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試題
2022.1
本試卷共10頁,23小題,滿分15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文學與曆史是人類源遠流長的兩種文化形态,兩者有着緊密聯系。從文學與曆史的關聯處來考察文學與曆史的關系,二者之間顯而易見的相通之處是叙事性。中國古代就非常重視曆史的叙事功能。唐代的劉知幾說:“夫史之稱美者,以叙事為先。至若書功過,記善惡,文而不麗,質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懷其德音。”美國學者海登·懷特更認為曆史叙事具有意義建構作用,曆史學家按照某種叙事秩序對過去的事件進行了編排,使之呈現為當下的樣子,“曆史叙事不僅是有關曆史事件和進程的模型,而且也是一些隐喻陳述,因而昭示了曆史進程與故事類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我們習慣上就是用這些故事類型來賦予我們的生活事件以文化意義的”
曆史與文學相通處之二是想象性與情感性。培根較早意識到想象對于曆史是必不可少的,“編年史的作者編撰校長曆史階段的著作時,必然面臨許多空白之處,他隻能利用自己的才智和猜測來填充這些空白”。這裡所說的“猜測”就是想象。我國古人也認為曆史需要合理的想象。例如《左傳》中“晉靈公不君”中鈕麑自盡前的自白,清人紀昀通過申蒼嶺之口說:“度槐下之詞,渾良夫夢中之噪,誰聞之欤?”說起曆史的情感性,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司馬遷《史記》中對屈原和李廣父子的描寫去感受作者寫作時傾注的無限同情。以至于懷特認為曆史也是詩性的行為,一種想象性的文學活動,“本質上尤其是語言學的”,因為曆史學家總得突出一些事件而貶低另外一些事件,描述特征,變更視角,轉換叙事策略等。
但是懷特無疑誇大了曆史的文學性。曆史終究以記述事件為主,叙事技巧與想象在曆史編纂學中還是處于比較低的位置。而情感性在曆史寫作中的作用更是有較大的争議。如,有人認為司馬遷本人遭受過宮刑,所以他對曆史上同樣受過冤屈的人如屈原或李廣父子等投射了過多的同情,對他們進行了拔高和美化。這裡不去辨析上述争議的是非曲直,但至少說明叙事性、想象性與情感性對于文學來說是整體的、必備的,而對于曆史來說則相對是次要的、附屬的,也就是說,曆史通常隻具有低度文學性。問題的關鍵還在于曆史的對象是實在的,文學的對象是虛拟的。曆史畢竟還“有一個獨立于曆史學家的曆史實在,它作為客觀給定物,過去和現在的所有曆史學家,盡管觀點不同,都可以讨論它”。這個實在是可公度的,所有曆史闡釋可以進行有意義的比較、批評和判斷。文學則是虛拟的世界,沒有這個實在可以比較、批評和判斷。可以說,曆史是以實在為依據的建構,文學則是以虛拟為基礎的創造。用金聖歎的話說,前者是“以文運事”,後者是“因文生事”。
(節選自汪正龍《重審文學的曆史維度——兼論文學與曆史的關系》)
材料二:
後現代曆史學中最重要的觀念之一,就是“把曆史看成語言的虛構、一種叙事散文體的論述”。懷特說“史皆文也”,連“曆史”也瓦解了,曆史成了文學,也不是真實的了。說實在話,我并不認同後現代曆史學對真實存在的“過去”和書寫出來的“曆史”的漠視和瓦解。對于後現代史學,我們需要問幾個問題。
首先,曆史學是否承認那個“過去”始終在制約着曆史叙述的邊界,是否承認那個真實存在過的曆史始終在限制着曆史的書寫?我們不能把這個隐約的制約力一概抹殺,總不能面對着巨大的殷墟遺迹,說它隻不過是一個叙述吧。特别是當我們做曆史叙述時,過去存在的遺迹、文獻、傳說、故事等等,始終制約着我們不要胡說八道。所以,我們要質疑後現代曆史學,是否承認一個曾經存在的過去,畢竟是在制約着和規定着曆史叙述的邊界,如果是這樣,那麼曆史就不可能是文學式的“散文”。
其次,是否承認不同的“叙述”隻是各個不同視野的曆史觀察。盡管後現代非常深刻地揭露出叙述和書寫的意義,但它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種叙述和書寫,隻是代表了個人,隻是某一個片斷、某一個角度,它本來并不應當把這種叙述和書寫放大,當做普遍性的東西。你看,後現代曆史學在進行自己的叙述時,它也希望别人承認它是“曆史”。這就有矛盾了,因為,你在強調曆史隻是一種叙述和書寫的時候,應該承認它隻是個人視野中的曆史,不能宣稱自己已經叙述了曆史,甚至叙述了真正正确的曆史,也不能強迫别人服從這種叙述。
再次,接下來要追問後現代曆史學的就是,它是否承認自己的曆史書寫也是一種權力,也是隐含了權力的話語,隐含了某種意識形态的書寫。而且需要追問,是否承認在某個階段,權力話語下的叙事,是有意義和必要的。比如安德森,他說國家隻不過是“想象的共同體”,但這個想象共同體一旦存在,它在某一個曆史階段是否就具有了正當性與必要性?
