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流霞
順着北山路向東,沿着湖邊,我随意地走着。看到湖邊有一座涼亭,我便停下來觀看。亭子上懸挂着題有“綠水芙蕖”的牌匾,大家都知道,“芙蕖”是荷花的别稱,這座亭子緊臨湖水,綠色的水中種植着許多的荷花,故而得名。這是一座長方形涼亭,呈“凹”字形狀,四周有可供遊人休息的長座,座的上方及下方還有上面檐下裝飾有“卍”字紋及其它紋樣的花格,頂上還裝有菊花紋樣的天花闆,整座亭子看上去非常美觀。亭子入口處兩邊圓柱上懸有一副楹聯,是“一抹斜陽半堤芳草,幾堆竹素,二頃梅花”。我走進亭内,見柱上還有一副對聯,是“葛井當檐上嶺剛逢日初出,孤山隔水開尊時見鶴飛來”,為篆體。 走不多遠,又見湖邊一座重檐正方形攢尖方柱木涼亭,進去一看,見亭中上方懸“撷秀”二字匾額。此亭尖頂似将吐蕊的花苞形狀,檐下裝飾有花格,看上去十分别緻。從撷秀亭可望孤山北麓梅林之中放鶴亭那寬大的重檐。
從亭中出來,稍行幾步,一段曲橋通入湖中,橋内水中生長着極其茂盛的萍蓬草,草中間立有一座不很方正的石碑,正面刻有“北街夢尋”四個篆字,背面刻的是“三評西湖十景碑記”。2007年2月,杭州市秉承先人對西湖美景品評的做法,舉行以“和諧西湖、品質杭州”為主題的“我最喜愛的西湖新景點”評選活動(“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不再列入評選範圍),旨在進一步打響西湖品牌,弘揚“生活品質之城”的杭州城市品牌,提升西湖和杭州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吸引力。該評選活動分群衆推舉景點景名、景點投票、景名投票三個階段,曆時9個月,33.68萬人次參與,從149個景點中選出10個景點,并确定10個景點名、1個總名稱。當選的10個景點是:、、、、、、、、、,總名稱是“三評西湖十景”。此碑就是為紀念此舉而立。
站在曲橋上,但見白堤與孤山相連,一座白牆紅瓦翹角的三層建築掩映于綠樹中;白堤那邊是寬闊的湖面,南邊遠處連綿的山上一座高大的建築聳立着;目光往東移,便可見斷橋,橋上人來人往,湖中遊船自由自在。
我繼續向東走,看到路邊地面上每隔一定距離嵌着一塊方形鐵闆,上面鑄有畫或詩詞,瞧這一幅,一塊奇石旁開着一叢菊花,右下方兩隻蟋蟀正在打鬥,兩根觸角上豎,栩栩如生。右上方有兩句詩:“八月燕台試草¨,都人争效宋家風。”詩句下面有一段解說,有幾個字看不清楚了,意思是南宋好相賈似道不理朝政,與群妾鬥蟋蟀作樂,後人以詩諷刺。據說,在西湖風景中,宋理宗給賈丞相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莊園,奇花異草,窮極奢華,占盡勝景,取名為“後樂園”。北宋範仲淹“”這脍炙人口的名句卻也被昏君奸臣濫用于此。賈府與皇宮隔湖相對,早晨聽到上朝鐘聲,賈丞相才下湖。船系在一條粗纜繩上,繩端連着一個大絞盤,行走不必劃槳撐篙,十幾個壯夫拼命推絞盤,船行如飛,一會便到宮前。賈似道趕走正直的大臣,把大小朝政都交給大小門客處理,自己每日在園中享樂,娼妓、尼姑、舊宮女都被他弄來,日夜喝酒淫戲,隻有年輕時結識的酒朋賭友能進賈府。一天,賈丞相又趴在地上,與群妾鬥蟋蟀玩,一個熟悉的賭友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說:“這就是平章的軍國重事吧?”在宋代,平章就是宰相的别稱,賈丞相也狂笑起來。因此,當時人說:“朝中無宰相,湖上有平章。”怪不得畫上有兩隻蟋蟀在鬥,原來這是賈丞相的愛好啊。也别說,這賈丞相的《促織經》還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蟋蟀的專著。《促織經》共二卷,分論賦、論形、論色、決勝、論養、論鬥、論病等,對蟋蟀進行了詳盡的論述。此人雖很有才,卻不務正業,把精力用到了研究蟋蟀上去了。
