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盤點47個全球最著名的鐵礦分布區帶,中國有幾個?

不同的成礦地質條件、控礦因素決定着不同的鐵礦成因類型,BIF 相關型鐵礦床與古老克拉通的分布密切相關;而火山成因的鐵礦床的分布受區域性深大斷裂構造控制,發育于優地槽演化的早期階段,與中性及中基性火山岩關系密切;岩漿型鐵礦床是岩漿結晶晚期分異作用形成的,主要賦存在分異良好的以輝長岩為主的基性岩體中。

根據大洲、主要鐵礦床産出的大地構造單元、地層層序、含礦建造特征及礦床類型、成礦時代等綜合因素,圈出全球鐵礦大洲級分布區6 個,主要大地構造單元分布區33 個,全球鐵礦分布區帶47個(附表2,附圖3)。以下對鐵礦分布區帶簡述之。

全球鐵礦分布圖

(1)加拿大地盾東部拉布拉多地槽區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加拿大東部的拉布拉多半島,北起昂加伐南灣的西部到瓦布希湖的南部呈弓形延伸,長1600km,相關報道其鐵礦儲量為206億t,潛在儲量為325億t。在該鐵礦帶北部的鐵礦品位相對較高,平均含量為50%~62%,而中南部礦石品位較低,平均含鐵量為30%~36%。該鐵礦帶賦存于古元古代拉布拉多地槽區的條帶狀鐵建造中,鐵建造主要與石英岩、白雲岩、闆岩、燧石角礫岩及火山岩等混雜在一起,是加拿大最大的鐵礦帶。

(2)加拿大地盾北部巴芬島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加拿大地盾北部的巴芬島,相關報道其鐵礦儲量48.05 億t,潛在資源量為120.05 億t,約占加拿大鐵礦儲量的12.1%。含鐵建造為太古宙火山—沉積變質岩系,變質程度達到角閃岩相或綠泥石相的過渡相,條帶狀矽鐵建造屬于阿爾戈馬型,鐵礦體在火山—沉積變質岩中呈扁豆狀、透鏡狀産出,礦體上部為綠泥石閃石—石英片岩,下部為黑雲母片麻岩。

(3)加拿大地質南部蘇必利爾湖鐵礦分布帶

該帶主要位于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安大略省及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威斯康星州及密執安州北部一帶,條帶狀矽鐵建造屬于蘇必利爾湖型,美國鐵礦石年開采量的75% ~ 85% 來自該區。含礦層主要由磁鐵礦、赤鐵礦與燧石及含鐵矽酸鹽相間組成,少數由菱鐵礦或褐鐵礦與燧石相間組成,具條帶狀構造。礦石由扁豆狀、透鏡狀的多孔赤鐵礦和針鐵礦組成,多數學者認為是條帶狀矽鐵建造經表生風化淋濾富集作用而成,鐵礦石的平均品位在30%~34%,個别富礦品位可達50%。加拿大在該區潛在鐵資源量約為106.10 億t,美國在該區潛在鐵資源量約為330 億t。

(4)格陵蘭南西部努克—伊蘇卡塞鐵礦分布帶

格陵蘭的大部分地區屬北美洲太古宙克拉通的延伸部分。伊蘇亞(Isua)鐵礦區位于格陵蘭島西南部,首府努克市(Nuuk)東北150km 處,為大規模條帶狀鐵礦,礦床延續到冰帽下。雪登(Snowden)咨詢公司2010 年按Jork 标準,估算鐵礦資源量近10 億t。該礦帶沿着格陵蘭島西南海岸線分布,南北長40km,東西寬3.5 ~ 6km,其内産出有規模大小不等的超鎂鐵質侵入岩和含鐵建造以及少量鎂鐵質火山岩,鐵礦潛力巨大。