(節選自葛兆光《曆史是虛構作品嗎?》)
1.下列對材料相關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曆史與文學的關系并非是完全隔離的,而是有着諸多的關聯之處,但不能過度誇大曆史的文學性。
B.懷特認為,曆史學家通過重建曆史叙事,昭示曆史進程與故事類型的關系,賦予生活事件以意義。
C.一些學者不大認同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父子的評價,認為司馬遷在叙事時主觀色彩太濃烈。
D.殷墟遺迹的存在,為相關曆史叙述提供了客觀依據,所以目前學界對殷墟的研究與認識相對一緻。
2.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說法正确的一項是()
A.文學性的強弱程度是區分被叙述的事件在文化形态上究竟是屬于文學還是曆史的決定性因素。
B.對于同一曆史事件,不同的曆史學家或許存在闡釋的差異,這瓦解了曆史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C.後現代曆史學在叙述曆史時,也會受到意識形态影響,所叙述的曆史也是自己視野中的曆史。
D.葛兆光不認同安德森對“國家”的理解,認為“國家”并非想象的共同體,而是事實存在的。
3.根據材料内容,下列表述與材料二作者态度立場最接近的一項是( )
A.清代學者章學誠在《章氏遺書外編·丙辰劄記》中評價《三國演義》: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以緻觀者往往為之惑亂。
B.列甯指出,每一個别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曆史環境。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來的,那麼它們就隻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
C.法國作家巴爾紮克在其作品總序中寫道:法國社會将寫它的曆史,我隻能當它的書記……這樣我也許能寫出許多曆史家沒有想起寫的那種曆史,即風俗史。
D.曆史學家安克斯密特認為,過去是混沌的一片,曆史編纂學的目标不再是指向背後的“實在”,而是把“實在”吸納到表現自身之中。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5.《春秋》記載鄭莊公與共叔段相争僅“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一句,而《左傳》将其擴為一篇長文,文中母子“隧而相見”的情節尤為動人。請結合材料分析這種叙述差異。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奪槍
張一弓
一九三八年那個遙遠的夏季,齊楚能夠進入我這個四歲幼童的記憶,僅僅因為他手中“噼裡啪啦”地搖着一把破芭蕉扇。堂舅告訴我,在他搖着芭蕉扇的時候,他和大舅已經盯住了國民黨一個排的潰兵,準确地說,是盯住了潰兵的四十多條“捷克式”步槍,再加上兩挺特别誘人的重機槍。這群潰兵從徐州戰場上惶惶地跑過來,到了杞地就把一個村莊裡的祠堂當成了老巢,幹起了打家劫舍的勾當。土匪頭子大老李給這群潰兵的麻排長捎話,讓他把漬兵拉過去,許給他一個副司令。麻排長正跟大老李讨價還價,眼看就要随大老李落草了。
晚上,齊楚與我大舅相對而坐,芭蕉扇“噼啪”作響。我三姥爺來了,問他:“小殿章,你的扇子扇得急,你是有事瞞着我了!”齊楚說:“我和誠弟盯上了一群潰兵的武器。”大舅說:“愁的是沒有那麼大的荷葉,包不了那麼大的粽子!”三姥爺坐下來,說:“我這裡有荷葉,先禮而後兵麼!”
