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2022屆新高考語文理解性默寫(60篇)(默寫版)

2022屆新高考語文理解性默寫(60篇)

《論語》十二章

(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遵守禮儀也沒什麼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禮何?

(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奏樂也不管用的句子是:人而不仁,如樂何?

(3)在《<論語>十二章》中,“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兩句最能體現孔子的道德價值觀:懂得了仁義的道理,就應該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它,有時為了捍衛它,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4)在《<論語>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的句子是: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5)在《<論語>十二章》中,既強調榜樣的良好作用,又強調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6)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質”對“君子”下了定義的句子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7)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的原因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8)在《<論語>十二章》中,曾子認為讀書人(有志之士)任重道遠,具體表現為:“仁以為己任”和“死而後已”。

(9)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虧一篑是因為“吾止也”,而能夠持之以恒是因為“吾往也”。

(10)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個方面,這三方面分别是: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1)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學生要多讀《詩經》,因為學詩可以激發熱情,可以提高觀察力,還“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還可以團結群衆,抒發不滿。

(13)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強調詩的重要性,認為詩可以“興觀群怨”,還可以“迩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14)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有道德、有修養的君子在吃飯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15)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君子在做事和說話方面提出了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他認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說話要謹慎。

(16)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對君子在吃飯、居住、做事和說話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後,還要求君子“就有道而正焉”,認為隻有這樣才是好學的表現。

(17)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要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克己複禮為仁”。

(18)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贊許你是仁人的句子是: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19)在《<論語>十二章》中,孔子認為實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勸學

(1)《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學不可以已”。闡明學習要持之以恒,并在後來形成一個常用成語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韓愈《師說》中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與荀子《勸學》中的“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觀點相同。

(3)荀子在《勸學》中說,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句子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勸學》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頭經過火烤變形之後,即使又曬幹也無法複原的例子,來說明客觀事物經過改造,可以改變原來的樣子的句子是:雖有槁暴,不複挺者,使之然也。

(5)荀子在《勸學》中強調君子的本性與一般人沒什麼不同,隻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6)荀子在《勸學》中強調空想不如學習的句子是: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7)《勸學》中強調了積累的重要性,以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可以興風雨、生蛟龍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的觀點。

(8)《勸學》中“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用形象化的寫法借氣流傳播聲音的例子來闡明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

(9)《勸學》中強調學習應當專一,反面舉例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屈原列傳(節選)

(1)在《屈原列傳》中,作者司馬遷對“離騷”一詞作出自己的解釋的句子是:“離騷”者,猶離憂也。

(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離騷》的創作背景除了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還有“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時朝廷小人當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擠的黑暗現實。

(3)在《屈原列傳》中,作者司馬遷連用了“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這兩個被動句寫出了屈原誠信待人卻被猜疑、忠心耿耿卻被诽謗的現實,為下文寫屈原心生怨氣并作《離騷》作鋪墊。

(4)一個人在辛苦困倦到極點的時候,往往會仰頭長歎:“天啊!”這種情況在司馬遷的《屈原列傳》中有形象的描述: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

(5)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為了論證“父母,是人類的根本”這一觀點,舉了“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這一例子進行了論證。

(6)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詩經》裡的《國風》和《小雅》進行了評價的句子是:“《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亂”。

(7)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分析了《離騷》用來列舉事實諷刺當世政治的内容包括“上稱帝喾,下道齊桓,中述湯、武”這三方面。

(8)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屈原的《離騷》評價極高,其中認為其文字簡練、用詞精到的兩句是:其文約,其辭微。

(9)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的《離騷》雖然内容細小但含意卻極宏大,所舉的事例雖然淺近但意義卻很深遠的兩句是: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迩而見義遠。

(10)我們讀屈原的《離騷》,發現屈原在文章中經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關于這一點,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釋: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11)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對屈原的為人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其中認為他志向遠大,即使與日月對照光輝也毫不遜色的句子是:推此志也,雖與日月争光可也。

(12)在《屈原列傳》中,司馬遷認為屈原的《離騷》對于道德的崇高,國家安定與動亂的前因後果,做了充分反映的句子是: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谏太宗十思疏

(1)文章一開始,作者運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舉出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兩組比喻,從而引出了中心論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2)作者又用“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一組排比句從反面來說明問題,從而進一步強調了自己的政治意圖。

師說

(1)韓愈所說的“師”有其獨特的含義,明确自己所說的老師不是指啟蒙老師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2)韓愈在《師說》中認為師生各有所長,可以相互學習,其原因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3)韓愈在《師說》中用“今之衆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進行對比,批判了當下不良的學習風氣。

(4)《師說》中,表明韓愈眼中的師生關系的語句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5)《師說》中,表明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原因的語句是: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谀。

(6)柳宗元曾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辄嘩笑之。”這與韓愈《師說》中“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所描述的現象一緻。

(7)韓愈《師說》中,作者認為即使那個人比自己小,隻要懂得道理比自己早,就應該向他學習的句子是: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阿房宮賦

(1)不吸取經驗教訓讓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宮賦》中所說: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2)《阿房宮賦》中,作者潑墨寫意,粗筆勾勒,言阿房宮占地之廣,狀其樓閣之高的句子是: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

(3)《阿房宮賦》中,總括秦的紛奢是建立在對人民的剝削和掠奪之上,并控訴秦揮霍無度的語句是:奈何取之盡锱铢,用之如泥沙?