(5)北美阿巴拉契亞地槽鐵礦分布帶

該帶北起加拿大紐芬蘭島的東南部,聖勞倫斯河東側,沿北東走向,進入美國的阿拉巴馬州、喬治亞州、南北卡羅萊納州及弗吉利亞州等,鐵礦床類型多樣,以海相沉積型鐵礦床為主,鐵礦産在早奧陶紀—志留紀的砂頁岩中,由多層礦組成,礦厚幾米到十幾米不等,礦石礦物主要為鲕狀赤鐵礦、菱鐵礦等。潛在鐵礦資源量為22.35 億t,由于礦層相對較薄,品位不高,僅零星開采。

(6)北美格倫維爾造山帶鐵礦分布帶

該帶與阿巴拉契亞地槽鐵礦分布帶近平行,也為北東走向,北東起于加拿大的拉布拉多海灣,向南西進入美國紐約州、新澤西州及賓夕法尼亞州境内。鐵礦床以與斜長岩、輝長岩關的岩漿型钛鐵礦、含钛鐵礦和接觸—交代(矽卡岩)型磁鐵礦礦床為代表。該帶加拿大境内鐵礦儲量約7.50 億t,潛在鐵資源量為91.75 億t,美國在該帶的潛在鐵資源量為20 億t,美國最早曾于1740 年在此開采鐵礦。

(7)墨西哥海岸科迪勒拉鐵礦分布帶

該帶鐵礦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太平洋大陸邊緣的狹長地帶,位于下加利福尼亞及科利馬州一帶,礦床以火山成因型鐵礦(有學者稱其為IOCG 型)為主,鐵礦體賦存在一套下部由灰岩、砂岩和礫岩組成,上部由上白垩世的安山質熔岩、流紋岩和火成碎屑岩組成的火山—沉積岩地層中,礦體呈層狀、似層狀及不規則狀産出,厚度變化變大,從幾米到幾十米不等。礦石礦物主要由磁鐵礦組成,伴有黃鐵礦、石英、黑雲母、綠泥石等。該帶是墨西哥最重要的鐵資源分布區。

(8)委内瑞拉伊馬塔卡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委内瑞拉南部,沿奧裡諾科河南岸東西向長約500km,寬80 ~ 100km,所處的大地構造單元是圭亞那地盾的北西邊緣。伊瑪塔卡(Imataca)雜岩體形成于古太古代,是南美最古老的地體,條帶狀鐵建造(BIF)賦存在雜岩體角閃岩和麻粒岩帶内,鐵礦為BIF 相關型,遠景資源量146 億t,已發現的大型超大型鐵礦有Cerro Bolivar、San Isidro、Las Pailas、Los Barrancos Ⅰ和Ⅱ等。Cerro Bolivar 鐵礦資源量達到18.55 億t,鐵品位達到63% ;San Isidro 鐵資源量為117 億t,鐵品位在44% 左右。

(9)巴西阿馬帕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巴西阿馬帕州東南部,亞馬孫河入海口的北岸,近東西向長約500km,寬約200km,所處的大地構造單元是圭亞那地盾的東南緣與馬羅尼—伊塔卡尤納斯(Maroni—Itacaiunas)造山帶的結合部,該造山帶是泛亞馬孫造山旋回産物。區内廣泛發育的是新太古代晚期伊塔卡尤納斯超群,主要為火山—沉積岩序列,受多期變質作用影響,形成褶皺基底,由薩洛博群、波露卡群、帕拉群和巴伊亞群組成,帕拉群火山岩含鐵建造廣泛發育,鐵礦遠景資源量23億t,已發現多個大型超大型鐵礦床,如Amplus(15億t)、Amapa、Ferradura 等。

(10)巴西米納斯—吉拉斯(“鐵四角”)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州貝洛奧裡藏特(Belo Horizonte)市南部,呈北東向展布,長約400km,寬約150km。該帶遠景資源量586 億t,将在後面相應章節進行詳細介紹,這裡不贅述。