次日下午,大舅和齊楚陪着麻排長和一個排的士兵來到了客房院。兵們用槍托趕來了一頭一蹿一跳的黃牛,槍刺上挂着雞,山羊一聲不吭地拴在那棵拴過駱駝的牲口槽上。大舅臉色陰沉,齊楚卻忽閃着芭蕉扇,向麻排長賠着笑臉。
三姥爺在這時走進了我的記憶。但我想不起三姥爺身上有高等法政學堂留下的任何痕迹,隻記得他長得像杞地農民一樣墩實健壯,一張棱角分明的四方臉龐,兩鬓霜雪而紅光滿面,隻是他那雙圓環眼裡的内容與農民不同,有黑沉沉的智慧,也有閃亮的鋒芒。我望見他走出客廳,向滿院子士兵打着招呼。周奶就連忙把我抱走了。
周奶的老伴——當年在客房院當差的老人告訴我,三姥爺迎上前說:“辛苦了,麻排長!”兵們轟然大笑,說:“我們排長臉皮麻姓氏不麻,他姓孫,是孫排長。”孫排長罵罵咧咧說:“這裡的野百姓耍貧嘴,張口閉口叫我麻排長,把我的軍威也叫跑了!”三姥爺說:“對不起,誤會了,請孫排長原諒!聽說孫排長要帶着弟兄參加遊擊隊,留在杞地抗日,這是杞地的幸事!請貴部在這裡安營紮寨,我為弟兄們接風洗塵。”麻排長說:“那好,弟兄們的給養就全靠你老莊主了!”三姥爺說:“一言為定,隻要你們留下來抗日,給養我包了。”
那一天,三姥爺陪了三杯酒,說:“你們年輕人吃着喝着說着熱鬧着,我老了,不勝酒力,就不坐在這裡礙事了。”齊楚忙着給孫排長斟酒夾菜,三姥爺丢下一個眼色出了客廳。
院子裡也擺了幾桌酒席,兵們把槍支架在樹下,等不及當差的倒酒,已經在自斟自酌,猜拳行令。客房窗口裡,三姥爺始終用悲憫的目光望着窗外的士兵,自言自語說:“不要流血啊!”
堂舅從屋後通向花園的暗道裡匆匆走來,“爹,大老李回話說,三老師給我打招呼是看得起我,麻排長那四十多條槍我就讓給遊擊隊了,算我大老李也愛國一回。”
三姥爺感歎說:“這個土匪也懂得民族大義!”
堂舅說:“他還說,他不敢忘了,他小時候吃過三老師的'舍飯’”。
三姥爺說:“算我沒糟蹋糧食!”
堂舅盯着客廳說:“爹,動手吧!”
三姥爺又歎了一口氣,說:“叫他們再說會兒話,不能不教而誅。”
天色漸暗,士兵們都已喝得嘴歪眼斜,卻還在劃拳行令。堂舅又從屋後的暗道裡走過來,說:“爹,上菜的夥計捎話,談崩了!”三姥爺掀開竹簾,站在廊檐下拍了三下巴掌。牆頭、屋脊上,客房窗口裡,忽拉一下露出了一排排黑洞洞的槍口。士兵們渾然不覺,隻是醉眼惺松地看着三姥爺。三姥爺大聲問:“弟兄們吃好喝足了嗎?”孫排長從窗口裡探出腦袋說:“莊主,你是攆我們走哇?”三姥爺說:“孫排長,你不要走了,大老李托我捎話,他不來跟你接頭了。你們隻有參加遊擊隊……。”
三姥爺話沒落地,孫排長就倏地拔出手槍,“啪”的一聲槍響,三姥爺紋絲未動,孫排長卻一頭栽倒在窗台上。
“真格的!”杞地農民說,“三老師伸手接住一顆熱呼呼的子彈,吹了口氣,叫它在手掌上翻了個跟頭,那子彈就'日’地飛回去,麻排長胸脯上就'噗’地冒出一朵血紅的大花。三老師是天上星宿下凡,玉皇大帝時刻保佑着他的!”當差的老人卻說,不對,是齊楚拿起芭蕉扇,啪地向酒桌上拍了一下,向屋裡遞菜的虎子就從懷裡掏出“小八音”,“啪”地一槍,把麻排長撂翻在窗台上。士兵們都吓傻了,正在發懵的崗哨也早被假扮成跑堂夥計的槍手繳了械。齊楚望着孫排長的屍首說:“可惜了,可惜了,怪你不願意死在抗日戰場上。”
我在周奶的裡屋一覺醒來時,大家正在院子裡高舉槍支,歡呼勝利。一群農民向縮成一團的士兵們吐着唾沫,領走了雞和牛羊。
客房院的“鴻門宴”已經成了一個傳奇故事并在流傳中繼續增添着新的細節。《地方志》上卻準确無誤地記載着這次難得的繳獲:重機槍兩挺、“捷克式”步槍四十一支、左輪手槍一支、子彈五千餘發。三姥爺又賣了二百多畝地,為遊擊隊購買了一批槍支彈藥,這也作為一個愛國士紳的重大貢獻載入了杞地史冊。
(節選自張一弓《遠去的驿站》)
6. 下列對小說相關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
A. 小說多次寫了齊楚手搖扇,暗示了齊楚的心理狀态,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B. 三姥爺所謂的先禮後兵,就是請潰兵赴宴喝酒再趁他們酒醉繳獲他們的武器。
