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沒做好這一點,你的孩子這輩子很難 “ 愛上閱讀 ”!!

前陣子,有媽媽發私信給我,說看到一本書的序有我的署名,要确認是不是我。一看,果真是我幾年前給一套日本經典食物繪本寫的。剛确認完,媽媽又發來另一套繪本,也是我寫的導讀。

哈~這下可輪到我激動了。市場上書那麼多,媽媽居然能接連碰到兩套我寫導讀的書。

确實,前幾年應出版社邀請,有關童書的導讀,我寫得挺多。不過從OK大班後期開始,我明顯減産了,因為除了研究童書本身之外,我開始更關注”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實現自主閱讀“鑽研兒童的閱讀規律。

就像我之前和大家分享的,雖然我和OK從小就開始共讀繪本,他也都很有興趣,但自主閱讀這事卻啟動得比較緩慢。

因為沒有具體的案例放在前面,等待他“開竅”的過程一定是煎熬的。我想很多媽媽也會有一樣的困惑:

孩子不肯自己看,是不是識字量太少?是不是選的書不對他的胃口?是不是注意力不夠集中,一看到大段大段的文字腦子就宕機?

好在,時間花下去了有了明确的答案,也總算在一本美國經典的課外閱讀指南《朗讀手冊》裡找到了答案。

這本書的脫胎于作者吉姆·崔利斯,在1979年自費編撰的一本小冊子,它很快就被美國各大中小學奉為課外閱讀聖經,30年來不斷再版,增訂。

孩子不肯讀書,最大的原因不是别的,還是他能力沒有達到。在孩子完全掌握“自主閱讀”的能力之前,我們要做的就是持續不間斷地給他朗讀,直到他成長為一個真正的閱讀者為止!這件事甚至可以一直持續到孩子18歲。

聽起來是不是不可置信?孩子都上小學了還和我聊3歲該做的事情?不是都說到了小學,都應該讓他自己讀了嗎,繼續靠大人讀不會形成一種依賴

别急,下面就展開給大家講講這個觀點,看完之後,你一定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01

自主閱讀這件事,7歲開始一點不晚

在很多爸媽的認知裡,自主閱讀這件事越早開始越好,甚至會急不可耐地讓18個月的小娃娃對着識字卡片哇哇大叫。

《朗讀手冊》的作者崔利斯對此的回答是:早未必一定好。晚餐時提早一小時到的客人,難道一定比準時到達的客人更好嗎?

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那些本不應該遲到的孩子,他們與書本痛苦鏖戰,不隻錯過了學校的大部分學習内容,甚至一生都将閱讀與痛苦捆綁在一起。

沒有必要急着強迫不足6歲或7歲的孩子自主閱讀,而是應當遵循兒童發展的自然規律。要知道,全世界閱讀成績最高的芬蘭人,他們的孩子直到7歲時才開始學習閱讀。


#02

少做這一步,孩子一輩子都會“”着書

閱讀就像騎自行車、駕駛汽車一樣:為了要做好,你必須去實踐。你讀得越多,就讀得越好。

道理大家都懂,但不管怎麼勸怎麼吼,為啥孩子就是不肯多讀書呢?

因為孩子在學校裡獲得了太多關于閱讀的不愉快的體驗,沒完沒了的習題、密集的發音指導,以及一考再考的小測驗……課堂上根本沒有什麼時間去培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孩子很少能體驗到“讀書”的樂趣,隻感受到了滿滿的無趣和枯燥,那他們對書本的反應自然就是避之不及。

孩子的閱讀動機無非是這三種:

(1)他們喜歡這種體驗,

(2)他們喜歡這些圖書的主題,

(3)他們喜歡并且願意模仿那些進行大量閱讀的人。

所以在這個階段,爸媽繼續朗讀給孩子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讓孩子把書本、印刷讀物與愉悅感聯系起來。給“自主閱讀能力”還不足夠的孩子搭建起一座橋梁,他們可以通過這座橋梁,成長為真正的閱讀者。


#03

每天給孩子朗讀,是最理想、最實惠的閱讀輔導班

我想看到這裡,很多爸媽心裡依舊會擔心,讀書給孩子聽會不會阻礙他閱讀能力的進步?

其實并不會,相反,孩子聽的詞越多,他可以說出來或寫出來的詞也就越豐富。讀書給孩子聽,可以使孩子沉浸在一種豐富的、有條理的,以及有趣的語言環境中,孩子的閱讀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趕超同齡人。

而且,孩子可以聽懂故事的程度遠甚于孩子自己的閱讀程度。舉個簡單的例子,過去7年,美國最受歡迎的電視劇是《考斯比一家》,每星期都有上千萬人觀看這個節目,甚至包括一年級的小學生。猜猜這個節目的劇本在撰寫時是針對什麼程度的人呢?專門機構鑒定的結果是,大約具備小學四年級閱讀能力的人才能看懂。

一年級小學生觀衆幾乎不能自己閱讀劇本。然而,當劇本由他人念出來,他們就能夠理解。研究兒童聽力的專家表示,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初二時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

因此、孩子能夠聽懂并理解自己無法看懂的複雜、有趣的故事。這也是上天送給一年級孩子的最好禮物之一。一年級的學生可以聽懂四年級程度的書,而五年級的學生也可以聽懂七年級程度的書。