(4)《阿房宮賦》中,“長橋卧波,未雲何龍”兩句,把橋比喻為橫卧在河面上的長龍,使靜态的橋有了動态之美。

(5)《阿房宮賦》中“各抱地勢,鈎心鬥角”兩句描寫宮殿、閣樓随地形而建,彼此環抱呼應;宮室結構參差錯落,精巧工緻。

(6)《阿房宮賦》中,“鼎铛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逦迤”寫六國珍藏的玉石金鼎,被秦人搜刮來之後像土塊、鐵鍋一樣胡亂地堆棄着,“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7)杜牧在《阿房宮賦》的結尾處感歎道,如果六國愛護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 緊接着說:“使秦複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

六國論

(1)蘇洵在《六國論》中評論六國敗亡的曆史,提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的精辟論點,其中描寫祖輩創業艱難的句子是“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說明齊國滅亡原因的句子是“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說明燕國滅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結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明确體現文章借古諷今,告誡北宋統治者要汲取曆史教訓的主旨。

(2)“荊轲刺秦王”的故事,蘇洵在《六國論》一文中用作論據,把它高度濃縮為“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11個字。

(3)古人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蘇洵在《六國論》中總結六國破亡的原因是: “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勸誡統治者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4)《六國論》中作者批評趙國危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堅持到底的句子是: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答司馬谏議書

(1)在《答司馬谏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

(2)在《答司馬谏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為天下理财,不為征利。

(3)在《答司馬谏議書》中,王安石對司馬光在來信中給自己因推行變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駁的句子是: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谏。

赤壁賦

(1)《赤壁賦》中寫江上水汽彌漫,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空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2)《赤壁賦》中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順流而下時軍容盛狀的句子是:舳舻千裡,旌旗蔽空。

(3)《赤壁賦》中概寫蘇轼與客人在江面上飲酒,引吭高歌,朗誦《詩經》中章節的句子是: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4)《赤壁賦》中友人慨歎“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5)《赤壁賦》中寫清風與明月可盡情享用的句子是: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6)《赤壁賦》中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是: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7)《赤壁賦》中描寫了客人吹洞箫的内容,開始是正面描寫,寫洞箫的聲音嗚咽、不絕如縷,接着用側面描寫“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來表現洞箫聲音的悲涼。

(8)《赤壁賦》中描繪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項脊軒志

(1)在《項脊軒志》中,作者通過描寫妻子當年親手種植的枇杷樹如今已長得枝繁葉茂來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的句子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2)在《項脊軒志》中,作者的感情基調由“喜”轉“悲”的過渡句是:然餘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3)在《項脊軒志》中,通過描寫老妪口中轉述的作者母親在門外對子女噓寒問暖的話語,表達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的句子是:兒寒乎?欲食乎?

(4)在《項脊軒志》中,描寫項脊軒的大小和面積的句子是: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5)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項脊軒在修葺之前的老、舊、破的句子是: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

(6)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項脊軒的朝向以及修葺之前采光不好的情況的句子是: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

(7)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項脊軒庭階上時不時有小鳥前來覓食,人來了也不會被吓飛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的句子是: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8)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在明月之夜,項脊軒附近桂樹的影子落在半牆上,随着夜風的吹拂而不斷移動的可愛景象的句子是: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9)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項脊軒裡面有書香之味的句子是:借書滿架,偃仰嘯歌。

(10)在《項脊軒志》中,作者歸有光寫到自己對舊項脊軒的改造,首先對屋頂進行了修複,其目的是“使不上漏”,接着作者“前辟四窗,垣牆周庭”,使得房間的亮度大增,采光極好。

(11)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作者這個大家庭的叔父輩分家自立門戶後門牆增多的句子是:内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

(12)在《項脊軒志》中,描寫了作者這個大家庭的叔父輩分家自立門戶後雞狗橫行、人員雜亂的一片蕭條景象的句子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栖于廳。

(13)在《項脊軒志》中,點明家中老妪身份的句子是:妪,先大母婢也。

(14)在《項脊軒志》中,點明老妪對作者家中的巨大貢獻以及作者母親對其十分關照的句子是: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

