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學霸題庫|2022高考一輪複習文化常識競賽題1-2

1.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與《周禮》《禮書》合稱“三禮”。

B.儒家所稱道的禮,可謂包羅萬象,其内容涵蓋政治制度、宗教儀式和社會風俗習慣等。

C.中國古代禮樂并稱,樂其實是禮的一部分,附屬于禮,用來補充儀文(禮儀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

D.孔子教導學生“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周朝時,禮、樂皆為貴族社會專有。

2.對下列句中加粗的詞語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上書乞骸骨:封建社會,大臣年老了請求辭職為“乞骸骨”,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去。

B.遂通五經,貫六藝: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六藝,就是指禮、樂、射、禦、書、數六種學問和技能。

C.舉孝廉不行:孝廉,漢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被舉薦的人稱為“孝廉”。

D.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遊獵的場所,在長安西,周圍三百裡。西漢司馬相如曾作《上林賦》。

3.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谪,官吏降級,相當于貶。白居易《琵琶行》:“我從去年辭帝京,谪居卧病當浔陽城。”
B.拜,授予官職,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職。《廉頗蔺相如列傳》:“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張衡傳》:“公車特征拜為郎中。”
C.除,一般指免去舊職且不授予新職。如果是“左除”,則是降級授職之意。
D.擢,既由選拔而提升。超擢則是越級破格提升的意思。

4.下列對課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系。

B.号,又稱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号也是一種尊敬。如陶淵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蓮居士,蘇轼号東坡居士。

C.在古代,人們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農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後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後一天叫朔。

D.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用來說明日、月、五星運行所到的位置。如“徘徊于鬥牛之間”中的“鬥牛”指鬥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5.古詩詞中有些常見的意象往往賦予特定的含義,下列各項中不搭配的一項是( )
A.芭蕉、梧桐------孤獨、憂愁 ,離情别緒
B.紅豆-----男女愛情或親情
C.白雲、明月 -----孤冷凄清、高潔美好、思鄉念親
D.梅花、菊花、蟬---高潔品格

6.下列對《蘇武傳》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子卿”是蘇武的字。在古代,“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字”和“名”之間有意義相同的,有意義相輔的,有意義相反的。

B.“遷”古代調動官職,有“左遷”“右遷”“轉遷”等:其中“轉遷”指升職,這個意義有時隻說“遷”,“右遷”是指降職。

C.“單于”是匈奴人對他們部落聯盟首領的專稱。此稱号始創于匈奴著名的冒頓單于之父頭曼單于,之後該稱号一直沿襲至匈奴滅亡。

D.“持節”,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執符節以為憑證。節,旄節,也叫符節,以竹為竿,上綴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即憑證)。

7.下列對教材古詩文句子中加粗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寒蟬凄切,對長亭晚。”(柳永《雨霖鈴》)
(亭是古時設在大路旁供行人歇息的建築物,五裡設一短亭,十裡設一長亭。人們多在長亭送别。李白《菩薩蠻》中有“何處是歸程?長亭更(一作“連”)短亭”句。)
B.“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司馬遷《廉頗蔺相如列傳》)
(古時人們在祭祀、禮佛或舉行隆重大典前,要沐浴、更衣、吃素、戒酒、禁欲并靜養身心,以示虔誠,這種做法叫齋戒。)
C.“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司馬遷《廉頗蔺相如列傳》)
卿是古代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戰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秦漢王朝三公以下設有九卿。)
D.“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範晔《張衡傳》)
(古代官員不論官職、年齡大小,因體弱多病,便上書請求辭職還鄉叫乞骸骨,意思是請求賜還自己的身體,回家鄉去。)

8.下列詩句與所描繪的古代體育活動,對應全部正确的一項是( )

①玲珑心地最虛鳴,此是良工巧制成。

②一絲通線索,誰不仰頭看?