C. 面對孫排長的拔槍,三姥爺依然紋絲不動,是因為他早就做好了必死的準備。
D. 三姥爺他們“奪槍”,大老李最終的“讓槍”,一奪一讓都彰顯了民族大義。
7. 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士兵趕着搶來的牛羊去赴宴,喝得嘴歪眼斜還在劃拳行令,這些細節寫出這批敗兵素質低下,為雙方談崩做了鋪墊。
B. 孫排長拔槍,槍響,三老師接住子彈,吹口氣,子彈就飛回去……作者通過曲折變化的情節,表現了三姥爺的神勇。
C. 小說中人物語言個性特征明顯,如“安營紮寨”“接風洗塵”“不能不教而誅”等用詞,表現了三姥爺的文化涵養。
D. 小說叙述詳略得當,詳寫客房院内“鴻門宴”的奪槍過程,而對堂舅與大老李的溝通過程則一筆帶過,主次分明。
8. “三姥爺丢下一個眼色出了客廳”,怎樣理解這句話?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9. 英國文學評論家洛奇說:“确定從何種視點叙述故事是小說家創作中最重要的抉擇了”,《奪槍》中叙述故事的視點是四歲孩童的“我”,通過“我”的叙述和他人對“我”的轉述完成了“奪槍”故事的叙述。請結合文本分析這種叙述方式的效果。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孝宗弘治元年二月,上耕籍田畢,宴群臣,教坊以雜伎承應,或出亵語。馬文升厲色曰:“天子當知稼穑艱難,豈宜以此渎亂宸聰!”即斥去。三月,馬文升條時政十五事,上嘉納之,悉施行。于内節用一條,雲:“一應供應之物,陛下量減一分,則民受一分之賜。”言尤凱切。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書屠镛疏請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詩書而躬案牍積數十年不可得而奔競之士或緣技藝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為訓。下所司知之。大學士劉健上言:“自古願治之君,必早朝晏罷,日省萬機。祖宗黎明視朝,每日奏事二次。迩者視朝太遲,散歸或至昏暮,四方朝貢,奚所瞻觀?矧今各邊啟釁,四方薦災,尤為可慮。怠荒是戒,勵精是圖,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上嘉納之。十五年正月,大計天下吏。上召馬文升至暖閣,谕之曰:“天下觐吏畢集,卿其用心采訪,毋縱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頓首曰:“陛下圖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乃令内官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職者二千餘人,皆當。召兩廣總督劉大夏為兵部尚書。大夏素以安内攘外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大夏在廣東、廣西,一歲再求去,皆不許。召問之曰:“朕素用卿,而數辭疾何也?”大夏對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窮财盡,萬一不虞,責在兵部。臣自度力不足辦,故辭耳。”上默然。十八年正月,上召劉大夏、戴珊面議政事。議畢,因各手白金一錠賜之,曰:“小佐爾廉。”且屬:“無廷謝,恐他人或怨望”。珊嘗以老病乞骸骨,不允。大夏為言:“珊實病。”上曰:“主人留客堅,客且為強留,獨不能為朕留耶?且天下尚未平,何忍舍朕!”已,泫然久之,珊與大夏皆叩首泣。珊出而語大夏曰:“死此官矣。”
谷應泰①曰:“孝宗之世,明有天下百餘年矣。海内又安,戶口繁多,兵革休息,盜賊不作,可謂和樂者乎!”