(15)在《項脊軒志》中,通過描寫作者妻子歸甯後轉述其小妹的話語,從而表達作者對亡妻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文中孔子不以年長自居,采用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使三個弟子毫無顧慮地說了各自志向:“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2)文中面對孔子的提問,個性魯莽卻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馑;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文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對于宗廟祭祀之事,他說“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4)孔子認為“禮”在國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為子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5)文中面對孔子的詢問,曾晳描繪了一幅在大自然裡沐浴着風,一路酣歌的美麗動人的景象的語句是: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6)文中孔子沒有直接讓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溫和自謙的話打消學生的顧慮,為他們創造一個輕松、親切、活躍的環境。他說:“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7)文中對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沒有直接表态,而是用“夫子哂之”去暗示,這既是暗示性的批評,又不傷其自尊。

(8)文中孔子最贊同曾晳的回答,從“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這句話可以看出來。

(9)文中寫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10)文中從言談、動作、神态可以看出四個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子路的性格直率,從“率爾而對”可以看出;冉有比較謙虛,從他述志時說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公西華更謙虛,從“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的對話可以看出;曾晳從容灑脫而又謙恭,從“鼓瑟希,铿爾,舍瑟而作”的動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報任安書

(1)太史公寫作《史記》的目的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2)《報任安書》中描寫古代“賢聖”曆盡磨難,強志不屈,獻身著述的句子是“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傥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膑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3)《報任安書》中司馬遷對古代聖賢曆經磨難著述豐富進行總體評價的句子是:“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過秦論

(1)《過秦論》中最能表現秦始皇統一天下,勢不可擋的句子是:振長策而禦宇内,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2)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來反抗的一句是: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3)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采取了一系列防禦措施,其中寫他對外政策的句子是 “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和“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

(4)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獲得勝利,使得匈奴長時間不敢南下進擊中原,文中的“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就是對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5)賈誼在《過秦論》中用排比句描寫秦始皇用武力統治天下的語句是:振長策而禦宇内,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

(6)賈誼在《過秦論》中說到秦始皇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收天下之兵,聚之鹹陽,銷鋒镝,鑄以為金人十二。

(7)《過秦論》中用整句描寫秦始皇據險固守的語句是: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8)文中的“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極言陳涉出身貧寒和地位低賤。

禮運

(1)文中體現人才得到重用,社會成員間和睦相處的句子是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表現人們對财富和勞動的觀念都達到了一定境界的句子是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3)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句子是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陳情表

(1)形象刻畫自己幼年寂寞、孤獨慘境的句子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内無應門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通過對比說明盡孝時短,盡忠時長的句子是: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

(3)以烏鴉反哺為喻,來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4)表現活着不惜性命為國出力,死後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5)文中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鑒的句子是: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

(6)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語氣表明自己并非懷念舊朝,先自貶身份,說自己“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的地位,對晉武帝的“過蒙拔擢,寵命優渥”感到無比榮幸,所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委婉得體,消除了晉武帝的疑惑。

(7)文章結尾用“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來表明自己的忠貞之情。

(8)李密形象地表明自己不知能否應诏,進退兩難的句子是:臣欲奉诏奔馳,則劉病日笃;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9)“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遠離的拳拳之心。

(10)整篇《陳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濃雲。在作者的筆下,展現出一位可親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憫孫孤弱,躬親撫養,對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關系正如李密所言: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11)為了打消晉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職顯達的句子是:“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12)用比喻手法寫祖母劉氏年老病危的句子是: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歸去來兮辭 并序

(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歸去來兮,田園将蕪胡不歸”表達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

(2)我們經常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的 “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來表達過去不可挽回,未來則可把握。

(3)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的“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寫了詩人問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見前路,表達了作者歸心似箭的心情。

(4)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兩句寫詩人拄扙或遊或息,時時昂首遠望,暢享自然風景。

(5)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寓形宇内複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兩句寫了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無多,何不從心願而行?

(6)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回顧當初為了謀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責的句子是: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怅而獨悲?

(7)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認為自己走入迷途還不太遠的自怨自慰的句子是: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8)《歸去來兮辭 并序》表現陶淵明在回家途中,擺脫束縛,重返自然的歡快舒暢心情的句子是: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9)《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表現詩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樂,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壺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顔。這是真正的隐士之樂,和劉禹錫《陋室銘》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異曲同工之妙。

(10)《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與物質生活的清貧之間的對比。

(11)《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兩句寫作者在園中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乎已經與自然融為一體,悠然地享受漫步園子的樂趣。

(12)《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兩句以雲鳥自喻,表現詩人過去做官出自無心,如今歸田恰如鳥倦飛而知還。

(13)《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景翳翳以将入,撫孤松而盤桓”兩句寫天色已晚,作者還手撫孤松不願離去,因為作者想借孤松以詠懷,喻自己卓然獨立的堅貞氣節。

(14)《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兩句寫菊前松下才是他孤潔靈魂的栖所。

(15)《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幾句寫出了陶淵明歸家時欣喜若狂,主仆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兩句寫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實際比誰都盛情,準備了豐盛的酒菜,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

