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王三虎論食療·鼈

2003年年末,我應邀到重慶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心胸外科會診。藥方還沒開,已給患者大解其疑而先得其心。這位40歲的肺癌患者說,按某某中醫的說法,我想吃的都不能吃了,别人送的那麼大的野生甲魚,我卻是讒于眼而不讓進于口。她問究竟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我說,你經過了手術、放療、化療以後,食療早就應該提到議事日程。我的基本觀點是“以喜為補”,原則上患者喜歡什麼就吃什麼。當然,不要吃那些很不常見,離奇古怪的東西。對肺癌,對于象你現在肺陰虛和痰濕并存的情況,我最推崇雄鴨和鼈肉。因為鴨肉有滋陰利水之功,鼈肉有滋陰補腎,清退虛熱之能,一物多用,一藥多用,舍此何求?至于因一點都不讓吃辣子而影響食欲,豈非本末倒置?她說,“太對了,昨天我終于忍不住了,溜出去大吃一頓,回來美美地睡了一覺,今天精神就好多了。” 古書上記載的一些食物禁忌,我們一定要分析,不要不分青紅皂白,一概繼承。有多種原因使古人看到了食用某種東西以後出現的不利情況,他就如實記載了,如與病情不相符合(熱病用熱,簡單對複雜),個體差異,甚至是其他原因,隻有分析後才能決定是否屬于禁忌。不加分析地一概接受,則是“盡信書不如不知書”矣。 清代的李漁,就是個有思想的人,在他的《閑情寓寄》中謂:“常有人病入膏肓,危在旦夕,藥餌攻之不效,刀圭試之不靈,忽于無心中瞥遇一事,猛見一物,其物并非藥餌,其事絕異刀圭,或為喜樂而病消,或為驚慌而疾退。'救得命活,即是良醫;醫得病痊,便稱良藥’。”所以他說:“本性嗜好之物可以當藥。凡人一生,必有偏嗜偏好之一物,如文王之嗜菖蒲菹,曾皙之嗜羊棗,劉伶之嗜酒,盧仝之嗜茶,權長孺之嗜爪,皆癖嗜也。癖之所在,性命與通,劇病得此,皆稱良藥。” 他還以自身為例舉一反三。他說,庚午年,瘟疫大規模流行,家家戶戶都有染病的,惟獨我病的最厲害。當時正值五月,是楊梅上市的季節,而我恰恰愛吃楊梅,跟古人愛吃菖蒲醬、羊棗等等比起來,還有過之而無不及,每次能吃一鬥多。于是我問妻子,楊梅上市了沒有?妻子知道市場上已經有了,但是不敢眼下讓我吃,派人偷偷去問醫生,醫生說:這東西性質極熱,正好跟病症相反,不用說多吃,即使隻吃一兩個,也能喪命。家人知道了這東西不能吃,但是又怕我一定要吃,就用假話來應付我,說現在還沒有,過幾天或許能夠買到。誰知我的宅子臨街,外面買花買水果的聲音時時傳進門來,忽然有人高聲叫賣着從我的門前經過,我知道這是賣楊梅的。我于是追問家人,家人把醫生說的話告訴了我。我說:庸庸碌碌的巫醫,他知道什麼?快去買來!等買來以後,剛咬一口,滿胸的郁結全都化開了,咽到肚子裡,就覺得五髒和四肢全都和和美美舒舒服服,不知道剛才的病是什麼樣子了。家人看到這副情景,知道醫生的話不靈,也就聽任我吃而不制止,病就這樣痊愈了。 張仲景在《金匮要略》的最後一章就是專講“禽獸蟲魚禁忌并治”的,現在就拿一開始的幾句為例,予以分析:“凡肝髒自不可輕啖,自死者彌甚。” 