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方法:委陽穴位于人體的腘橫紋外側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内側。
穴位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股二頭肌→腓腸肌外側頭→腘肌起始腱和腘肌。有膝上外側動、靜脈;淺層有股後皮神經。深層有腓總神經和腓腸外側皮神經。
委陽穴解析:
1)委陽。委,堆積也。陽,陽氣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天部陽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委中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化為天部陽氣,陽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故名。
2)三焦經合穴。本穴的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富含水濕,其性同于三焦經氣血之性,且聚集于穴内,故為三焦經合穴。
附注:三焦經下合穴。
穴位含義:膀胱經的天部陽氣在此聚集。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氣,富含水濕。
運行規律:不斷地吸熱并循膀胱經傳于浮郄穴。
功能作用:益氣補陽。
主治疾病:腹滿,小便不利,腰脊強痛,腿足攣痛。
穴位配伍:
委陽配殷門、太白,治腰痛不可俯仰。
委陽配殷門、陰陵泉、行間,治腰痛; 委陽配脾俞、腎俞、關元、太溪,治脾腎陽虛之小便不利、癃閉; 委陽配中極、三陰交、中髎,治小便淋漓; 委陽配三焦俞、腎俞,治小便不利; 委陽配膀胱俞、中極、三陰交、昆侖,治膀胱氣化不利之小便淋瀝不盡、遺尿; 委陽配關元、交信、陰谷、列缺,治水熱互結、氣化不利之癃閉、小腹脹滿、口渴不欲飲水、大便不暢; 委陽配腎俞、大腸俞、委中、三陰交、太白,治寒濕腰痛、不可俯仰,下肢痿厥、麻木不仁; 委陽配陽陵泉、承山、昆侖、太溪,治濕熱腿足拘攣疼痛; 委陽配天池、少海,治三焦氣機不暢之腋下腫痛。 臨床運用: 現常用于治療腰肌勞損、腓腸肌痙攣、泌尿系感染等。 相關論述:3.《針灸大成》:主腋下腫痛,胸滿膨膨,筋急身熱,飛屍遁疰,痿厥不仁。小便淋瀝。
4.《靈樞》:“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于脈,取委陽。”
5.《甲乙經》:“腰痛引腹,不得俯仰。”
針灸治法:
直刺0.5-1寸,局部酸脹,可向大腿及小腿放散。
《針灸大成》《素注》:針七分,留五呼,灸三壯。
艾灸療法:艾條溫灸10-15分鐘,艾炷灸或溫針灸5-7壯。
按摩療法:
委陽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于人體的腘橫紋外側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内側。
何為委陽穴?
委陽。委,堆積也。陽,陽氣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天部陽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委中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後因吸熱而化為天部陽氣,陽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故名。
膀胱經全稱為足太陽膀胱經,也就是說,這條經是人體的大陽經,大到什麼程度呢?如太陽一般。
膀胱經起始于睛明,對于一個直立的人來說,上為天,下為地,所以相對于委陽穴的位置而言,上面那些穴的氣血就來自于天部。從睛明起始,膀胱經的氣血順着頭一路向下,到了腘窩處,由于受到膝蓋彎曲的作用影響,腘窩這個位置形成了一個事實上的氣血堤壩,把氣血截流了,也正因為如此,來自于睛明(天部)的氣血在此聚集。同時,受膝蓋的彎曲作用,不隻是截流來自于天部的氣血,也有來自于地部的,也就是膝下的氣血。小腿肌肉的每一次強力的收縮,都會将靜脈血向上擠壓形成回流,所以腘窩的這個位置,實際上是人體的一個雙向氣血堤壩和樞紐,也由此在腘窩處形成了動力源。
委陽穴,又稱三焦經合穴!
《靈樞·本輸》:“三焦者,中渎之府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故其下合穴在膀胱經。
下合穴是六腑氣血彙聚于下肢三陽經的部位,六腑下合穴是脈氣從足三陽經上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所以和六腑的關系密切。下合穴的異常感覺可以反映六腑病變,常用下合穴以通降腑氣,多獲良效。如委陽、委中治療三焦氣化失常而引起的癃閉等。
委陽穴和哪個髒腑合呢?它是與三焦合。三焦不是一個具體的有形的髒器,實際上它是一個大通道,是溝通人體軀幹上、中、下三個部分的大通道。而通道裡通常流動的都是液體。人本身70%都是水,而水液如果沒有動力和位差是很難流動的。委陽因處在腘窩處,事實上形成了一個“水壩和樞紐”。它既可以截流從上而下的下行的“水”,也可以疏導由小腿的肌肉強烈收縮上行的“水”,從而完成一個“水利樞紐”的工作。當人體水液代謝正常了,人體的氣機也就暢通了。
《靈樞邪氣髒腑病形》中記載:“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即為脹取委陽。”刺激委陽穴可以通利身體上部的水濕,達到引水濕下行的目的。 因為委陽穴是手太陽三焦經的下合穴,中醫當中人體的腑病,多是取用下合穴來進行治療,而三焦經的作用是可以通利人體一身之水濕。所以,委陽穴是三焦通行水濕不利造成的病症治療時的主要穴位,刺激委陽穴可以有效地通利三焦、祛濕利水,主要用于治療小便不利等症。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的指腹點揉委陽穴。點揉的力度要均勻、柔和,不能用力過猛。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即可,兩側委陽穴可交替點揉,也可同時點揉。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