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 > 正文

關于兩性,你也許不知道的事情

本文共有 4000 字

如果覺得頁面很長

那是因為留言很多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說法,用「性别」,來給很多現象和問題貼标簽。

比如:

女性發脾氣是常見的事情,所以不要跟她們講道理,要讓着她們;

女性考慮問題總是比較感性,不如男性那麼理性、嚴謹、全面;

女生的數學成績普遍比較差,因此選文科的女生更多;

……

許多像這樣的認知,已經成為我們根深蒂固的信念。我們在生活中哪怕不會直接這樣講,但多多少少都會有類似的想法和感受,并且用這些信念去理解和認知他人。

那麼,這些認知真的正确嗎?男性和女性,除了我們普遍認可的體能差異之外,在大腦上,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差異呢?

今天的文章,我想總結一些比較新的研究,給這個問題一些解釋。

希望能夠更新你的知識庫。

首先,聊聊智力。

智力可能是關于男女大腦差異讨論最集中的領域。很多人認為,女性智力更高,因為在青少年階段,女生總是比男生更早熟;也有很多人認為,男性智力更高,因為在普遍認為更難的理科上,男生的成績一般比女生更好。

那麼,男女之間,究竟有沒有智力上的差異呢?究竟是男性更聰明,還是女性更聰明呢?

這個問題,最早是由 1932 年的一項大規模研究給出了答案。這項研究測試了蘇格蘭幾乎所有 11 歲的孩子的智商,并得到一個一般性的結論:

男生和女生的平均智商沒有顯著差異,唯一的差異在于:女生的智商成績更「集中」,而男生的智商成績更「離散」。

也就是說:男生和女生平均來說智商是差不多的,區别在于女生集中在平均智商周圍的人更多,而男生群體中低智商和高智商的個體更多。

在随後的數十年間,許多其他研究都得到了類似的結果。不過,也有一些研究,結果稍有不同。比如:2004 年一項元分析認為:男生和女生在6-14歲之間在智力上無顯著差異,但在15歲之後男生開始産生優勢,在成年人中,男生的平均智商大概要高出5分。(Lynn & Irwing, 2004)

為什麼會産生這樣的矛盾呢?究竟哪種觀點是正确的呢?經過近十幾年的研究,一個比較接近共識的結論浮出水面:

男性和女性在整體上不存在智商差異,但是各自有擅長的方面:男性在運動、空間和視覺方面較為擅長,而女性在社會認知和語言理解方面更擅長。

因此,如果智商測試的設計過于「偏袒」某一方面的表現的話,就有可能得到男性更聰明或女性更聰明的結論。

而如果排除掉這些因素,單純測試更加純粹的「生理特質」的話(比如記憶力),男性和女性的差異就消失了。

那麼,我們大體上可以得到什麼結論呢?

0)智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領域,目前沒有一種測試是能夠全面、嚴謹地測量智力的,我們隻能依賴智商和認知能力測試,「大緻地」去理解和衡量智力。

1)在基本的生理特質上,男性和女性沒有顯著差異;在大規模(全球)、全方位(多項能力)的測試上,男性和女性沒有顯著差異。

2)在具體的領域上,男性更擅長視覺、運動和空間能力,而女性更擅長社會、語言和理解能力。

3)一般來說,女性在智商分布上更集中,更靠近平均值;而男性在智商分布上更離散,處于兩端的個體更多。

最後一點可以大緻參考下面這張圖:

雖然我們大體上能夠有這樣的共識,不過,可能有一些小問題,仍然有待我們去解決。

比如:

理論上說,男性的大腦體積比女性更大,難道對智力沒有影響嗎?

有些心理學家持這個觀點。他們認為,普遍來說,男性的大腦體積比女性大10%,而大腦體積跟智商有微弱的相關性,所以理論上說,這種差異應該能反映到智力上。

但比較新的研究認為,智力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領域,它更多是依賴于各個腦區之間的聯通和協同,因此這種體積的優勢即使有,也相當微弱,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說男女沒有顯著智力差異,那麼為什麼大家總認為女生的數學成績沒有男生好?

