,不是簡單的熱熱鬧鬧,花裡胡哨,而是要痛苦與焦灼的苦思,而老師是“不憤不啟,不悲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不秉持這樣的教學,必将害學生,還害學校名聲。
啟示三:從新課标1卷的作文“本手,妙手,俗手”出題的用意看,在暗示,即使是新課改,還是必須明白“本手”,即基礎的重要性,基本功的重要性。
華東師範教授侯桂新說:“'妙手'的本質,是長年累月堅持'本手'練習後靈感的迸發,是量變後的質變,是必然中的偶然,是超出常規而仍不離規則的創新。堅持以本為本,表面看見效慢,進展緩,長遠看則似緩實速,因為它埋下了創造的因子,暗含了'妙手'的萌芽。無論為學還是為人,都宜腳踏實地,一絲不苟,戒除浮躁,遠離速成,以'正手'呼喚'妙手',由小成而至大成”
阮思餘教授說:“總之,基礎知識是我們創新的基礎。這些基礎包括知識基礎、方法論基礎、思想态度基礎。這三者缺一不可。任何一個方面基礎不牢,我們都很難創新。掌握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沒有掌握基礎知識背後的方法論,我們一樣走不長遠。有了基礎知識和方法論,但是我們缺乏運用基礎知識和方法論的德性與韌性,我們同樣步履維艱。概言之,隻有同時把上述三個方面有機結合起來,我們才能夠有所創新,才能夠源源不斷地推進創新。”
日本的工業産品為什麼過硬?連日本賣的馬桶,中國遊客去旅遊時,都把它買回來用。什麼原因?是因為人家産品過硬。在産品制作中,講求“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其實就是紮紮實實的基礎與求精和實用。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在語文教學和語文的學習中,務本求實,一步一個腳印,不務虛!
(隻是純屬個人觀點)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