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育兒 > 正文

這三種心理暗示,會毀掉孩子的自信

文丨魚爸 圖片來源美素圖庫

1


這篇文章,是來反省的。 因為我一直在鼓勵小小魚獨立,可我有時說話的方式還是不行。 比如前天他拿着一個大電蚊拍滿屋子找插闆,想給電蚊拍充電。 最後找到了電視櫃上的一個排線插座,可一隻手扶着站在那跟我說放不穩啊。 我當時急着出門,氣呼呼地走過去,然後把插座挪動一下,再把電蚊拍移一個方向,馬馬虎虎擺好了。 擺好了挺好。 可我就在那個時候責備了一句:“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呢!不知道想想辦法啊!” 他聽到後就有點難受,眼睛紅了一下。 我也沒太在意,也許最近說的比較多吧。 因為今年已經9歲,我們就覺得他應該能做很多事。 洗碗拖地能做好的,也沒特意去表揚,覺得能做就好,覺得是應該做好的。 可有些事做不好的時候,就會說,都這麼大了,怎麼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啊。 說的時候覺得自己很有理由,自然而然地說了出來。 卻忘記考慮孩子的感受。 說到底,我們經常犯這個錯: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卻總是緊緊盯着他們的缺點,無限放大。 要改,一定要改。 最先要改的就是說話的方式和語氣。 因為語言是非常強的心理暗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2


将“為什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換成“沒關系,我們再做一次,也許就做好了!” 說實話,如果你總是聽到這句:“為什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心裡會怎麼想? 在公司上班的話,聽到領導這樣說,肯定是心裡忐忑,覺得哪天如果裁員,也許自己會是其中一個。 在家裡經常聽到妻子這樣說,丈夫也會聳搭着腦袋或者暴起反駁,會挑起多少家庭矛盾。 但這些影響,跟孩子相比,都是比較輕的。 工作丢了,還可以再找。 夫妻間拌嘴,過不了多久又會和好。 可是長期被父母否認的孩子,他們的心理和性格都會受影響。 我們鎮子有一個人,我們還小的時候,就經常看到他爹拿着棍子追着打他。 還一邊罵着:“你真是一個廢物,什麼事都幹不好!” 後來他爹退休了,又怪他不争氣,說他但凡有點出息就能接班。 他自己也是得過且過,在家裡種點地,天天打牌,沒什麼收成。 後來在鎮上支攤做點小生意,也沒做長久。 結果幹脆就在家啃老了,也不怎麼跟人來往,一個人獨來獨往的。 有時還聽到他跟老父親吵架,在屋外吼着,“你不是說我是廢物嘛!我能幹嘛呢”。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影響。 離不開小時候的那個成長環境。 如果孩子長期被否認,隻會讓孩子覺得自卑。 緊張的親子關系,強勢的父母會替代孩子,不相信孩子,就會慢慢禁锢他們的雙手。 連自信都失去的話,能力怎麼增長,心理怎麼能健康發展? 所以,孩子做不好的時候,給他們多點機會去嘗試。 孩子的年齡增長了,也不是什麼事都會做,也不一定能做好。 收拾桌子,也許就會漏下飯粒沒收拾。 整理書本和玩具,也可能有落網之魚。 那就讓他們再做做就好。 而不要馬上急着去批評:“隻能總是丢三落四!”或者說“怎麼總是做不好!” 其實就事論事,就告知他哪裡沒做好,怎麼做,再去做做。 面對心平氣和的提醒,孩子也會很願意去做。 而發着脾氣去指責,他們反而會更逆反,就是跟你對着幹。

3


将“走開,我來做!” 換成:“你來試試看!” 是不是有很多時候,孩子躍躍欲試,我們卻說不行,不要碰。 因為有危險。 的确,危險的事情要告知孩子情況,保證安全。 但有時卻沒有危險,而是我們怕麻煩,怕孩子做不好就直接說不。 如果父母總是說:“走開,我來做!” 那孩子總是不會做。 我奶奶就是一個勞動能力很強的人,姑姑們就受了影響。 那時候二姑出嫁後,也不會種菜,因為在家都是媽媽種,也沒有教她。 所以她要笨拙地從頭學,我在年末還要走很遠給她送蘿蔔過去。 過了很多年,摸爬滾打終于會擺弄這些菜了。 如果在家裡的時候就讓她們去動手種種菜,那就不要走這麼多彎路了。 這是一件小事,卻讓我明白,父母不能太強勢,要讓孩子多動手。 隻有他們自己學會了,有了經驗才會記得,才能做好。 如果怕孩子倒開水燙傷自己。 總是跟他說小心啊,燙! 他們會覺得沒事,因為不知道什麼是燙。 如果讓他摸摸燙手的水杯,肯定會猛地縮回去,原來燙是這樣的。

4


将“看吧,我是不是沒說錯,你就是這樣做不好!” 變成:“看吧,我說你能做好的”。 這是一種心理強化。 前面的那種是負面暗示,如果一直這樣,就會造成我們前面說的那樣,孩子會自卑,自我否認,幹脆逃避,什麼都不幹。 但是後面的正面肯定也是一種心理暗示,會讓孩子找到信心,覺得自己能做好,他們會想着去繼續做,做得更好。 所以,當自己沒有做好而被我批評責備的時候,小小魚都是聳搭着腦袋的。 而當他洗碗拖地或者抱弟弟得到我肯定時,臉上帶着自信的笑容,眼裡也有溫暖的光芒。 多好啊! 孩子臉上的笑容和眼裡的光,不就是我們一直期待見到的嗎?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