(節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弘治君臣》)
[注]①谷應泰(1620-1690年)字赓虞,别号霖蒼,清初學者,所著有《明史紀事本末》等。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确的一項是( )
A. 吏部尚書屠镛疏請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詩書/而躬案牍積數十年不可得/而奔競之/士或緣技藝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為訓
B. 吏部尚書屠镛疏請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詩書而躬案牍/積數十年不可得/而奔競之/士或緣技藝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為訓
C. 吏部尚書屠镛疏請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詩書而躬案牍/積數十年不可得/而奔競之士/或緣技藝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為訓
D. 吏部尚書屠镛疏請禁内降/言/天下士事詩書/而躬案牍積數十年不可得/而奔競之士/或緣技藝蒙幸/如拾芥/然不可以為訓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耕籍田,又稱“親耕”“籍禮”,即春耕前天子親自耕田,以示重視農耕。
B. 視朝,指天子臨朝聽政,明代早朝一般在淩晨五點開始,中後期有所廢弛。
C. 乞骸骨,自請退職,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與“緻仕”相同,都表示辭官。
D. 叩首,即伏身跪拜,以頭叩地;稽首、頓首、叩首都是我國古代的跪拜禮。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孝宗厲行勤儉,愛惜民力。馬文升提出皇室應該節省用度,以蘇民困,話語懇切而尖銳,孝宗能夠贊許采納建議,并全都遵照施行。
B. 孝宗理性治國,整肅吏治。孝宗皇帝鼓勵馬文升按實際情況認真考課天下官吏,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稱職官員,并将他們全部判了罪。
C. 孝宗虛懷納谏,能思己過。劉大夏在兩廣時,一年兩次托病乞請離職,并婉谏孝宗要看到國内民窮财盡,形勢危殆,孝宗陷入沉思。
D. 孝宗重用賢良,君臣親密。戴珊因年老多病上疏求退,明孝宗沒有答應并傷心落淚;戴珊深受感動,并知恩圖報,表示将為國盡忠。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怠荒是戒,勵精是圖,庶可以回天意,慰人心。
(2)議畢,因各手白金一錠賜之,曰:“小佐爾廉。”
14. 《明史紀事本末》的作者谷應泰盛贊“孝宗之世”可謂“和樂”,和樂之景有哪些表現?他這樣說的用意是什麼?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答樂天所寄詠懷且釋其枯樹之歎①
劉禹錫
衙前有樂馔常精,宅内連池酒任傾。
自是官高無狎客,不論年長少歡情。
骊龍颔被探珠去②,老蚌胚還應月生③。
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注]①此詩作于大和五年(831)。時年59的白居易喪子,劉禹錫寄詩安慰,白居易作《府齋感懷酬夢得》答謝中有二句:“勞寄新詩遠安慰,不聞枯樹再生枝。”本詩為詩人再次酬答之作。②《莊子·列禦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骊龍颌下。”比喻極其珍貴難得之物。③漢·孔融《與韋端書》:“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原比喻年老有賢子,後多指老年得子。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 首聯直接描寫了友人白居易晚年生活優渥,有佳肴盛、歌舞充庭、美酒傾池。
B. 颔聯筆鋒一轉,道出友人“少歡情”的原因不在“年長”,而是官高無親近之人。
C. 頸聯連用典故,寫出對白居易的勸慰:現在的失去固然可歎,但将來仍存有希望。
D. 這首詩章法嚴謹,構思精巧,标題“釋”字引領全篇,語言樸實曉暢,風情俊爽。
16. 有人說,好的文學作品既能“增人感”,以情動人;又能“啟人思”,發人深思。請結合本詩尾聯簡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宮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秦始皇的暴取豪奪、奢靡浪費發出強烈的诘問和譴責。
