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發電廠是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因為無時無刻我們都需要使用電,即使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的手機也是需要充電的,更不用說類似冰箱等24小時工作的電器。但是用電也是有分時段的,白天的耗電量必然比淩晨要多,那必然會出現電量供大于求的時候。那麼問題來了,當電量供過于求時,會不會産生浪費?
電力的跨境輸送勤儉節約是我們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杜絕一切浪費現象。因此,發電廠在用電低谷期生産的電量,就引起了人們的關心。其實,如果發電廠生産出了超過消耗量的電,這些多餘的電是不會被浪費掉的。
關于這個問題,電氣工程師其實早就想到了。我們從供電系統的角度去分析,首先,發電廠的發電頻率是有嚴格的供應标準的,必須要根據消耗量來進行生産,不能生産過多的電。其次,發電機會連接不同的電路設備,形成一張巨大的電網,生産出來的電再通過這張大網分配出去,用多少送多少。所以是不存在不斷供電給一個停止運作的電器這樣的情況,避免電力的“滞銷”。
河流也有湍急輕緩,電的消耗也一樣。對于不同峰值的用電時段,冬夏季節需要開空調暖氣,自然用電量會更多;白天對比起晚上,會有更多的電器運作;工作日比起節假日也會消耗更多的電。所以在用電高峰期,電廠就會加足馬力,打開所有的發電機進行生産,以确保供電穩定,并把電量輸送到廣大用戶的家中。這樣一來,萬一用電量減少,會不會就造成浪費了呢?
其實,全國各地城市的用電量不同,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自然會消耗更多的電,一些相對偏遠的地區則會因為用戶較少而減少損耗。所以就出現了一些地方電量超負荷,而一些地方電量過剩的情況。對此,工程師們設計了一種“跨區輸電”的方式。電力系統的工作人員會在備足本地需要的用電量之後,将多出來的電送往其他耗電超負荷的地方,以确保全國各地的用電平衡。
對此,我國還提出了偉大的“西電東送”工程,将西部生産過剩的電量,通過電纜輸送到東部用電超負荷的地區,實現東西部的電力平衡。所以我們是不用擔心多出來的電會浪費的,因為不同區域的生産和消耗不同,不同地區之間是可以通過強大的電網,相互供給電量。這樣也可以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電力的内部循環此時可能還會存在一個問題,如果有的發電廠精力十分充沛,在為其他地區輸送完電力之後,依然存在過剩,那又有什麼方案解決呢?
我們從電力的生産角度來看,電力的生産是需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的。電能是由水力、風力、光能等其他能源轉換而來的。所以隻要對其他能源的用量進行合理的把控,就可以合理地調配電力的生産。
正如前文所述,耗電量會在不同的時段有不同的峰值,有山峰也有山谷。雖然發電機是加足馬力的生産電,但是工作人員是可以通過增減其他能源來控制電力的生産。
以火力發電為例,正常的發電流程就是一個不斷的能量交換。首先把煤炭放到鍋爐裡燒,散發的熱量可以使水變成水蒸氣,水蒸氣膨脹以後推動汽輪機旋轉産生機械能,機械能轉變為電能。
當需要更多的電量時,電廠會提高發電機的功率,使得發電機中的汽輪機進氣量提高。然後添加更多的燃料,使得進入汽輪機的熱量增加,熱量增加過後鍋爐的蒸發量也跟着提高,之後就會生産更多的電力了。如果要降低生産,就減少加入的燃料,如此類推。
所以隻需要從源頭控制能源的輸入,就可以做到控制電力生産的增加和減少。在我國的多種發電方式裡,使用最多的是火力發電,占比72%,水力發電占比18%,其他的核能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潮汐、地熱、生物發電全部加起來不到10%
與此同時,發電廠的工作人員還可以通過改變發電廠工作頻率來控制生産。在用電低谷時,就會将發電機的功率調低或者關停,隻保持足夠使電廠正常運轉生産的功率,為高峰期的生産保持體力。就好像開車一樣,遇到上坡就踩油門,遇到下坡就松開,自由調配用量。
除了控制發電機以外,發電端和用電端還有一個智能機關。當用電端的電器停止運作的時候,就會自動斷開和發電端的聯系,此時發電端收到信号後就會停止生産電。就像是我們中學時實驗課上的閉合回路實驗一樣,需要電線連接電池兩極,燈才會亮。所以當電器停止運作的時候,發電機是不會繼續生産過多的電。
萬一通過以上的調配方案之後,發電廠還是生産出了多餘的電,發電廠也是有辦法應對的。還是回到能量守恒定律,既然其他能源可以制作電能,那電能也是可以反過來制造其他能源的。所以當出現有多餘的電量時,發電廠會将這部分電利用到制造其他的能源上。以水力發電為例,通常水力發電站都會有一個蓄水池,保證水能充足。當電量有剩餘時,就會用電抽水,為蓄水池增加水量,從而保證水源充足,也為之後的水力發電準備好能源。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少量的能源損耗,但總比白白浪費電能要好。如此進行能量的交換,也可以使得電力不被浪費,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
電力的儲備我們在出門在外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手機沒電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帶上一個充電寶。充電寶其實是一個移動的電池,把電儲存在電池裡,随時供我們使用。那面對發電廠生産了多餘的電,又是否可以通過儲存的方法,把電留下來放到電池裡,然後再有需要的時候再拿來用呢?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但是現實中并不可行。
最主要的問題是目前世界上并沒有那麼大的電池,一個大型的火力發電廠,一天能夠生産約720萬度電。一度電等于5556毫安,而正常的充電寶也不過是以萬毫安為單位,估計連發電站一天生産電量的零頭也裝不下。那麼多的電估計不知道要用多少個充電寶才可以裝滿,所以用電池儲存發電廠多餘的電這個想法并不現實。
但據說在2017年,澳大利亞就想打造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蓄電池。據悉世界知名企業特斯拉準備與澳大利亞政府達成了合作,打算幫助澳大利亞制作一塊129兆瓦的電池,并将這塊電池用于儲存南澳大利亞的風力發電廠生産的電能。如果真的能夠制作出來,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充電寶了。這塊電池的電量預計可在電力緊缺的時候,滿足當地3萬戶家庭的供電需求。如此一來,就能實現用電池儲存電的想法了。
當然,這麼大的電池必然需要不少的生産成本,對于廣泛普及而言并不現實。但是儲存電能這一個想法确實是有效可行的,不過還是要回歸到能量守恒定律上。隻要能源還沒有被轉化成電,就可以通過儲存能源的方法儲存電能。
例如前文提到的水力發電站,隻要建設蓄水量足夠大的水能發電站,其實就等同于擁有了一塊等量的蓄電池。當需要用電的時候,就從蓄水池獲取水能轉化成電能,以達到電池儲存電能的效果。
我國目前已經成功打造出了世界第一大蓄能水力發電站,該水電站儲存的水可以轉化360萬千瓦的電量,超過了此前美國建設蓄能210萬千瓦電量的前世界第一蓄能水電站。這款設備也用在了2022年中國舉辦的冬季奧運會,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的科研成果。
歸根到底,無論是控制發電量還是合理的分配電力資源,其實都是在利用地球上的其他能源。浪費電也就等同于浪費其他資源,畢竟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從自身出發,節約用電,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