一項 2020 年的研究認為:女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很可能跟該地區過于推崇成績的風氣有關。該研究發現:一個地區越推崇數學成績,會使得該地區的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下降,而女生似乎更容易受這種效應影響 —— 這被稱為「女性放大效應」。(Eriksson, 2020)

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會覺得女生數學不好,更大的可能是因為我們整個社會太推崇成績,導緻大家生活在壓力之中,對數學的興趣減弱,從而降低成績,而女生更容易受這種社會壓力影響,這就導緻女生「看起來」數學成績更差。

為什麼男女之間會有擅長領域的差異?這種差異來自于什麼呢?

近 10 來年的研究,開始從單純的智商測試,轉移向腦成像研究,來探究我們在處理不同任務時大腦的活躍和使用。一些初步的結論是:

  • 女性的智力更多依賴于額葉,而男性更多依賴于颞葉和枕葉;(Narr 等, 2007)

  • 男性的智力跟大腦白質的聯系更密切,而女性的智力更多表現為神經連接效率;(Yan 等, 2011; Ryman 等, 2016)

  • 男性的智力更多表現為左腦和右腦的内部連接性,而女性更多表現為兩個半球和全腦連接。(Ingalhalikar 等, 2014)

……

這些結論共同表明了一個觀點:兩性之間在大腦的使用上有其自己的偏好,而這種偏好可能會導緻擅長領域的不同,但就整體而言,并沒有顯著的差異。

根據前文,我們已經理解了: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并沒有顯著差異。那麼,所謂的「男性更加理性,女性更加感性」,或者說「女性更加情緒化,容易受感情影響」,正确嗎?

也對,也不對。

為什麼這樣說呢?傳統的觀念是:女性的情緒波動會更大、更不穩定,這導緻在許多跟情緒相關的實驗中,都會排除女性參與者,以免誤導結果。

但 2021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男女在情緒變化和波動上并無顯著差别,「女性更加情緒化」可能隻是我們的刻闆印象。(Weigard 等, 2021)

這項研究招募了 200 多名男性和女性,展開為期 75 天的調查,讓他們通過填寫問卷來分析情緒。結果發現:男女的情緒劇烈性、周期性和不穩定性,基本沒有差異。

當然,很多人的基本認知是:女性的激素分泌可能會造成更劇烈的情緒波動。因此這項實驗特地增加了一組,讓參與者通過服用藥物調節體内的激素水平和調整生理期。結果發現:服用藥物、不服用藥物和男性,三個組并沒有顯著的差異。

從這個角度來說,女性更容易産生情緒、情緒波動更大,其實很可能并不成立。一種可能性是:我們很可能隻是簡單地把男性的情緒解釋為「熱情、有活力」,而把女性的情緒解釋為「情緒化」 —— 實際上,他們所産生的情緒,很可能是一樣的。

但為什麼說這個觀點也有對的部分呢?

一個原因是:女性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更活躍,這導緻她們更容易對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共情能力更強」。

因此,當男性和女性面臨同樣的情景時,女性所接收到的「别人的感受」相關信息會更多,這些信息可能會導緻她們産生不同的判斷,做出不同的選擇。

另一個原因是:前面講過,女性在智力上更擅長社會認知,與此同時,女性大腦的全腦連接更強,這導緻女性在思考和處理問題時,往往會考慮更多的信息 —— 包括考慮他人的感受、立場和觀點,從而,顯露在外的,可能就是更加溫和、感性、猶豫,沒有那麼「果斷」。

但說到底,所謂的「果斷」,其實也隻是我們的社會所構建出來的「優勢」而已,它本身并不一定真的就是「更好的」。

所以,簡單的結論是:女性跟男性在情緒上并無太大不同,兩者最大的差别,可能是女性在考慮問題時,會更多地考慮「别人的感受」,從而導緻需要納入思考的信息、需要權衡的問題會更多。

至于這具體是好事還是壞事,就需要視具體情境而定了。

那麼,兩性在性格上,有沒有差異呢?我們能不能僅僅依靠一個人的行為,就說他「更像男性」或者「更像女性」呢?

2015 年的一項實驗做了非常細緻的研究。研究人員掃描了 1400 名參與者的大腦,年齡跨度達到 13 - 85 歲,主要集中在 29 個大腦區域,試圖找出普遍的男女差異。(Joel 等,2015)

結果是什麼呢?答案是:沒有結果。

大多數人的大腦結構從整體來說都是相似的,而從細節來說又各有不同,但這些不同無法按照性别劃分成兩種。簡單來說就是:沒有規律。

因此,結論是什麼呢?