(2)《曹刿論戰》記載了曆史上著名的長勺之戰,在戰勝齊國軍隊後,曹刿向魯莊公解釋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才進行了追擊。
(3)“滄海”經常出現在唐宋詩文中,和其他意象組合成一個意境,或展現寬闊胸襟,或寄托憂思情懷,或抒發離情别緒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是誰在烏黑的窗棂上鋪展一派春意?是誰在漫天飛雪裡開出一枝紅梅?是誰經過剪刀輕靈的裁剪,給家中增添喜氣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開些花兒才有生機。過了年,春天就到了,是應該______地開着花迎接它。于是,人們将紅彤彤的窗花張貼在雪白的窗紙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風景、傳說、戲文都搬到窗上。
每年春節前,我都抽空剪幾幅自己的窗花。有一年,竟也剪出幾幅頗為滿意的白菜圖,過年前分給親友們張貼,____________。
去年我買了一套膠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張,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____________,動作鮮活動感。把它們一一張貼到窗上,屋裡登時熱鬧起來,就像在炕頭上演了一場秧歌大戲。小區喇叭裡響着熱鬧的《春節序曲》,屋角的紅燈籠在風裡晃動着。那一刻,我感覺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動,舞得旖旎多姿,舞得____________。
18. 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
A. 紅紅火火 大快人心 栩栩如生 容光煥發
B. 紅紅火火 皆大歡喜 栩栩如生 神采飛揚
C. 風風火火 大快人心 惟妙惟肖 神采飛揚
D. 風風火火 皆大歡喜 惟妙惟肖 容光煥發
19.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人們将紅彤彤的窗花張貼在雪白的窗紙上,把風景、傳說、戲文都搬到窗上,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
B. 人們将紅彤彤窗花張貼在雪白的窗紙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風景、傳說、戲文都搬到窗上。
C. 人們将紅彤彤的窗花張貼在雪白的窗紙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把風景、傳說、戲文都搬到窗上。
D. 人們将紅彤彤的窗花張貼在雪白的窗紙上,把風景、傳說、戲文都搬到窗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聚在窗上。
20. 文中畫雙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請分析其表達效果。
是誰在烏黑的窗棂上鋪展一派春意?是誰在漫天飛雪裡開出一枝紅梅?是誰經過剪刀輕靈的裁剪,給家中增添喜氣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①,真的如此嗎?實際上,人隻要睡覺就會做夢。人的睡眠分為②。我們每天晚上的睡眠,都是從非快速眼動睡眠到快速眼動睡眠再到非快速眼動睡眠的過程。一般來說每晚都要經過4-5個這樣的循環,而生動的夢境都是在快速眼動睡眠中發生的。晨起時,()。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時醒來,于是就會覺得完全不記得自己做夢了。所以說,并不能因為總是記得夢境就認為自己睡得不好,如果一整晚都睡得很香,早晨醒來的時候,③反而說明你的睡眠質量很高。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少數人是從快速眼動睡眠中醒來的
B.少數人正好是從快速眼動睡眠中醒來,因此就會将夢境記得特别清楚
C.少數人将夢境記得特别清楚,是因為他們正好是從快速眼動睡眠中醒來
D.隻有少數人能夠清楚記得自己夢境
2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内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論語·衛靈公》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義疏》也曾說:“人當思漸慮遠,防于未然,則憂患之事不得近。”而《列子·天瑞篇》記載了一則這樣的“遠慮”故事: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他還擔心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會掉下來,杞人的“遠慮”被時人嘲笑,被譏之為“杞人憂天”。但今天的科學研究發現,地震是一種有可能發生的地質運動,太陽、月亮、星星作為宇宙中的天體,也是存在撞擊、消失的可能。如此看來,“杞人”之“遠慮”,實屬難得。