在另一塊鐵闆上,有四句詩:“連夜江雲黃慘澹,平明山雪白模糊。銀河沙漲三千裡,梅林花排一萬株。”這是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雪中即事答微之》詩中的前四句,後面還有:“北市風生飄散面,東樓日出照凝酥。誰家高士關門戶,何處行人失道途。舞鶴庭前毛稍定,搗衣砧上練新鋪。戲團稚女呵紅手,愁坐衰翁對白須。壓瘴一州除疾苦,呈豐萬井盡歡娛。潤含玉德懷君子,寒助霜威憶大夫。莫道煙波一水隔,何妨氣候兩鄉殊。越中地暖多成雨,還有瑤台瓊樹無。”
這是一幅作戰圖。興化城牆上立着各種兵器,戰旗飄揚;門前,兩個人正騎在馬上揮舞着兵器打得激烈。左上角有“生為宋臣 死為宋鬼 民族英雄陳文龍”字樣。1276年11月,元軍直逼福州,張世傑、陸秀夫等護送趙昰帝從海上退到泉州。泉州節度使蒲壽庚降元,小朝廷又逃奔潮州,隻有興化城仍在陳文龍“生為宋臣,死為宋鬼”的旗幟下抗守着。陳文龍生于莆田,長在長樂,是宋度宗戊辰科(1268年)的狀元。此時,陳文龍兵微勢孤,在十分窘迫的情況下,他寫了一封信給福清知縣兼行軍司馬陳公榮,說明情勢危急。陳公榮知道小朝廷已成難挽之局,但他毅然率領長樂江田陳氏子弟驅赴泉州,協助張世傑和元兵大戰于鳳凰山下。激戰中,陳公榮與陳氏家兵失散,他兒子宗傅、侄老成沖鋒尋救,相繼陣亡。此役江田合族173人犧牲,隻有陳公榮死裡逃生,一人回鄉。元軍破了南宋的所有抵抗,陳文龍被俘,押送北上,在杭州嶽廟自盡,留下了千秋民族英雄的美名。陳公榮在江田村足不出戶,寫了挽侄子老成等人的詩:邊城将星落,浩蕩煙塵黃。我亦在行陣,生死未可量。涕滂感永訣,激烈摧肝腸,昔爾仗雄劍,志豐清八荒。神武埒頗牧,奇計如平良。遇賊奮英果,逐殺何奪強。氣數乘人事,竟向鋒刀僵。忠魂薄日月,耿耿萬古光。雖雲獲死所,國恥猶未忘。死應作厲鬼,虜酋盡殺傷。
正在我欣賞着西湖美景的時候,過來一位遊人,問我去寶石山怎麼走。他這一問倒是提醒了我,雖然我也不知道如何去寶石山,但我也想去寶石山遊覽。于是我跨過北山路,打聽到了去寶石山的路,便開始向上走去。不一會兒,我來到了一處台階前,隻見兩邊的坡上,新冒出來的竹子剛剛退去外面一層包裹的皮,青綠色的,筆直向上。走上台階,隻見前面一塊大石上刻着“寶石山”三個紅色大字。寶石山初名為石姥山,曾稱保叔山、古塔山等,錢王封為壽星寶石山,山高隻有78米。
過了“純真年代”書吧,繼續沿着台階上行,很快我就來到了一座塔前,這座塔就是在很遠處就能看到的“保俶塔”。它是西湖文化景觀中的佛教文化代表性史迹之一,展現了10—13世紀杭城佛教文化的興盛。這座塔看上去比較“苗條”,又名應天塔、寶石塔等,初建時為樓閣式磚木結構,高九級。宋、元後幾經毀建。明萬曆七年(1579)重修為七層樓閣式,可登高遠眺。民國二十二年(1933)又重修為八面七級磚砌實心塔,塔刹鐵構件為明代舊物。1997年更換朽壞塔刹,在塔不遠處,護欄内豎立的就是被更換下來的明代塔刹。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組成,塔基和塔身呈八角形,共七層,通高45.3米,底層邊長3.26米。上面是一個用木結構基座支撐的鐵鑄塔頂。寶塔第七層頂部有木制的天花闆,而且還有粗原木從頂部穿出,以支撐塔頂。再上面就是帶有五個鐵圈的鑄鐵尖頂。此塔造型挺秀獨特,風姿綽約,仿佛亭亭玉立的佳麗,成為西湖景觀的标志性建築。此塔一般認為系吳越國王錢镠時所建。吳越國國王錢弘俶被宋太祖趙匡胤召往汴京時,他的母舅吳延爽發願建造九級寶塔,祈祝錢弘俶平安歸來。後來圍繞着這座塔還有很多的傳說。