(11)巴西北裡奧格蘭德—巴拉伊巴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巴西東部的北裡奧格蘭德州、巴拉伊巴州和塞阿拉州,呈弧形展布,延續長約1000km,寬約150km,所處的大地構造單元是聖弗朗西斯科克拉通與博爾博雷馬造山帶的結合部,該造山帶是新元古代時期巴西利亞造山旋回産物,以長英質的變火山岩和泥質變沉積岩組成的片麻岩為主,發育與雙峰弧火山岩互層的低級片岩和花崗質岩石的侵入。該帶遠景資源量26 億t,已發現多個大型超大型鐵礦床,如Rio Grande do Norte、Planalto Piaui 及Borborema 等鐵礦床。

(12)巴西巴伊亞中部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巴西東南部的巴伊亞州中部,近南北向展布,南北長約700km,寬約150km。所處的大地構造單元是聖弗朗西斯科克拉通中東部,廣泛發育的是太古代中—高級花崗綠岩帶,在古元古代,該區受裂谷—逆沖構造影響,在一些盆地或地塹内充填有古—中元古代Espinhaco 超群及各種中基性侵入雜岩。區内構造、變形變質發育,鐵礦遠景資源量112 億t,已發現的大型超大型鐵礦床有:Bahia Mineracao(20.7億t)、Colomi(13.6 億t)、Xique Xique(4.3 億t)等。

(13)巴西卡拉加斯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巴西中部帕拉州東南部,呈近南北向帶狀展布,長約700km,寬約100km,鐵礦遠景資源量122 億t,将在後面相應章節進行詳細介紹,這裡不贅述。

(14)玻利維亞穆通—巴西烏魯庫姆分布帶

該帶位于玻利維亞與巴西交界處,長約 300 多km,寬約40km,所處的大地構造單元是亞馬孫克拉通西南部。鐵礦主要賦存層位為新元古代Jacadigo 群的Corrego das Pedras 組(GIF,粒狀含鐵建造)和Banda Alta 組(BIF,條帶狀含鐵建造),自北向南,Jacadigo 群被Coruma 群碳酸鹽覆蓋。該區遠景資源量458 億t,區内發現的大型超大型鐵礦床:玻利維亞的穆通鐵礦(400 億t,含鐵量高達60%)、Cerro Rojo(2.87億t),巴西的Corumba(5.0 億t)、Juina(5.29 億t)等鐵礦。

(15)秘魯安第斯造山帶中部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秘魯安第斯造山帶中部,呈北西—南東走向,與安第斯造山帶總體走向平行,長約600km,寬約150km。鐵礦與中生代中酸性岩漿活動關系密切,鐵礦床主要賦存于古生代碳酸鹽岩與酸性侵入岩接觸帶中,形成接觸交代—熱液型鐵礦床,礦床規模較大。該帶遠景資源量8 億t,已發現的大型鐵礦床有Apurimac(2.69 億t)、Cusco(4.99 億t)等。

(16)秘魯南部—智利中北部海岸科迪勒拉鐵礦分布帶

該帶與海岸帶近平行,在秘魯中南部呈北西—南東走向,長約600km,寬約50km,在智利中北部近南北走向,長約1000km,寬約100km。鐵礦與中生代晚侏羅世—早白垩世構造岩漿活動關系密切,鐵礦床主要賦存于中生代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老的沉積岩系列中,受斷裂構造控制明顯。礦石以磁鐵礦為主,富含有銅、钴、鎳、鋅等多種金屬元素。在秘魯段遠景資源量68 億t,已發現的超大型鐵礦有馬爾科納鐵礦(資源量22.5 億t)、邦溝鐵礦(資源量37.5 億t);在智利段遠景資源量170 億t,已發現的大型超大型鐵礦有Algarrobo(資源量14.0 億t)、Aguas Claras(資源量19.9 億t)、Chile Yilong 及Hanos de el Tofo(資源量30.6 億t)。

