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曾寫過一篇博客,《優秀的博士論文為何稀少》,陳述了博士論文答辯中暴露出來的諸多問題。現在,很多博士生為畢業論文苦惱,尤其是不知道如何開題。那麼,一個博士生為論文開題要作哪些準備工作呢?我個人以為,主要是四個方面,即文獻綜述、學科掃描、問題聚焦和方法準備。
一、文獻綜述:關鍵詞——功夫!
寫作博士畢業論文,首先要做文獻梳理的工作。不客氣地說,現在博士生論文的選題,幾乎沒有是“前無古人”的,這與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存在本質差别。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看看前人是如何思考的?有什麼結論?這看上去是個笨功夫,但做過了,就知道,其實是“捷徑”。
那麼,是不是羅列了幾百篇著作或文章就是文獻綜述?當然不是。成功的文獻綜述有三個衡量标準,一是建立了最為權威、最為完備的資料索引,從中可以看到,這個研究領域最早的論文是誰寫的,最有代表性的論文有哪些,最新的論文是哪篇;二是掌握本領域研究的所有觀點,所有争論的焦點問題,以及所運用的方法;三是指出了現有的結論與研究方法存在哪些問題,還有哪些不足,這才是論文寫作的起點,是創造性勞動的起點,是提出真問題的起點!
有一個問題值得注意,就是到哪裡找文獻。拜網絡之福,現在查找文獻簡單多了。除此之外,我仍然主張還要查找比較權威的教育雜志,如《教育研究》、《華東師大學報教科版》、《教育研究與實驗》、《人大複印資料教育學》、《新華文摘》等,這些雜志幾乎都有三十年以上的曆史。
二、學科掃描:關鍵詞——學者
至今為止,人類知識是分門别類的,而知識分類是以學科來體現的,從事學科研究的是人,是各個領域的學者!學科掃描的對象是誰?當然是掃描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權威、學者。
首先要清楚知道本學科、本領域比較權威的學者,他們的研究成果,最有代表性的觀點,目前在研究什麼問題,迅速進入學科前沿!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科意識,了解學科發展曆史與現狀;另一方面,也是建立人際學術聯系的過程,是與學者、大家“神交”的過程。博士論文盲評是送到哪裡評?是研究生院嗎?根本不是,最終是送到學科同仁或學科權威處評審。你不了解他們,文章既不引用他們,也不反映他們的研究成果,如何打動他們?如何說明你讀了書?如何讓他給對你的論文有好印象?
其次是确定所研究問題的學科領域,即學科定位!有的問題屬于單一學科,但更多的問題屬于多個學科。比如,“教師的實踐性知識”這個主題,屬于知識論、認識論領域,在教育學當中屬于教師教育;“教育的生命尊嚴及其文化實現”(僅從字面上理解,且不論其命題是否成立)這個問題,屬于教育基本理論,屬于倫理學、政治學和法學;“學校德育制度情境中的文化沖突”,屬于德育論,社會學、文化學……确定核心學科後,就要從相應的學科方法、學科理論與學科視野來對所研究的問題再次定位!如果沒有相應的學科定位,在論文寫作時就可能出常識性笑話!比如政治哲學中早已有海量般地關于社會公正的研究成果,但教育學者研究教育公正卻知之甚少,或者隻知其一不知其他,就會把某個人物比如斯特勞斯當作“頂峰”,把某一個時期的論述當作“最終真理”。結果如何,不言而喻!
三、問題聚焦:關鍵詞——邏輯
博士論文不同于教材,不同于專著,不以體系完備為根本追求,不以科學普及、知識普及為目的,而是以解決問題為追求!十幾萬字的博士論文,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究竟是什麼?必須用最簡短的一句話來概括!能不能做到這一點?能夠做到,就說明可以開題了;否則,開題的時機未到。
當然,問題也有兩個層面,一是是學科水平的問題,二是個人水平的問題;一是真問題,二是假問題。作為博士論文,要解決的是學科水平的問題,是學術共同體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個人不知道的問題。所謂的創新,是指解決了學科層面的問題。
在聚焦問題的過程中,關鍵是不要犯邏輯錯誤。這需要用邏輯這把“剪刀”對論文中心問題“動手術”。有的博士生開題報告中,分不清研究的對象與研究目的,混淆主次,颠倒種屬,倒果為因,倒因為果……諸多問題,皆因缺乏邏輯分析所緻!
四、方法準備:關鍵詞——可行
開題報告中,博士生們習慣羅列出不少的研究方法,三五種方法是常事。其實,方法并非越多越好!不客氣地說,方法多了,反而會導緻論題内在的緊張。比如,調查得到的數據與理論分析的結論沖突,或者調查與不調查區别不大,流于形式,等等。實質是問題決定方法,關鍵在于方法要有可行性!
對研究方法的一般區分是:質的研究方法與量的研究方法。前者以現象學、解釋學、建構主義為代表;後者以實證主義為代表。質的研究方法适合研究這樣的問題,第一,不成熟的概念或前人未提出的概念;第二,價值問題或意義問題;第三,特殊事件或特殊現象;第四,研究的對象無法量化。總之是比較抽象、特殊、意義、探索性問題。量的研究方法,是通過教育事實的測量,從中發現教育規律,從而确實變量之間的關系,來解釋原因,指導教育實踐。常用的方法有:觀察、實驗、調查、統計等。
由于教育問題的客觀複雜性,實證方法的運用存在諸多限制;對于博士生來講,主要有時間限制(對全日制博士生而言,論文開題之後的寫作時間隻有一年時間;在職的博士生,表面上時間似乎較長,但能夠集中精力來寫作的時間并不多)、對象限制(教育研究對象,比如師生的發展變化有一個過程)和資源限制(實驗學校、班級以及調研學校、師生等都是有限的)。有的博士生在開題報告中雄心勃勃地宣布,要訪談一百人,做得到嗎?或者說,他根本不懂訪談調查!
如果決定要開展實證研究,比較好的是開題時就拿出訪談提綱(列出要訪談的具體問題)、調查問卷(成形的調查問卷),以及詳細的研究計劃(時間安排)。如果做不到這些,那說明開題準備不充分,還不能開題!
當然,因為博士畢業論文選題的特殊性、複雜性與多樣性,可能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這裡暫列如上!
作者簡介:杜時忠,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導、教授委員會主任,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學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長期緻力于教育學原理、德育原理、教育基本理論研究,研究方向集中在德育哲學、人文教育、制度德育、教師倫理等領域,出版著作八部,發表論文約130篇,研究成果多次獲省部級獎。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