所以爸媽在選擇給孩子朗讀的書籍時,可以适當難一些,比如孩子已經自主閱讀短篇小說了,那麼爸媽給孩子讀的書,就可以拔高到長篇小說,這樣才能達到有效輸入的目的。


#4

不是所有的書都能直接拿來讀

當然,并非所有的書都适合用來朗讀,有些書隻适合靜靜地閱讀,而不是用來朗讀。

要怎麼去區分适合聽的書和适合靜靜閱讀的書呢?有一個作家戴維斯是這樣說的:“能拿來講給别人聽的書,語句在表達上必須要更直接,情節上必須要有吸引力。”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在給孩子朗讀之前,爸媽應先看過内容。先熟悉書的主題及作者的表達方式,并考慮幾個問題:“我的孩子能否接受故事所使用的文字?他們情緒上能夠接受這樣的情節嗎?故事會不會使孩子感到不自在?”

#5

這本書孩子不感興趣,那是因為你忘了給它打廣告

我想大部分爸媽給娃買書的路徑都是一樣的,要麼是朋友推薦,要麼是被廣告打動了!我不是說這樣的路子有什麼不對,隻是想說一個很淺顯的道理,這些書都是爸媽選的,孩子自然有不接受不喜歡的道理!

但你有沒有想過,除了放着吃灰,還能替這些書打打廣告?

《朗讀筆記》的作者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有一次,他為女兒的學校做志願工作,給一幫小學生朗讀。教室門口有一本麥克洛斯基的《小熊們的家》吸引了他的視線,接下來他随口給孩子們講起了這個童書作者的秘密。

“你們知道嗎?起初麥克洛斯基在畫《讓路給小鴨子》時,怎麼都畫不好,非常苦惱。最後,他為了觀察得更仔細,把6隻小鴨子帶回了公寓,但是小鴨子到處亂跑。你們知道他是怎麼辦的嗎?為了讓小鴨子不要亂動,他竟然給它們灌了酒!”

過了一段時間,這個班的老師寫信告訴他,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去圖書館借閱麥克洛斯基的書,老師問他究竟做了什麼不同尋常的事,讓孩子們對這個作者興趣大漲?崔利斯這才恍然大悟——這可能是這些孩子頭一次聽到大人發表讀書心得,這相當于在孩子面前為一本書“打CALL”。

所以當你拿到一本新書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導讀頁(也就是我經常會受出版社邀請寫的那部分

)和編輯解讀随手扔掉,在朗讀前講講作者的情況,讓孩子知道書是人寫出來,不是機器制造的,可以極大地激起了他們的興趣。


#6

沒時間給孩子讀書,聽音頻和有聲書也遠甚于完全不聽

那麼實在沒時間給孩子朗讀的爸媽咋辦呢?能不能用音頻或者聽書來代替?雖說不能完全代替,但是孩子聽總比啥都不聽好。

有聲書不像活生生的人那樣,可以随時給孩子一個擁抱并回答他的問題,但是當大人不在身邊或者很忙時,它填補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空白。你甚至可以把它當作孩子玩耍時的背景音樂。它的文字内容比電視中的簡單句子更有助于豐富孩子的詞彙量。

因此,收集一些歌曲、韻文和故事,建立自己的有聲讀物庫還是有一定必要的。特别是在長途自駕遊的時候,聽書是讓孩子能迅速安靜下來的最佳法寶。


#07

給孩子朗讀,不是照本宣科

朗讀不是照本宣科,可以偶爾在關鍵的詞或句子上停下來,讓孩子自己說一說後續的情節發展;在時機适當時,請孩子幫忙翻頁;如果可能,還可以根據人物對話調整改變聲調。

同樣的,對于長篇大論的描述,我們完全可以省略部分内容。不要誤以為這時候讀那些類似“春日的早晨,一隻蝴蝶停在了湖邊的松木闆上……”的大段大段詩意散文,能幫助孩子提高閱讀鑒賞力,或者幫助他寫作。你想多了,他們不會喜歡的,爸媽就不要去考驗他們的耐心了。

在讀完一個故事後,抽出時間與孩子讨論。一本書可以引發思考,點燃希望,引起恐懼,帶來發現。讓孩子表達出來。如果孩子沉浸其中,那就幫助他們用口語、寫作或藝術創作的形式處理這些情緒。不要把讨論變成随堂測驗,也千萬不要盤問孩子對故事的理解。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讓孩子自主閱讀的第一步,就是讓孩子發自内心地愛上閱讀,渴望閱讀, 不然後續的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寫出好作文啥的都是空談。

在堅持給孩子朗讀的過程中,每天都要安排一段時間讓孩子自己閱讀(即使隻是翻翻書、看看圖畫也可以)。如果閱讀的動力不能轉化成實踐,所有朗讀的苦心都會付諸流水。

關于“怎麼培養孩子自主閱讀能力、怎麼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力”還有好幾篇文章可以來寫,等我後續再一點一點展開和大家分享。

福利時間

⭐文中提到的《朗讀手冊》一套(3本),我會在評論區抽取5位讀者,送給大家。記得評論區留言,談一談帶孩子閱讀時的經驗和困惑吧!

⭐想直接下單購買的,我也問出版社要來了獨家福利,點擊下方小程序卡片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記得文末右下角“點贊”“在看”都點一下喲,如果有很多感受想傾吐也歡迎留言!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