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指人體運行氣血,聯絡髒腑,溝通内外,貫穿上下的徑路。經,路徑,為直行的主幹。絡,網絡,為經脈所分出的小支。經絡縱橫交錯遍布于全身。《靈樞海論》記載“夫十二經脈者,内屬于髒腑,外絡于肢節”
經絡的五髒表裡陰陽配屬關系、
以及十二經絡巡行路線,起止穴位、各經絡交接情況等必須背熟
(一)、髒腑經脈:
陰經經脈—聯系五髒、陽經經脈—聯系六腑
手三陰經脈(胸部和上肢内側)
手三陽經脈(頭面和上肢外側)
足三陰經脈(胸腹和下肢内側)
足三陽經脈(頭面和下肢外側)
十二經脈在四肢的分布規律:
手足三陽經:陽少太。手三陰經:太厥少。
足三陰經:太厥少-内踝8寸以上;
厥太少-内踝上8寸以下;
十二經脈的走向與交接:
〈1〉走向:十二正經流注順序歌訣(相鄰髒腑都互為表裡)
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藏,手陰髒手陽手頭,足陰足腹陽頭足。
〈2〉交接:
相表裡的陰經與陽經在【手足末端】交接,
同名的陽經在【頭面—鼻眦邊】交接,
相連的陰經在【心胸肺】中交接:
歌訣1:
表裡陰陽手足端、同名陽經鼻眦邊、陰經心胸肺相連。
歌訣2:
肺大表裡食指端,大腸胃經鼻翼邊,胃脾表裡交大趾,
脾心陰接心上間,心腸表裡小指端,小腸膀胱内眦邊、
膀腎表裡足小趾,腎經心包胸中始、心包三焦無名指,
三焦膽經目外眦,膽肝表裡足大趾、肝肺陰接肺中始。
奇經八脈:
督脈:陽脈之海
任脈:陰脈之海
沖脈:十二經之海;血海
帶脈:約束縱行軀幹的諸條經脈
陰維脈:調節六陰經經氣
陽維脈:調節六陽經經氣
陰陽蹻脈:調節肢體運動;司眼睑開合
十五絡脈絡穴:
絡穴是絡脈在本經别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經脈的絡穴位于四肢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發于鸠尾,督脈絡發于長強,脾之大絡出于大包,合稱十五絡穴
十五絡穴歌
大腸偏曆肺列缺,小腸支正心通裡,
三焦外關包内關,膀胱飛揚腎大鐘,
胃經豐隆脾公孫,膽經光明肝蠡溝,
任脈鸠尾督長強,脾經大包不可忘。
(二)、十四經絡起止、穴位:
1、督脈的起止、穴位:首穴長強,末穴龈交。
2、任脈的起止、穴位:首穴會陰,末穴承漿
十二正經穴位記憶歌訣
1手太陰肺經、左右各11穴,【寅時3-5點】,中府→少商 【食指尖】交于大腸經。
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
太陰肺經十一穴、中府雲門天府列、俠白尺澤孔最穴、列缺經渠太淵越、魚際少商拇桡側。
2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各20穴,運行于【卯時5-7點】,商陽→迎香【鼻翼旁】交于胃經
陽明大腸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
陽溪偏曆曆溫溜,下廉上廉三裡鑲。
曲池肘髎手五裡、臂臑肩髃巨骨強、
天鼎扶突口禾髎、鼻旁五分是迎香。
3足陽明胃經、左右各45穴,【辰時7-9點】,承泣→曆兌 由【足踇指端】交于足太陽脾經
陽明胃經四十五,承泣四白巨髎數,
地倉大迎頰車上,下關頭維人迎取。
水突氣舍橫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呈。
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滿下梁門,
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承。
水道歸來氣沖續,髀關伏兔陰市居,
梁丘犢鼻足三裡,闌尾下面上巨虛,
條口下巨豐隆穴,解溪沖陽陷谷列,
内庭曆兌二趾側。
4足太陰脾經、左右各45穴,【巳時9-11點】、、隐白→大包 由【心中】交于手少陰心經
太陰經脾二一穴,隐白大都太白列,
公孫商丘三陰交,漏谷地機陰陵消,
血海箕門上沖門,府舍腹結大橫承,
