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元稹
其一
“近來逢酒便高歌,醉舞詩狂漸欲魔。
五鬥解酲猶恨少,十分飛盞未嫌多。
眼前仇敵都休問,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閑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詩名《放言五首》,“放言”:就是無所顧忌,暢所欲言。因為讀到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又是根據元稹的詩來寫的,而白居易并不是一首對一首來和詩的,所以就先通讀元稹的這五首。我們先來看元稹《放言五首》的其一:
“近來逢酒便高歌,醉舞詩狂漸欲魔。”
賞析 元稹說,近來每逢喝酒就會放聲高歌,醉後亂舞,詩意狂放,漸漸地幾欲入魔。
“五鬥解酲猶恨少,十分飛盞未嫌多。”
字詞典故 “酲”:喝酒喝得神志不清。“解酲”:就是解酒。
賞析元稹說,五鬥酒拿來解酒還是恨少啊,倒滿十分的飛舞酒盞也不嫌多。
元稹這是以酒解酒,呵呵,倒滿十分還不嫌多,再多都滿出來了。前面的“醉舞”,這裡的“飛盞”正好呼應,非常形象。這元稹的詩真是寫得不錯。
“眼前仇敵都休問,身外功名一任他。”
賞析 元稹說,眼前的那些仇敵就都不要再問了,至于那些功名都是身外之物,一概任由他去吧。
因為白居易是在815年被貶江州的,而之前元稹被貶到通州去了。所以這元稹的《放言五首》應該是寫于之前,被貶江陵的時候寫的。恩。白居易在《放言五首》的序裡頭有講到。來看元稹當時的時間表:
[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彈奏河南尹房式(開國重臣房玄齡之後)不法事,被召回罰俸。途經華州敷水驿便宿于驿館上廳,恰逢宦官仇士良、劉士元等人在此,也要争住在上廳,元稹據理力争,卻遭到仇士良的漫罵,劉士元更是上前用馬鞭抽打元稹,打得他鮮血直流,最終被趕出了上廳。後來唐憲宗便以“元稹輕樹威,失憲臣體”為由,貶元稹為“江陵府士曹參軍”。]看來元稹詩中的仇敵,還真有姓“仇”的。
“死是等閑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賞析 元稹說,死也不過是等閑之事,生已經是讓我們得到了。他們還能設計什麼樣的事來奈我何呢?
看來元稹在江陵的時候經常借酒消愁哦。
《放言五首》元稹
其一
“近來逢酒便高歌,醉舞詩狂漸欲魔。
五鬥解酲猶恨少,十分飛盞未嫌多。
眼前仇敵都休問,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閑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放言五首》元稹
其二
“莫将心事厭長沙,雲到何方不是家。
酒熟餔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竹枝待鳳千莖直,柳樹迎風一向斜。
總被天公沾雨露,等頭成長盡生涯。”
來看元稹《放言五首》的其二原詩:
“莫将心事厭長沙,雲到何方不是家。”
字詞典故 “長沙”:長沙郡,在唐朝改名潭州。元稹估計是去潭州遊玩了。
賞析 元稹說,不要将自己的心事用來讨厭長沙啊,雲飄到哪裡不都是自己的家嗎?
“酒熟餔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字詞典故 “餔bu1糟”:吃酒糟。典出[《楚辭》之《漁父》:漁父曰:“聖人不凝滞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gu3其泥而揚其波?衆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chuo4其醨li2?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意思:[漁父說:“聖人不死闆地對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肮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神鴉”:指巴陵附近逐舟覓食的烏鴉。[唐杜甫《過洞庭湖》詩:“護堤盤古木,迎櫂zhao4舞神鴉。” ]巴陵就是今湖南嶽陽。
賞析 元稹說,酒煮熟了,就學漁父那樣喝酒吃酒糟。飯來了就像神鴉一樣張開口。
看來元稹确實是在嶽陽,長沙一帶遊玩。這裡的神鴉恐怕有被孝敬,當神一樣的涵義。
“竹枝待鳳千莖直,柳樹迎風一向斜。”
賞析 元稹說,你們看那些竹枝是為了等待鳳凰來吧,把千根莖都伸得那麼直。柳樹總是迎着春風吧,隻朝着一個方向斜飛。