站在此處眺望西湖,湖光山色盡收眼底。保俶塔與雷峰塔遙遙相對,“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各具特色;白堤斷橋橫亘湖中,堤上楊柳依依,倒入湖中;湖面水平如鏡,遊船點點,湖中三島郁郁蔥蔥。
來到台階前,見台階上方右邊山岩上有一塊長約兩三米的近似橢圓形的巨石,與山岩毫不相連,像是天外飛來,人稱“落星石”。五代時,吳越國王錢鏐根據星象說,以此石的位置正好與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的角亢相對,角亢主人的壽命,因封之為壽星石。石上今刻現代著名書法家朱關田題書“壽星石”三字。南宋詩人周文璞曾寫下“子規欲歸歸不得,啼向錢王壽星石”的詩句。
沿着不高的台階走上去,有一座六角涼亭,因寶石山猶如振翅欲飛的鳳凰,在東峰上的保俶塔又像鳳首,恰似鳳冠上的一顆寶珠,從湖上遠望保俶塔旁的紅色小亭,就像鳳凰的冠毛,故名來鳳亭。亭内立一石碑,上題“寶石流霞”四字,是康有為的女弟子、著名書法家蕭娴書寫的。來鳳亭又叫西爽亭,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浙江總督李衛主持建造,1950年後依其舊制多次修葺,為西湖十八景之一——寶石鳳亭。
沿山路向西走,但見山體岩石呈赭紅色。原來山體由侏羅紀火山凝灰岩構成,含氧化鐵,呈赭紅色,在陽光的映照下,如流霞缤紛,熠熠閃光,似翡翠瑪瑙一般,在新西湖十景中被命名為“寶石流霞”。
繼續前行,往裡走,隻見路上石闆及旁邊山體岩石上布滿綠絨絨的苔藓,像是穿上了綠裝。一會兒,我來到了一個豁口處,一棵香樟樹長得很奇特,樹幹生長在路邊,其上一根樹杈斜斜地順着豁口向裡長,彎彎曲曲像大蟒蛇一樣伸展得好長,好像是要到那邊去看看什麼樣似的。我也踏着石塊疊成的台階往裡去,見一處岩石上刻有“石侍峭蒨”四字。過此石,前面便是“一線天”,看上去極狹窄,兩塊岩石間僅有一條縫,需要小心翼翼。通過一線天,眼前頓覺豁然開朗。往前更難走了,光秃秃的岩石上略為有一點路的痕迹,順着慢慢往上爬。再往前,有一些在岩石上鑿出的台階,踏着這些台階,來到了山頂。這裡被稱作是“蛤蟆峰”,屬寶石山巅,山勢險峻,古人以“一峰之志”言其高峻。此峰從不同角度觀望呈現出不同的形态,從斷橋白堤望,好像古人巾帻,稱巾帻峰,林逋“巾子峰頭烏柏木,微霜未落葉先紅”的詩句,說的便是此景;從孤山東麓望,酷似一頭獅子,因此又叫獅子峰;從西泠橋看,如同一隻向天蛤蟆,被稱為蛤蟆峰。這就是所謂的“一石三看”。站在山頂上,與原來需仰望的保俶塔比肩了,塔周圍的樹木繁茂蒼翠,杭州城裡高樓林立。
從頂上下來後,我繼續朝前走。一會兒,傳來了動聽的鳥鳴聲,聽上去,不像是山裡的鳥叫。待我走到跟前,隻見有一些人,路邊石塊上放着好多鳥籠,樹枝上也挂着一些,一共有二十多個,裡面有秀眼等鳥兒,許多的鳥兒在叫着。
順着台階上去,走了有十多分鐘,來到一處坡前,向上望去,有涼亭樣的建築,我就踏着台階走了上去,原來是“初陽台”。這一段屬于葛嶺,是道教名山勝地,海拔166米,相傳東晉時著名道士葛洪曾于此結廬修道煉丹,故而得名。嶺上有抱樸道院,現為全國重點開放道教宮觀,尚存煉丹台、煉丹井等道教名勝及古迹。前面從指示牌上看到這個名稱,但沒有找到,看來已經錯過了。在葛嶺之巅,有一塊較大的平面,在平面上建有石砌高台,高台上又建有一座四角方柱涼亭,沿旁邊台階可走上涼亭。涼亭四周有石條凳,好多遊人正坐在上面休息。亭中間置一石碑,正面刻“初陽台”三個紅色大字,系諸樂三先生手筆。
