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形意拳名家郭漢之先生
變化
過去常說”變化”二字是人生最要注意的,故應當多學些知識,以應變化。一切事物 都在改進,也就是變化。學一項藝術也是由不會到會、最後到精,這也是變化。學習武術,也是經由”量變”–從無力到有力(此力雖大,仍含有濁氣、濁力),積年 練習而達到”質變”–看似無力,而落下實如泰山壓頂之力。此時方為得心應手。回憶同學董某,已練了三十餘年,兩足帶着數十斤石鎖練習。老師告訴他,功夫練得 不錯,但隻能将人打出,而不能将人打倒。董某多次試驗,确實如此。老師試以二指 按到劉某身上,劉某随即倒下。老師告訴董某:你還得練習。當時我想,董某三十多年的功夫還不行,要練到多少年才能将人打倒。我認為董某已 練到”量變”,但尚未将濁力練化,末達到”質變”,即未化去濁力變為内勁,故尚需 練習。所以說拳術是由弱到強,再由強到化,而能變化人之氣質。
意、意識、意念力、無意之中是真意
形意拳是以形生意、以意導形的,所以叫形意拳。高乘功夫的老師練成了”形意”合 一, 得心應手,達到”意動形随”、”意到形到”。有人問老先生:您總能勝人,有什麼絕招?老先生答以哪有什麼招,隻是見敵打來,随 式打去,就能勝敵;我當時不明白,以為老師是秘不傳人。後雖用心體察,終不得其 解。拳譜載,車毅齋老先生的友人想試其功夫,乘車先生洗臉時,突以足踢老先生後腰其足将挨車先生身體時,友人即被碰回而跌出丈外,而老先生當時隻覺有物将碰到後腰,回頭一看,友人已跌出,自己亦不知以何法破解的。友人不明其理,視先生為邪數。先生以此即”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之功夫,此時已超過了”意到形到”的階段,進入了将”意”化去而入神化之境。
今借用”有意練功,無意成功”之語,試解前所說之拳意。
有意練功:老師教拳時多注意”意”字,尤其練二步功夫時,要多用意而不可用力,以意行氣,以氣運行,以期達到”形意合一”,此即”有意練功”之意。用意不用力,以意引導拳術中各種動作,久練形意合一,得心應手,意到形到,進而達到神化,就是老先生所說勝敵哪有絕招,隻是見敵打來,心念一動,随式打去,即可 成功。車老先生曾說:此乃拳術中無 意中抖擻之神威也。至此則拳術無形 無相,無我無他,隻有一神之靈光奧 妙不測耳!此即”無意而成功”也。
無極式
形意拳的練法,都是先站”無極式”,使身體在練功前做好松靜的準備。其方法是:以立正姿勢站好,使全身各部完全适合力學支點的定則,各處關節保持天然的稍微彎曲,再自上而下由頭、頸、肩、胸、兩手、腹、臀、大腿、兩胫、兩足,依次體察是否有緊張不适的地方。眼耳内斂,心意平靜,呼吸自然,以期達到”無思無慮”、松靜自然之态。古雲:混沌一氣、陰陽未判、虛實未分,所以叫作無極。拳中即為無極式。
“依牆功”
拳譜說:”練拳不練功,久後一場空”。故形意拳有各種功法,如”站樁功”、”揉動功”、”無極式”、”混元樁”、”三體式”等等。這些練法,雖說是輔助練法,實際是拳術中重要的基本功。
《少林拳術秘法》曾就樁功之效舉例說,有一人原為寡力之夫,因練樁功,年久而成大力士,能舉起七、八百斤之重物。還有人練站樁後,能站在危崖上而身穩如泰山,不緻墜下。可見樁功效力之大。
記我師郭漢之先生傳我一種功法。極簡單又易出功。我依其勢取名”依牆功”,其法如下:
左式:以左手按牆上,右足蹬地,左足附于右腳踩後,身體依牆。初練時身體與牆的角度較小,随功力增長而角度增大,身體漸近地面。右式則右手按牆,左足蹬地,其它同。
此功雖簡單,但很費力。郭先生青年時練過此功,練至前手離地面不到一米而站立自如時,和别人比手,手按敵身,敵即被崩倒或打出。惜我對此未下過深功,故不能體會老師所講深意。今錄出以廣流傳,待有為者練習。
空靈、妙用
形意拳之練法,不外乎以靜為主,以柔為動,以松通空靈為目标,以意為引導。拳譜說:”靜為本體,動為作用。”所以在練習時,要先使神意入靜,然後再練各種拳路。練習時以意念将全身内外放松。身體放松,内氣才能通達全身,才能将身内的濁氣、病氣等一切阻礙真氣通過之物排出體外,使身體内外皆空。所謂空,是體内的病氣、濁氣排空;而真氣自然暢通于體内,此是為不空。此即所謂”空而不空”。故說”不松不通”、”不通不空”。
如:某次練功之後,覺大指無力,不能扣衣鈕。老師告訴我:”這是你的指頭以前受過傷,并未徹底痊愈,如水溝雖通,但尚有沉澱。今内氣充足,沖刷内部,要将一切有礙氣通之物全部排除幹淨,而成空體,是以略覺疼痛而無力。可用手幫助按摩,将陳病去掉,自能成空。”此系指形體而言,更重要者是将心神練空,才為真空,故要排除雜念,而使心神入于靜的狀态。拳譜說:”内觀其心,心無其心,心空也;外觀其身,身無其身,身空也。”身心俱空,才是真空。隻有真空,才有妙用。譜曰:”先有虛空靈通之全體,方有神化不測之妙用。”
“行步如槐蟲”解
古人傳下來的拳諺、拳訣皆是 從實踐得來的真理。”行步如槐蟲” 就是以槐蟲的動作體悟打拳進步時 的情況。槐蟲爬行時,總是後足先靠近前足,然後催動前足前進。同時全身彎 成弓形,也用以推動前足前進,落實 後即複成原形。雖看似是兩足行進, 但也借弓身時全身之力催動前進。拳譜講:”腳打踩意不落空”,是指前腳要向敵之中門邁進。即”腳踏 中門搶他位”時,要踏準不落空。”消 息全憑後足蹬”是指以後腳催動前 進,當然主要還是用丹田發動手足動 作之整力。此正像槐蟲前進時,以後足蹬催,弓腰(丹田)用力,前足直出 落實。所以練拳者常說”行如槐蟲”。
漫談氣力
拳譜說:”有形者為架式,無形者為氣力”。架式者所以運用氣力也。無氣力則架式為無用,故氣力為架式之本。然欲力之足,必先求氣之充。故氣又為力之本。如有人雖身強力大,能敵二三人,若令其跑至氣喘不止時,與其較勇,則其必敗無疑,而無常時之勇矣。由此知”氣為力之體,力為氣之用”,所以言力者必言氣,無氣者則無力,其理明矣。(文:楊立德)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