(16)《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寫詩人跟鄉裡故人的交往的句子是:農人告餘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疇。

(17)《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寫詩人駕車出遊。表現出遊方式的句子是:或命巾車,或棹孤舟。表現遊曆經過的句子是: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岖而經丘。表現遊中所見的句子是: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表現遊中所感的句子是: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18)《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寫自己問自己為什麼心神不定,不知道要到哪兒去,表現詩人不奢求富貴與仙境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19)《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描寫作者登山臨河長嘯賦詩的詩句是:登東臯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20)《歸去來兮辭 并序》中“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表現了作者樂天安命,順随自然的變化走到生命的盡頭的思想。

種樹郭橐駝傳

(1)《種樹郭橐駝傳》中,“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概括了樹木的本性,也揭示了種樹的要領。

(2)《種樹郭橐駝傳》中,用“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表明一般種樹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關心太過,什麼都放不下,結果适得其反,壓抑了甚至扼殺了樹木的生機。

(3)《種樹郭橐駝傳》中,對“養人”之不善,文章先簡要地用 “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加以概括,這與上文“他植者”養樹管理之不善相呼應。

(4)文章最後一句“傳其事以為官戒也”直接點出寫作本文的真正意圖。

五代史伶官傳序

(1)《五代史伶官傳序》的中心論點是: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2)《五代史伶官傳序》引用《尚書》中的“滿招損,謙得益”,結合莊宗得失天下的史實,得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結論。

(3)《五代史伶官傳序》借莊宗困于伶人而亡國,警戒後人的句子是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石鐘山記

(1)蘇轼在《石鐘山記》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這是作者經過實地考察後得出的必然結論,也對李渤的主觀臆斷、自以為是的批評。接下來講的三方面情況 “郦元之所見聞,殆與餘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都是在說石鐘山得名的由來在世上沒有流傳下來的原因。

(2)《石鐘山記》寫絕壁下的情景:看見的是“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的大石。

(3)《石鐘山記》着力渲染陰森可怖的環境氣氛,烘托出親身探訪的不易,為下文批評“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埋下伏筆。

登泰山記

(1)文中“蒼山負雪,明燭天南”兩句,作者不言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着雪,進而說蒼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着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2)太陽将出時的景色是“極天雲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線雲層,顯現出奇異的顔色,霎時間呈現出五彩缤紛的樣子。

(3)“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描寫了太陽正出來,赤紅赤紅的像丹砂一樣,下面有晃動着的紅光承托着。

(4)文中寫泰山上石頭的顔色、形狀的句子是: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

靜女

(1)《靜女》中,描寫小夥子焦急等待的句子是:愛而不見,搔首踟蹰。

(2)《靜女》中,表面上贊美管箫之美,實際上是贊歎女子之美的句子是:彤管有炜,說怿女美。

(3)《靜女》中,寫到包含姑娘親情蜜意,愛屋及烏的句子是: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贻。

無衣

根據句意,默寫《無衣》中表現戰士們同仇敵忾、步調一緻、奮起作戰的句子。

(1)我同你一樣仇恨敵人:與子同仇 。

(2)我同你一起行動起來:與子偕作 。

(3)我同你一起上戰場:與子偕行 。

離騷

(1)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出身高貴的句子的是: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降生祥瑞的句子是: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3)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具有美好内在品質和才能的句子是 “紛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這也強調自己才能修養不同于一般人,體現了詩人對自我價值的發現。

(4)我們可以從《離騷》中“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兩個句子看出,屈原特别注重提高自己的修養,可以說隻要是美好的品格,他都學習。

(5)屈原在《離騷》中借堅貞芳香的植物表現自己精勤修德,踐行忠善長久之道的句子是: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6)屈原在《離騷》中,表明時不我待,要珍惜時間的句子是:汩餘若将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7)寫時間更替很快的句子是: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這些句子都表明了詩人自己非常焦慮,擔心時光如流水逝去,卻沒有機會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獻給楚國。

(8)在《離騷》中,寫屈原看到時光易逝,擔心國君易老、昏庸誤國、保守落後的句子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9)《離騷》一文中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

(10)屈原在《離騷》中表明自己崇仰真理,當仁不讓,有強烈的道德覺醒意識的句子是:乘骐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涉江采芙蓉

(1)運用比興手法寫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及營造清幽、高潔的意境的句子:“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2)運用設問的手法,寫主人公内心的凄涼寂寞的句子:“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3)寫主人公遙望故鄉的方向,歸鄉之路綿延無盡的句子: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4)寫兩個相思相愛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句子:“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短歌行

(1)比喻人生短促的句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把賢者比喻成高空的明月的句子:“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3)比喻賢士們還沒有歸宿的句子: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4)比喻用人要“多多益善”的句子: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5)表明優待賢才的态度的句子: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6)出自《詩經·鄭風·子矜》,借寫姑娘思念情人來表達渴慕賢才之意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7)出自《管子·形解》,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的句子: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8)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樣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的句子:“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歸園田居(其一)

