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2022年2月22日┃小課題研究┃從問題中生課題,在教學中做研究



摘要: 在新課程改革下,每一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從傳統的教學型教師轉變成研究型教師,在教學中做研究,以實現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開展微課題研究,可在過程中積累研究問題的實踐經驗,在結果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價值。 微課題以小見大,可為做“大”課題打下基礎,為專業發展鋪就快車道。 關鍵詞:微課題研究;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專業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下,每一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從傳統的教學型教師轉變成研究型教師,在教學中做研究,以實現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微課題研究是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墊腳石。開展微課題研究,可在過程中積累研究問題的實踐經驗,在結果中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價值。微課題以小見大,可為做“大”課題打下基礎,為專業發展鋪就快車道。 那什麼是微課題?怎樣開展微課題研究?微課題對學生和教師有什麼幫助?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過兩年微課題的嘗試研究,對此有了一點淺顯的認識。
一、什麼是微課題 (一)微課題就是一個問題 微課題是教師在一段時間内需要關注、澄清和解決的一個真實存在的教育教學問題,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分析問題的本質和存在的根源,尋求問題解決的路徑,總結有益的經驗,記錄自己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感悟和心得。 (二)微課題就是一個主題 教師反思時會用教育案例、教育日記、教育論文、教育随筆、教學反思等形式記錄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點滴思考,但往往顯得淩亂、零散、随意,而微課題就為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時間内相對集中的主題,有了貫穿的線索,可使這些研究主題相對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總之,開展微課題研究,實際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開展教學活動,以研究的思路去重新審視教學過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并通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驗證與完善,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向更優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自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升。
二、怎樣開展微課題研究 (一)依托問題确定微課題研究的主題 微課題主要是從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周期上界定的。課題研究的着眼點應關注于教學細節,選題的内容來自于教學活動中學生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課題研究的時間較短,最長不超過1年。 如2020年我擔任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通過前期對教材的分析,發現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教材中,“表内乘法”是全冊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學生在計算表内乘法時,計算速度慢且易出錯。學生産生這些共性錯誤的根源是什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生初學乘法時,該如何幫助他們準确理解乘法的意義,既快又準确地記憶口訣呢?帶着這樣的問題我開始了“如何幫助二年級學生基于乘法意義的理解熟記乘法口訣”的微課題研究。
(二)明确研究目标 研究微課題要知道研究什麼,即要明确課題研究要解決什麼教學實際問題,明确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階段性目标,表述要明确、具體。如上述微課題的研究目标是:(1)使學生了解乘法口訣表的産生與發展。(2)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乘法的意義。(3)使學生能夠熟練記憶乘法口訣。(4)使學生能夠運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三)确定研究内容 微課題研究要面對三個問題:研究什麼?為什麼研究?怎樣研究?研究内容是在研究目标指導下的具體化,即内容與目标之間必須有内在聯系。因此,研究内容要服從且服務于研究目标,同時要對研究目标進行分項拓展。如上述微課題要研究的内容是:(1)人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對“表内乘法”的教學内容是怎樣編排的?(2)學生在初學乘法及記憶乘法口訣時有什麼困難?(3)學生在運用乘法口訣時會出現哪些錯誤?(4)如何在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5)教學時怎樣引導學生熟記乘法口訣并學會合理運用?
(四)确定微課題研究方法 1. 問題的現狀與歸因調查分析。 研究前要進行摸底調查,在調查的基礎上分析學情,确定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與策略。如在研究上述微課題時,我首先查閱資料,對乘法口訣的産生和發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又對本班學生進行了近一個月的觀察、了解,與學生談話交流,分析錯題,得出如下結論:(1)學生乘法口訣記憶失誤不是單純的學習态度問題,是由于學生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不深入,導緻不能理解每一句口訣所表示的意義,隻是單純死記硬背,缺乏理解,記憶就容易出錯。(2)缺乏前後口訣間的聯系對比,盲目進行背誦,容易出現口訣間的混淆。(3)課堂上教師在教學編口訣的方法時,沒有經過學生的比較、歸納,同時也沒有有效聯系學生前面所學口訣的經驗,影響了學生對口訣的理解、掌握和應用。(4)教師沒有深入研讀教材,忽視對教材每一個主題圖、每一個課後練習編排意圖的分析,在課堂上對學生缺乏相應的引導,練習設計形式單一、缺乏層次性,激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5)教師隻是簡單重複固有的教學程序,沒有進行前後知識間的聯系和對比運用。 帶着這一系列的問題,梳理了整冊教材中關于乘法教學的内容,深入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每一個主題圖及課後練習的編排意圖。 2. 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對策。 結合教學實踐,以整個研究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為載體,及時調整教學思路,逐一解決問題。課題研究中,引領學生打通知識間的“承重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如針對“如何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這一問題,在不斷思考、實踐、調整及再運用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以下四種可行的方法。 (1)從生活情境出發,溝通加法和乘法的關系,突出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依據教材中的情境圖,讓學生畫出與之相似的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生活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而生動的直觀表象,使學生形成對乘法現實模型的認識,溝通加法和乘法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加法的局限性和繁瑣性,體會乘法的必要性,突出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2)運用多種表征方式之間的相互轉換,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意義。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充分利用多種表征方式之間的相互轉化。例如,通過讓學生說一說(幾個幾)、寫一寫(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畫一畫等活動,實現語言表征、符号表征、圖形表征之間的相互轉化,使學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義。還可以讓學生根據算式擺學具、看算式講故事等,實現符号表征與動作表征、現實情境表征的轉化,進而達到對乘法意義的深入理解。 (3)變式練習,豐富乘法意義的内涵。知識的形成有一個“立”的過程,在經曆多個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寫成乘法算式之後,還需要“破”的過程,即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如乘法意義建立之後,設計了這樣一組題:如圖,這4道題從表面上看,隻有第1道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另外3道都不可以(這是“破”的過程)。這時可提醒學生:能否通過一些變動,讓它們也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呢?(這是“立”的過程)。通過展示和交流,學生發現可以通過數的拆分、合并、調配來實現改寫。從表面上的不能改寫到能改寫,學生自主走向“加數相同”,在這種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加深了對乘法意義的認識。


(4)創作練習,對乘法意義的再運用。如看到“9×5”你想到了什麼?如圖,在學生的展示中我們看到乘法的意義在生長,學生的“知識樹”在成長。

三、微課題研究的收獲 (一)開展微課題研究助力深度教學 在微課題研究過程中,學生活躍的思維帶給我解題的新思路,學生簡潔、明了、多種多樣的解題形式給我提供了有價值的研究資料,促使我不斷審視自己的日常教學,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養成了及時反思、不斷學習的教學相長的好習慣,課堂教學逐漸從膚淺走向深度。 (二)開展微課題研究促使變中求新 通過微課題的研究,在不斷的學習、分析、反思、實踐、再研究過程中,對低段數學知識框架有了新的認識;對一、二年級數學教學方法有了更深的思考,自身的業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由此可見,微課題研究能幫助教師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方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開展微課題研究落實學科核心素養 對比以前,通過微課題研究,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加了;課堂上能主動發言的學生多了,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了;學生會自覺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協作探讨、相互取長的觀念強了;小組合作學習變得有模有樣,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了。微課題研究讓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 本文來源:青海教育 2021,(06),44-45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