③秋千對起花陰亂,蹴鞠孤高柳帶斜。

④長繩系日住,貫索挽河流。

A.①下圍棋 ②蕩秋千 ③蹴鞠 ④放風筝

B.①抖空竹 ②蕩秋千 ③下圍棋 ④放風筝

C.①下圍棋 ②放風筝 ③蹴鞠 ④蕩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風筝 ③蹴鞠 ④拔河

9.下列關于文學、文化常識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相坐,即“連坐”,古時的一種罪名,指一個人犯了罪,有關的人連同治罪。

B.足下,古代下稱上或同輩相稱所用的敬辭,表示尊敬對方。

C.黃門,常指宦官,因為漢代黃門令等職常由宦官充任,後來“黃門”逐漸成為中樞行政機構。

D.年号,帝王用來紀年的名稱。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憂外患等大事、要事時,會更改年号,一個皇帝可能不止一個年号。

10.下列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嗯,我們聽了非常高興。”兩個織工齊聲說。(解說:句中加點詞的詞性分别是歎詞、形容詞)

B.《賣油翁》的作者歐陽修,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誡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D.《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的史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禮記》與《周禮》《儀禮》合稱“三禮”。

2.答案:B

解析:六藝,有時是指禮、樂、射、禦、書、數六種技藝,但文中的六藝,即六經,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書,其中《樂》久已失傳。

3.答案:C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C項,農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後一天叫晦,選項對“晦”“朔”的解釋颠倒了。

5.答案:B

6.答案:B

解析:“左遷”指降職,“右遷”指升職。

7.答案:D

解析:古代大臣年老了請求辭職叫“乞骸骨”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A

1.下列詩句與中國傳統節日無關的是( )

A.北國三月沐春風,香車紛然樂踏青。遊人誰顧楊柳綠,競看佳麗映桃紅。

B.樂遊原上遊人多,重九登高樂如何。留戀夕陽無限好,寸陰難買莫蹉跎。

C.采得菖蒲屆端陽,釀成美酒送異香。角黍蔗漿祝爾壽,何妨縱飲入醉鄉。

D.時逢滿歲戲抓周,羅列書玩并硯籌。原是大人情願事,今番卻令嬰兒求。

2.2016年11月30日,一份古老的曆法“二十四節氣”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這也許是世上最有詩意的曆法。閱讀下面的詩歌并完成題目。

①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②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養麥花如雪。

③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④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⑤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栗。愁多知夜長,仰觀衆星列。

請根據詩歌描寫的内容,推斷詩歌對應的分别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哪個節氣。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⑤_________

3.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

B.爵位、爵号是古代君主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在中國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後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不盡相同。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後亦泛稱學校。孝悌,善事父母為“孝”,關愛弟弟為“悌”。

D.古代用四匹馬拉的一輛兵車叫一乘,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人,諸侯國的大小以兵車的多少來衡量。

4.下列對課文中相關文化常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墨子》一書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後期墨家著述的彙編。墨子宣傳“非攻”與“兼愛”,其學說與孔子的儒學在戰國時期影響極大,韓非子将其與儒學并稱為“顯學”。

B.墨子的“兼愛”思想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相愛,“愛人若愛其身”,并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為天下人不相愛所緻。

C.“聖人”有多種解釋,在“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中,“聖人”指的是孔子。

D.在中國哲學史上,墨子被稱為“平民哲學家”,他的思想學說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平民的願望,代表了廣大下層民衆的利益和需要。

5.下列對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 )

A.班馬:班馬為離群之馬,送别詩多用以抒發惜别之情。如,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B.洛陽紙貴:晉代左思寫就了《三都賦》,洛陽人競相傳抄,因用紙太多,以緻“洛陽為之紙貴”。後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C.椿萱:“椿”字是母親的代稱,因大椿樹長壽;“萱”字是父親的代稱,因古時遠行者總要在北堂階下種萱草以免父親惦念。

D.柳(楊柳):“柳”、“留”諧音,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折柳相贈還有對遠行者的祝願之意。 

6.下列有關文學和文化常識的說法,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荀子,名況,字卿,趙國人,春秋時期思想家。《荀子》32篇,大部分為荀子自著,其餘為其弟子記錄的荀子言論和思想觀點。