初陽台,顧名思義,就是最初看到太陽的地方。在碑的背面刻有一段《西湖志》中有關初陽台的記載:初陽台據葛嶺之頂,平衍可數畝。舊志稱,十月之朔,海日初出,炯然可觀。蓋地勢既高,直望東北海際,當日輪乍起,微露一痕,瞬息間霞光萬道,天半俱赤,紅若琥珀,大如銅盤,光景離奇,倏忽變幻,不可端倪,故有“東海朝暾”之目。但山峰高處,皆可觀日出,秦岱日觀峰其最著也。近如靈隐之韬光亦可見,而葛嶺獨以“初陽”名者,蓋唯十月朔日,日行之道卻當台之正面,是以可觀,或雲,日初起時,四山皆晦,唯台上獨明,山鳥群起,遙望霞氣中,時有海風蕩潏水面,更有一影互相照矅,傳是日月并升,詢之故老皆雲然。初陽台是晨觀日出之佳境,著名的錢塘十景中的“”即此。宋代的董嗣杲有《初陽台》詩:寶山山頂結芙蓉,方士淩虛幾禦風。日月光華含吐異,雲萍蹤迹往來空。石盤草子粘深碧,土級苔花剝碎紅。側近又将精舍展,蓬瀛有路直能通。董嗣杲,字明德,号靜傳,杭州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鹹淳末知武康縣。宋亡,入山為道士。站在初陽台上,透過樹隙,可以看到剛才走過的長長的蘇堤。
我沿着山路向下走,在一處比較陡峭的台階處,一個人光着上身,穿着短褲和拖鞋,雙手拄着棍子,在台階上倒退着往下走。我覺得這樣做很危險,不知道是在鍛煉,還是在冒險。
來到山下,在一個角落處,立着一座三角形的石碑,正面刻着“辛亥革命烈士敖嘉熊墓舊址”,其它兩面刻着敖嘉熊烈士傳略。敖嘉熊(1874-1908),浙江嘉興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3年在上海加入蔡元培、章太炎發起的中國教育會和愛國學社,投身革命活動。他散盡家财來維持浙省黨人之革命機關溫台處會館的運作。1907年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發動安慶起義事敗犧牲,浙江革命形勢十分嚴峻。1908年,敖嘉熊在一次外出後離奇失蹤,幾天後被人發現遺體浮在嘉興城東烏橋港河中。陶成章聞訊後痛心地說:“嘉熊死而浙西、江南一帶之革命事業墜矣。”嘉興光複,敖嘉熊遺骨移葬杭州栖霞嶺。民國14年(1925)5月12日,嘉興各界人士為敖嘉熊、龔寶钰等革命烈士舉行公祭,建立紀念塔。
這條路便是栖霞嶺路,路邊有很多老樟樹,枝葉伸展,遮天蔽日。我順着往下走,左側有一個方門口,上方挂着一塊木闆,上面題有“築栖”二字。據了解,院子的主人姓朱,“築”即“朱”的諧音,“栖”則源自所在地栖霞嶺,也有栖息或住所之意。院中栽植有數十種花草植物,月季、荷花、桂花、梅花、竹子、紅楓、多肉等。這個院子原是栖霞嶺社區的老年活動中心,荒廢許久。朱小姐根據位置和環境,進行了合理的設計和擺設。築栖隻有五間房,白牆青瓦紅門框,選用了西湖十景中的五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三潭印月、寶石流霞、平湖秋月來命名,足見主人對西湖的愛。真是一處幽雅的好地方。
往下走,緊接着看到路邊立有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杭州市市級保護單位 續範亭'盡此一報’題刻”。題刻在哪裡呢?經打聽,它在香山洞裡。香山洞又在哪裡呢?在栖霞山莊裡面。來到山莊的後院,找到了香山洞,面積約有10多平方米,在洞右邊的石壁上,距地面一米多高的地方可以清晰地看到“盡此一報”四個大字,遒勁有力,落款人是“續範亭”。續範亭不滿20歲就加入同盟會,跟随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後來還參加反袁倒閻鬥争,反對北洋軍閥鬥争,曆任國民軍第三軍第六混成旅旅長、國民聯軍軍事政治學校校長、蘭州綏靖公署參謀長、新一軍總參議,是當時國民黨元老級将軍。