男女的大腦從先天來說基本沒有差異,并不存在哪個腦區,男性比女性普遍更大、更厚,或是女性有而男性沒有 —— 差異基本都來自後天對大腦的使用和訓練,包括職業、愛好、生活方式……這些因素的影響遠遠高于先天。

簡單來說,在大腦的結構上,兩性是基本一緻的,差異隻是在大腦内部神經元的連接上。而神經元的連接極大程度依賴于後天,比如你所成長的環境、遇到的境況、面臨的挑戰、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它們塑造了我們的大腦,讓我們顯露出微弱的「兩性差異」(也就是前面講過的大腦差異)。

與之對應,一個組織 clearerthinking.org 做過一系列的研究,針對 1.5 萬人,分析了他們的性格特質。結果發現:在總計 600 多個跟性格相關的問題上,男女之間不存在性别差異。

唯一存在微小和中度性别差異的,隻有 18 個問題。根據這 18 個問題的不同,男性基本上會更願意冒險、更願意評價自己、心理承受能力更強;而女性基本上更加平和、善良、有同情心。

而即使是這 18/600,整體的差異也非常小。大約隻有1%的男性和女性擁有「非常鮮明」的性别特征,絕大多數參與者基本都靠近平均值。

一個相似的結果是:2014 年的一項研究,調查了 100 多種不同的行為,測量它們在男性和女性中常見的頻率。結果發現:我們無法僅僅按照性别,把結果分成2組。

也就是說:在所有的性格和行為中,男性和女性基本都是「混雜的」。并沒有哪些性格特質更傾向男性,也沒有哪些行為是女性的專屬。

這些研究可以給我們什麼結論呢?

盡管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說某些行為「跟女人一樣」或者「跟男人一樣」,但實際上,這些隻不過是社會的刻闆印象和标簽而已。

從嚴格意義上講,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說,并不存在哪些行為,更「男性化」,或者「更女性化」。

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男性和女性,從大腦上,并不存在太多的先天差異。兩性的差異,基本都是後天被社會所構建出來的。

我們這個社會,總是喜歡給我們各種各樣的規訓:男人就應該如何如何,女人就應該如何如何;男生更适合什麼,女生更适合什麼;男性就該有男性的樣子,女人就該有女人的樣子……

一個男人如果優柔寡斷,我們就會說他「婆婆媽媽」;

一個女人如果大大咧咧,就容易被人說「女漢子」;

一個男性如果去從事傳統被認為偏女性的職業,就容易引來歧視和鄙夷;

一個女性如果在傳統被認為偏男性的領域做出成就,也很容易招來更多的關注和審視。

但這些「應該如何」「适合什麼」「該有的樣子」真的存在嗎?真的正确嗎?

其實并不然。

一個人的出生,在他所有已經被決定的先天因素裡,能夠影響他未來發展和成就的,性别可能是最不重要的因素了。

當然,我不是說男性和女性完全不存在差異 —— 比如身高,體能,生育,在這些「身體上」的方面,兩性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毋庸置疑。

但在「大腦上」的方面,比如智力、性格、行為等,兩性并沒有很大的差異。它們的差異僅僅來自于社會的構建。我們的社會認為兩性應該是什麼樣子,這才造就了它們現在的樣子。

所以,無論你是男性還是女性,你都沒有必要被社會的認知所束縛。你想做什麼,你想怎麼做,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 這些的決定權在你自己,而不在别人手上。

我們無法決定我們的出身,但我們永遠可以決定我們的未來。

與大家共勉。

—— 閑聊時刻 ——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夠幫大家更新知識庫,獲得一些啟發和思考。

當然,今天的内容不涉及對于職業、行業、社會風氣和現象等範疇,這些是另外的話題了。今天隻聊知識,不聊其他。

關于今天的主題,如果以後有了更多的研究,或者更深入的探索,我也會繼續跟大家交流,做一些更新。

如果你想及時看到我更多的文章,歡迎給我星标喔。

最近比較受歡迎的文章: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