(1)寫詩人真誠的自我表白的句子:少無适俗韻,性本愛丘山。

(2)寫詩人對官場生活厭惡的句子: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3)運用拟人手法寫詩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園的心情的句子: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4)寫詩人退隐田園的句子: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5)寫詩人歸隐田園的生活條件的句子: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6)寫詩人房前屋後的環境的句子: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7)寫鄉村常見之景的句子: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8)寫詩人甯靜、閑适的生活狀态的句子: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

(9)寫回歸田園的愉悅之情的句子: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

拟行路難(其四)

(1)鮑照的《拟行路難(其四)》開頭用比喻的手法對當時門第決定人生這一古代的血統論發出憤怒的控訴的兩句是: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2)在《拟行路難(其四)》中描寫舉杯驅愁卻大放悲聲的詩句是: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3)《拟行路難(其四)》中表現作者極度矛盾和忍辱負重的句子是: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踯躅不敢言。

春江花月夜

(1)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寫明月随着潮水從海上升起、與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海上生明月”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海上明月共潮生。

(2)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寫在月光的照耀下波光閃耀千萬裡,所有的江水都灑滿了月光的句子是:滟滟随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3)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開遍了鮮花的樹林閃爍着雪珠般的光芒的句子是:月照花林皆似霰。

(4)月亮是客觀事物,但在詩人的筆下,月亮也帶有主觀感情。詩人張若虛獨自一人漂泊在外,孤單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寫的月亮給人的感覺也是孤單的,“皎皎空中孤月輪”一句就是最好的證明。

(5)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融寫景、抒情和哲理于一體,藝術價值很高。寫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鄉孤獨之情,其中“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則滲透了人事變幻、江月永恒的哲理。

(6)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拟人的手法寫出了江上的月亮仿佛在等待着什麼人,而長江則源源不斷地運輸着流水的句子是: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7)在《春江花月夜》中,連用兩個問句寫出了舟上的遊子和樓上的婦女分别後互相思念的句子是: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8)在《春江花月夜》中,詩人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寫出了月亮照耀在民婦的樓上,月光落在離人的妝鏡台的句子是: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9)在《春江花月夜》中,用細節描寫的方法寫出了月光無處不在,門簾怎麼卷都卷不去、 搗衣砧怎麼拂都拂不走的句子是: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10)在《春江花月夜》中,寫了遊子和思婦通過望月來表達思念之情,和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标遙有此寄》詩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11)在《春江花月夜》中,寫了遊人乘月而歸、殘月餘輝灑滿了江邊的樹林的句子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12)在《春江花月夜》中,寫了落月西斜、海霧湧起,回家的道路無限遙遠的句子是: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潇湘無限路。

山居秋暝

(1)王維在《山居秋暝》中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來突出山的幽靜環境的句子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2)《山居秋暝》中含蓄地表達詩人遠離官場、潔身自好、歸隐山林的生活志向的詩句是: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蜀道難

(1)從《蜀道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長歎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難成的一聲歎息。

(2)《蜀道難》中運用誇張修辭,寫出秦蜀之間崇山疊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

(3)《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飛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4)《蜀道難》中運用誇張修辭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是: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

(5)《蜀道難》中以映襯手法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是: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6)李白在《蜀道難》中引用了“五丁開山”神話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7)李白在《蜀道難》中,運用誇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标,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8)李白在《蜀道難》中,摹寫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扪參曆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9)李白在《蜀道難》中,寫出了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句子是:劍閣峥嵘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夢遊天姥吟留别

(1)《夢遊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 (2)古代詩詞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夢遊天姥吟留别》中的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夢遊天姥吟留别》中描寫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詩句是: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4)《夢遊天姥吟留别》中描寫仙人盛會異彩紛呈場面的句子是: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鸾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5)《夢遊天姥吟留别》中由現實過渡到夢境的句子是: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6)《夢遊天姥吟留别》中由夢境轉入現實的句子是: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7)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别》中描寫了著名詩人謝靈運住過的地方溪水蕩漾,猿啼凄清的環境的句子是:謝公宿處今尚在,渌水蕩漾清猿啼。

(8)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别》中用“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兩句寫登天姥仙山的所見所聞,隻見東方的海中湧出一輪紅日,四周是蒼翠的群山,耳際是山頂的天雞的叫聲。

将進酒

(1)李白《将進酒》中寫曹植飲酒豪情的兩句是: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谑。

(2)李白《将進酒》說:“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兩句運用誇張手法極寫人生短暫,真是妙筆生花。

(3)《将進酒》中顯示詩人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詩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4)《将進酒》中抒寫萬古寂寞之愁的詩句是: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5)《将進酒》中用比興手法顯示黃河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的詩句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6)《将進酒》中感慨人生易老光陰易逝的詩句是: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燕歌行

(1)《燕歌行》開頭便指明了戰争的方位和性質的兩句是: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将辭家破殘賊。

(2)《燕歌行》中描寫行軍時,金鼓震天、大搖大擺前進的場面的句子是:扌從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3)《燕歌行》中用“飛”字警告軍情危急,氣氛緊張的兩句是: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4)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漢軍”将軍和士兵苦樂不均、生死迥異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敗的原因的句子是: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5)高适的《燕歌行》最末兩句,詩人想起八九百年前威鎮北邊的将軍李廣發出感慨道:“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将軍!”