腹哀食窦天溪過,胸鄉周榮大包成。
5手少陰心經、左右各9穴,【午時11-13點】極泉→少沖 由【小指尖】交于手太陽小腸經
少陰心經起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連、
通裡陰郄神門下,少府少沖小指邊。
6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各19穴,【未時13-15點】,少澤→聽宮 由【目内眦】交于足太陽膀胱經
太陽小腸十九穴,少澤前谷後溪列,
腕骨陽谷養老穴,支正小海肩貞側。
臑俞天宗連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
天窗天容顴髎過,耳前正中是聽宮。(quánliáo臑nào)
7足太陽膀胱經、左右各67穴,【申時15-17點】,起于:睛明→止于:至陰 由【足小指】交于足少陰腎經
太陽膀胱六十七,睛明攢竹眉沖兮、
曲差五處接承光、通天絡卻玉枕鑲。
天柱大杼接風門、肺厥心督膈俞呈、
肝膽脾胃焦腎俞、氣海大腸關元俞、
小腸膀胱中膂俞、白環上髎次下取。
會陽承扶下殷門、浮郄委陽委中承。
上轉附分接魄戶、膏肓神堂譩譆聚。
膈關魂門陽綱穴,意舍胃倉肓門越。
志室胞肓秩邊鑲,合陽承筋承山荒。
飛揚跗陽昆侖藏、仆參申脈金門詳。
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陰小趾外側屬。
8足少陰腎經、左右各27穴,【申時15-17點】,起于:湧泉→止于:俞府 由【心包】交于手厥陰心包經
少陰腎經二十七,湧泉然谷與太溪。
大鐘水泉連照海,複溜交信築賓矮、
陰谷橫骨連大赫,氣穴四滿中注過、
肓俞商曲過石關,陰都通谷幽門穿、
步廊神封靈墟現,神藏彧中俞府全。彧yù
9手厥陰心包經、左右各9穴,【酉時17-19點】起于:天池→止于:中沖穴 由【無名指端】交于手少陽三焦經。
厥陰心包九穴少,天池天泉曲澤曉、
郄門間使與内關、大陵勞宮中沖了。
10手少陽三焦經、左右各23穴、【戌時19-21點】起于:關沖穴→止于:絲竹空 由【胸中】交于足少陽膽經
少陽三焦二十三、無名關沖液門先、
中渚陽池外關過、支溝會宗三陽絡、
四渎天井清冷淵、消泺臑會肩髎翻,
天髎天牖添翳風、瘈脈顱息角孫擁、
耳門和髎絲竹空。泺luò臑nào髎liáo牖yǒu瘈chì
11足少陽膽經、左右各44穴【亥時21-23點】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竅陰 由【足大趾端】交于足厥陰肝經
少陽膽經四十四、瞳子髎穴聽會至。
上關颔厭懸顱是、懸厘曲鬓率谷至、
天沖浮白頭竅陰、完骨本神陽白經、
頭臨泣穴目窗過,正營承靈腦空落。
風池肩井下淵液,辄筋日月京門界、
帶脈五樞維道穴,居髎環跳風市列。
中渎陽關陽陵泉、陽交外丘光明連、
陽輔懸鐘丘墟位、足臨泣穴地五會、
俠溪竅陰四趾配。颔 (hàn) 辄zhé 渎dú
12足厥陰肝經、左右各14穴、運行于【子時23-1點】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門穴 由【肺中】交于手太陰肺經
厥陰肝經十四穴、大敦行間太沖列、中封蠡溝中都穴,膝關曲泉陰包越、足五裡穴陰廉穴、急脈章門期門列。
經脈循行的特點:
(1)胃經-45穴:分支最多,有4條分支
1、面部支脈、2、胃下口部支脈、3、胫部支脈、4、足跗部支脈,
胸部通過乳部距任脈4寸,至腹部距任脈2寸(上至缺盆,下至氣街。
(2)肝經-14穴:與督脈會于頭頂,至内踝上8吋處交于足太陰脾經之後,有2條分支:
1、目系支脈;2、肝部支脈,
(3)膽經-44穴:頭部最為複雜,有3條分支
1、耳部支脈;2、外眦部支脈;3、足背部支脈,
(4)膀胱經:最長腧穴最多,有3條分支
1、巅頂部支脈;2、腰部支脈;3、後頂部支脈,共67穴。
(5)腎經:出入髒腑最多的經脈,共27穴,首穴湧泉、絕大多數的井穴在手足,唯腎經在足心。
頭面部-為諸陽之會、6陽經皆上頭、手足陽明經-前額面部;手足少陽經-側頭;手太陽經-頰部
