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教育讀書】學習結果的屬性分析

讓知識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閱讀與創作

【教育讀書】


學習結果的屬性分析

中醫對藥材食材有“四氣五味”之說。“四氣”指寒熱溫涼,“五味”指辛甘苦鹹酸。幹姜有溫熱之性、闆藍根有寒涼之性,羊肉、烏雞肉、海參是溫補的食物。中醫特别強調“四氣五味”,不同藥物有不同藥性,治不同的病;同一病人,不同階段配不同藥性的藥;不同藥性的藥混合配制成有獨特屬性的中成藥;同一藥物不同炮制方法,可産生不同藥性;不同季節吃不同屬性的食材。
化學,一個重要研究内容就是研究物質的各種性質。 同理,學習結果也有許多性質,不同學習結果也有不同的性質。
學習結果的性質,即學習結果屬性。
學習結果的分類
波哥在《學習結果之間的關系》(點擊查看原文)一文中較為詳細地讨論了學習結果的分類、學習結果之間的關系。
在本文中,再簡單介紹學習結果的分類:
學習結果分五大類:廣義知識、能力、品格、素養、智慧。
廣義知識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規範性知識、隐性知識。
陳述性知識分為:術語、概念、事實、原理、理論等,陳述性是狹義的知識,沒有特别說明時,知識多指陳述性知識。
程序性知識分為:技能、過程等。技能是指生下來不會、學習以後會、并且會到自動化程度的知識。
元認知知識分為:策略、方法等。策略是達成目标的路徑選擇。
規範性知識分為:情感、态度、價值觀。
品格是情感、态度、價值觀的整合。
能力是知識、技能、策略、隐性知識的整合,能力可以分很多種。
素養是能力和品格的整合,素養可以分很多種。
智慧是超越經驗的明智決策。
本文重點讨論知識、技能、策略、品格、能力、素養、智慧的屬性。
學習結果的六個關鍵屬性
學習結果有諸多屬性,有可教性、可學性、持久性、可控性、可測性、廣泛性六個方面的關鍵屬性。本文主要探讨與教學密切相關的六個關鍵屬性:
01. 可教性(即傳遞性)
可教性是指學習結果從信息源傳遞給學習者的容易程度。
信息源可以是教師、家長、書籍、視頻等。傳遞容易程度是指信息源好不好輸出、學習者好不好接收,如術語就容易輸出也容易接收,能力和素養就不好輸出也不好接收。
02.可學性(即建構性)
可學性是指學習結果在頭腦内建構的容易程度,從易到難分别是無意識建構、聯結性建構、反思性建構。
學習是指知識、技能、能力等學習結果在頭腦内部建構起來的過程。
建構分為無意識建構、聯結性建構、反思性建構。情緒記憶是無意識建構,對人生極重要的東西可以無意識建構。聯結性建構是通過新舊知識的關聯來建構起新的學習結果。聯結性建構又可分為:類比式建構、歸納式建構、演繹式建構等。反思性建構是指技能、能力、素養在形成過程中要從反應中,不斷分析、調整、抽象、驗證、承諾、改變、重構等建構過程。反思性建構的核心是内反饋機制或元認知學習機制。
03.持久性(即長久性)
持久性是學習結果在頭腦中長久記憶的程度。有的學習結果可以記憶一輩子,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就能記一輩子;學會了騎自行車,基本上一輩子也不會忘。
但不常用的英語單詞就容易忘記。
04.可控性(即一緻性)
可控性是指在充分的外部條件下,通過同樣的學習過程,不同學習者獲得學習結果的一緻性程度。
比如:學習一個概念,所有學生都具備了學習這個新概念的外部條件,通過一樣的學習過程,學生掌握的程度應該差不多。
學習一種技能,所有學生都具備了學習這個新技能的外部條件,通過一樣的學習過程,但學生掌握的程度差距就比較大。
态度、價值觀、品格的一緻性更差。
因為每個學生内部條件的不一緻,導緻不同學生對學習結果掌握程度不一緻。
05.可測性(即可見性)
可測性是學習結果的可觀測程度。可觀測包括觀測的難易性和真假性。知識是容易觀測的,用一張試卷就可以測出知識的掌握程度。
技能、能力要用量表來測就比較難。
态度、價值觀難以測量,因為很難測出真假。
06.廣泛性(即遷移性)
廣泛性指學習結果運用的廣泛程度。廣泛性可分為通用性、學科内廣泛性。思維能力是所有學科都需要的能力,有通用性。
化學元素在學科内有廣泛的運用,不懂元素就不用學化學了。
對各種學習結果的屬性打分
學習結果的六大屬性,每種屬性的評判标準并非隻是“有”或“無”,而是在一個連續譜系的某一數值。
以可教性為例,把最容易教的學習結果定為10,最不好教的學習結果定為1,不同學習結果可教性位于1到10之間,那麼術語的可教性為10,素養的可教性為1。
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試着對學習結果的屬性打分。
學習結果屬性在教學中的意義
理解了學習結果的屬性,有助于教師做出更好的教學決策。
知識好教、好學,因此,知識學習就要強調效率、強調速度。有的知識容易忘記且用處不大、隻有考試時才用的,那平時就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記憶,隻要考試前強記就可以了。
能力難教難學,那教師怎麼辦?教師要提供反思支架、提供評價量表等,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品格不好測、不能測,那我們就不要刻意去測試、評價學生的品格。
教師要認真理解學習結果的屬性,根據學習結果的不同屬性,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不同的掌握層次。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