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大運河。它是我國古代文明的典型标志之一,和新疆的坎兒井、北方的長城一并被稱為我國古代的三大工程。
世界上著名的運河除了我國的京杭大運河之外,還有許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近代開鑿的兩條著名洲際運河。
蘇伊士運河把亞洲和非洲分開,溝通了地中海和紅海,也相當于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使得亞歐海洋貿易中,噸位不是特别大的船隻可以不必長途繞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直接經過蘇伊士運河,航程大大縮短,燃料成本和時間成本都大大減少。
巴拿馬運河則是把南北美洲分開,溝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使得美洲東西兩岸的貿易溝通,尤其是北美洲東西兩岸的貿易溝通,不必遠繞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或者德雷克海峽,航程也大大縮短,燃料成本和時間成本也大大減少。
雖然這兩條運河的功能性都比較強,作用也比較大,對世界經濟布局的改變也很明顯,但是世界上最早影響大範圍經濟格局的運河卻是我國的京杭大運河。
一、京杭大運河是誰?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古稱涿郡、薊州、燕都、順天等),向南依次經過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共四省兩市。它由北向南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等五大水系,全長1797公裡。
其實京杭大運河有兩個版本,廣義的大運河由三部分組成,它們分别是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指的是元代統治者将在隋唐大運河以長安和洛陽為軸心的“Y”字形運河的基礎上進行“裁彎取直”,直接從北京一路南下,直抵杭州。
很多時候,我就在想,如果元朝統治者沒有那麼自以為是,不對京杭運河進行這樣的改造,現在的河南和陝西西安周邊依舊和大運河聯通在一起,那對河南和陝西該是多好的事情啊。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的南北交通大動脈,在我國大河主要自西向東流的情況下,這樣一條的南北運輸動脈有效緩解了我國南北交通運輸壓力大和動力不足的問題。
古代隋唐時期及之後的各個王朝,京杭大運河在軍事交通、貨物運輸、兵糧調度等等方面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邊關戰事時将南方的糧草北運,以及将南方富庶之地的賦稅北運,京杭運河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千裡運河,最重要的一段在江蘇為何京杭運河現在最精彩的一段在江蘇?
首先要從京杭運河的淤塞開始說起。我們都知道,京杭大運河從北向南分别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條大河。這五條河中含沙量較大的有海河和黃河,尤其是黃河,它是世界所有河流中含沙量最大的。
所以從京杭運河開鑿成功起,在各個河段都存在着泥沙淤塞問題,其中黃河段淤塞得最為嚴重。再加上黃河下遊是地上河,河床比周邊地勢要高不少,所以對京杭運河的正常流通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清朝末年,黃河結束奪占淮河河道北歸,從山東入海,泥沙不斷沉積形成地上河,京杭運河北段因為泥沙淤塞而逐漸喪失了航運能力。現在的京杭運河能夠正常通航的河段就是從山東濟甯到浙江杭州這一段,而這一段分布在江蘇省境内的比例達到了75%以上。
也就是這一段,北端起點連接着山東省重要的煤炭産區濟甯,京杭運河江蘇段也就承擔起了“北煤南運”的部分任務,這可以大大緩解江蘇省尤其是蘇南地區能源不足的問題。
南端的終點聯通了江蘇省南部經濟最發達的鎮江、常州、無錫、蘇州等城市,通過京杭運河其他河段和支線還可以直達上海和杭州,對整個江蘇的經濟發展起着重要的支撐作用。
據有關數據統計表明,京杭大運河江蘇段每年的運輸量已經達到5億噸,這個運輸量相當于基本與之平行的公路大動脈,京滬高速的10倍,占據整個京杭運河運輸量的80%,甚至比歐洲内河航運能力最強的萊茵河的運量還要多一倍。
黃河奪占淮河入海河道700年,将淮河下遊河道完全淤平後,北歸從山東入海。黃河離去之後,淮河水喪失了明确的入海河道,但幸好還有京杭運河。現如今的淮河流量大多走到和京杭運河的交叉點後向南流入長江,使得長江下遊的流量變得豐沛,也使得蘇中地區京杭運河兩岸河港的運輸能力變得更加強大。
三、“散裝江蘇”的紐帶最近幾年,“散裝江蘇”成為一個熱門詞彙,大家說起這個詞的時候,或調侃、或揶揄的神色當中,表明江蘇各地的人們彼此之間缺乏認同感,所以江蘇又被大家稱為“江蘇十三太保”(江蘇共有13個地級市)和“聯邦江蘇”。