個人的安身立命,國家的長治久安,固然需要我們具備“遠慮”的意識與行動,但聯系“杞人”之“遠慮”,我們理應有更多的發現與認識。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理解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D“所以目前學界對殷墟的研究與認識相對一緻”錯誤。
2.CA.“決定性因素”錯誤,過于絕對。B.“這瓦解了曆史的真實性與客觀性”錯誤。D.“而是事實存在的”錯誤,曲解文意。
3.B材料二中作者認為曆史是真實存在的,它制約着和規定着曆史叙述的邊界;不同的“叙述”隻是各個不同視野的曆史觀察,隻是個人視野中的曆史,不能強迫别人服從這種叙述;曆史書寫是隐含了權力,隐含了某種意識形态的書寫。A.“七分實事,三分虛構”不符合作者“曆史是真實存在的,它制約着和規定着曆史叙述的邊界”的觀點。B.“每一個别情況都有其具體的曆史環境”即是說曆史是真實存在的;“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來的,那麼它們就隻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表明“不同的'叙述’隻是各個不同視野的曆史觀察,隻是個人視野中的曆史,不能強迫别人服從這種叙述”;符合材料二觀點。C.巴爾紮克的話指進行文學創作,以文學作品表現法國社會的種種,是不能稱為“曆史”的。不符合“曆史是真實存在的”觀點。D.安克斯密特的“曆史編纂學的目标不再是指向背後的'實在’,而是把'實在’吸納到表現自身之中”不符合“曆史是真實存在的,它制約着和規定着曆史叙述的邊界”的觀點。
4.首先說明了文學和曆史的兩處相通性之一:叙事性,并以懷特的觀點對這兩處叙事的相通性做了具體的闡釋。接着闡釋文學和曆史相通性之二:想象性與情感性。最後得出了文學和曆史的不同:曆史是以實在為依據的建構,文學則是以虛拟為基礎的創造。
5.兩者雖然都是編年體史書,但是《春秋》的成書時間早于《左傳》,兩本書作者的主觀情感不同,因此會對描述的着重點有所不同;編年體作者在編書時會融入自己的一些想象,使之更具有想象性與情感性。
6.D A.“暗示了齊楚的心理狀态”錯誤。B.“就是請潰兵赴宴喝酒再趁他們酒醉繳獲他們的武器”錯誤。C.“是因為他早就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錯誤。
7. B“作者通過曲折變化的情節,表現了三姥爺的神勇”錯誤。
8. ①暗示齊楚他将要去為奪槍做準備;②示意齊楚留在客廳周旋麻排長;③為下文三姥爺讓堂舅去和大老李溝通奪槍後槍支去處的情節作鋪墊。
9.①以孩子的視角來奪槍前的準備,以親曆者(或第一人稱)的視角來叙述,既起線索作用,又能增強情節内容的真實感;②以兒童的眼光去觀察和審視奪槍的部分過程,與成人視角形成對比,突顯文章的主題。③孩子的眼界和理解力是有限的,“我”從周奶的老伴的口中聽說奪槍的具體過程,這樣不但給讀者留有思考的空間,還能省略很多筆墨,使小說的叙述變得簡潔。
10. C
11.C“與'緻仕’相同,都表示辭官”錯誤,“乞骸骨”是自請退職,請求使骸骨歸葬故鄉;“緻仕”是官員年齡為七十歲時辭去官職,相當于現在社會的到了退休年齡申請退休。二者不同。
12.A“馬文升提出皇室應該節省用度,以蘇民困,話語懇切而尖銳,孝宗能夠贊許采納建議,并全都遵照施行”錯誤,“節用”一條,并沒有說是否實施。
13.(1)警誡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許能夠挽回天意,撫慰百姓的心靈。
(2)讨論完畢,皇上就各拿一錠白銀賜給二人,說:“稍微補貼一下你們過于清廉的生活。”
14.表現:君臣和諧,天下太平;人口繁多,盜賊不作。
用意:借古諷今,諷谏清朝統治者能夠像孝宗一樣重用賢臣,虛懷納谏,清朝的官員能如明時的賢臣各盡己能,輔佐君王。
參考譯文:
孝宗弘治元年二月,皇帝耕種籍田完畢,宴請群臣,教坊用雜伎表演侍奉,有人說出污穢的語言。文升表情嚴肅地說:“新天子應當知曉耕種收獲(農業勞動)的艱難,怎麼可以用這些話亵渎迷惑皇帝的心靈呢!”立即斥退他們。三月,馬文升分條陳述十五件政事,皇帝高興地采納了這些建議,全部實施推行。在宮内節省費用一條,說:“一切供應的物品,陛下減少一分,那麼百姓就能享受一分的恩賜。”言辭切中事理。十二年夏五月,吏部尚書屠镛上疏請求禁止從宮内直接發出诏令,說:“天下的讀書人研讀詩書,處理公務,幾十年不能達成願望;而追名逐利的人有的憑借一技之長蒙受寵幸,就好像撿起一根草(那麼容易),不可把這作為準則。” 下達主管的官吏知曉。”大學士劉健上疏說:“自古以來希望天下得到大治的國君,必然很早上朝很晚退朝,日理萬機。祖宗黎明時分就臨朝聽政,每天奏事兩次。