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文理論依據:《中藥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我常常和朋友們講,中醫,是一件苦差事。
做醫一輩子,賺不到錢,還要不斷地付出。
因為,對中醫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良心。
凡事從良心出發,那你說,除了付出,中醫人還能做什麼?
所以,很多老輩中醫人,就這樣付出了一輩子,直到臨終。
我給你舉個例子吧。
他就是魏龍骧。
這個人,生于1911年,卒于1992年,是近代的中醫臨床大家,曾曆任衛生部中醫司技術指導科科長、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等職,為國家第一批師帶徒指導老師。
魏師1932年學醫,1934年懸壺。轉眼,臨證58年以後,他的生命來到了最後時刻。
那一天,年高體弱的魏龍骧前輩,忽然從睡夢中醒來,頭腦還十分清醒。
陽光透過窗簾,照耀在魏師布滿皺紋的臉上。
身邊的老伴兒看着魏師,輕輕歎了一口氣,道:“你要是走了,家裡誰有個頭疼腦熱,可怎麼辦”?
聞聽,魏師的眼睛忽然放出光來,看着老伴兒。
老伴兒與之對視,忽然想到了什麼,道:“不如,你留下點方子,到時候好用”?
魏師聽罷,頻頻點頭,然後用枯瘦的手指,指了指身邊的一本舊挂曆。
老伴兒心領神會,連忙将舊挂曆拿過來,又将圓珠筆塞到魏師的手中。
就這樣,魏師用生命僅存不多的能量,在這本舊日曆上,寫下了幾張方子。其中,包括感冒用方、頭疼用方、高血壓用方、早搏用方、胃疼用方等等。
寫完,魏師長出了一口氣,把日曆交給老伴兒,疲倦地閉上了眼睛。
……
此後不久,魏師的身體日漸衰弱,終于在1992年的7月中旬,與世長辭。
中醫人就是這樣:肉身可以消失,但方子,必須留下。哪怕是用盡生命中最後一點力量,也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些有用的東西。
這段杏林佳話,業界知道的人不多。我也是近些年,通過閱讀相關資料看到的。
關于魏龍骧前輩的這一套居家自療方,文老師曾經在去年介紹過一些,包括高血壓方和風濕關節痛方。
今天,文老師鬥膽,再将其中的一張小方和大家分享。也許,這也是向先輩緻敬的方式之一。
關于什麼呢?這就是關于腰部酸痛、腰肌勞損。
方子很簡單:
川斷15克,白術20克,伸筋草10克,海風藤10克,秦艽10克,水煎服。
沒錯,就這麼點,很簡單,但是也很實用。
我一一為你解析這裡的五味藥吧。
續斷,性味苦辛,微溫,入肝經和腎經,善于治療肝腎不足所緻的腰膝酸軟、乏力和疼痛。中醫管這個功能,叫做補肝腎、強筋骨。此外,川斷這個藥,還善于活血通經、活血化瘀。因此,其止痛效果和杜仲等比起來,更好。
秦艽這個藥,性味辛、苦、平,入肝膽經和胃經,善于清濕熱、祛風濕、舒筋絡、止痹痛。這個藥潤而不燥,适用範圍廣,腰膝酸痛無論新久寒熱,此藥都可以治療。相對來說,它對熱痹更适合一些。
海風藤,這種藥性味苦辛,微溫,入肝經,可以祛風濕,通經絡、止痹痛。風寒濕痹所緻的曲伸不利、筋脈拘急、骨節疼痛等,都可以用海風藤治。
還有一個,是伸筋草。它性味微苦,辛溫,入肝經、脾經和腎經,能祛風除濕、舒筋活絡,善于治療關節不利、酸痛。伸筋草醇是有明顯鎮痛作用的。
所有這四味藥,其實都是治療痹症的常用藥。唯一特殊的,是白術。白術,一般認為它入脾胃經,是健脾益氣、燥濕化痰的良藥。但是,在《神農本草經》裡面,白術被視作“主風寒濕痹”。《本草經疏》則說它是治風痹要藥。想來,白術性味苦溫,溫能散寒,苦能燥濕,所以也具備一定的驅散風寒濕邪的作用。風寒濕痹和寒濕腰痛,是它的主要治療範疇。尤其是腰部因為感受寒濕而出現冷痛、重着、發沉,陰天下雨之際加重,這個時候用白術最好。
所以說,這五味藥的搭配,性味平和,組方簡潔,對于肝腎不足、外感風寒濕邪導緻的腰部酸痛、曲伸不利、冷痛、發沉、不耐久勞、陰天下雨加重等現象,有很好的治療作用。用現代醫學視角來看,上述病症,類似于慢性的腰肌勞損。
當然,魏龍骧老前輩留下的這個方子,可以被視作骨幹。臨床,可以随證加減。但無論怎麼說,這五味藥的搭配,還是很精緻的,對我們後人來說,很有借鑒意義。
行文至此,文老師又不禁感慨:一個人,選擇做中醫,在油盡燈枯的時候,還能給後人留下一些實用簡潔的方子,這也算是盡到了一個醫者的本分。
那麼,等文老師我,有朝一日不久人世的時候,我會給後人留下什麼呢?
可惜,我沒有精深的學術造詣,更沒有什麼社會頭銜。我隻能通過我的筆,在中醫的百花園中尋找驗案良方,然後打磨雕刻出中醫科普的文字,讓更多的讀者認識中醫、熟悉中醫,進而受益于中醫。如果能這樣,也算一件幸事了。
好了。這個事兒,我就給你說這麼多吧。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