蜀相

(1)杜甫《蜀相》中“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兩句,運用帶有詠歎情調的自問自答句式,把一種追思緬想情意,作了極為深微的表達。

(2)杜甫《蜀相》中“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兩句,寫對諸葛武侯的評價。上句看起來是說劉備,其實是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絲委屈和對肅宗的失望。

(3)杜甫《蜀相》中“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鹂空好音”兩句,借對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寫,抒發憑吊情懷。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4)杜甫《蜀相》中“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兩句,寫對諸葛武侯的悼念。以諸葛之偉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後主言聽計從,本可以一統河山,建千秋偉業。無奈天不從人願,諸葛亮正當盛年之時,即在五丈原病逝軍中,苦心經營的興複大業也付之東流,确實讓人痛惜不已。

客至

(1)《客至》中寫村莊清新優美的環境的句子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2)《客至》中表達迎接客人到來的喜悅的句子是: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3)《客至》中寫招待客人的菜肴和酒都很簡單的句子是: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

登高

(1)杜甫《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兩句,運用工筆手法,從形、聲、色、态等不同角度具體描寫夔州的特定環境。

(2)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傷。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

(3)杜甫在《登高》中用“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兩句,從空間、時間兩方面着筆,把久客最易悲秋的複雜感情融入詩句中。

(4)《登高》中表現杜甫備嘗艱難潦倒、國難家愁之苦,又因病停酒,愁緒無處排遣,抑郁至極的詩句是: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登嶽陽樓

(1)杜甫《登嶽陽樓》中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為全詩浩大的氣勢奠定基礎的詩句是: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

(2)《登嶽陽樓》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兩句,寫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意境闊大,景色宏偉奇麗。

(3)《登嶽陽樓》中“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兩句,寫詩人年老多病,遠離親友,以舟為家,流落在外,表現了詩人的凄涼之境、哀痛之心、憤怨之情。

(4)《登嶽陽樓》中“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兩句,寫詩人站在嶽陽樓上,遙望關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馬亂、戰火紛飛;憑倚窗軒,胸懷家國,不禁涕淚交流。

琵琶行并序

(1)《琵琶行并序》中,由琴聲想到珠玉聲,是聲音的類比聯想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2)《琵琶行并序》中,描寫琵琶女猶豫不決而出場的詩句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3)《琵琶行并序》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全詩的主旨句,表明詩人與琵琶女同病相憐。

(4)《琵琶行并序》中,描寫作者聽琵琶女彈琴時,内心湧起難以抑制的悲傷之情,不禁淚沾襟的句子是: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5)《琵琶行并序》中,既交代了秋天的背景,又蘊含離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李憑箜篌引

(1)《李憑箜篌引》中“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兩句正面寫樂聲,時而衆弦齊鳴,嘈嘈雜雜,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時而又一弦獨響,宛如鳳凰鳴叫,聲振林木,響遏行雲。如帶露的芙蓉,似盛開的蘭花,不僅可以耳聞,而且可以目睹。真是構思奇特,形神兼備。

(2)《李憑箜篌引》中“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兩句,詩人用浪漫誇張的手法,寫音響效果。長安城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連天帝也被美妙的樂聲打動了。

(3)《李憑箜篌引》中“女娲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兩句,寫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天的女娲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責,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這種想象是何等大膽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4)《李憑箜篌引》中“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兩句,寫每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着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地灑落在身上,也不肯離去。這些飽含思想感情的優美形象,深深印在讀者心中,就像皎潔的月亮投影于水,顯得幽深而邈遠,逗人情思,發人聯想。

菩薩蠻

(1)溫庭筠《菩薩蠻》寫女主人公,将眉喻為山,再将鬓喻為雲,再将腮喻為雪的句子是:小山重疊金明滅,鬓雲欲度香腮雪。

(2)溫庭筠《菩薩蠻》中寫花與人面交互重疊的句子是: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3)溫庭筠《菩薩蠻》通過描寫女主人公的服飾,用反襯手法寫出其孤獨之情的句子是: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鹧鸪。

錦瑟

(1)《錦瑟》中以錦瑟起興,引起對華年往事的追憶的句子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2)李商隐《錦瑟》中“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兩句,分别運用“莊子夢蝶”和“杜宇”兩個典故,寫出佳人錦瑟,一曲繁弦,詩人從夢境中驚醒,不複成寐。