陛下近來上朝太晚,散朝歸去時有時到了傍晚。四方朝貢之人,還怎麼瞻仰觀看我朝風範?況且現在各邊引發嫌隙,挑起争端,四方災難泛濫,尤其令人擔憂。警誡怠惰荒疏,力求振作精神,或許能夠挽回天意,撫慰百姓的心靈。” 皇帝贊許并采納了這個意見。十五年正月,大舉考課天下官吏。皇上召馬文升到暖閣,吩咐他說:“天下的官員名單都在這兒,愛卿一定要用心考量,不要放縱他們,也不要使他們受冤屈,來彰顯官職變遷的公正。”馬文升叩頭說:“陛下如此想要把國家治理好,這是宗廟社稷之福,我怎敢不按陛下的意見行事呢?”于是讓宦官抱着這些名冊下了台階。自此,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稱職官員,并将他們全部判了罪。召兩廣總督劉大夏擔任兵部尚書。大夏向來把安定國家、排除外患作為自己的責任,皇命下達,人心悅服。在此之前,大夏在廣東、廣西任上,一年中兩次請求離任,都沒有被批準。皇帝召見詢問他說:“我一向重用你,你卻多次以病為借口推辭,為什麼呢?”大夏回答說:“臣年老并且有病,現在天下百姓貧窮,财力困窘,萬一有不測之事,罪責在兵部。我估測自己沒有能力辦理這件事,所以推辭。”皇帝沉默不言。十八年正月,皇上召劉大夏、戴珊當面議論政事。讨論完畢,皇上就各拿一錠白銀賜給二人,說:“稍微補貼一下你們過于清廉的生活。”并且囑咐他們:“不必廷對謝恩,恐怕他人會心懷不滿。”戴珊曾經因為年老生病而乞求退休,皇帝沒有答應。劉大夏替戴珊說話:“戴珊确實生病了。”皇上說:“主人挽留客人之意很堅定,客人尚且為主人而勉強留下,難道就不能為了我而留下嗎?況且天下還沒有太平,怎麼忍心舍棄我呢!”之後,流淚傷心很久,戴珊和劉大夏都叩頭哭泣。戴珊出來告訴劉大夏:“我要死在官任上。”
谷應泰說:“孝宗一朝,明朝擁有天下一百多年。天下安定,人口繁多,戰争平息,盜賊沒有四處橫行,可以說是和睦安樂啊。”
15. C“現在的失去固然可歎,但将來仍存有希望”錯誤,“骊龍颔被探珠去,老蚌胚還應月生”是說年老,意味着成熟,意味着充實,意味着精華的集結,是應該感到高興的事情。并非說年老就失去了很多,實在可歎,也并非說将來仍存有希望。
16.①勸勉友人不要因年老而悲傷,不要羨慕三春的桃李,此時的自己如同八月桂花,果實累累;②樂觀主義情懷啟人深思,詩人用桃李徒然濃豔,而桂花果實累累,說明人年老并非無用的道理,啟迪人們樂觀向上。
17. ①.奈何取之盡锱铢用之如泥沙②.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③.滄海月明珠有淚 ⑥.藍田日暖玉生煙(或“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18.B紅紅火火:形容旺盛或經濟優渥的生活。風風火火:①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樣子。②形容很活躍、很有勁頭。本處是說春天花開的顔色和狀态,所以選用紅紅火火。大快人心:指壞人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心裡非常痛快。皆大歡喜:大家都很滿意、高興。常用來表示圓滿的結局。本處指自己剪的窗花過年前分給親友們張貼,大家都很高興,所以選用皆大歡喜。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惟妙惟肖:形容描寫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動形象。本處指這套窗花中的人物非常的逼真,所以選用栩栩如生。容光煥發:臉上發出光彩。形容人身體健康、精神振奮。神采飛揚:形容精神飽滿、神情昂揚的樣子。本處指窗花上的舞者精神飽滿,所以選用神采飛揚。
19. A
20.語句中運用了三個設問,從而引出了本文的寫作對象窗花,強調了作者對窗花的喜愛之情。
21. C
22.(1)睡覺就一定會做夢(2)非快速眼動睡眠和快速眼動睡眠(3)還清楚記得自己做了什麼夢
23.審題:
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題。材料首先舉了有關《論語》的兩個名句,指出“遠慮”的重要性,認為“遠慮”可以防患于未來,讓人提前意識到潛藏的隐患,并提前解決掉危機。與此相對的是,《列子·天瑞篇》則對“杞人憂天”提出了批判:批評部分人不做好實地觀察,而盲目擔憂。而今天科學研究的發現,這說明人們并非一味地否定“杞人憂天”,否定的是無根據的“杞人憂天”。
所以,我們在寫作時,對是否“遠慮”不應一味地肯定,也不應該一味地否定。我們應對是否“遠慮”,要給出一個适當的前提條件。這個遠慮,在思想上,是出于對未來切實的、充分的思考的,而非盲目地胡思亂想。在行動上,也需要做好實地觀察以切實觀察到“遠慮”的存在,以及做好危機的解決措施。隻有這樣,不管是不是“遠慮”,都是正确的考慮。
立意:
1.是否“遠慮”,要看實際情況。
2.“遠慮”與“近憂”應有效結合。
3.“遠慮”,不應隻“慮”,更應施行。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