軀幹:手三陽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陰從腋下走出、足三陰循行于腹面部、
足陽明行走于前胸腹、足太陽行走于後背、足少陽行走于側胸側腹。
胸部:距正中線:腎經;2寸,胃經;4寸,脾經;6寸。肝經章門6寸、期門4寸
腹部:腎經0、5寸,胃經,2寸。
背部:足太陽膀胱經距正中督脈線1、5寸,3寸。
一源三歧:
任,督,沖脈皆起于胞中,同出于會陰,任脈行于前正中線,督脈起于後正中線,沖脈并行于腎經。任脈,腹胸颏下正中,總任六陰經,調節全身陰經經氣,陰脈之海。督脈,腰背頭面正中,總督六陽經,調節全身陽經經氣,陽脈之海。
任督二脈主治的異同:
督脈主治神志病、熱病和腰骶、背、頭項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内髒疾病;任脈主治腹、胸、頸、頭面的局部和相應的内髒器官疾病,少數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兩者都可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脈沒有督脈治療巅頂痛的作用
與肺相連的經脈:肺、大腸、肝、腎
手太陰肺經屬肺,手陽明大腸經絡肺,手少陰心經複從心系卻上肺,足少陰腎經直者入肺中,足厥陰肝經上注肺,手太陰肺與手陽明大腸經别也經過肺。
與牙相連的經脈:大腸,胃
與心相連的經脈:
心、小腸、脾、腎手少陰心經起于心中出屬心系,手太陽小腸經絡心,足少陰腎經絡心,足太陰脾經注心中。
通過(月耑)的經脈:
足太陽膀胱經下貫(月耑)内,足太陰脾經上(月耑)内,足少陰腎經以上(月耑)内。
與鼻相連的經脈:胃、小腸、大腸
手陽明大腸經上挾鼻孔,手太陽小腸經抵鼻,足陽明胃經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
與喉嚨相連的經脈:肝、膽、脾、胃、腎
手太陰脾經挾咽,足少陽膽經,足少陰腎經循喉嚨,足陽明胃經循喉嚨,足厥陰肝經循喉嚨之後上入颃颡。
與咽喉相連的經脈:心、小腸、脾
手太陰脾經挾咽,手太陽小腸經循咽,手少陰心經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
與舌相連的經脈:脾、腎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挾舌本。
與目内眦相連的經脈:手足太陽小腸、膀胱
手太陽小腸經至目内眦,足太陽膀胱經起于目内眦。
與耳相連的經脈:除手陽明之外的陽經都是
手太陽小腸經卻入耳部,手少陽三焦經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足陽明胃經循頰車上耳前,手少陽膽經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足太陽膀胱經其支者從巅至耳上角。
與巅頂相連的經脈:
足太陽膀胱經交巅其支者從巅至耳上角其直者出巅入絡腦,足厥陰肝經與督脈會與巅,督脈上巅。
直上頭頂的有:膀胱經,肝經,督脈
與胃相連的經脈:肝、肺、脾、胃、小腸
手太陰肺經還循胃口,手太陽小腸經抵胃,足太陰脾經屬脾絡胃,足厥陰肝經挾胃屬肝絡膽,手陽明胃經屬胃絡脾。
與陰器相連的經脈:足厥陰肝經過陰器,任脈起于中極之下,督脈起于中極之輸。
與肝相連的經脈:足厥陰肝經挾胃屬肝絡膽,足少陰腎經上貫肝膈,足少陽膽經絡肝。
新《四穴總歌》
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
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關,小腹三陰謀,
酸痛取阿是,急救刺水溝。
五腧穴歌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
商陽二三間合谷,陽溪曲池大腸牽,
厲兌内庭陷谷胃,沖陽解溪三裡随,
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陰陵泉要知,
少沖少府屬于心,神門靈道少海尋,