(3)往事不堪回首,縱回首也已是惘然,李商隐在《錦瑟》中表達這種感受的兩句是: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虞美人

(1)李煜《虞美人》中“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兩句寫詞人夜晚在春風裡、月光下深切懷念故國的情景,傷悲之情溢于言表。

(2)李煜的《虞美人》中用對比手法,反襯人生無常的句子是: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顔改。

(3)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誇張、設問手法寫出愁思之深的句子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望海潮

(1)《望海潮》開篇就以博大的氣勢籠罩全篇,“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點出了杭州位置的重要、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

(2)《望海潮》中“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幾句寫街巷河橋的美麗,居民住宅的雅緻,都市戶口的繁庶,描寫了杭州繁華熱鬧的景象。

(3)《望海潮》中“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三句,由市内說到郊外,隻見在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郁郁蒼蒼,猶如雲霧一般。錢塘江就像廣闊無邊的天然壕溝。

(4)《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戶盈羅绮,競豪奢”三句,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了。同時暗寫商人比誇争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5)《望海潮》中“重湖疊山獻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幾句,描寫了杭州的典型景物:圓若寶鏡的湖面、重疊的山嶺、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詞人以工整的對聯,高度凝練的語句,把西湖乃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來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6)《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幾句,寫不論白天還是夜晚,湖面上都蕩漾着優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作者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遊樂圖卷。

(7)《望海潮》中“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箫鼓,吟賞煙霞”幾句,寫達官貴人遊樂的場景。成群的馬隊簇擁着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煊赫聲勢。筆緻灑落,音調雄渾,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

桂枝香·金陵懷古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化用詩句“餘霞散成绮,澄江靜如練”的詞句是: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化用詩句“門外韓金虎,樓頭張麗華”的詞句是:歎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1)蘇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寫妻子逝世轉瞬十年了,而過去美好的情景難以忘懷的句子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鬓如霜”幾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憂憤融進容顔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

(3)蘇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寫自己夢回故鄉,依稀見到妻子正梳妝打扮的句子是: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結尾,作者寫自己從夢境回落到現實的句子是: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念奴嬌·赤壁懷古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詞人從視覺、聽覺角度,同時運用比喻生動描寫赤壁雄奇、險要、壯闊形勢的語句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2)《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轼面對千古常新的江山,想起許多曾經叱咤風雲的曆史人物,不禁感慨:“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3)《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蘇轼神遊故國、跌入現實後,表達自嘲自傷情緒的句子是: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4)《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表達詞人曠達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5)《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表現周瑜從容娴雅,沉着應戰,指揮若定的儒将風度形象的詞句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樯橹灰飛煙滅。

登快閣

(1)黃庭堅在《登快閣》中寫自己忙碌完官事,登上快閣亭放松心情的句子是: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2)黃庭堅在《登快閣》中借鑒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和謝朓“澄江靜如練”,寫出的名句是: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黃庭堅在《登快閣》中巧用“伯牙絕弦”和“阮籍青白眼”典故的詩句是: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4)《登快閣》最後寫自己早已和白鷗訂好盟約的兩句是:萬裡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鵲橋仙

(1)秦觀《鵲橋仙》中表明愛情天長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句子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秦觀《鵲橋仙》裡贊歎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會勝似人間長相厮守的美好,正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3)秦觀《鵲橋仙》裡形象地寫出牛郎織女相會時溫柔纏綿卻又短暫,不忍分别的句子是: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蘇幕遮

(1)周邦彥《蘇幕遮》中“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幾句寫出荷花神韻,勾起了詞人的思鄉之情。

(2)周邦彥《蘇幕遮》中被王國維評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句子是: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3)周邦彥《蘇幕遮》中的“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兩句,把小鳥清脆歡快的叫聲和活潑靈動的神态表現得十分生動。

聲聲慢

(1)請寫出李清照《聲聲慢》中帶有“愁”的詞句:怎一個愁字了得!

(2)李清照《聲聲慢》中“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為全詞定下了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3)李清照《聲聲慢》中“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兩句,寫詞人備嘗凄清寂寞,又經曆了一系列磨難與打擊,百感彙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氣,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靈的創傷難以平複。

(4)李清照在《聲聲慢》中寫道:酒氣抵擋不住晚風帶來的寒意,更遣不散積聚在詞人心頭的寒意,夫亡國破,文物喪盡,飄蕩流離,身遭誣陷,暮年孤單,所有種種,用“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三句形容再恰當不過。

(5)李清照《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幾句,寫黃花滿地,身心憔悴。既是寫花,更是寫人;既是惜花,更是自傷。

(6)《聲聲慢》中“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兩句,寫獨坐無聊、内心苦悶之狀,用口語化的詞句,異常貼切地将詞人那孤凄、無聊、苦悶、激憤、無望的複雜心緒極其傳神地表達了出來。

