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肝膽系病證-脅痛(二)

肝膽系病證-脅痛(二)

脅痛是指以一側或兩側脅肋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屬臨床較常 見自覺症狀。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系結石、膽道蛔蟲、肋間神經痛 等多種現代醫學疾病以脅痛為主要表現者,均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治法方藥】

【臨證要點】

1.脅痛部位勿拘于右側。受現代醫學解剖位置肝膽居于右脅的影 響,易将脅痛理解為多發于右上腹。然《靈樞·五邪》指出,“邪在肝, 則兩脅中痛”,明言中醫肝系脅痛病證可為雙脅疼痛。另外,《素問·刺 禁論》有“肝生于左,肺藏于右”之說,指肝氣主升,生發于左,肺氣主 降,肅降于右。後逐漸形成“左升右降”理論,強調肝肺氣機一升一降, 為人體氣機升降運動之調節。故有身體左側病變從肝論治,身體右側病 變從肺論治之記載。如《諸病源候論》:“肺之積氣在于右脅,肝之積 氣在于左脅。”臨證可見中醫肝病表現為左脅疼痛者,非獨右側,可從 肝之氣機着手調治。如《古今醫徹·脅痛》雲:“左者肝也,肝藏血,性 浮,喜條達而上升,有以抑之,則不特木郁而火亦郁,故為痛。治之宜 疏肝清火理血,左金兼桃仁、紅花、鈎藤、青皮之屬。”

2.重視情志性病因病機所緻脅痛。情志不遂是脅痛主要病因之一, 曆代論述頗多。如元·朱丹溪《脈因證治·脅痛》:“肝木氣實火盛,或因 怒氣大逆,肝氣郁甚,謀慮不決,風中于肝。皆使木氣大實生火,火盛 則肝急,瘀血、惡血停留于肝,歸于脅下而痛。”随着現代社會生活節 奏加快、壓力增加,情志性病因病機在當今中醫臨床中具有更為突出的 意義。故脅痛之臨床診治,勿忘情志性病因病機所緻脅肋疼痛不适,屬 中醫郁證範疇。此類因情志因素所緻脅痛等軀體症狀者,具有“通則不 痛”“不通則痛”特點,即郁則痛起,解郁暢達則痛消。臨床亦可見因脅 痛日久影響情志舒暢,情志不暢又反之加重軀體不适感受的“病郁同 存”者。通過疏肝理氣解郁等從郁論治之法結合心理疏導等,有助于患 者脅痛緩解。

【名醫經驗】

曆代醫家在治療脅痛的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董建華臨證重視脅痛之肝膽郁滞的病機,兼顧考慮氣滞血瘀、濕熱 蘊阻、肝病及脾、肝氣犯胃等病機之兼并,喜以柴胡劑為主,随證加減 用藥。

徐景藩在脅痛的主要病理因素氣滞、濕熱、血瘀中,較為強調濕熱 的作用,總結出部分脅痛患者具有濕或濕熱的證候表現,認為其乃濕邪 困遏,經久所緻脾虛。

姜春華歸納脅痛辨治14法,分别為:平肝健脾法、養陰柔肝法、平 肝降逆法、疏養和胃法、化瘀軟堅法、和解瀉下法、利膽排石法、制蛔 瀉下法、疏肝散結法、溫陽化瘀法、利膽攻下法、涼血解毒法、和解安 神法、清肝護肺法。臨證強調肝的疏洩功能與肝體密切相關,主張治療 慢性肝炎脅痛應重視疏養結合,常用四逆散及一貫煎加減。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百度網絡,文字内容部分來源于“十三五”規劃教材《中醫内科學》,我是搬運工,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點擊了解更多 ▼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