B.“士大夫”古代指受職居官的人;而“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中的“士大夫”,則是對社會上層人物的通稱。

C.“六藝”是指“禮樂射禦書數”六種技能;而“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中的“六藝”是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經書。

D、幹支可用來紀年,如“壬戌之秋”;還可以用來紀日,如“戊申晦,五鼓”。古人還用十二地支配稱十二個月,每個地支前加上特定的“建”字,如“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

7.下列對文化常識的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A.等終軍之弱冠 弱冠:通指二十歲剛剛成人加冠之時
B.餘自束發,讀書軒中 束發:古人成童之年,把頭發束起來盤到頭頂上
C.朝菌不知晦朔 晦朔:晦指農曆每月的第一天,朔指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D.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洗馬:太子的屬官,掌管圖書

8.對下列詞語的相關内容的解說,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古代男子18歲時舉行加冠禮,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20歲才為成年。
B.“進士及第”指科舉時代經考試合格後錄取成為進士,科舉殿試時的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号,即狀元、榜眼、探花。
C.郊祭猶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禮儀中的主要部分,祭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對死的稱謂等級森嚴,“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侯蒙屬大夫,故死為“卒”。

9.下列詩句所寫内容與我國傳統節日對應恰當的一項是( )

(1)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2)中庭地白樹栖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3)無複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4)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A.(1)中秋 (2)重陽 (3)除夕 (4)元日

B.(1)重陽 (2)中秋 (3)除夕 (4)元日

C.(1)重陽 (2)中秋 (3)元日 (4)除夕

D.(1)中秋 (2)重陽 (3)元日 (4)除夕

10.下列各句中,不屬于贊頌諸葛亮的一項是( )

A.複漢留長策,中原仗老臣。

B.三分割據纡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C.縱論三分天下,審勢通策佐先主;長懷一統江山,輔國連治啟後人。

D.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項,由“踏青”可知,與傳統節日“上巳節”或“清明節”有關。B項,由“重九登高”可知,與傳統節日“重陽節”有關。C項,由 “端陽”可知,說的是“端午節”。D項,由“抓周”可知,這與民間習俗“嬰兒抓周”有關,無關傳統節日。故選D。

2.答案:立夏;霜降;白露;驚蟄;立冬

解析:根據詩句判斷節氣,要抓住詩句中能體現節氣特點的關鍵信息。①由“蟄蟲驚動”可知是“驚蟄”。②首句中的“霜草”即被秋霜打過的草,據此可知節氣應為“霜降”。③“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是說海棠花已經凋謝了,柳絮也已落盡了,使人困倦的初夏已經來臨,白天也漸漸長起來了,體現出夏季的特點,聯系這些可知應為“立夏”節氣。④“孟冬”指每年冬季的第一個月,“寒氣至”寫出寒冷的氣候特征,根據這些提示可知是“立冬”節氣。⑤“露從今夜白”暗含“白露”;另外,“邊秋一雁聲”點出季節,故節氣應為“白露”。

3.答案:C
解析:敬愛兄長為“悌”

4.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C項,“'聖人’指的是孔子”錯誤。本文中的“聖人”指把治理天下作為自己的事務的人。

5.答案:C

解析:“椿”字是父親的代稱;“萱”字是母親的代稱

6.答案:A

解析:“春秋時期”錯,應為“戰國末期”。

7.答案:C

解析:C.晦,每月的最後一天。朔,每月的第一天。其他選項都正确。故選:C。

8.答案:A

解析:古代男子20歲成年,行加冠禮,又稱"弱冠",而非18歲.

9.答案:B
解析:(1)“插菊花”為重陽風俗;(2)由“桂花”可見是中秋;(3)舊俗是正月初一喝屠蘇酒,“無複屠蘇夢”可見此時是除夕夜;(4)“曈曈日”“新桃換舊符”可見是元日(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10.答案:D

解析:D項,是文天祥表達自己氣節的。

你可能想看:

有話要說...

取消
掃碼支持 支付碼