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祖傳“止痛方”!驅邪 活血,治全身痛,适合久病之人
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祖傳的“止痛方”。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有一個70歲姓武的男性。
四年前開始,左下肢的後外側出現了持續性疼痛。針灸、西藥等,都嘗試過,效果很一般。
後來在半年前,疼痛加劇。沿着坐骨神經位置,出現了放射性針刺樣疼痛。“萬箭刺腿”。白天不敢下地,晚上也睡不好覺。
大家一緻商議決定,看中醫,喝湯藥。
刻診,脈象弦細,苔薄白,舌質暗紅。
了解到過往的病史和治療史以後,醫家當時給開了一張方子。
配伍:秦艽,川芎,五靈脂,香附,羌活,獨活各15克,桃仁,紅花,乳香,沒藥,牛膝各10克,地龍,當歸各12克,元胡,木瓜各20克,伸筋草,桑枝,荜茇各30克。
水煎服。
結果患者用藥7劑後,疼痛大大減輕。晚上可以安然入睡,白天能緩緩地下床走動。
再用14劑後,疼痛麻木完全消失,生活基本恢複正常。又用14劑,以鞏固療效。
中醫裡有一句話,叫久痛入絡。
一個人身上的疼痛,不管最初是怎麼引起的,隻要時間一長,就肯定會引起淤血,引起脈絡阻滞。久痛必有淤血。
這個所謂的“久”,到底指多久,要因人而異。有的一兩年,有的三五年。
患者從最初左腿疼痛到尋求中醫治療,曆時四年半。這麼長的時間,完全可以發展為“久痛入絡”的局面。
比如舌頭,色暗紅。就是血在脈道裡運行不暢的表現。脈細說明血液在脈道裡運行得不好,涓涓細流,是容易産生瘀滞的。
後來的腿疼是針刺樣的疼痛。這種刺痛也說明有淤血。
現在首要任務是去淤血。
當時醫家用的配伍裡,川芎、桃仁、紅花、當歸,以及乳香、沒藥、五靈脂,都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中乳香、沒藥、五靈脂,在活血的同時,有傑出的定痛功效。活血化瘀是此方重點要做的。
秦艽、羌活、獨活、伸筋草、桑枝,可以祛風除濕,通經活絡。元胡和香附,可以理氣止痛。牛膝和地龍可以通經,荜茇散寒。
患者風寒濕邪得到驅散,經絡得到疏通,淤血得到化散,毛病自然也就好轉了。
把獨活、元胡、伸筋草、木瓜、桑枝、荜茇和乳香去掉,就是祖傳的止痛藥——身痛逐淤湯。
身痛逐淤湯是源于王清任的《醫林改錯》。這張方子的标配是秦艽,桃仁,紅花,香附,羌活各3克,川芎,甘草,沒藥,五靈脂,地龍各6克,當歸,牛膝各9克。
既能驅散風寒濕邪,還能活血化瘀。一個人外感風寒濕邪後,長時間不能得到有效治療,以至久痛入絡,形成淤血刺痛,可以用此方應對。
此方和一般的祛風除濕止痛之劑不同。它的特點是在于化瘀血。化瘀為主,驅風寒濕邪為輔。疼痛感以刺痛為主。一般來說應對的是身體局部疼痛發病時間較長的人。
這張身痛逐淤湯是祖傳的止痛方。肩膀、胳膊、腰腿等處的疼痛,都适合。從使用前提是辨證屬久痛入絡、淤血阻滞。壓根沒有淤血什麼事兒,那就别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