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醫學複雜但卻有限,生命有限但卻神奇,以有限的醫學認識神奇的生命,總會有不足之處,或者說難以理解之處。本篇文章,我們通過醫聖仲景的講述,來認識一種特殊的疾病,即身體内部的異常跳動感。
異常跳動感,非是心髒病!
門診中偶爾會碰到這樣的病人,說心口部位跳動的難受,或者說小腹部位跳動的心煩,西醫做過心電圖,沒有發現心髒的異常搏動,告訴病人說:“你沒有病,回家多休息,不行的話就去看看心理醫生”。病人很難受,醫生卻說沒有病,究竟該怎麼辦?是不是真的沒有病?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醫聖仲景的兩段話。
在這兩段話中,醫聖仲景描述了兩種身體内部的異常跳動感,一種是胸口部位的悸動,一種是小腹部位的悸動,兩種異常跳動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有上沖的趨勢。第一種跳動感,需要用手按着才會舒服,第二種跳動感,就像小豬奔突一樣,緩緩而動。
異常跳動感,是血管嗎?
身體内部的異常跳動感,易出現于上腹部胸口部位、下腹部膀胱區域。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講,這種有規律的跳動,與身體内部的腹主動脈有很大關系,或者說是人體神經系統對腹主動脈跳動的異常感知。正常情況下,我們感受不到心髒的跳動,也感受不到大動脈的搏動,但在特殊情況下,如感冒發熱、酒後,可能會感覺到頭部或者胸腹部位的異常血管搏動。對于這種異常感知,尤其是病理狀态下的異常感知,目前西醫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所以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從中醫的角度講,心下悸動、臍下悸動,與膀胱經、沖脈有較大的關系,其病理實質,是膀胱經陽熱之氣的異常,導緻沖脈功能失常,因此出現沖脈悸動,且有上沖趨勢的異常感覺。如醫聖仲景所講,感冒發汗過多、或者發汗後,人體陽氣受損、或者郁滞不行,從而導緻陽氣運行失常,沖脈虛衰,外在症狀之一,就是心腹異常悸動,且有上沖趨勢。
利水好藥為茯苓
心下悸動與臍下悸動,雖然都屬于膀胱系統、沖脈之病,歸屬于奔豚病範疇,但是二者發病機理稍有差别。
心下悸動的主要原因是發汗過多,膀胱經陽氣受損,因此使用桂枝、甘草以通陽氣;臍下悸動則是膀胱經陽氣受損,加之水濕不能被祛除,滞留于膀胱系統,使陽氣運行更加不暢,因此在使用桂枝、甘草通陽氣的同時,加茯苓祛除多餘之水邪,并用大棗顧護正氣。
愛恨皆有因,我們身體任何的異常症狀,一定有其原因所在,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夠找到原因,并解除這些損害。未來醫學,傳承經典,中西創新,将會幫助更多人群,解除疑難疾病的困擾!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