(17)毛裡塔尼亞克迪亞迪吉勒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毛裡塔尼亞北部的祖埃拉特(Zouerate)和西部地區,鐵礦床賦存于雷圭巴特地盾的太古宇Tiris 群含鐵石英岩和長石變粒岩和元古宇Idjill 群含鐵石英岩(鐵英岩)、片岩、石英岩中。鐵礦體規模一般較大,走向長數千米,厚近百米,有兩種礦石類型,一種為粗粒磁鐵礦礦石,Fe 品位較低,一般不超過40%,典型礦床有Guelb El Rhein鐵礦床、El Aouj( Central)鐵礦床、Atomai 鐵礦床等;另一種為赤鐵礦礦石,Fe 平均品位普遍高于60%,最高可達68%,典型鐵礦床有F’Derik、Seyala、Rouessa、Tazadit 鐵礦床、M’Haoudat等。該帶資源量約90 億t。

(18)西非利比裡亞—幾内亞—科特迪瓦等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西非克拉通的馬恩—萊奧地盾,鐵礦床主要賦存于太古宇綠岩帶矽鐵建造中,主要分布于利比裡亞、幾内亞和科特迪瓦境内。礦石類型大多為赤鐵礦,Fe 品位可達65% ~ 68%,部分礦床以磁鐵礦為主,Fe 品位一般較低,在30% 左右。高品位鐵礦化多發生于褶皺構造的核部,為含鐵建造層經淋濾富集而成。以利比裡亞—幾内亞的甯巴山鐵礦、西芒杜鐵礦等最為著名。該帶鐵礦資源量約370 億t。

(19)坦桑尼亞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坦桑尼亞西南部,沿魯胡胡河(Ruhuhu River)北部呈帶狀展布,在尼亞薩湖(Lake Nyasa)被利文斯通山脈(Livingstone Mountains)分割。該成礦帶是一與基性深成侵入岩有關的岩漿型釩钛磁鐵礦成礦帶,已發現的主要鐵礦床有:利甘加(Liganga)、烏盧古魯山(Uluguru Mountains)、姆巴巴拉(Mbabala)、伊特韋(Itewe)等。該帶鐵礦資源量約7 億t。

(20)加蓬—喀麥隆—安哥拉鐵礦分布帶

該帶主要分布在剛果克拉通出露的幾個富含條帶狀鐵建造的太古宙—古元古代地體中,鐵礦化多發生在構造破碎帶,礦化類型為鐵英岩型赤鐵礦礦化。Fe 品位較高,雜質含量低,是條帶狀鐵英岩經風化淋濾作用富集而成。主要鐵礦床有喀麥隆的Mbalam 礦床、Metzimevin 礦床,加蓬的Mitzic 礦床,剛果的Nabeba 礦床、Avima 礦床、加蓬的貝林加(Belinga)礦床等。該帶鐵礦資源量約200 億t。

(21)津巴布韋鐵礦分布帶

該帶主要鐵礦類型有太古宙BIF 相關型鐵礦、元古宙變質砂岩型磁—赤鐵礦和白垩紀岩漿型磁鐵礦等。BIF 相關型鐵礦主要分布在津巴布韋中部的Kwekwe—Kadoma 和南部的Mwenezi—Chiredzi 綠岩帶内的條帶狀鐵建造中,是津巴布韋國内最重要的高品位赤鐵礦來源地,重要的鐵礦床有Buchwa、Ripple Creek、Chivhu、Mwanesi、Manyoka、Mongula、Yank 和Nyuna 等;元古宙變質砂岩型鐵礦位于津巴布韋東部的Chimanimani 一帶,主要礦石為磁鐵礦和赤鐵礦,TFe 品位一般為25% ~ 60% ;白垩紀岩漿型磁鐵礦主要産于津巴布韋北東部Rushinga 地區的Gungwa 一帶的火山噴發型碳酸岩中,主要礦石礦物為磁鐵礦,TFe65.91% ~ 69.01%。該帶鐵礦資源量約300 億t。

(22)南非德蘭士瓦鐵礦分布帶

該帶賦存于卡普瓦爾克拉通太古宇花崗—綠岩帶内德蘭士瓦群的條帶狀鐵建造中,該含鐵建造是南非鐵礦床的重要賦礦層位,大型—超大型鐵礦床有Sishen、Beeshoek、Thabazimbi 等。該帶鐵礦資源量約60 億t。