“總被天公沾雨露,等頭成長盡生涯。”
字詞典故 “頭”:這裡指竹子的果實。
賞析 元稹說,一直以來總是被天公施舍雨露,等到竹子的頭成長以後,也就盡到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元稹什麼意思呢?首先,我們還是要從竹子的頭,也就是竹子的果實下手。傳說中,“竹實”是鳳凰之食,古代有鳳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實不食”之說。關于竹子的果實:[因某些品種果實細小,也稱竹米。不同種類竹子開花結果周期不同,有10年、50年、60年甚至120年的。]但竹子一旦開花結果後,就會成片枯死。
元稹是把自己比喻成竹子了,反正呢,就是這麼地期待鳳凰,等待春風。可是如果等到哪天開花結果了,可能也就到了職業生涯的盡頭。有些悲觀。
《放言五首》元稹
其二
“莫将心事厭長沙,雲到何方不是家。
酒熟餔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竹枝待鳳千莖直,柳樹迎風一向斜。
總被天公沾雨露,等頭成長盡生涯。”
《放言五首》元稹
其三
“霆轟電烻數聲頻,不奈狂夫不藉身。
縱使被雷燒作燼,甯殊埋骨揚為塵。
得成蝴蝶尋花樹,傥化江魚掉錦鱗。
必若乖龍在諸處,何須驚動自來人。”
來看元稹《放言五首》的其三原詩:
“霆轟電烻數聲頻,不奈狂夫不藉身。”
字詞典故 “烻yan4”:光強烈。“藉ji2:顧念,顧惜。
賞析 元稹說,雷霆轟鳴,閃電熾烈,頻頻數聲,無奈我這個狂夫就是不顧惜身子。
元稹這裡是在借雷電比喻那些打擊他的人,可是他就是一個硬骨頭。
“縱使被雷燒作燼,甯殊埋骨揚為塵。”
賞析 元稹說,縱使被雷電燒作灰燼,我也甯願與人家骨頭被埋不同,我願化作被高高揚起的灰。
“得成蝴蝶尋花樹,傥化江魚掉錦鱗。”
字詞典故 “傥”:通“倘”。“掉”:回旋搖擺。
賞析 元稹說,如果能夠修得成為蝴蝶,我就去尋找有花的樹,倘若化成了江裡的魚,我就可以盡情搖擺我錦色的魚鱗。
“必若乖龍在諸處,何須驚動自來人。”
賞析 元稹說,如果注定有乖戾的龍在這裡的某個地方,那又何須驚動自己要來的人呢。
這裡“必若”就是若必。那麼這元稹什麼意思呢?很明顯我們從元稹前一首詩提到的《漁父》就知道,他的思路在走屈原的典故。屈原投江,大家擔心屈原被龍吃掉,就扔粽子下去喂魚喂龍。元稹的意思是:反正我是自己來求死的,還擔心什麼被龍吃掉,你們又何必驚動自己要來的人,讓我安安靜靜地死。
《放言五首》元稹
其三
“霆轟電烻數聲頻,不奈狂夫不藉身。
縱使被雷燒作燼,甯殊埋骨揚為塵。
得成蝴蝶尋花樹,傥化江魚掉錦鱗。
必若乖龍在諸處,何須驚動自來人。”
《放言五首》元稹
其四
“安得心源處處安,何勞終日望林巒。
玉英惟向火中冷,蓮葉元來水上幹。
甯戚飯牛圖底事,陸通歌鳳也無端。
孫登不語啟期樂,各自當情各自歡。”
來看元稹的《放言五首》其四原詩:
“安得心源處處安,何勞終日望林巒。”
賞析 元稹說,如果你安得了心的源頭,那麼你到哪裡都是心安的。何必還要一天到頭望着那樹林山巒。
“玉英惟向火中冷,蓮葉元來水上幹。”
字詞典故 “玉英”:玉之精華。[屈原 《九章.涉江》,“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同光。”]也就是說這玉英吃了會長生不老。“元”:始,首。
賞析 元稹說,玉英隻有朝向火才會變冷,蓮葉開始就是在水面上的,自然總是幹的。
元稹的意思可能是,如果你真的是吃了玉英,除非遇到火燒才會死。(意思他是在水裡,哪裡會有事?)而像蓮花的葉子,原來就是在水上的,可是它總是幹的。言下之意可能是本來什麼樣就什麼樣了,和前面一句的“心源”呼應。
“甯戚飯牛圖底事,陸通歌鳳也無端。”
字詞典故 “甯ning4戚飯牛”:典故[春秋時,衛人“甯戚”欲求見齊桓公;惜因家貧,缺少盤纏,隻得為商賈趨趕牛車。數經輾轉,終得抵達齊國。當他夜宿于城門外之際,正逢桓公出迎賓客。甯戚站在車旁喂牛,遠遠望見桓公,登時百感交集,于是乎,便敲擊牛角,高歌抒懷。桓公聽見歌曲的内容,明白甯戚并非尋常百姓,遂延請他入城,聘為丞相。亦作“甯戚飯牛”。]“底事”:私底下的事。“陸通歌鳳”:“陸通”是春秋時代楚國著名隐士,字“接輿”。[《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後遂以“陸通歌鳳”為避世隐居的典故。]“無端”:沒有緣故。
賞析 元稹說,甯戚在那裡喂牛其實是在圖私底下的事。而陸通呢,跟孔子唱“鳳歌”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元稹的意思是,他們都各有目的。
“孫登不語啟期樂,各自當情各自歡。”