少澤前谷後溪腕,陽谷小海小腸經,
至陰通谷束京骨,昆侖委中膀胱屬,
湧泉然谷與太溪,複溜陰谷腎所宜,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
關沖液門中渚焦,陽池支溝天井索,
竅陰俠溪臨泣膽,丘墟陽輔陽陵泉,
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于肝。
原穴是髒腑的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十二經脈在腕、踝關節附近各有一個原穴,合為十二原穴。陰經的原穴即本經五輸穴的輸穴,陽經則于輸穴之外另有原穴。
十二原穴歌
胃原沖陽脾太白,大腸合谷肺太淵,
小腸腕骨心神門,膀胱京骨腎太溪,
三焦陽池包大陵,膽經丘墟肝太沖。
背俞穴是髒腑經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簡稱俞穴。屬膀胱經穴,分布于背腰部相應髒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緻處,與髒腑有密切關系。共12穴
十二背俞穴歌都後正中線旁開1.5寸
肺俞胸三,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腎,
腰四骶一大.小腸,膀胱骶二椎外尋。
絡穴是絡脈在本經别出部位的腧穴。十二經脈的絡穴位于四肢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發于鸠尾,督脈絡發于長強,脾之大絡出于大包,合稱十五絡穴
十五絡穴歌
大腸偏曆肺列缺,小腸支正心通裡,
三焦外關包内關,膀胱飛揚腎大鐘,
胃經豐隆脾公孫,膽經光明肝蠡溝,
任脈鸠尾督長強,脾經大包不可忘。
———————————————————————————
募穴是髒腑之氣輸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稱為"腹募穴"。"募",有聚集、彙合之意。六髒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關經脈上,其位置與其相關髒腑所處部位相近。
募穴主治相關髒腑,多用于治療六腑病證,常與背俞穴配合使用。
十二募穴歌
肝募期門.心巨厥;脾募章門.肺中府;
腎募京門.胃中脘;大腸天樞.膽日月;
小腸關元.膀中極;三焦石門.包膻中。
八會穴首載于《》是:髒、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分别所會聚之處的八個腧穴。
八會穴歌
腑會中脘髒章門,髓會絕骨筋陽陵,
骨會大杼脈太淵,血會膈俞氣膻中。
六腑之氣下合于“下肢足三陽經”的腧穴,稱"六腑下合穴"。、、的下合穴位于本經,、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經,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經。
六腑下合穴歌
三焦下合是委陽,上下巨虛大小腸,
膀胱委中膽陽陵,胃經下合三裡鄉。
除的外,都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十六郄穴治本經循行所過部位及所屬髒腑的急性病症,陰經郄穴治【急性血證】,陽經郄穴治氣分病症【急性疼痛】
十六郄穴歌
肺郄孔最大溫溜,脾郄地機胃梁丘,心郄陰郄小養老,肝郄中都膽外丘,心包郄門焦會宗,膀胱金門腎水泉,陽維陽交陰築賓,陽跷附陽陰交信。
八脈交會穴是金元時代窦漢卿得于宋子華之手,又稱“窦氏八穴”,也就是與十二正經脈氣相通的八個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經病,又能治正經病,公孫通沖脈、内關通陰維脈……