(23)烏克蘭克裡沃羅格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烏克蘭的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主要沿第聶伯河右岸支流因古列茨河、薩克薩甘河和若爾塔亞河分布,呈帶狀南—北向展布,長100km,寬2~7km,面積約300km2。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地處東歐地台烏克蘭地盾東南側的邊緣拗陷帶,該拗陷帶的西側為形成于古太古代,克裡沃羅格—克列緬楚格縱向深大斷裂,這是烏克蘭地盾上最大的穿透性控礦構造之一。克裡沃羅格鐵礦區出露地層主要是古元古界克裡沃羅格群,這是一套巨厚的冒地槽沉積。鐵礦賦存在克裡沃羅格群中部的薩克薩甘組條帶狀含鐵石英岩或碧玉鐵質岩中,呈多層産出。整個鐵礦區可劃分為北部、薩克薩甘、中央克裡沃羅格、塔拉帕卡—利赫馬諾夫和英古列茨等礦田。其中以薩克薩甘礦田規模最大、礦石質量最好,富鐵礦石的90% 集中該礦田。該成礦帶地質儲量200 多億t,工業儲量159 億t(1975)。

(24)俄羅斯科拉半島—卡累利阿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俄羅斯西北部,分别屬于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州和卡累利阿共和國。科拉半島的鐵礦主要是岩漿型和火山成因型礦床,礦石工業類型主要為磷灰石—磁鐵礦型;卡累利阿共和國的鐵礦主要是BIF 相關型(鐵英岩型)和岩漿型的釩钛磁鐵礦。已探明鐵礦資源量約30 億t,約占俄羅斯鐵礦總資源量的3%,預測鐵礦資源量約10 億t。

(25)俄羅斯庫爾斯克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俄羅斯西部,與烏克蘭接壤的庫爾斯克州和别爾哥羅德州。鐵礦床賦存在東歐地台前寒武紀變質岩中,主要鐵礦區有别爾哥羅德、庫爾斯克—奧爾洛夫、舊奧斯科爾和新奧斯科爾、臘祖緬鐵礦區等。已查明鐵礦石資源量556 億t,鐵品位為32% ~ 62%,其中富鐵礦資源量390 億t,含鐵品位為54% ~ 62%。

(26)瑞典北部基魯納鐵礦分布帶

該帶主要分布在瑞典北部高緯度的北博滕省,四分之三集中在基律納和耶利瓦勒地區。該區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于歐洲地台,波羅的海地盾的西部。鐵礦主要賦存在一套輕微變質的正長斑岩岩系中,上部為斑狀熔岩,頂部有凝灰岩,具明顯的噴發熔岩性質。鐵礦體主要産于正長斑岩和石英斑岩之間,大緻呈闆狀,傾向南東東,傾角50°~ 60°。礦體與頂、底闆的關系有些地方清楚,有些地方為漸變過渡。礦石主要為含磷低的緻密塊狀,含磷高的條帶狀、條紋狀礦石及兩者過渡類型。礦石礦物主要是磁鐵礦、假象赤鐵礦,其次為磷灰石及陽起石。鐵含量一般在60% 左右,鐵資源量為35 億t。

(27)法國洛林—德國薩爾茨吉特鐵礦分布帶

該帶西起法國的洛林鐵礦區,東到德國的薩爾茨吉特鐵礦區。鐵礦體賦存在一巨大的侏羅紀向斜盆地的沉積地層中,鐵礦層産在中侏羅世下部下阿阿林砂岩和上阿阿林灰岩之間,含礦層厚30 ~ 50m,最大厚度達60m,礦石以鲕狀結構為特征,鲕粒細小,直徑在0.15 ~ 0.5mm,由針鐵礦、褐鐵礦組成,并含鐵綠泥石、菱鐵礦,有時也含磁鐵礦和赤鐵礦。鐵礦資源量為81 億t,平均含鐵33.3%,屬顯生宙沉積型鲕狀高磷褐鐵礦床。