書憤

(1)陸遊《書憤》在今昔對比中更強烈地抒發了歲月蹉跎,壯志難酬情懷的詩句是: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鬓已先斑。

(2)陸遊《書憤》中用典明志的詩句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3)陸遊《書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構成一幅幅浩浩蕩蕩的軍容畫面的詩句是: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臨安春雨初霁

(1)陸遊《臨安春雨初霁》首聯就用“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感歎世态人情薄得像半透明的紗。

(2)陸遊《臨安春雨初霁》的詩眼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曆來評此詩的人都認為這兩句細緻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豔生動的春光圖。

(3)陸遊《臨安春雨初霁》中表面寫寫草書品茶,閑适恬靜,其實無聊可悲的詩句是: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4)陸遊《臨安春雨初霁》的尾聯既道出了羁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這一聯是: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念奴嬌·過洞庭

(1)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表現秋高氣爽、玉宇澄清的景色的句子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

(2)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寫水天輝映,一片晶瑩的句子是: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

(3)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想起在嶺南光明磊落生活的句子是: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4)張孝祥在《念奴嬌·過洞庭》中設想自己做主人,請萬象做賓客,縱情豪飲的句子是:盡挹西江,細斟北鬥,萬象為賓客。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作者登高望遠,首先想到孫權這位著名的曆史人物,不禁感歎: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2)《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感歎強盛的東吳和風流的孫權都經曆了無數的風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3)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遙想當年劉裕揮戈北伐收複故土的豪邁氣勢的詞句是: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4)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遙憶當年抗金戰火彌漫揚州的詞句是: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5)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詞人借曆史影射現實,說南宋的失敗,金人的南侵,國家的恥辱随着時光的流逝,而漸漸被人們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6)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三句,援引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輕啟兵端最終落敗的古事,告誡南宋朝廷要慎之又慎。

(7)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借用廉頗的典故,表明自己年紀雖老而壯志猶存,感歎自己被棄置不用的語句是: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表明軍民收複失地決心的句子是: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2)《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直接表露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的句子是: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3)《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中控訴金兵入侵的句子是: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青玉案·元夕

(1)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而第三境,則取自于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即“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2)《青玉案·元夕》中寫出女子盛裝觀燈情态的句子是:“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3)《青玉案·元夕》中“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生動地展現了元宵整夜百樂齊鳴、花燈炫目的熱鬧景象。

(4)《青玉案·元夕》中用“寶馬雕車香滿路”一句寫車水馬龍、人潮擁擠的觀燈盛況。

(5)李彥宏創立的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百度之名源自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賀新郎

(1)劉克莊在《賀新郎》中點出了當前局勢的危急,自己渴望能夠長纓在手,縛住敵酋的句子是:國脈微如縷。問長纓何時入手,縛将戎主?

(2)劉克莊在《賀新郎》中認為朝廷應任人唯賢的句子是:未必人間無好漢,誰與寬些尺度?

(3)劉克莊在《賀新郎》中寫有敵人入侵的猖狂場面的句子是:聞說北風吹面急,邊上沖梯屢舞。

(4)劉克莊在《賀新郎》中疾呼有志之士,趕快投筆從戎的句子是:快投筆,莫題柱。

揚州慢

(1)杜牧詩雲“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寫出了揚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在《揚州慢》中說“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寫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2)姜夔《揚州慢》中的“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在物是人非中表達對世事無常的感慨。

(3)《揚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戰亂殘酷和破壞之深重,并從側面反映了人們對戰亂痛心疾首的詩句是: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4)《揚州慢》中渲染凄涼氣氛并暗示敵騎威脅尚未消的詩句是: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5)《揚州慢》中既寫杜郎才智又寫揚州荒涼的詩句是: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6)《揚州慢》中描寫芍藥自生自滅無人欣賞情形的詩句是: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7)好的詩文往往表現在情景交融上。姜夔《揚州慢》用“過春風十裡,盡荠麥青青”寫戰後蕭條之景。

長亭送别(節選)

(1)在《西廂記》曲文中有“碧雲天,黃花地”的唱詞,這實際上是化用了範仲淹《蘇幕遮》中的詞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2)《西廂記》曲文中寫伊人即将遠别,不禁為之黯然垂淚的句子是: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中呂]朝天子·詠喇叭

(1)《朝天子·詠喇叭》寫出喇叭“吹”之聲音的句子是:喇叭,唢呐,曲兒小腔兒大。(2)《朝天子·詠喇叭》寫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擡聲價。

(3)《朝天子·詠喇叭》寫出喇叭“吹”之惡果的句子是: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

(4)《朝天子·詠喇叭》形象地寫出宦官欺壓百姓,把百姓搜刮得傾家蕩産的句子是:眼見的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的水盡鵝飛罷!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