八脈交會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内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後溪督脈内眦頸,申脈陽跷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跷照海膈喉嚨。
1、救命穴——人中
2、萬能穴——合谷
3、長壽穴——足三裡
4、消氣穴——太沖
5、強胃穴——足三裡
6、腰痛穴——飛揚
7、疏筋穴——陽陵泉、湧泉
8、健脾穴、肚脹穴——公孫
9、補腎穴——太溪
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
11、補血穴——血海
12、止咳穴——極泉、尺澤
13、皮膚病穴——曲池
14、消炎穴——商丘
15、耳鳴穴——少海
16、頸椎病穴——天窗
17、膝痛穴——内關
18、頭暈、嘔吐、腸炎穴——梁丘
19、打嗝不止、嘔吐穴——湧泉、内關
20、鼻炎穴——豐隆、手三裡
21、護膝穴——曲泉
22、手腳麻木穴——複溜、環跳
23、糖尿穴——地機
24、牙痛穴——合谷、肩井
25、膽結石穴——中渎
26、失眠、遺尿遺精穴——然谷、太沖
27、恐懼病穴——太溪
28、治痘穴——太沖、曲池
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瘡穴——孔最
30、雀斑穴——絲竹空
31、眼袋穴——承泣
32、魚尾紋穴——瞳子髎
33、噩夢穴——厲兌
34、肚子痛穴——下巨虛
35、胃腸炎穴——天樞
36、膀胱炎、前列腺炎、腎炎穴——水道
37、嗓子失聲穴——大鐘
38、黑眼圈穴、皮膚增白穴——四白
39、減肥穴——帶脈
40、月經不調穴——水泉、帶脈
41、腦供血不足穴——解溪
42、糖尿病穴——腕谷
43、扭傷穴——大包
44、厭食、脫發穴——太溪
45、便秘穴——帶脈
46、過敏性鼻炎穴——迎香
47、腦血管穴——瘛脈
48、網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澤
49、手麻穴——支正
50、坐骨神經穴、脊椎病——後溪
51、腰椎盤突出穴——筋縮
52、美容穴——天容
53、急性咽喉腫痛穴——少商、關沖、湧泉
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澤
55、急性扁桃體炎穴——中渚
56、咳喘穴——中府
57、夜間咳嗽穴——魚際
58、補氣穴——經渠、氣海
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
60、明目穴——中渚
61、乳腺炎穴——天池
62、白發穴——浮白
63、膽囊炎穴——日月、肝俞
64、暈車穴——關沖
65、疲勞穴——液門
66、急性胃痛、急性腸炎穴——曲澤
67、高血脂穴——環跳
68、腰酸穴——風市
69、化痰穴——豐隆
70、慢性肝炎穴——三陰交
71、抽筋、扭筋穴——陽陵泉
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
73、荨麻疹穴——太沖、風池
74、鼻出血穴——内庭
75、痛經穴——蠡溝、帶脈
76、口腔潰瘍穴——間行
77、瘙癢、調節血液穴——血海
78、腰背痛穴——委中
79、肌肉萎縮穴——大都
80、心髒供血不足穴——神道
81、痛風穴——複溜、築賓
82、外腳踝關節穴——丘墟、外關、解溪
83、性功能穴——會陰、地神
84、老花眼穴——光明
85、心髒補血穴、抑郁穴——極泉、
86、冠心病穴——雲門
87、腎結石穴——築賓
88、落枕、偏頭痛穴——外關
89、電腦病穴——天窗
90、甲亢穴——天柱
91、中風穴——百會
92、精神病穴——湧泉
93、水腫穴——承漿
94、口眼歪穴——頰車
95、老人癡呆穴——老人穴
96、靜脈曲張穴——太淵
97、黃褐斑穴——天容
98、耳炎穴——前谷
99、中暑穴——十宣、人中
100、心肌梗塞穴——極泉、膻中
101、半身不遂穴-----風市、足三裡
102、發熱穴----膻中(大椎、肺俞)
103、癱瘓穴----環跳、陽陵泉、委中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