(28)印度比哈爾邦—奧裡薩邦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加爾各答以西240 ~ 320km 的比哈爾邦辛格布姆及其毗鄰的奧裡薩邦凱翁賈爾、布奈、馬龍爾班傑等地,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辛格布姆(Singhbhun)克拉通,是印度前寒武系研究程度較高地區,地層時代為太古宙(3200±85Ma),主要岩性為中粒雲母片岩、石英岩、鈣矽質岩和角閃岩,矽鐵建造十分發育。鐵礦床一般都産于地形隆起地帶,形成高800 ~ 1000m 的突出山脊,礦石由條帶狀赤鐵礦和玉髓或微晶質石英組成,伴有強烈扭曲和細褶曲。鐵礦石特點是含鐵高(達60% 以上),含硫、雜質很少,含磷不等(0.03% ~ 0.15%),含鋁稍高。該礦帶的鐵礦石資源量27 億t,遠景資源量37 億t。

(29)印度中央邦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中央邦的巴斯塔爾、德魯格、昌達等地區,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布海因達拉( Bhandara) 克拉通,以片麻岩夾綠岩帶為特征,呈SN 向展布的矽鐵建造發育。已發現14 個鐵礦區,其中有8 個大于1 億t,主要鐵礦區位于巴勒迪拉山脈的兩側。礦石主要為赤鐵礦,含Fe60% ~ 69%,含S0.04% ~ 0.09%,含P0.065% ~ 0.12%。該礦帶的鐵資源量約78 億t。

(30)印度果阿—卡納塔克邦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印度西南部的果阿邦和卡納塔克邦,在大地構造單元上屬西塔爾瓦爾(Western Dharwar)克拉通,以綠岩帶發育為特征,條帶狀磁鐵石英岩建造發育。鐵礦主要分布在貝拉裡—桑杜爾—霍斯佩特、比賈伊普、奇克馬加盧爾、巴巴布丹、甘加穆勒,奇特拉杜爾加、庫杜裡姆卡,北卡納拉、希莫加、杜姆庫爾、邁索爾等地。該礦帶的鐵資源量約60 億t。

(31)朝鮮茂山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朝鮮鹹鏡北道中朝交界的茂山,産于古元古界黑雲母片麻岩、閃石岩和含鐵石英岩的變質岩層中。礦床中部和西南部厚100m ~ 300m,東北部變薄,呈雁行狀排列的薄層狀或透鏡狀。含磁鐵礦石英岩有塊狀與條帶狀兩種礦石,礦石TFe 品位25% ~ 60%,平均在38% 左右,不含硫,磷< 0.4%。該礦帶的鐵資源量約60 億t。

(32)中國鞍本—冀東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華北地台北緣,相關資料已介紹較為詳盡,這裡不贅述。該礦帶的已探明鐵資源量約160 億t,潛在資源量400 億t。

(33)中國五台—呂梁鐵礦分布帶

該礦帶的已探明鐵資源量約38 億t,潛在資源量100 億t。

(34)中國包頭—白雲鄂博鐵礦分布帶

該礦帶的已探明鐵資源量約33 億t,潛在資源量25 億t。

(35)中國甯蕪—廬枞鐵礦分布帶

該礦帶位于中國長江中下遊的甯蕪盆地和廬枞盆地,以盛産“玢岩鐵礦”聞名于世,已發現大中型鐵礦床39 處,探明鐵礦資源量19.5 億t。

(36)中國攀西鐵礦分布帶

該帶大地構造位置上處于揚子地台西南緣,攀西古裂谷中南段,是著名的岩漿型釩钛磁鐵礦成礦帶。鐵礦床分布于南北向的安甯河斷裂和金河—箐河斷裂之間,礦體呈近南北向展布。與成礦作用相關的是基性—超基性雜岩體,主要鐵礦有西昌太和、米易白馬、會理紅格、攀枝花、白馬等。該礦帶的已探明鐵資源量約70 億t,潛在資源量30 億t。