肝髒為解毒器官,往往含有毒素,假若動物自動死亡,很難排除中毒而死的可能,誰敢不問情況就吃呢?那麼在當時的情況下,看到什麼情況時就絕對不能吃呢?在後面他又提到:“諸禽肉,肝青者,食之殺人”。再如“凡心皆為神識所舍,勿食之。使人來生複其報對也。”可以一笑了之。“凡肉及肝,落地不着塵土者,不可食之。豬肉落水浮者,不可食。”完全是從飲食衛生的角度考慮。因為古人的經濟條件太差,所以見到肉舍不得扔,衛生檢驗條件阙如,所以隻得借助動物來觀察和實驗了:“諸肉及魚,若狗不食,鳥不啄者,不可食。” 至于鼈肉,張仲景并沒有說不能食,隻是提到:“鼈目凹陷者,及厭下有王字形者,不可食之。又其肉不得合雞鴨子食之”。現在吃魚蝦還講究要活的、新鮮的。眼目都凹陷了,不知已死了多久,誰敢吃?誰想吃?誰能吃?“鴨卵不可與鼈肉食之”,“龜鼈肉不可與苋菜食之”。可見動物性食品也要具體分析,不要一概而論,而且一般不要混合在一起吃,以避免相互作用産生不良反應。 鼈肉還是腫瘤食療的一味好菜。《随息居飲食譜》就指出“滋肝腎之陰,清虛勞之熱。主脫肛,崩帶,瘰疬,症瘕。”《補缺肘後方》:“治心腹堅症 蠶矢一石,桑柴燒灰,以水淋之五度,取生鼈長一尺者,納中煮之爛熟,去骨,細擘,锉,更煎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七丸,日三。” 鼈甲就更是治療良性惡性腫瘤的得力幹将了。《神農本草經》謂:“主心腹症瘕堅積、寒熱,去痞,息肉,陰蝕,痔,惡肉。”我提出的“寒熱膠結緻癌論”,說的就是“寒熱膠結”這個導緻癌症的重要病機。而鼈甲,既有效地軟堅散結,消除腫塊,又能直接消解“寒熱膠結”,标本兼治,還有比這更符合病機的藥嗎?《金匮要略》的鼈甲煎丸,就是治療氣血痰濕凝聚而緻症瘕痞塊的效方。《藥性論》治癖病用“鼈甲、诃黎勒皮、幹姜等分。研末為丸。”應該是治療表現為中焦虛寒而兼有腹瀉的腫瘤患者。或者說本方燥潤并用,符合腫瘤“燥濕相混”的病機,至少也能防止大量鼈甲滋膩引起的腹瀉等副作用。 鼈甲含有骨膠原,碳酸鈣,磷酸鈣,中華鼈多糖,天冬酸等17種氨基酸,以及鋅、鎂等10多種微量元素。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鼈甲有補血作用,可使小鼠的血紅蛋白含量明顯增加。它的抑瘤作用更是值得稱道,《中華本草》記載,“鼈甲粉末口服280mg/kg對小鼠移植實質性癌MH 134具有抑制作用,使腫瘤直徑減小,腫瘤重量顯著減輕。”“對接種人腸癌細胞的裸鼠每日按800mg/kg劑量口服鼈甲粉,治療35d後與對照組比較,抑瘤率為92.15%,腫瘤壞死面積達67%,與5­氟尿嘧啶(5­FU)組比較其優點是不引起宿主白細胞下降,表明鼈甲粉不僅對人腸癌有抑制作用,且副反應小,對骨髓的抑制遠比5­FU輕。” 另外,這個實驗結果無意中證實了清代醫家陳士铎“宜研末調服”觀點的高瞻遠矚,一針見血,也說明我們一定要重視古代醫家經驗的繼承和發展。因為他早就在《本草新編》一書中說過:“鼈甲,味鹹氣平,善能攻堅,又不損氣,陰陽上下有痞滞不除者,皆宜用之。但宜研末調服,世人俱炙片入湯,則不得其功矣。”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