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養生 > 正文

“附子生津”案兩則

壹 [1]       陳×× , 女 , 58 歲 , 1998 年7月15日初診 。     主 訴:自51歲絕經以來 , 常覺口幹喜飲 , 近年來更為嚴重 。 口渴索飲 , 日夜無度 , 飲不解渴 , 半夜常因口渴而起床飲水 , 幾乎手不離杯 , 由此而不敢外出 , 倍感痛苦 。 伴小便頻數 , 夜尿尤多 , 尿色清長無味 。 曾先後檢測尿糖 、 血糖 、 腎功能等 , 排除糖尿病 、 腎髒病變等 , 服用多種中西藥均無明顯改變 , 觀其前方多為益氣養陰生津類 , 自訴常有藥後腹痛 、 便溏等現象的發生 。   刻診:形體肥胖 , 面色灰黯 , 時值盛夏 , 卻着春裝 , 仍感畏風 , 遠離風扇 , 手足不溫 。 精神不振 , 嗜睡難寐 , 食欲不振 , 大便稀溏 , 日行一次 。 舌質淡紅 , 體胖 , 邊有齒痕 , 苔白膩而滑 , 脈沉遲 。   證屬脾腎陽虛 , 津液不化 , 治當補益脾腎 , 溫陽升津止渴 。   熟 9g(先),炙黃芪15g,天花粉30g,南北沙參各15g,川石斛15g,粉葛30g,懷山藥30g,太子參15g,炒白術19g,菟絲子15g,枸杞子15g,五味子10g,炒米仁30g,川桂枝9g,炒白芍12g,谷麥芽各30g,炙甘草10g 。   患者在服用上方第四帖後口幹即有好轉 , 在連續服用上方28帖後 , 口渴 、 多尿 、 神疲 、 畏寒等症狀基本消除 , 且大便轉調 , 食欲增進 [1] 。          

貳 [2]       患者某,女,68歲,因“口腔鼻腔幹燥11年餘”于2013年10月22日初診。

  患者11年前無明顯誘因開始逐漸出現口腔及鼻腔幹燥,口中無口水潤口,需不停飲水方可潤口,停止飲水後很快口腔幹燥感出現。鼻腔幹燥,鼻腔黏膜常出血,感鼻腔幹燥疼痛,上述症狀于夜間特别明顯,伴有口苦,夜間難以入睡。曾于上海多方求醫,診斷為“ 幹燥綜合征 ”,曾服用大量“滋陰清熱生津”之品未效。感神疲乏力、困倦思睡、惡寒怕冷、四末欠溫、喜熱飲、喜太息、納眠欠佳、小便時有便血、大便自調。舌質暗紅胖大,邊有齒痕,質地嫩,舌下脈絡粗大,苔薄白,脈沉細弦,雙尺脈細弱無力,雙寸脈浮。 既往高血壓病史多年,否認食物及藥物過敏史。   中醫診斷:陰燥證。證候診斷:陽虛水寒,津液不承。西醫診斷:幹燥綜合征。   治法:溫水秘陽,化氣生津。   處方:潛陽封髓湯加味: 100g,肉桂15g,炙龜闆15g,細辛6g,砂仁粒10g,焦柏9g,骨碎補40g,炒白術15g,杏仁10g,厚樸10g,烏梅15g,炙甘草10g。   上方中附片另包,煎藥時需單獨先煎煮附片,煎煮附片用煮沸之開水煎煮,需 連續不間斷煎煮沸騰4h ,如煎煮過程中水量不夠, 必須加用煮沸之開水 繼續煎煮,煎煮時間到後,觀察附子的确煮透煮軟爛後方可将其他藥物放入附子中,同樣用煮沸之開水煎煮30min即可服用。每次服藥量為煎煮後藥液250-300mL,每天服用3次,餐後2h服用,服藥期間嚴禁服用一切酸、冷食品及水果。   複診:患者服用上方1周後複診,訴口腔鼻腔幹燥症狀已有所緩解,夜間已能入睡,鼻腔疼痛症狀明顯緩解,鼻腔黏膜出血次數減少,感惡寒怕冷、困倦思睡症狀好轉,仍四末欠溫、喜熱飲、喜太息、二便自調。舌質淡暗胖大,邊有齒痕,質地嫩,舌下脈絡粗大,苔薄白,脈沉細弦,雙尺脈細弱無力,雙寸脈浮象較前有所收斂。服藥之後症狀減輕,診治同前,守方治療(方藥組成、劑量、服用方法同前)。   服藥第2周後複診,患者訴服藥2周後口腔鼻腔幹燥症狀明顯緩解,口中津液較多,鼻腔幹燥出血症狀消失,已不需要随時飲水潤口,仍喜熱飲,但飲水量已明顯減少,夜間口鼻幹燥症狀已不明顯,夜間能安靜入睡,感惡寒怕冷、四末欠溫、神疲乏力、困倦思睡症狀明顯改善,納可,二便自調,舌淡胖大,邊有齒痕,質地嫩,舌下脈絡正常,苔薄白,脈沉細,雙尺脈細弱無力。   患者目前上浮之虛火已收斂,故能化氣生津而燥證止,故以大回陽飲溫陽化氣,扶正固本治療:   100g,肉桂15g,幹姜20g,茯苓40g,桂枝30g,炒白術15g,焦柏10g,砂仁粒10g,骨碎補30g,炙甘草10g 。   該方煎煮方法及服用方法同第一診處方。由于患者居住在上海,拿藥回滬後繼續堅持服用,電話随訪幾次,訴口腔鼻腔幹燥症狀明顯改善 [2] 。

來源:[1]楊柏燦.從附子溫熱性能的應用談中藥的隐性功能[C]//'2008臨床中藥學學術研讨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08:138-142.[2]吳文笛,姜莉雲.附子生津議[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32(08):3396-3400.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