(37)伊朗東南部紮格羅—盧特鐵礦分布帶

該帶主要分布在伊朗東南部的紮格羅大型推覆帶與盧特高原交界處,多數學者認為該帶鐵礦為中—新元古代與火山噴發作用有關的火山成因型鐵礦床。礦石以磷灰石—黃鐵礦—磁鐵礦型為主,礦石品位較富,含TFe > 50%,易選,且礦體集中,礦床規模較大,主要有恰道爾馬柳(Chador Malu)、喬加赫特(Choghart)、聖恰孚恩(Se Chahun)、恰赫加茲(Chah Gaz)等。該帶已探明資源量為18 億t,遠景資源量為25 億t。

(38)阿富汗巴米揚哈吉加克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阿富汗中北部的巴米揚省哈吉加克一帶,鐵成礦作用主要發生在古元古宙晚期和前寒武紀的陸緣或陸緣海盆中,鐵礦主要賦存在一套變質程度較淺,一般為綠片岩相,局部為低角閃岩相,岩性較穩定、厚度變化不大的陸緣碎屑與火山碎屑岩中。鐵礦産出在綠泥片岩、絹雲片岩和大理岩之間,礦體多呈透鏡狀和扁豆狀,通常5 ~ 8 層,主要的有3 層,礦體長數十米至數百米不等,走向NE—SW 向,産狀基本上與圍岩一緻。原生礦石由磁鐵礦、赤鐵礦組成,平均含TFe62. 83%,硫、磷等雜質較少。該帶已探明鐵資源量為20 億t。

(39)俄羅斯東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地區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俄羅斯東西伯利亞的安加羅—伊利姆地區和伊爾庫茨克州的塔加爾—涅硫恩格林地區及克拉斯諾雅克邊疆區的安加拉—皮特地區,以接觸交代型鐵礦為主。已探明鐵礦資源量在100 億t 以上。

(40)俄羅斯遠東南阿爾丹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西伯利亞克拉通的阿爾丹地盾區,其結晶基底形成時代大部分為新太古代。鐵礦主要産在二輝石榴片岩的磁鐵石英岩(BIF 型鐵礦)中,礦體多為透鏡狀和條帶狀。南阿爾丹鐵礦區已發現30 多個鐵礦床,集中分布在阿爾丹中部和納戈内村北部,有多個大型赤鐵礦和磁鐵礦礦床;在阿爾丹中部地區則以矽卡岩型磁鐵礦和BIF 相關型鐵礦為代表;在阿爾丹河和阿姆加河的分水嶺還有一些褐鐵礦床。該帶已探明鐵資源量為20 億t。

(41)俄羅斯遠東恰拉—托科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西伯利亞克拉通東緣,其結晶基底形成時代大部分為新太古代,鐵礦賦存在前寒武紀條帶狀鐵建造中。該帶預測鐵礦資源量可達63億t,平均含鐵品位為28%,其中伊馬雷克鐵礦資源量約50億t,恰拉鐵礦資源量約13 億t。

(42)俄羅斯卡奇卡納爾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俄羅斯中烏拉爾地區,屬晚期岩漿分異的釩钛磁鐵礦分布帶。礦體賦存于輝長岩—輝石岩—純橄岩建造中,與我國攀枝花式鐵礦不同,它是貧钛磁鐵礦。礦體似層狀、透鏡狀、脈狀等。主要礦石礦物有磁鐵礦、钛鐵礦和赤鐵礦,還有少量的銅、钴、鉻和鉑族金屬等,脈石礦物有橄榄石、單斜輝石、角閃石和綠泥石。礦石含TFe 16%~17%、V2O50.12%、TiO21.5%。主要的鐵礦床有卡奇卡納爾、古謝沃戈爾等。該帶已探明鐵礦資源量140億t,預測資源量約70 億t,約占該國鐵礦總資源量的14.3%。