這種說法雖然有失偏頗,但是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江蘇人出門在外,如果有人問他是哪裡的人,江蘇人會說自己是蘇州人、南京人、無錫人、徐州人、揚州人等等不一而同,但很少有人會說自己是江蘇人。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背後其實是有複雜而深遠的原因的,既有地理原因、曆史原因、經濟原因也有文化因素,而這裡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地理原因,并且和京杭運河有莫大的關系。
江蘇省以長江和淮河作為分界線可以大緻分成三個部分,我們分别把它們稱為蘇北、蘇中和蘇南。其中淮河以北地區稱之為蘇北,也可以叫淮北;淮河和長江之間的部分稱之為蘇中,也可以叫江北;長江以南部分稱之為蘇南,也可以叫江南。
各個部分之間有比較深刻而具體的差異,比如語言、氣候、飲食、文化底蘊、經濟發展水平等等,各不相同。
比如蘇北地區屬于中原文化圈層,通用語言為中原官話;蘇中地區屬于江淮文化圈層,通用語言為江淮官話;蘇南地區屬于吳越文化圈層,講吳語。
如此明顯的地域差異,卻又組合成一個省份,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京杭運河把它們串在了一起,有效加強了相互之間的地域溝通。
其實現如今的江蘇和安徽兩省,在明代和清朝初年同屬于南直隸或江南省。清朝康熙初年才被一分為二,但是當初在劃分省份的時候,并不是以長江為界來劃分為南北兩個省,而是大緻平行于京杭運河來劃分為東西兩省。
康熙這樣劃分的眼光是非常獨到的,因為他把運河所經過的徐州、淮安、揚州、鎮江、常州、蘇州等州府全部劃入江蘇省,用這樣的方式保證了内河航運行政區劃的相對統一性。
不過,就算地理差異再明顯,網上的各種調侃再喧嚣,江蘇省仍舊以全國1%的土地面積,5.8%的人口數量,創造了10%的經濟總量,斐然的成績背後,京杭運河的身影越來越清晰。
四、京杭運河河畔的蘇式生活從河流水系地圖上看,明顯可以看出來,江蘇省是一座典型的水鄉之省,水域面積占了全省總面積的17%,這個數據在全國所有的省份當中是最高的。除此之外,江蘇省還有多達290個湖泊和3000條河流,這些河流和湖泊如果是枝蔓的話,那麼京杭運河就是它們的藤,它串聯起了江蘇省所有的重要水系。
從“江蘇十三太保”的外号上我們就可以得知江蘇省共有13個地級市。其中被大運河直接穿過的有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淮安、宿遷和徐州等8個,通過一些運河的支線河道又聯通了泰州、鹽城、連雲港、南通和南京等城市。
除此之外,還有數不清的城鎮和村落沿河而建,最誇張的是,這些村鎮當中直接用“運河”命名的就有十幾個,由此可見江蘇對京杭運河的依賴和摯愛。
蘇州,江蘇省京杭運河沿岸的第一大城,此城是京杭運河和太湖流域的交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的“蘇”就是蘇州,通過京杭運河,蘇州将江南的賦稅、絲綢、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往北方,支撐着曆代王朝的繁榮和昌盛。
徐州,曆來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京杭運河從此地經過之後,它的戰略地位更是凸顯無疑。“第一要津,兩水彙通,連通三溝,四方都會”描述的就是徐州。
揚州城處于京杭運河和長江的交彙處,那麼也就意味着揚州具有四個方向的水運優勢,它可以順流而下,通江連海,也可沿長江逆流而上,更可以沿着京杭運河南下蘇杭,還可以北上華北平原。所以揚州是因運河而生,更因運河而興的城市,更是多個朝代鹽商的大本營。“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描述的就是古時揚州的繁盛。
淮安,類似于揚州,它處于京杭運河與淮河的交彙處,一向有“南船北馬,九省通衙”描述的就是淮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明清兩朝,執掌大權的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的府衙所在地均在淮安,也從另一個側面反饋出來淮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無錫,背靠太湖,面朝運河,正因為其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跻身于全國四大米市之一,除此之外,它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布匹和絲綢市場。
鎮江和揚州就像一對雙胞胎,因為揚州處于長江北岸和京杭運河交彙處,鎮江處于長江南岸和京杭運河交彙處,所以因為這樣便利的地理交通位置,經濟發展狀态非常優秀。
“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樯萬斛來”,京杭運河既是江蘇省的陸上生命線,也是江蘇省聯系不同地域和文化的紐帶。新的時代已經來臨,京杭運河又能為江蘇創造什麼驚喜呢?我們拭目以待。
---------------------------------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