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篇“别再為資本家叫苦了”的文章,裡面對“資本家”進行了一番耳熟能詳的口誅筆伐。歸納起來就是兩個“沒搞”。一是沒有帶動後富搞“共同富裕”,二是沒有搞“高科技”。由此推出資本家為富不仁,在經濟衰退的周期内,即便破産倒閉、賠光家底,也沒什麼值得同情的。
這樣的言論看得我脊背發麻。洋洋灑灑一大篇,看似在為窮人說話,實則是經濟與科技的門外漢,說的全是外行話。除了拉仇恨,哪有什麼有價值的東西?
經濟出現危機,直接的結果就是企業破産,工人失業,消費不振,嚴重的導緻社會動蕩。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願看到的事,資本主義國家不允許,我們社會主義中國更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就像母豬下崽,有生長周期,也有生産周期,事物發展有其客觀規律,并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我們能做的僅是在這個周期内備好條件。搞“共同富裕”和發展“高科技”同樣離不開規律的制約,以“大躍進”的方式索要發展成果,曆史已經證明不會成功。
一、簡單談談“共同富裕”的幾點認識
1、一些人對“共同富裕”存在理解偏差。
“共富”不是資本家簡單的讓利、送錢、免費發工資,而是利用産業帶動,建立經濟基礎,實現财富積累,國家運用分配方式進行調節,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假如一件商品本來十塊錢,一個有良心的資本家賣一塊錢,對不起,這叫擾亂市場,這叫不正當競争。
2、“先富帶動後富”的責任主體沒有搞清楚。
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因為什麼?政策。剩下的那部分人也要富起來靠什麼?當然也要靠政策。你每天想着讓資本家大發慈悲、良心發現,那是空想主義。比如你發财了,而你所在的地區還有許多窮人,他們貧窮的責任能不能算在你頭上?你富了而你身邊的人沒富你會不會滿心的負罪感?所以,請找準責任主體,沒人會為你的單純買單。
3、認為“先富”沒有帶動“後富”
為什麼企業數量多、企業規模大、貿易活躍度高的地區被稱為經濟發達地區,而經濟發達地區的人民生活水平相對較高,生活較為富裕?請問這是不是帶動?你所在的地區窮,正是因為缺乏有生長活力的企業,少了這樣的“先富”。
4、認為“先富”缺乏主動性
先富帶動後富不是一個主觀的、片面的救濟行為,而是企業追逐利潤過程中的客觀推動。就像我發一篇文章首先是想賺點稿費,而不是為了豐富人類知識的海洋,但在客觀上會帶來這個效果。所有不掙錢的企業,你認為是慈善,實際上是悲哀,因為他們走不上台面,形不成競争力,更拿什麼去搞你們想要的“高科技”。
4、認為“資本家”是壞人
隻有好的規則,沒有不好的人。你會發現,有的單位人員比較懶散,有的單位人員就特别敬業,為什麼?你能說這個單位都是好人,那個單位都是壞人嗎?所以完善規則,所有的資本家都是企業家,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度就能經得住曆史的考驗。
二、再談談互聯網企業與“高科技”的問題
一些人一直在問“互聯網企業”為什麼不去搞高科技,當然,這裡的互聯網企業都有所指,不是泛指。比如拼多多沒搞高科技,好像就沒人苛責。
但這和“何不食肉糜”有什麼區别?實際上,舉國上下都想早日告别“卡脖子”生活,實現方方面面的NO.1,讓所有的“高精尖”都成為我們的獨一份。可是,能脫離發展規律搞大躍進嗎?
1、中國的互聯網企業都去搞高科技,把現有的市場、業務留成空白?然後讓外國企業去填滿?
2、科技創新需要持續、大量的人、資投入,換來的可能是緩慢而艱難的突破,也可能是失敗。互聯網企業如果沒有穩定的盈利模式,拿什麼搞?做無米之炊,還是指望财政撥款?
3、怎麼确定互聯網企業沒搞“科技”?我們的一些互聯網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在衆多領域進行了研發并已經取得了進展,但這些超出自身格局的事情一些人不會看到,他們隻想要一蹴而就的成果。
4、國外多年積累取得的高新技術成果,不是我們三下五除二就能攻克的。芯片、光刻機、高端機械制造、生物制造、醫療設備……我覺得我們現階段沒搞出來特别正常,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剛剛有點起色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沒搞出來就令人無法忍受、不可原諒呢?到底誰不正常?
綜上,資金、技術、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生産要素。國家反對資本無序擴張,并不是反對資本本身,對民營企業的地位、作用與貢獻也都給予過充分的肯定,希望一些人不要随意曲解政策甚至唱反調。“共同富裕”和發展“高科技”還沒簡單到我們大筆一揮就能解決的地步,拉仇恨、扣帽子隻會擾亂正常的經濟發展秩序。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