(43)哈薩克斯坦圖爾蓋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烏拉爾山脈東部哈薩克斯坦境内的圖爾蓋坳陷地區,沿烏拉爾山脈東坡呈近南北向的帶狀延伸,長800 ~ 1000km,東西寬100km ~ 150km,全礦帶由多個鐵礦床組成,礦體主要賦存在下石炭世安山—玄武岩、玢岩、凝灰岩、灰岩及少量陸源碎屑岩等火山沉積岩中,成礦時代為下石炭世至下三疊世。主要鐵礦床有卡恰爾、索科洛夫斯克、薩爾拜、科爾仁科爾等。該帶已探明鐵資源量為142 億t。

(44)俄羅斯阿爾泰—薩彥嶺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烏拉爾造山帶的阿爾泰—薩彥嶺加裡東褶皺帶,鐵礦床主要分布在古生代地槽褶皺帶中,區内與火山—深成作用有關的鐵礦有兩種類型,一類是阿爾泰地區的赤鐵礦和磁鐵礦床,主要有霍爾宗、伊爾崗、伊涅、别洛列茨克鐵礦床,多為火山噴發—沉積型鐵礦床;另一類是磁鐵礦床,主要分布在東部的戈爾納亞紹裡亞地區(康多姆礦帶和捷爾别斯礦帶)、庫茲涅茨阿拉套(阿姆帕雷克礦床等)和東西薩彥嶺(東薩彥嶺鐵礦區有克拉斯諾卡緬、伊爾巴鐵礦,西薩彥嶺鐵礦區有阿巴根、安紮斯等鐵礦)。該帶已探明鐵資源量為30 億t。

(45)澳大利亞哈默斯利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澳大利亞西部的皮爾巴拉地塊南部的哈默斯利盆地,盆地地層形成時代為古元古代,哈默斯利群具有多層條帶狀鐵建造。該帶已發現大型、超大型鐵礦數十個,鐵礦床以礦體厚、規模大、礦體連續性好、礦石品位穩定且含鐵量高(一般在56%~62% 之間)的赤鐵礦為特點,該帶鐵礦資源量約400億t。

(46)澳大利亞伊爾崗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西澳伊爾崗地塊,為太古宙地體。鐵礦主要賦存在條帶狀鐵建造中,已發現多個大型、超大型鐵礦床,如比賓(Beebyn)、卡拉拉(Karara)、曼迪尕(Madoonga)等。該帶鐵礦床以磁鐵礦含量較高、鐵品位相對低、形成時代相對較早為特點。該帶已探明鐵資源量近100 億t。

(47)澳大利亞高崗鐵礦分布帶

該帶位于南澳高崗地塊,鐵礦主要賦存在古—中元古代斷陷盆地沉積的一套石英岩、碳酸鹽夾泥質岩和條帶狀鐵建造中。主要鐵礦床有鐵貴族(Iron Baron)、鐵公爵(Iron Duke)和鐵把手(Iron Knob)等。該帶鐵礦資源量約200億t。

從圈定的47個三級鐵礦分布帶看,其中有22個産于前寒武紀地台區的條帶狀鐵建造中,這些分布帶的鐵礦規模,在全球鐵礦中占據着絕對主導地位,前寒武紀之後的各地質時代中,雖然也有大量的鐵礦床形成,但其規模和數量,均無法與前寒武紀條帶狀鐵建造的鐵礦相比。

在前寒武紀各時期,太古宙形成的阿爾戈馬型含鐵矽質建造鐵礦産出的規模、數量、分布都比較有限,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米契皮克坦、中國的鞍本和冀東等地區;而古元古代(2.5~1.9Ga)形成的蘇必利爾湖型含鐵矽質建造鐵礦的規模最大,主要分布在俄羅斯的庫爾斯克磁異常區、烏克蘭的克裡沃羅格盆地、澳大利亞的哈默斯利盆地、巴西的米納斯—吉拉斯(“鐵四角”)和卡拉加斯、美國的蘇必利爾湖區、加拿大的拉布拉多地槽以及印度、南非等地。這說明古元古代是全球鐵礦特殊成礦期。

全球主要鐵礦分布區帶表

本文來源于《全球鐵礦地質特征與我國鋼鐵産業對策》,2019,地質出版社

特别聲明:以上内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内)為自媒體平台“網易号”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