這個題刻是怎麼來的呢?1935年10月,國民黨第五次代表大會即将召開,續範亭特地從蘭州趕來,想趁這次機會面見蔣介石,述說他的“抗日大計”,然而希望撲空。一天一大早,他乘車直奔中山陵,在孫中山陵墓前整整靜坐了一個上午。回想多年來的經曆,他熱淚盈眶;又想到國破家亡的危急關頭,政府不抵抗,他感到義憤填膺,決定以死抗争。他掏出腰間配劍,向自己腹部刺去!一位陵園工作人員發現倒在血泊中的續範亭,急忙将他送進醫院。在他的衣兜裡,工作人員發現了五首絕命詩,其中一詩說:赤膊條條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竊恐民氣摧殘盡,願将身軀易自由。此事被報道出來後,全國要求抗戰的呼聲更強烈了,慰問電函如雪花一樣飛來,來看望他的名流官員絡繹不絕。民意所迫,國民政府将續範亭送到杭州西子湖畔養傷,就住在嶽廟後的香山精舍(今栖霞山莊)。
續範亭在杭州期間,一直挂念着家國大事。有一天,他散步路過平湖秋月,看到那裡有座30米高的戚繼光紀念塔,上面記載着戚繼光的抗倭事迹。他不由發出感慨:“巍巍高塔水中央,紀念先雄戚繼光。倭寇由來多猖獗,何人繼起振家邦?”歎了口氣,他繼續往前走。在經過嶽廟時,他頓了頓足,望着大堂上嶽飛手提寶劍怒目圓睜雕像,心中有感又脫口而出:“堂堂廟貌接忠墳,民族英雄蓋世勳。東海狂潮響霹靂,而今誰是嶽家軍。”一天,楊虎城來探望他,力邀一起回去參加抗戰。續範亭聽完楊虎城的話,心中無比激動,當即決定跟随楊虎城回西北抗戰。臨走時,他在洞内石壁上刻下四個大字“盡此一報”,表明自己的抗戰決心。這四個大字雖然曆經近九十年,仍然熠熠生輝。在離開杭州之時,他還寫下了《别西湖》一詩:“烈士英雄西子宮,山川草木并昆蟲。西湖拜别從軍去,征讨将軍逐犬戎。”真是一位有血性的英雄人物啊!
從洞中出來往下走不多遠,左邊又出現一座白牆青瓦的院落,看上去非常潔淨典雅。門前兩側種植有紅花繼木等、擺放着鐵樹等花木,院内有高大繁茂的樹木。門口上方懸挂着“五四憲法曆史資料陳列館”的牌匾,原來杭州是新中國第一部憲法——1954年憲法的起草地。經中央有關部門批準,“五四憲法”曆史資料陳列館于2016年12月4日第三個國家憲法日正式建成開放。北山街館區所在的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樓是毛澤東主席當年在杭州起草憲法時的辦公地,有一幢平房和一幢二層樓房,建築面積共756平方米。館中展出了《西子湖畔制憲奠基》基本陳列,由序廳、複原陳列和主題陳列三個部分組成,主要講述五四憲法起草、讨論、通過到實施的全過程,讓當年制定憲法的光榮曆史從檔案中走出來,活起來。栖霞嶺館區位于栖霞嶺54号,建築面積共1204平方米。這裡以現行憲法宣傳教育為主要内容,設置了《法就在我們身邊》主題展覽,主要講述什麼是憲法、憲法規定了什麼、憲法如何實施等問題。此館區内還設有憲法和法律圖書館(報告廳),擁有上萬冊憲法和法律類書籍,定期開設法治講座。陳列館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浙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省直機關主題黨日活動基地等,為我國首家憲法類紀念場館。
來到靠近北山路的地方,看到有很多的住戶,門前擺放着不少的花草,晾曬着衣被,這裡是栖霞嶺社區。居住在這裡真是不錯,緊臨西子湖畔,能夠天天欣賞到美麗的西湖。
走到路口,向左拐,便是“嶽王廟”,前面已經進去過。我便到路邊,乘坐公交車回去了。
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