字詞典故 “孫登不語”:典故[晉阮嗣宗善嘯,聞仙君以為已若,往詣焉。方被發握坐,藉再拜而請之,順風而請者三,承風而請者再,仙君神色自若,竟無所對。籍因長嘯數十聲而去。仙君料籍固未遠,因動清角而嘯至四五發聲,籍但覺林巒草木皆有異聲,須臾飄風暴雨忽至,已而鸾鳳孔雀缤紛,而至不可勝數。籍既懼又喜而歸,因傳寫之。十得其二,為之蘇門。]大概意思是:[三國“阮籍”去拜訪一個叫“孫登”的人,據說是個世外高人。孫登一直不說話,後來阮籍長嘯而去,結果引來了孫登更加美妙的長嘯,不僅風雨驟至,而且鳳凰孔雀都來了。]元稹的意思是,正因為這個孫登一直不說話,這阮籍才會長嘯展示自己的本事,而這一長嘯才啟動了他期望聽到的音樂,也就是孫登也長嘯了。
賞析 元稹說,孫登不語才開啟了期望中的樂音,人應該根據各自當下的情形,各自歡樂。
元稹這首詩的意思可能是,凡事源自自己的内在,自己有了才華,才能夠引來更加高人的才華,才能引來知音,很多東西都是原本就在的,所以你也不必太刻意,你隻需自娛自樂。因為他前面說這“甯戚”和“陸通”都是多少有些刻意,圖底事。而孫登就不同了,他都不說話,終于阮籍受不了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于是也就引發了孫登的更加輝煌的樂音。這首詩可能是元稹這五首當中,最精華的一首。
《放言五首》元稹
其四
“安得心源處處安,何勞終日望林巒。
玉英惟向火中冷,蓮葉元來水上幹。
甯戚飯牛圖底事,陸通歌鳳也無端。
孫登不語啟期樂,各自當情各自歡。”
《放言五首》元稹
其五
“三十年來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
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
乞我杯中松葉滿,遮渠肘上柳枝生。
他時定葬燒缸地,賣與人家得酒盛。”
我們來看元稹《放言五首》的其五原詩:
“三十年來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
字詞典故 “狂走”:亂跑;疾奔。[漢 朱浮《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方今天下适定,海内願安,士無賢不肖,皆樂立名於世,而 伯通 獨中風狂走,自捐盛時。”]
賞析 元稹說,這三十年來我在世上行走,也曾經趁着有些浮誇的虛名到處亂跑。
“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
字詞典故 “左降”:[左降官是在唐玄宗以後大量出現的一種貶官形式,左降官不僅集貶官的三種形式即降職、貶為閑職和至邊遠地區任職于一身,而且左降官在唐代還具有流放的性質。在唐代皇帝的诏令中,常常将左降官與流人相提并論。]看來這樣的谪貶其實是帶有被“流放”名聲的,而不是簡單地派到哪裡去。輿論殺人啊。
賞析 元稹說,我已經有兩回被貶谪降職了,必須要知道自己的天命了。雖然數度登上朝堂,哪有什麼可光榮的呢?
“乞我杯中松葉滿,遮渠肘上柳枝生。”
字詞典故與分析 “遮渠”:網上翻譯是“随他”的意思。為什麼“遮渠”是随他?能查到最早出自賀知章的《答朝士》:
“鈒sa4镂銀盤盛蛤ge2蜊,鏡湖莼菜亂如絲。
鄉曲近來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吳兒。”
從這首詩中,我看不出有随他的意思。這首詩很明顯在講吃的,蛤蜊,莼菜,然後說他家鄉最近都喜歡這樣的美味。最後一句我的理解是:如果把水渠遮住不告訴我們的人,那一定是吳兒。那麼這“水渠”裡有什麼呢?應該就是蛤蜊,莼菜。所以“遮渠”我認為是:遮住美味,把美好的東西藏起來的意思。至于這裡的“吳兒”,要知道賀知章是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相當于越人。吳越吳越,吳國與越國的曆史戰争大家是知道的,後來一定是混居了,吳兒是越人對吳國人的蔑稱。
賞析 元稹說,我乞求我的酒杯中落滿了松樹葉,遮擋美味的肘上生出柳枝。
哈哈,元稹幾個意思?意思就是我乞求自己可以一直在松樹下喝酒,喝到落滿松樹葉。一直在柳樹旁吃美味佳肴,遲到肘部都生出柳枝了。
“他時定葬燒缸地,賣與人家得酒盛。”
賞析 元稹說,他日如果我死了,一定要葬在做燒缸的那種泥土的地裡。那麼以後我就可以被賣給人家去做成酒缸,得以把美酒來盛。
哈哈哈哈,元稹就期盼死後也能被做成酒缸的一部分去喝酒。呵呵,元稹這第四首和第五首都寫得特别好!
《放言五首》元稹
其五
“三十年來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
兩回左降須知命,數度登朝何處榮。
乞我杯中松葉滿,遮渠肘上柳枝生。
他時定葬燒缸地,賣與人家得酒盛。”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